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記憶力越來越差,怎么辦? [打印本頁]

作者: Insigne    時間: 2019-7-26 10:55
標題: 記憶力越來越差,怎么辦?
這個時代,記憶力不好,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都市現代病。
& j7 u6 b, E% |1 D$ V* K# S
比如:

6 K1 l( `/ d% Q: W. [% V
……

. Q* t* p" K& @4 J5 q8 I
每天不感嘆幾句「我又忘了」「我怎么又忘了」,仿佛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個現代人。
8 P( H( p' q( I5 C* L1 S
很多人會喟嘆「是不是自己老了」「大腦不靈光了」,但其實,這是非常正常的情況。

0 t9 `" w+ F$ @5 M/ f, U) }- E
為什么呢?原因很簡單:

8 S% b* S& `6 N* W1 v1 s& _, d
我們的大腦,天生就并不是為了這個信息時代而設計的。它在演化的初始,絕對沒有想到,有一天,我們所接收到的信息、需要處理的信息,會成千上萬倍地增長。
5 r0 E, J6 X( c- }( u$ ~% w
電腦可以簡單地換硬盤、加內存,但大腦不行。它只能在原初形態的基礎上,不斷地加以優化和塑造。
  j: o, T& o+ V# }- W& p
所以,并不是你老了,也不是你的記憶力不行了,而是這個時代發展的速度,遠遠遠遠超出了大腦能夠適應的極限。
8 N( C& m, d( x4 V4 ?( [0 ?) E9 |
因此,當我們討論「記憶」時,更有意義的,其實不是指大腦內部的記憶,而是將大腦和周圍的一切 —— 電子文檔,碎片信息,人脈網絡,互聯網,等等 —— 所連接起來的、更大規模的「群體記憶系統」。
/ c, t! \9 O% W  p
忘記了一個概念,可以去查;忘記了一段信息,可以去搜索;忘記了一件事情,可以去問人;忘記了一個文件,可以去找出來……
我們無需記住所有信息,因為絕大多數的信息,都能夠通過周圍的人、事、物,去獲取和觸及。
1 q3 E$ `2 {( d5 p# ?( [
而大腦在這個「群體記憶系統」之中,扮演的是一個司令官的角色 —— 用來下達指令,匯總信息,分析對比,作出決策,整理輸出……將這些無意義的信息,用有意義的方式「組合」起來。

3 G2 y9 W' d3 P3 R) ~
簡而言之:如果把這個「群體記憶系統」看作一個龐大無比的網站,那么大腦就是這個網站的導航。通過導航,我們就可以順著曲折迂回的線路,不斷延伸、跳轉,抵達無窮無盡的角落。

  L" p, c) H% |: R
我常常說「大腦是用來思考的,不要拿來記憶」,指的就是這一點。

( i; C$ y3 }# B' D3 D
2011 年,哥倫比亞大學的 Betsy Sparrow 等人在 Science 上發表了一項重量級的研究。他們通過一系列實驗,發現:當人們意識到「信息將被儲存在電腦里」時,他們對信息本身的記憶程度就降低了。
$ t" a: j0 a; i, `: l
取而代之的是:人們對于「到哪里去找到這段信息」的記憶,得到了顯著的加強。

- h- s" @7 \7 B7 o1 D3 W6 }+ P
也就是說: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我們的記憶模式,將越來越多地從「What」,轉移到「Where」。
+ v  ^3 d0 o8 F
因此,這個結論被命名為「谷歌效應」(Google Effect)。指的就是「搜索」對記憶的影響和替代作用。
1 r3 P: _. u  {) s
這項研究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許多人把它拿來作為「互聯網毒害我們的大腦」的證明 —— 但我并不這么認為。
' K4 R  S& S5 M8 I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這其實是什么呢?是大腦對自己的一種更新。

& [8 r6 w( \& d; ^6 j1 v$ [
為了適應這個信息時代,大腦需要改造和優化自己。但眾所周知,要求大腦改變其生物形態是不現實的。因此,它嘗試著跟互聯網和「外部世界」結合,走上一條全新的發展分支。
3 m2 E% E( R  ?6 m& R! i" H0 T
這并不是一件壞事。

8 e9 U" \& B) y/ m' F2 }& i3 D
如同前文所說,大腦作為中樞司令官,指揮這個「群體記憶系統」高效運作。只要它能夠持續、穩定、有效地運轉,就沒有任何問題。

* Y' a/ U' [5 f/ {: m3 y* W9 }
但值得我們警惕的是什么呢?這個記憶系統的中樞司令官,癱瘓了。
8 j- ]; i/ S' q" l
前文所說的一切,前提是「能夠有效運作」,也就是什么呢?我們必須能夠記住「我想要找什么,在哪找,怎么找」,然后才能去執行。
1 P# E1 Z) C" t% T. t5 g/ f. {9 M
這些需要記住的東西,就稱為記憶的「線索」。
- D1 c/ B7 t( X
現在我們面臨的問題是:我們連這些「線索」,都記不住了。

& O) d7 Q& C! {! o6 m
我們記不住自己要找什么,要做什么,去哪里找,怎么找……自然就沒有辦法,良好地指揮和運用這套記憶系統。

( M0 x; Z2 J$ _6 f
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 ^: ]1 I9 q3 g; B7 l* B
最大的癥結其實不在于記憶力,而在于注意力。

8 V/ p  U# C+ q1 k! y$ i$ `
我們回顧一下記憶的模型。當你需要記住一樣事物時,大腦需要經歷哪些過程呢?

1 F) B, y- r' i9 T) m
定向注意 → 加工處理(短時記憶) → 編碼儲存(長時記憶) → 復述調用(避免遺忘)。
2 |$ a8 d$ _" I* c
在這個過程中,每一步,其實都需要注意力的高度參與。
2 o( W* q0 C2 T+ f# C
只有經過完整的四個步驟,一段信息才能牢固地被我們記住。

5 Q9 U" o# s6 W% F! ^5 O' ]% ~
但在這個時代,要集中注意力去完成這個過程,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因為我們受到的干擾,實在太多了。

0 Y' _' t" R- \# \& {' p
據美國 Basex 公司的測算:一名普通職員每天在工作中,平均會被打斷 70 次。這至少會造成 2.1 小時被浪費在「切換」的過程中。
這些打斷,可能來自上級,來自同事,來自客戶,來自QQ、微信、郵件、新消息……我們的時間被無休止地切割、細化,被精確到以「秒」為單位。我們被迫在多個不同的事務之間來回切換,讓我們的注意力「疲于奔命」。

1 [  s/ _6 e; ^5 D
久而久之,我們就會習慣「切換」,難以再把注意力投注在某樣事物之上。
* I8 Y* q0 _5 ^7 Y
這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我們很難主動調用記憶系統去「記住」事物,只能任由它被動地接收信息,產生作用。
! ~: c( h6 P9 U
進一步,這些不斷產生的打斷和干擾,又會填滿我們的認知資源,讓大腦超負荷運轉 —— 從而,讓我們產生疲憊感,進一步降低和弱化記憶的動力。
8 z& o* r5 m& p# }5 n! Q
想一想:你是不是每天什么都沒做,卻總覺得疲勞不堪?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缺少一些不被打擾、能夠專注的時間 —— 亦即我所說的「黃金時間」。

  A3 A& q; k; k. j
這或許就是讓你變得「健忘」的罪魁禍首。
( X- Z8 J3 a+ T7 Y5 a3 g1 ~
# A/ v1 w7 w( t- H
另一個原因,是外界的信息,實在太多了。

4 ^  N+ p# |5 f$ M. N
在這個信息時代,有一門專門的技術領域,就是教你如何抓住別人的注意力。
/ `# Y6 s4 A5 U& |2 n0 M& |8 F: ~
不得不說,我們日常所見的媒體自媒體,對這一招實在是爐火純青。

' m( U7 _' t% k' v5 j
大腦喜歡不同,于是,他們就制作出各種各樣的噱頭,追求「獨家」「爆點」,以「奇」來吸引你的眼球。

" y' S! b% Q8 |: f
大腦喜歡情緒,于是,他們就用民族主義、二元對立、情緒宣泄、站隊對罵等手段,來激發和煽動你的情緒。

, v" D1 K5 Z# \* H9 G) t5 W
大腦喜歡故事,于是,到處充斥著「故事課程」「故事思維」「如何講好一個故事」「用故事影響別人」;

8 W- Q+ Y! O# q3 Y
大腦喜歡窺私,于是,大量的花邊消息、小道消息甚囂塵上,哪怕只是捕風捉影、毫無根據,也能被人煞有介事地調配出一道大餐;
大腦喜歡囤積,于是,各種碎片知識、「豆知識」蜂擁而至,用好聽的名字來包裝自己,簡化掉背后一切支撐和邏輯,只為灌輸給你「知道」的滿足感。
6 |- [& n" D1 z
……
在這些精心設計的外部「喂養」下,我們的大腦很容易產生一種現象 —— 我稱之為「知道的幻覺」。

8 n( G/ S8 B* l" K4 `5 s
什么意思呢?一段信息,只是進入你的短時記憶,還未被寫入長時記憶,但在大腦看來,它已經被「記住」了 —— 于是,我們開始對它失去興趣,注意力轉移到新的信息上面。

& }' k! m& r1 }3 l+ G" K7 J
為什么會這樣呢?也有兩方面原因。

& t, H/ ^' Y* ?5 t1 x: y" W  p
1)絕大多數信息會通過精心設計的刺激,來不斷爭奪你的注意力,讓你時時刻刻處于「若即若離」的狀態中,注意力不斷「被迫」在各個信息之間游走。
! B; R6 J, J: X) W  b' z
為了接收這些大量的新鮮刺激,大腦必須盡可能縮短在每一個信息上所耗費的時間。因此,它會欺騙自己「記住了」,把「熟悉」當成內化,來盡量節省時間和認知成本。

! u" c; T; c) J/ Z1 W* Q
2)大多數信息為了降低你的接收成本,都變得越來越「舒服」。盡量讓你不動腦,「不需要思考」。信息被打包做成一個個罐頭產品,喂到你嘴邊,打入你的血液里。
6 x0 s+ @6 \1 a8 c% u, A& ?* N
這就導致了,大腦在理解和認知時不需要耗費腦力,也不會遇到任何障礙 —— 這也會給大腦一種「我懂了」的幻覺。
! A3 |" k$ E, K8 c8 ?% \
久而久之,我們的注意力就會變得渙散,如同長時間不鍛煉的肌肉一樣,難以集中和聚焦。

* f" `( K) C0 f9 a9 s" ]& {/ d# [2 N
這也就導致另一個后果:對于稍微復雜一點的信息,我們就會開始「排斥」。

+ g. n  F+ m, t0 ?+ b7 S; J
不妨問問自己:你已經有多久,沒好好看過、思考過一些復雜的信息了?

: Y5 {8 S, V7 T! _
你每天接收的信息,是否都是一些似是而非、缺少了大量邏輯和信息量的閑聊,故事,八卦,短句,圖片,標題?
2 z; e1 y/ Q6 s8 k5 r
長此以往,你能記住的,也就是這些不成體系的碎片而已。

% P4 M7 g- s# r& L+ E

: J. V3 W& Q- \$ T' l
所以,我采取的整套記憶策略,就是外化和內化并存。
' X& T+ B* r( A& n
我有一個習慣:無論任何時候,只要想到任何有用的東西,都立刻記下來。要做的事情,記到待辦清單里;除此之外的一切聊天記錄、讀書筆記、靈感想法,全部記到電子筆記里。
$ ?8 ?$ G/ Q' t+ T
然后,再定期安排時間,去整理、優化它們,讓這些筆記「流動」起來。

' o; Q( M! ^- o0 D% \( H" i
在這個過程中,最核心的做法是什么?
' t! R- i8 H, N! A) v* W
一元化。

5 T! q' e9 S. b7 N! J
許多人的群體記憶系統之所以失靈,就在于他們沒有好好地優化它的結構 —— 信息被隨手放在「方便省力」的地方,沒有規則,也不整理,一團亂。
9 A+ {- H$ @" d) q; s3 b
這就導致了:一方面,由于谷歌效應的存在,信息被從大腦中轉移出去;但另一方面,它又沒有妥善地安置,導致「失去了」跟我們大腦的鏈接,變成一個個孤立的碎片。

& t% Q+ s$ @5 k9 K6 Y3 H
如何改善呢?最關鍵的一步,在于給自己設定一套規則:
' P% C8 x) Z( J0 v1 {9 R/ M+ r
無論什么信息,我都放在一個地方,用一套規則梳理清楚;需要的時候,我再從這個入口進去,查找、調用,即可。

) ]0 C! ^9 \: u# J5 [9 [! w5 L' U
不要小看「一元化」的作用:如果你有5個入口,那么,1條信息就是5種可能性,2條信息就是5x5=25種可能性 —— 它的復雜度是呈指數增長的。

- T( M/ J# H; s7 e
這相當于在變相增加大腦的負擔。

  c3 W& x" P3 m; {. e* i& k8 i; t- k
像我在筆記里,就做了一頁工作臺,上面記錄了所有項目的索引。對于任何信息,第一步收集,第二步整理,掛鉤到項目索引里面。
這樣,無論什么信息,我只需打開這一頁工作臺,就能很輕易地找到。
( _6 R* [% q$ ^; j& v; z
你可以使用任何工具,只要順手,能夠建立一整套「一元化」信息儲存的規則,就可以。
- g; h) ], E# k4 f: o' s4 p
, Y1 w- u7 q' H1 z2 {
這是外化,而內化的部分呢,我會通過這幾種做法,來鍛煉自己的注意力和記憶力,以記住更多的「線索」。

- I0 G$ W) W) r3 R
1. 提高信噪比

. ~' T; s7 S& B8 E! T% ?# u
信噪比是一個信息學術語,指的是信號除以噪音。信噪比越高,意味著無關的噪音越少,那么,我們記住、回憶起重要信息的能力,也就越強。
' H9 c2 t2 i* b4 G
如何提高信噪比?最關鍵就是「減少噪音」。

5 o5 v5 n3 ^6 U- Y8 M3 g- n6 {
如前文所述,大多數信息其實都是噪音,無甚價值,唯一的結果就是污染你的記憶系統。所以,盡量屏蔽掉它們。

8 ~1 T0 a  c5 ?1 E' O
你要做的,是建立一個閥門,一套有效的「信息篩」:

9 Z  g" V+ p! G3 B
不要小看這些噪音。大腦有一個特點,會把相似的事物放到一起,歸總記憶。所以,如果這些「噪音」跟「信號」的主題相似,就會嚴重干擾大腦對真正有價值信息的記憶。
8 E- S) Y! Y- G) ^5 c
長此以往,你就會容易分不清: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哪些可以相信,哪些需要打問號。

9 V2 p! l+ a, c5 R
2. 鍛煉短時記憶

9 _, `* T. L3 ?
短時記憶在整個記憶系統中,扮演的是「桌子」的作用 —— 一切信息,你都需要先擺在桌子上,進行初步加工,隨后才能分門別類地存進「倉庫」里。
2 Y; h1 q( V$ {$ r) O! c
所以,簡單粗暴地講:桌子的大小,就決定了你能夠加工的信息上限。

" H7 O) A+ J; F2 b3 \3 v: {, A3 w* A
盡管我們的短時記憶被限定在 4 個單位,但大腦給我們留出了一個機會:它并沒有限制每一個「單位」的大小。
4 ]( \6 e% P) M7 o' S3 V
也就是說,我們要訓練的,是把碎片化的事物,重組、整合成一整個「組塊」的能力。

6 |- Y! y9 i: u+ o7 ]  D
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強迫自己去計算和記憶一些長的、復雜的信息,比如:
2 r2 B( s* q& B
這可以強化自己的「組塊」能力,讓記憶不再成為一種負擔。
8 V% S8 d- P; u5 H8 @5 I
3. 回想和輸出
: n. |2 f4 `) a9 H5 B" n. `; ?
記住一篇文章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是讀完之后,回想它的主要內容,把它用自己的話寫出來,寫完再去查閱和確認。
7 M4 W4 ]  C% G" m
同樣,記住一些關鍵線索,最重要的,就是多去回憶它、調用它 —— 這樣,大腦才會認為「它是重要的」。

# u% f  V& @# L* y$ O
平時可以多做做這些練習,從長時記憶里調用儲存的信息,來增強自己的回憶能力。比如:

4 S( `2 z( w3 w/ m8 A0 x; L( Z! S
試著讓它成為你的日常習慣,在走路的時候,等待的時候,無聊的時候,都可以做一下。一方面可以消磨時間,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大腦不斷去反芻信息,提高記憶力。
0 y" |# H8 v# ~& x+ v& z9 u
4. 保持良好的睡眠

$ V) L, q) E! c/ x" A* y
這一點可能很容易被人忽略。
! M5 v* @. K- O1 d* |
實際上,心理學早已發現:睡眠一個極其重要的功能,就是「修剪」我們的記憶:把不重要的神經元連接清除掉,從而強化、凸顯那些更重要的信息。
0 M7 t" r- q! a  [" R6 U0 B6 s
所以,我們常常有這樣的體驗:睡一個好覺之后,神清氣爽,昨天遇到的難題也迎刃而解了 —— 這其實,就是因為大腦清除掉了冗余的神經元連接,讓我們看到了問題的全貌。

4 V' b9 T. j. z8 D9 {/ d+ Q6 n
你要做的是,保持每天至少 6 小時的睡眠,并且要做到規律和穩定,在固定的時間點入睡和起床。另外,盡量改善環境,包括舒適度、光線、聲音等,避免被打擾。

% _* w& y0 @% l
如果無法保持良好睡眠,可以午睡補覺。研究發現,哪怕 5 分鐘的小睡,也能起到一定「修剪神經元通路」的作用。但最好還是養成良好的作息。
2 q# ~9 \  E+ P# F$ D

  p$ l! z! V# @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你打破迷思,建立對記憶系統的認知:

  O3 A, N& @" a+ z" C
1)記憶系統可以分為外部和內部,兩者是緊密連接的 —— 內部記憶通過「線索」跟外部系統相結合。
2)我們并不需要「過目不忘」的記憶力,我們需要的,是一套有效的外化系統,并良好地馴化它、運作它。
3)我們對「線索」的健忘,本質上是注意力的渙散。所以,提高內部記憶力,本質就是保護注意力。
你有什么強化記憶系統的心得嗎?無論外部還是內部,都歡迎在留言區分享出來。: )
$ i6 t6 o$ v6 l6 e& o
最后,聊幾句。

/ @' V5 `' ?% M8 N
現在常態是每周一更,周四 21:30 ,力求徹底、透徹地講透一個問題。
3 \! i) M5 X2 A' ]
在這個基礎上,如果有值得分享給大家的東西,會放在周日或周一推送。
7 X. d% I6 N/ O
比如「閑聊時刻」,以及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書單推薦、互動討論。
$ t5 _* f2 E; J; \7 S7 w
L先生說

) O6 K" A& E5 M4 g) K2 H. D1 h' c$ T' |4 m" |  u

: {0 i% |$ U6 {( Y# o$ ^
作者: 未來第一站    時間: 2019-7-26 11:22
歸根結底是沒睡醒過^_^。
作者: 純天然    時間: 2019-7-26 11:27
以上癥狀我都有
作者: 漁家郎    時間: 2019-7-26 14:36
未來第一站 發表于 2019-7-26 11:22. [& n/ `' u/ Y! _- n
歸根結底是沒睡醒過^_^。

! a6 `. f" _% m' K, L- A/ ~0 F我一直覺得覺不夠睡,錢不夠花!- ~% V" e3 C+ p# K% D0 k
$ ?$ O; u3 ?+ R

作者: 東北制造    時間: 2019-7-26 14:43
手記,,,
9 K* v1 ]- N! s, e) \% z手機記錄~~~~~~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