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曉昀 于 2020-12-15 22:49 編輯 1 U% c) s! C7 D$ t: w
) F( E: F0 [; S; Z' X9 W) J7 @$ T+ I# R& X4 I+ l) T
無損檢測就是利用聲、光、磁和電等特性,在不損害或不影響被檢對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檢測被檢對象中是否存在缺陷或不均勻性,給出缺陷的大小、位置、性質(zhì)和數(shù)量等信息,進(jìn)而判定被檢對象所處技術(shù)狀態(tài)(如合格與否、剩余壽命等)的所有技術(shù)手段的總稱。 * o7 R5 ^2 [" V3 c! v# B
9 S4 O( n% K, Q Q6 S2 H& y4 D
常用的無損檢測方法:超聲檢測(UT)、磁粉檢測(MT)、液體滲透檢測(PT)及X射線檢測(RT)。
$ X% Z! L0 P# D' S( ^- k超聲波探傷(UT) UT(Ultrasonic Testing)工業(yè)上無損檢測的方法之一。超聲波進(jìn)入物體遇到缺陷時,一部分聲波會產(chǎn)生反射,發(fā)射和接收器可對反射波進(jìn)行分析,就能異常精確地測出缺陷來.并且能顯示內(nèi)部缺陷的位置和大小,測定材料厚度等。 超聲檢測優(yōu)點: 1、穿透能力較大,例如在鋼中的有效探測深度可達(dá)1米以上; 2、對平面型缺陷如裂紋、夾層等,探傷靈敏度較高,并可測定缺陷的深度和相對大小; 3、設(shè)備輕便,操作安全,易于實現(xiàn)自動化檢驗。 缺點: 不易檢查形狀復(fù)雜的工件,要求被檢查表面有一定的光潔度,并需有耦合劑充填滿探頭和被檢查表面之間的空隙,以保證充分的聲耦合。 , y0 D2 e) u* o- ~
磁粉探傷(MT)
# `8 h1 l- S# R1 A) U" w首先來了解一下,磁粉檢測的原理。鐵磁性材料和工件被磁化后,由于不連續(xù)性的存在,工件表面和近表面的磁力線發(fā)生局部畸變,而產(chǎn)生漏磁場,吸附施加在工件表面的磁粉,形成在合適光照下目視可見的磁痕,從而顯示出不連續(xù)性的位置、形狀和大小。 磁粉檢測的適用性和局限性有: 1、磁粉探傷適用于檢測鐵磁性材料表面和近表面尺寸很小、間隙極窄目視難以看出的不連續(xù)性。 2、磁粉檢測可對多種情況下的零部件檢測,還可多種型件進(jìn)行檢測。 3、可發(fā)現(xiàn)裂紋、夾雜、發(fā)紋、白點、折疊、冷隔和疏松等缺陷。 4、磁粉檢測不能檢測奧氏體不銹鋼材料和用奧氏體不銹鋼焊條焊接的焊縫,也不能檢測銅鋁鎂鈦等非磁性材料。對于表面淺劃傷、埋藏較深洞和與工件表面夾角小于20°的分層和折疊很難發(fā)現(xiàn)。 滲透檢測(PT) - [$ U7 t. a) Q2 n% y$ k, U1 N" h
液體滲透檢測的基本原理,零件表面被施涂含有熒光染料或著色染料后,在一段時間的毛細(xì)管作用下,滲透液可以滲透進(jìn)表面開口缺陷中;經(jīng)去除零件表面多余的滲透液后,再在零件表面施涂顯像劑。 同樣,在毛細(xì)管的作用下,顯像劑將吸引缺陷中保留的滲透液,滲透液回滲到顯像劑中,在一定的光源下(紫外線光或白光),缺陷處的滲透液痕跡被顯示,(黃綠色熒光或鮮艷紅色),從而探測出缺陷的形貌及分布狀態(tài)。 滲透檢測的優(yōu)點有: 1、可檢測各種材料; 2、具有較高的靈敏度; 3、顯示直觀、操作方便、檢測費用低。 而滲透檢測的缺點有: 1、不適于檢查多孔性疏松材料制成的工件和表面粗糙的工件; 2、滲透檢測只能檢出缺陷的表面分布,難以確定缺陷的實際深度,因而很難對缺陷做出定量評價。檢出結(jié)果受操作者的影響也較大。
E9 z! @6 a9 H+ L+ D% l
射線檢測(RT) 最后一種,射線檢測,是因為 X射線穿過被照射物體后會有損耗,不同厚度不同物質(zhì)對它們的吸收率不同,而底片放在被照射物體的另一側(cè),會因為射線強度不同而產(chǎn)生相應(yīng)的圖形,評片人員就可以根據(jù)影像來判斷物體內(nèi)部的是否有缺陷以及缺陷的性質(zhì)。 射線檢測的適用性和局限性: 1、對檢測體積型的缺陷比較敏感,比較容易對缺陷進(jìn)行定性。 2、射線底片易于保留,有追溯性。 3、直觀顯示缺陷的形狀和類型。 4、缺點不能定位缺陷的埋藏深度,同時檢測厚度有限,底片需專門送洗,并且對人身體有一定害,成本較高。 總而言之,超聲波、X射線探傷適用于探傷內(nèi)部缺陷;其中超聲波適用于5mm以上,且形狀規(guī)則的部件,X射線不能定位缺陷的埋藏深度,有輻射。磁粉、滲透探傷適用于探傷部件表面缺陷;其中磁粉探傷僅限于檢測磁性材料,滲透探傷僅限于檢測表面開口缺陷。
' ^+ v9 a/ G6 v; H( ]+ a* T% [! c+ F$ T9 }" ~9 a7 d, O2 h; h9 s
: I @* w/ M+ r+ c$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