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4600|回復: 20

機械設計的相關隨想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6-9-27 10:47:12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 L5 h) `% `# q
. _4 b" g) @7 |% v7 M5 |9 e
機械設計的相關隨想
一,機械設計所要了解的周邊知識以及所要具備的觀察視角。
1,          熟練翻閱機械設計手冊。(對于標準件以及常用件的一些技術特征要了熟于心。比如要清楚各類軸承,帶傳動,鏈傳動,齒輪傳動,絲杠傳動,蝸輪蝸桿等的使用場合,使用方式,以及相關的技術特征。對于具體應用時的選型計算則可對照設計手冊的圖表和公式進行具體確定。)
2,          知道N家常用件**商并熟練翻閱其產品樣本。(現在機械設計趨向于模塊化,對于機械設備**工廠的整體技術要求更側重于對于一些配件和部件的組裝應用。比如臺灣HIWIN,日本THK,德國FAGFESTO。。。。。對于此,要做到當你在設計某個零件或部件或要完成某個動作或功能的時候必須得知道目前是否有專業的廠商在生產或**能實現某個部位的功能要求的成熟的零配件。)
3,          熟悉原材料情況。(比如你要知道目前市場上有賣的冷軋或熱軋鐵板以及各類型材的規格尺寸,有經驗的工程師往往都會知道你安排給采購的單子往往到最后是會變得面目全非的。。因為在鋼材市場,普遍存在變薄,變窄,變短這些情況,采**回來的東西往往是和你坐辦公室根據設計手冊里選出來的相關數據存在比較大的折扣。)
4,          深度了解各類常用機床的結構原理和性能特點。(所謂萬變不離其宗,機床亦是如此。設計一臺機器的過程可類比是小孩堆積木一般,一個部件一個組件進行堆積,然后把這些具備不同功能的部件或組建遵循某種規律聯系起來。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你熟練掌握一些常用機構或裝置的功能和特性。而我們所常見的車,銑,鉆,刨,磨,鏜。。。等機床上應用的結構或原理都是經過了數十上百年的考驗,對于其穩定性和可應用性我們無需過多地懷疑。比如車床的刀架結構,卡盤結構,尾座的鎖緊機構,主軸軸承布置,磨床主軸密封結構,刨床的連桿機構等等。。。其實說這么多,想表述的就兩字,對于這些穩定的常用的結構我們要學會在設計新機床時“借鑒”或者說是“參照”。從另一方面來說了解各類常用機床的結構原理和性能特點是出一張零件圖紙的前提基礎。舉個例子來說就是當你完成一張圖紙時最起碼你自己要知道這張圖紙上的這個零件的大體加工過程。這個所謂的大體了解樓主個人認為是好比要加工一條常見的軸類零件,當你了解車床,銑床,磨床的一些特性后就不會在圖紙上出現沒有了螺紋退刀槽,砂輪越程槽等情況,同時也不會對軸類零件的長度方向尺寸隨意標注個IT6IT7的公差要求。)
5,          掌握一定的機床裝配能力。(很多人會問,這完全是裝配工的活了,我做為一個設計人員過多地了解這方面知識干什么?當然,會這么問的往往都是些剛入行的新手。當你永遠不去了解這方面的知識時就永遠理解不了針對一條長軸進行過渡或過盈裝配時因為你那圖紙上的左軸承位和右軸承位相距太大而軸承卻只能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裝配時,那兩軸承位之間那么長一段裝配距離所帶來的痛苦。當然,你也肯定不會想起當這條軸最后要進行軸端螺紋鎖緊時,因為你圖紙上缺少了限制這條軸鎖緊時轉動用的夾持平面而導致無法順利鎖緊。當然,你就更想不到或是理解不了哪個位置哪些孔或哪些銷位是需要裝配時定配的。)
6,          具備一定的電氣,液壓,氣動等方面的知識。(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個人工作方向越來越專。。當然,這里強調這些“旁系”學科并不是要求作為一個機械設計人員必須得能夠根據機床功能進行液壓或氣動的集成塊的油路布置或進行強電線路的規劃或弱電程序的編寫。但至少我們要能看懂人家**的液壓系統原理圖或電氣原理圖/接線圖等。。但能讀懂或編寫通用的PLC程序或一些運動控制器的C程序是更為妥當。了解這些交叉科目知識的主要目的是能夠和專業負責液壓,氣動或電氣控制的工程師進行技術溝通和協調。往寬泛了說,當你了解透徹了這臺機床的液壓和電氣后就能進行合理的“預留”。在你設計初期就在頭腦里把液壓和電氣所要連接的線路和管道進行了交叉排布,在設計時就能充分考慮這些管道和線路的空間位置問題。)
7,          養成在生活中捕捉,發現,簡化,總結,借鑒的能力。(對于一個搞機械設計的人員,在日常生活中應當更擅長去發現“動”的事物和現象。我們舉些簡單的例子,比如冰箱,就算你不知道它的制冷原理,但我們可以去觀察學習冰箱的門的密封結構,再如榨汁機,它是利用刀盤的旋轉進行物料的切削,同樣是利用刀盤的旋轉產生的離心力進行過濾和分離。。再比如汽車后輪差速器,去琢磨當汽車轉彎時候左右輪為什么出現速度差。。這些都是要求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去捕捉去發現并去琢磨然后再進行**最后都是可以在設計中進行借鑒的。當然,最好的學習和領悟的機會是在機床展會上,相信很多有經驗的設計工程師對此深有體會。機械設備會展既是**人員的一個良好的拓展舞臺和機會,同時也是機械設計人員學習別人優秀設計經驗和認知當前機械設備發展概況的良好機會。所以,樓主希望廣大同行應當多多去參加相關展會,并不辭勞苦在展會上多走,多看,多拍照。。)
8,          略知鈑金知識。(一個好的設計作品,應當是讓外行人來觀看時,能讓他們在頭腦里第一印象做出 “美觀”,“先進”,“牢固”,“穩定”等判斷。很多機械設計工程師往往側重關注于機床功能,效率,精度等一些技術性層面的東西。往往對于機床鈑金設計,液壓管道和電氣線路布局采取忽略,忽視的姿態。舉個簡單的例子,要是把奧拓車的外圍鈑金套弄到奧迪車上,我相信很大比例的客戶無法認同和接受。蘋果手機之所以賣得差不多人手一機,除了它的完善功能以及運算速度的優異,當然其“美感”的產品外觀設計也是很大一部分原因。說了這么多,無非是突出在機械設計中要求注重機床的外圍鈑金設計以及線路管道布局或油漆色彩的協調。當你不熟悉不了解各類鈑金加工設備情況時,往往會出現在能進行折彎的地方采用鐵板焊接處理,能進行彎管的部位采取直線管道拼接,能進行裁剪的地方出現彎彎扭扭的氣割痕跡。。。略窺機械設計的宗旨,那就是如何把復雜的問題用簡單的設計來實現,以及如何做到讓外行的人**這個設計作品是持肯定和褒獎態度。)
9,          略知金屬材料與熱處理知識。(對于事物或技能的掌握程度我們可分為認知—略知—掌握—熟練這么些階段。我們作為機械設計工程師,因為我們從事的這個行業交叉性的學科比較多。所謂業精于專,當然我們的前提是做好自己設計范疇內的事情,而這里所要求知曉的金屬材料與熱處理知識并不是要求你能熟記鐵碳合金相圖以及各類金屬在不同溫度不同熱處理工藝下的金相組織形態。但一些基礎性的知識還是需要了解或掌握的。比如低碳鋼,中碳鋼,高碳鋼,常見合金鋼一些常見的特性,通用性材料的屈服點,抗拉強度,熱處理前后硬度特性。。。舉個簡單的例子 車間的師傅請你幫他弄一條剛性好些的車床用的深孔鏜桿,你一聽是要弄一條又粗又壯的高剛性的東西,結果在圖紙的材料欄里寫了個40Gr,等采**回來,加工,熱處理后,一焊接,發現YG6的刀粒銅焊怎么都焊不到那條又粗又壯的刀桿上去。。。。)
10,     設計軟件只是工具,而非使用它就是目的。(樓主曾面試過好多一些學校剛畢業的熱血小伙,簡歷上很多都有這樣那樣的等級證書,尤其常見AUTOCADPRO/E。。。一類中級制圖員,高級制圖員等等頭銜。。。樓主也加了好些像SOLIDWORKS應用群一類的QQ群。發現一個現象,很多人往往都沉浸和陶醉在討論或研究采用何種建模方法,采用怎樣的渲染或動畫技巧一類的問題。。。當然,并不是說你去研究和深挖某個軟件的各項功能是錯誤的,只是覺得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方向應該正確把握。我們做機械設計的要明白軟件只不過是替代了傳統的圖板和丁字尺的一個工具而已。應當把主要的精力和時間花在純粹的設計構想當中,而不是讓自己被這些功能龐大的軟件給捆綁。)

+ N0 d( {( t" m* ?) B

評分

參與人數 3威望 +3 收起 理由
淡然 + 1 思想深刻,見多識廣!
野蠻游戲 + 1 思想深刻,見多識廣!
tjhongtian + 1 熱心助人,專業精湛!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16-9-27 11:06:50 | 只看該作者
有時也很困惑,是‘大而全’還是‘精而專’?

點評

天花板大俠要求太高。繼續努力。  發表于 2016-9-27 13:23
是精而全  發表于 2016-9-27 12:35
3#
發表于 2016-9-27 11:15:10 | 只看該作者
做一個合格的機械工程師不易啊。
4#
發表于 2016-9-27 12:44:20 | 只看該作者
關鍵自己動動手,勝讀好幾本書

點評

事在人為  發表于 2016-9-27 18:33
現實是,能自己動手的機會越來越少了  發表于 2016-9-27 16:06
5#
發表于 2016-9-27 12:51:42 | 只看該作者
技術飯吃出來不容易
6#
發表于 2016-9-27 13:04:10 | 只看該作者
既要有深度,也要有廣度。
7#
發表于 2016-9-27 13:05:29 | 只看該作者
奮斗目標!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
發表于 2016-9-27 13:11:08 | 只看該作者
支持一下,寫這么多就不容易!
9#
發表于 2016-9-27 13:11:30 | 只看該作者
支持一下,寫這么多就不容易!
10#
發表于 2016-9-27 13:44:49 | 只看該作者
支持一下,寫這么多就不容易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30 21:47 , Processed in 0.077336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