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先確定是內壓還是外壓:內壓參看3452.2的表12 外壓看3452.2的表13。軸向密封壓縮量看槽深,槽直徑略小于o形圈外徑即可。 |
中山楊 發表于 2020-12-7 18:44 想學習下手冊 ![]() |
公眾號留言選取![]() |
好詳細的討論 |
電磁閥不就是這么用的密封圈么? |
之前做過一個機構也是這樣的O型圈放置方式。只要壓縮率達到推薦范圍,通氣后基本不會發生泄漏,壓縮率和就和你的沉孔的深度以及配合有關了。 沉孔的直徑及公差根據所選的O型圈,再參考密封圈設計手冊。選一個大致的值就行了。我并不是完全按照設計手冊上的值來設計的。 目前使用穩定,無泄漏。 ![]() ![]() |
|機器畫家發表于 12-07 20:41只有研究機械之禪,才能打破思想上的藩籬,才能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
2011ayoon 發表于 2020-12-9 08:19 好的,謝謝前輩 |
本帖最后由 2011ayoon 于 2020-12-9 08:28 編輯 機械小白270 發表于 2020-12-8 09:03 那你最好就是按國標樣式設計成槽,可以上端面做內徑臺,下端面做外徑臺 深度基本合適,直徑有點偏小,安裝時會有點麻煩,可能會扭,壓力在內側的話,密封圈槽直徑(外徑)應該等于(或者略小一點0.3~0.5) 其實做小了也沒事,只不過是不適合拆裝(拆開最好就換密封圈,因為密封圈壓縮量過大,拆開重裝就不一定保證效果) |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21 23:28 , Processed in 0.071581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