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發布時間: 2016-7-10 09:48
正文摘要:博士賣雞排、碩士考清潔隊員、大學生做水泥工...這就是臺灣過度教育的惡果, j: S# K0 h7 U) E <商業週刊>3 ] H; {( T6 [/ W4 Q5 j" Q 大學畢業做高中生的工作,還不如去學技術! " V, o- r9 C7 Q& z6 M+ ... |
且行且努力6 N1 c* E C/ V9 x |
新加坡無腹地發展制造業,想增加國庫收入只能盡量開發腦力資源& B; \ G; Y% a2 p) Y 大國人民年輕人一窩蜂擠進大學門,農工制造生產缺基層技術人力才是問題,產業型態多屬基礎制造業,無法消化眾多大學畢業生,經歷過大學洗禮者多數難委身基層勞動力市場,廣開大學門既無法提高生產力,不勞動的閑人多了又會造成諸多社會問題 |
本帖最后由 歸航 于 2016-7-10 11:27 編輯 , f- D1 ^+ b. X. z. j. E 學歷≠職業。現今社會有個最大的議題在于,片面而直觀的認為“高學歷=高職業”,家長、學校,乃至整個教育系統都缺乏一個對學生來講最為關鍵的的作用,那就是“引導”,引導什么?引導他們怎么去學習?引導他們怎么去就業?學習,從小學到大學,這么多年,每個人都有一套客觀的做法。就業,似乎對于這個階段的人群來講,過早也過于神秘。因而個人覺得這些都不靠譜,關鍵應該在于引導他們怎么去認識自身,認識自己所選擇的專業,并以自己的眼光去認識這個專業在社會環境中所處的位置,從而讓他們認識到自己選擇的這個專業在步入社會后該干什么,能干什么,怎么去干。+ s- ^, b5 V' S: W; g! v( I' D 技術,以機械技術類比,職業技能是死東西,你任何時候去學、去做,都可以,那些技術就擺在那里,跑不掉,理論文化水平的高低在這里面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讓人學的更快,做的更扎實。但是這些都取決于一點,那就是你自己怎么看。) n. P; N. N( V) J& h7 e : M4 B8 K( v e3 B+ d* G 樓主你讀過技校嗎?你知道技校出來后,真正有成就的又是哪種人嗎,他們經歷著什么嗎?你又可曾知道這群人里面的絕大對數人在面對工作后的生活態度又是什么樣的嗎? / {4 v; c( o F. f8 N2 i 怎么去客觀的認識自己,認識社會,乃至怎么去做,做什么,大學的課本里面都有詳細的解釋,就看你有沒有靜下心去學、去想、去思考、去探索,大學的整個過程除掉專業知識,就是這個獨立認識習慣的培養,認識的深淺決定著你的就業去向,也決定著你工作后繼續學下去的欲望,這種獨立意識的系統培養是高職類院校拍馬都趕不上的。/ N: o7 j* Y! u" y 4 c2 ?3 b# F' o! B. o) } 至于你說的先工作后上大學的的提議,根本就是睜眼說瞎話,但凡參加過工作的人都知道,在社會上滾幾年,還能把書撿起來的人,鳳毛麟角9 c- q( n; |! {- ? 2 C, T5 E2 p2 P/ X |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20 22:26 , Processed in 0.082718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