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14736|回復: 23

美國標準,日本技術,中國苦力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06-12-20 13:13:54 |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近日,在大阪舉行的第六屆中日經濟研討會上,廣汽老總張房有驕傲地宣布廣汽已經成為本田最優秀的海外工廠。豐田和中國企業的合資,正是中日互補的典型模式。在熱火朝天的建廠、造車、賣車后,在中國工人的辛勞后,利潤大都流向日本,中國不過賺了一點可憐的加工費。 fficeffice" />

中國社科院日本所研究員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丁敏">丁敏ersonName>女士和筆者聊天時說,日本掌握的是核心技術,我們處在邊緣,我們掙的是打工錢。

為什么我們處在邊緣,主要原因之一是不掌握核心的、先進的技術。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是一條永恒的真理。

資源短缺、國土狹小的日本,發展到今天靠的是技術領先。業內人士常說,美國人掌握標準,站在最高端;日本人掌握技術,站在中間;中國人有得是力氣,只好在底端干苦力。在改革開放之初,中國企業缺少資金、技術和管理,于是采取拿來主義。最具典型的是汽車業的以市場換技術,結果市場給了人家,技術卻沒學來。

技術方面差多少,舉幾個例子就清楚了。中國準備建造高速鐵路,就引進法國的TGV還是日本的新干線而熱烈討論。可別忘了,新干線是日本20世紀60年代發明的技術;廣汽集團先后和豐田、本田合資,而這兩家日本企業起步時,中國全國人民支援一汽,如今雙方卻完全不在同一檔次上競爭。再想想豐田上百款車型的技術儲備,差距之大不能忽視。數碼產品方面,更是日本技術獨步天下,熱衷于抵制日貨的人買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時大都會碰到這樣的尷尬:沒有國貨可以替代,除非你不買。

在日本大阪的松下展示中心,有100寸的液晶電視;如果石油價格飛漲,豐田的燃料電池汽車會迅速占領市場;在神戶,政府耗資上百億日元進行基礎研究,向醫療尖端領域進軍。這絕不是給日本企業做廣告,他們靠著技術領先,站在產業的上游,和中國的廉價勞動力、資源形成互補。按照日本企業界人士的邏輯,隨著經濟全球化,開展商務活動時單靠一個國家能力有限,應當以國際分工方式來提高生產能力,中國是日本最好的國際分工對象。將這段話拆開解讀,無非是說中國人是日本最好的打工仔

對這種流行已久的國際分工論、比較優勢論,應該仔細分析。關于這個問題,我贊同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鐘慶">鐘慶先生《刷盤子還是讀書》一書的觀點:知識和技術才是寶貴的財富,是民族安身立命之本。氣派的摩天大樓、轟鳴的制造工廠和耀眼的GDP不是根本,因為高樓大廈可以被地震毀掉,海外投資隨時可能撤走,工廠也可以遷移,技術,擁有技術的人,擁有這些人的國家,才是最具競爭力的。

回到開頭的問題,中日經濟到底差距多少年。筆者認為至少50年,因為技術差距至少50年。技術的差距,就意味著經濟的差距;技術水平趕不上去,就難免處于給人打工的地位。

日本的大公司重視研發,和日本的國家產業政策息息相關。二戰后,日本汽車工業起步時,也曾有過引進還是自己研發的爭論,最終在國家產業政策的扶持下,日本的汽車產業堅持自主發展的道路,重視技術,走到了今天。

除了公司的投入,國家也一直保持對科研的高投入。據了解,日本的科研投入占GDP3%左右,處于世界領先位置。從今年41日開始,日本推行為期5年的日本第三期科學技術基本計劃,國家總投資額為25萬億日元。技術差距大,于是中國的企業在有了錢后決定購買。然而,日本永遠不會把核心技術、先進技術賣給中國。上個世紀80年代,日本的家電企業有個不成文的約定,向中國出口技術時,保證日本的技術至少領先20年。經濟會全球化,但技術不會。一位日本企業家說,技術是我們的命門,不會輕易賣出去的。

和中國打交道時,日本(包括美歐)動輒提知識產權問題,這表明了他們對此的重視。可以給你投資,用你的土地,用你的人來生產。可以在你的市場銷售,但對不起,我的技術不能給你。你要偷偷學,好,法庭上見。

對此,中國政府審時度勢,提出了十一五期間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目標,一些企業也意識到加強研發的重要性。日本eAccess株式會社CEO千本癰夫在2006中日經濟研討會上,對華為公司大加贊賞,認為他們的技術要超過朗訊和摩托羅拉,并介紹了他們公司使用華為公司提供的技術的例子,令在座的許多日本人感到吃驚。

但我們必須承認,我們和日本的科技水平整體差距還很大。要想趕超日本,我們還需要很多年,甚至幾代人的努力。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
發表于 2012-2-17 22:55:08 | 只看該作者
現在的領導層很多就只追求短期利益,技術研發消耗的人力物力財力還有時間周期都很長,他們都不愿意去投入的
24#
發表于 2012-2-17 22:04:26 | 只看該作者
要數量不要質量!這就是我們搞技術的根本。慢慢來吧
23#
發表于 2012-2-17 11:01:28 | 只看該作者
哎,,在這里為華為 鼓掌,,那些壟斷國企的 貢獻哪里去了
22#
發表于 2008-10-11 16:17:04 | 只看該作者
奮起啊,國人!!!
21#
發表于 2008-10-6 20:59:52 | 只看該作者
在中國,真正安心于技術,以技術作為事業的人少之又少.這就從根本上削弱了中國技術的發展.技術并不使神秘的不可知.技術從本質上說是最簡單的東西,因為它實實在在,因果明確.
中國的發展之路或許需要重新思考.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追求利潤最大化,在同樣的付出時,能夠得到最大的回報,必然是社會個體和企業的追求目標.中國又是剛剛建立起市場,在市場的起步階段,不能指望每個人都有覺悟去著眼長遠.要是刻苦鉆研技術10年,存款10萬,而用同樣的努力去做底端的市場,1年的時間去就獲得100萬.又有誰去作出更多的技術上努力呢.
20#
發表于 2008-10-4 18:54:33 | 只看該作者
中國當自強,希望就在前方
19#
發表于 2008-8-27 20:47:17 | 只看該作者
有錢象聯想一樣收購IBM全球PC業務,技術不就有了嗎
18#
發表于 2008-8-14 11:33:14 | 只看該作者
知道為什么會這樣嗎?中國人一個人是一條龍!一群人是......(不好說);日本人一群人是龍,一個人是豬!!!
17#
發表于 2008-8-13 21:53:57 | 只看該作者
對樓主的'技術決定論'不甚同意,對日本技術領先中國50年不甚同意
可能是本人知識淺薄,照我的看法,國家實力與經濟規模,軍隊實力,人民士氣關系更大,技術這東西有時也是嚇嚇人的,認真不得
另外,本人認為日本技術還可以領先中國50年,而不是領先中國50年
只是對樓主言論的基本看法,不展開說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21 12:33 , Processed in 0.074793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