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發布時間: 2020-9-25 12:22
正文摘要:首先看一個截圖, 摘自林宋《機械設計師職場必備》 2015年,國家提出智能制造2025戰略,我是14年畢業入職某裝備設計院,專業自動化,然后全院上下、甚至全國上下就刮起了旋風, 大家積極應對、躍躍欲試,各種新 ... |
我懷疑你對智能制造有什么誤解,你說的只是無人化,而且不要把信息化和智能化混為一談。現狀對非標工程師來說單臺設備的自動化設計很難嗎?生產線之間設備之間自動化銜接設計很難嗎?不難吧,我們最終的目標要實現是智能化,就是因為階段智能化發展中,還處在信息化發展階段而已。可以說,現狀非標工程師就可以實現全產線的無人化,但智能化程度你覺得夠嗎,可以想象某個工位或環節的異常導致整個產線出錯或者停擺,還不如現階段大多數工廠實行的重要設備的監測和信息采集呢,我還可以很好的管控生產線,靈活組織生產。智能制造得從設備的自動化,信息化再到AI化一步步來。不能說信息化現階段作用不明顯而倒退去搞全職化,術業有專攻,多學點知識是好的,但涉獵過深大多會陷入多而不精的地步 |
智能化還需要很長的路子要走 |
感覺樓上說的在理 |
還真是,都信息化了 |
聽說lism 發表于 2020-9-29 21:30 有理 |
還是要適應市場的需求 |
現在是一切以從政府里弄到補貼為標準,以外在的高大上糊弄政府官員為標準 |
樓主分析的很到位,這樣的項目比比皆是。 |
正面:對,機械行業確實如此。畢竟需要技術的積累。可能到2025都改變不了機械行業。 反面:不對,電子、制衣、食品、印刷等行業已經慢慢{制造}智能化了。而包括機械在內,為什么非標才有生產空間呢,因為標準化的東西已經基本可以逐步無人化了,例子:微型直流馬達(手機里的),大型汽車。這2個例子都能算機械行業吧, |
反正我之前待的工廠做的智能生產線,無論是產品的質量和設備的質量都不怎么樣,一般都是領導來了才全力投產,不管品質的那種,然后領導走后處理不良品。 |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7 07:23 , Processed in 0.07514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