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發(fā)布時間: 2023-3-29 20:12
正文摘要:整體結構如圖一所示,平臺下方有彈簧,放上工件時不會下沉。需要人手動在上方施加壓力才會下降,彈簧從預壓縮位置開始再壓縮15mm時視為荷重達標。工件分為上下兩個部分,機構本身實現(xiàn)的功能是將上下兩工件粘緊。 官 ... |
我路子比較野,沒有你這樣的一些專業(yè)名詞, 這個世界需要很多的人,服務于不同的行業(yè),獲得相對應的薪資待遇 我比較務實,介于設計和制造之間,車間也跑,螺絲也摸,設計也做。 |
就像我現(xiàn)在接觸凸輪方面的知識, 使用了CAMTRAX,也只是在簡略的使用軟件提供給你的東西。 再多的曲線修改就無能為力。 網(wǎng)上搜索了關于凸輪的設計方法,MATLAB是個不錯的工具。 也一直想要列為一個flag去學習,但它肯定是很花時間的。 但是這在我現(xiàn)在來看,還是先把基礎打磨好。 況且凸輪還是可以先外包出去的,山東諸城很多可以做,也很專業(yè)。 這樣這個事情它就不是我現(xiàn)在要去做的事情。 專心于當下自己可以去理解和消化的了的東西。 好比打怪一樣,大boss肯定會被反KO。 攻小怪,先打磨我的刀。 什么樣的能力做什么樣的事情。 日精進,喜悅于收獲,反思于失敗。 |
長頸鹿大師兄 發(fā)表于 2023-4-3 08:22 說得對! 不管是數(shù)學還是物理(包括機械、機構),都應該在一定范圍內(nèi)研究。那這個范圍就是“域”,我們只能在域里找尋它的規(guī)律。 超出范圍的規(guī)律,不是我們需要的。 比如用“手”壓彈簧,如果這個“手”“勁”足夠大,那么在“域”外彈簧可能被壓碎,可能被壓成餅。 這些明顯超出我們實用(使用)范圍。 如果我們要設計彈簧,也不過找出彈簧的極限應力(失效)也就夠了。沒有必要去找它的破壞極限。 |
hxt610 發(fā)表于 2023-4-3 05:56 題主的思考方式是偏向于理論化。 不過更多的思考也不是那么的沒有必要。 或許如你所說,去做研究方向的工作。 很多事情,一下子是搞不清楚的,可以列一個思維導圖 把你現(xiàn)有想到和理解的寫進去,這在腦海里會有模糊印象, 將來真的碰到類似問題了,可以查詢來回憶這些東西。 人腦畢竟極限下,只會記住當下對自己有用的東西。 其他的就交給筆記(當然必須是電子文檔),做關鍵詞之類的 我表達一下自己的觀點, 個人時間畢竟有限,把時間用在你當下需要的東西上是比較重要的。 不然時光流逝,感覺學習了一些東西,但是沒有用起來就又感覺在浪費時間, 周而復始,自信心和堅持力會打折扣,對于機械的興趣也將變得越來越少。 所以我認為,現(xiàn)實中碰到什么問題了,我們來查資料來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上才不枉費自己花進去的時間和投入的精力。 以上個人觀點,謝謝。 |
不想再回答你的問題了,你就是個奇葩!你應該去做研究員,鉆牛角尖那種。 壓縮彈簧的極限就是“壓死了”,就相當于你的手“懟”到了一個“鐵嘎達”上了。 你的手會骨折,會出血......。 多給你普及一下,在超過彈性極限的情況下,拉伸彈簧的極限是斷裂, 你用手把彈簧拉斷,會摔得很慘......。 |
hxt610 發(fā)表于 2023-3-30 06:08 理想化的純力這個概念沒有看懂。但是如果只看結果的話可以理解手的力等于彈簧的力。彈簧極限狀態(tài)下的受力則是好奇,請問如果一開始就用超過彈簧極限的力會如何。(就是如果我一開始給的力就大到足以讓彈簧壓縮到?jīng)]有間隙,假設機構不損壞的前提下) |
hxt610 發(fā)表于 2023-3-30 06:08 嗯嗯,考慮極限條件額定話,那如果我一開始就用大于彈簧極限的力去壓上方的工件,情況又會如何?就是我一樓說的不講武德的情況。 |
hxt610 發(fā)表于 2023-3-30 06:15 這點清楚,但是圖一案例整個機構都沒有檢測加速度的裝置,也沒有針對加速度作任何說明,為什么就把彈簧的彈力當做荷重了呢? |
平面推A、B,B的受力為B的質量×B的加速度 |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qū)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wǎng)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28 15:50 , Processed in 0.077047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