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7891|回復: 20

批駁一篇偽技術文

[復制鏈接]
#
發表于 2017-4-12 12:03:45 |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 r1 P. H& k4 q/ O
這位樓主也莫怪,該文實在是有些誤導,現在懂液壓的少了,更應普及基礎知識。
& c* [: V0 H- v# ~% S  m" t
. n5 j5 ~! [5 j6 z
. ]2 X7 d& j5 g, {& X, j+ l  `

液壓系統在機床工業、工程機械、礦山機械、農業機械、汽車工業等各工業部門都有廣泛的應用。液壓系統在使用過程中, 由于機械磨損以及使用保養不當或意外損壞等原因,會出現各種故障。要盡快判斷故障部位、分析故障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及時排除故障,必須了解診斷故障的基本要點和方法。


9 n4 F6 y8 H4 z! y

上圖為最簡單的一套液壓系統(或稱液壓泵站)明顯沒弄清泵站和系統,泵站一般是不包含執行元件的,有缸就不是泵站,而該圖也不是最簡單的液壓系統,油泵電機等組成動力源把油輸送到油缸中,而電磁閥起到換向的功能,使得油缸活塞桿伸出,或者縮回。

這里對液壓系統常見的3類故障:液壓油溫升高、液壓系統泄露、液壓系統振動與噪聲,做簡單的分析。

1.液壓系統油溫過高

液壓系統油溫過高,會導致一系列嚴重的后果:

1)由于油溫過高,油液黏度下降,導致泄漏增加,從而降低了容積效率,甚至影響工作機構的正常運動。粘度下降主要影響泵和馬達的容積效率,對缸影響不大。

2)油溫過高還會使油液變質,產生氧化物質,堵塞液壓元件小孔或縫隙,使元件無法正常工作。

3)油溫過高有可能引起機床或機械的熱變形,破壞它原有的精度。一般油溫也就100度多點,再加上液壓元件體積小,還不足以引起熱變形。油溫高粘度下降容易破壞油膜增加磨損,這么重要一條卻沒寫。

液壓系統油溫過高的原因

1)散熱不良。設計選用時油箱設計太小,致使油液循環太快或者因環境溫度高采用了冷卻器但冷卻器效果差,這都是散熱不良的原因。

2)系統卸載回路動作不良。通常在系統的泵出口處設置卸荷閥,當系統不加載不需要壓力油時,系統卸荷,減少能量損失。如果卸荷閥動作不良,不需要壓力油時油液仍從溢流閥溢回油箱,會使油溫升高。需要指出,正常卸荷油溫也升高,過閥就有損失。

3)換向及速度換接時的沖擊。

4)泄漏嚴重。大多數人認為它跟溫升沒有關系,大家知道,泄漏是會造成能量損失的,那這個能量損失轉換成什么了,其實它們都轉換為熱能了,從而使油溫升高。這怎么說呢,要具體分析,像馬達的適當泄漏是可以降溫(對馬達)的,而且小量級的泄漏所產生的熱量與設計缺陷比差遠了。

5)油中進入空氣或水分。當液壓泵把油液轉換為壓力油時,如果存在空氣和水份就會使熱量增加引起過熱。主要是影響彈性模量。

6)誤用黏度太大的液壓油或液壓油變大。液壓油的氧化或者環境溫度低會使黏度變大,黏度太大的液壓油將使磨擦增大從而引起發熱。液壓油的粘度能有多大,幾千厘斯?粘度稍大有利于潤滑,怎么是磨擦增大,如果不是管路很長這點粘度差異造成的損失并不大,粘度大的油最危險的是冬季開機易吸空。

解決方法

1)設計足夠大小的油箱,必要時加裝冷卻器,如果周圍的環境溫度過高要使系統與外界隔絕。嚴格控制系統溫度在20-60℃范圍內,最高不得超過70℃。

2)高壓油長時間不必要的從溢流閥溢回油箱時,應改進設計,采用變量泵或者正確的卸荷方式。

3)管路盡量縮短,不宜過于細長、彎曲,盡量使油液流通順暢。

4)液壓泵及其連接處容易泄漏的地方要加強密封,緊固好連接件,以免造成容積損失而發熱。影響容積效率的主要是內泄,與液壓泵連接要注意柔性,避免傳遞振動,還有進油口不能漏氣。

5)當調壓閥的調定值偏高時,最好降低工作壓力,以減少不必要的能量損耗。

6)選用合適黏度的液壓油。

2.液壓系統振動和噪聲

首先對振動的產生根源及表現概述一下,方便我們理解下面講的產生振動的原因。

概述:液壓沖擊、轉動時的不平衡力、摩擦阻力的變化等都是產生不同振動形式的根源。在液壓設備中,往往在產生振動后隨之而產生噪聲。在實際使用中,液壓泵及閥出現振動噪聲的現象經常出現,主要有4個方面的原因。

液壓系統振動和噪聲原因液壓泵本身就是振源,除少數泵外液壓泵輸出就是有脈動的。

1)液壓泵吸空

a.空氣侵入是液壓系統產生振動與噪聲的主要原因。因為空氣進入液壓系統會產生氣穴現象。氣穴現象即氣泡突變爆炸。

b.液壓泵吸不上油。液壓系統油面太低、吸油口過高、濾油器面積過小、液壓油黏度太大及油箱不透空氣等都導致液壓泵吸不上油,從而產生噪聲。

2)液壓泵使用中損壞。

在使用中,由于液壓泵零件(葉片、配油盤)磨損,間隙過大,流量不足,轉速過高壓力波動,也會產生噪聲。

3)溢流閥動作失靈。

溢流閥是調壓閥,溢流閥的不穩定使得壓力波動,從而產生振動與噪聲。液壓油的污染物使阻尼孔堵塞,使油液一會通過,一會堵塞;溢流閥的彈簧變形、閥芯卡死;都會引起溢流閥壓力波動。溢流閥嘯叫是個復雜問題,可能是污染,可能是設計問題,可能有加工缺陷,也可能是搭配問題,限篇幅。

4)機械振動。

液壓方面最常見的機械振動就是管路抖動及電動機和液壓泵旋轉部分不平衡產生振動。

解決方法

1.針對氣穴現象這個原因,常在液壓缸上設置排氣裝置,另外在開車后,使執行元件以快速的全行程往復幾次排氣。排氣不是針對氣穴,是為了把系統壓力下降后釋放的空氣溶解掉帶走。

2.針對液壓泵吸不上油的現象,必須加強進油口密封;吸油管口至泵吸油口高度要求小于500MM;并且選用合適黏度的液壓油。

3.液壓泵使用中損壞的現象,應加強液壓泵的維修與保養。

4.應注意溢流閥的清洗與檢查,發現損壞則及時修理或更換。

5.針對機械振動的現象,當油管細長,彎頭多時應加固定管夾,調整好電機與液壓泵的安裝精度,不小于0.1mm.

3.液壓系統泄漏

液壓系統泄漏分為外泄漏和內泄漏。泄漏的原因錯綜復雜,主要與振動、溫升、壓差、間隙和設計、制造、安裝及維護不當有關。相對于其他類型故障,液壓系統泄漏現象比較直觀,可以通過外觀檢查看到,泄漏的產生造成油液損失,環境污染,引起設備磨損,產生泄漏的主要原因:密封件損壞老化,油液加注過多導致液面過高,油液溫度過高,元件壞損,配合間隙過大等。

液壓系統泄露的原因

1.由于運動副之間潤滑不良、材質選配不當及加工、裝配、安裝精度較差,就會導致早期磨損,使間隙增大、泄漏增加;

2.其次,液壓元件中還廣泛采用密封件密封,如密封件材料低劣、物化性不穩定、機械強度低、彈性和耐磨性低等,則都因密封效果不良而泄漏;

3.安裝密封件的溝槽尺寸設計不合理,也會引起泄漏;

4.接合面表面粗糙度值大,平面度不好,受壓后變形以及緊固力不均引起泄露;

5.元件泄油、回油管路不暢引起泄露;

6.油溫過高,油液黏度下降或選用的油液粘度過小引起泄露;

7.系統壓力調得過高,密封件預壓縮量過小引起泄露;

8.液壓件鑄件殼體存在缺陷也會引起泄漏增加。

解決方法

(1)采用間隙密封的運動副應嚴格控制其加工精度和配合間隙;改進密封裝置,如將活塞桿處的“V”型密封改用“Yx”型密封圈,不僅摩擦力小且密封可靠。這例子是間隙密封嗎?

(2)盡量減少油路管接頭及法蘭的數量。

(3)將液壓系統中的液壓閥臺安裝在與執行元件較近的地方,可以大大減少液壓管路的總長度和管接頭的數量。油源決定管路長度,不是閥。

(4)液壓沖擊和機械振動直接或間接地造成系統管路接頭松動,產生泄漏。

(5)泄漏量與油的黏度成反比,粘度小,泄漏量大,因此液壓用油應根據氣溫的不同及時更換,可減少泄漏。毫無道理,作者要是知道活塞桿帶油原理就不會這么說,而且沒聽說過根據氣溫隨時換油,通常是選合適的油盡量適應氣溫變化。

(6)控制溫升。

熟悉液壓系統的原理、結構及各部件的內在聯系,事先了解液壓系統常見故障,工作中出現緊急情況時,就知道從哪幾個方面去分析排除,而不是盲目的拆卸元件,也不用因為等售后服務人員維修被迫停止生產。不僅技術人員,設備管理和操作人員也應了解液壓系統知識,這樣才能做到合理維護與正確使用,有效預防和減少液壓故障的發生,甚至能第一時間解決液壓故障。

4 J. s# z# y. H6 i1 ?7 o

做液壓的,應該多讀些手冊,大多數問題都有詳細解釋,這類文章不知是如何寫出來的,真偽夾雜,著實不利于初學者分辨。


9 Y  z9 P+ V) k9 N, I

評分

參與人數 4威望 +303 收起 理由
馬猴燒酒91 + 1 熱心助人,專業精湛!
所羅門_x + 1 熱心助人,專業精湛!
面壁深功 + 1
老鷹 + 300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
發表于 2018-2-28 14:09:27 | 只看該作者
很好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
發表于 2018-2-28 13:58:46 | 只看該作者
很好
$ i) M3 U6 E" d& ]1 \) o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
發表于 2017-5-10 16:55:46 | 只看該作者

- ^' Y+ {% ?6 n+ v1 I' m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
發表于 2017-5-5 08:35:26 | 只看該作者
坐聽討論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
發表于 2017-4-19 20:22:10 | 只看該作者
溫習了一邊
13#
發表于 2017-4-18 21:29:39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原理這個東西還是要跟實踐相結合啊
12#
發表于 2017-4-13 13:29:25 | 只看該作者
學習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
發表于 2017-4-13 13:25:43 | 只看該作者
不錯,學問就得多討論,時代變了,技術進步了,回頭發現原來我們一直用的知識卻不那么科學。
10#
發表于 2017-4-13 09:18:44 | 只看該作者
具體問題具體對待
9#
發表于 2017-4-12 21:33:37 | 只看該作者
很好
$ y7 c$ w' }( E& F, Y5 U9 V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26 01:04 , Processed in 0.11352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