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社區
標題: 瑞典的垃圾已經不夠用了 [打印本頁]
作者: 張麻子 時間: 2019-7-25 14:17
標題: 瑞典的垃圾已經不夠用了
隨著上海跨入強制垃圾分類時代,垃圾分類在國內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不管你習不習慣,喜不喜歡,它已經在路上。) @9 z" |$ R, z/ `/ T$ t. s
; k% N. d# n7 h Q5 W
而當我們一方面為垃圾圍城憂心忡忡,一方面又被垃圾分類的復雜性搞得措手不及時,北歐有一個國家,呈現了另一番讓人詫異的景象:因為垃圾分類做得太好,導致本國垃圾不夠用,需要從國外進口。
9 N+ L t" a/ r- l
這個神奇的國度便是瑞典。
& `2 o/ Z1 }/ a/ I
5 L# z( U( B% [" ?4 M
1、一代人的努力
& j6 }/ P8 O) [4 \6 i0 p
曾幾何時,瑞典也是垃圾遍地、污水橫流。后來,政府下定決心治理環境,垃圾分類成為首要議題。
R+ a; I! p: z8 F+ D& }
一開始,大家也不習慣,各種亂扔。瑞典政府曾試過在垃圾收集點設立監督員,實地引導、逐個檢查,對頂風作案者予以處罰。
: K. P I2 g9 }0 F. } z% o% @
可瑞典人覺得這一舉措粗暴過激,不愿自己生活的殘余物被當眾圍觀窺視,大力反對之下,政府只能作罷。
& A4 D: _) U+ k7 I9 {: ~) B& i8 M( A
左右為難的瑞典政府后來意識到,教育還是要從娃娃抓起,于是將垃圾分類納入國民教育大綱,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要學習相關知識,參觀垃圾回收的過程,再回家向成人普及理念,互相監督,在共同實踐中逐漸形成民族傳統,內化成行為準則。
: v7 g ?; J6 S; K* o: p
經過了一代人的努力,如今那些讓我們眼光繚亂的分類規則,早已是瑞典人細碎的生活日常——
! T N4 l0 T9 [
玻璃瓶要分有色和無色的,紙類要分報紙和硬紙盒;瓶子要洗干凈,蓋子和瓶身要分開;壞了的臺燈,也要分成燈泡、金屬和塑料……
(為了引導居民分類投放,政府將垃圾桶口設計成不同形狀。圖片來源:人民網。)
1 z7 l, A" H/ I W
如果有人犯懶,不愿意做精細分類,也不是不行。
3 N" {; l1 A( Y9 m: t
瑞典居民每年都要交垃圾處理費。費用以重量計,垃圾越少,費用越低;垃圾分類得越徹底,收費越便宜。
) D1 l0 U6 {* w; H; o- a. L
混投的話,價格則要翻倍。
4 K& I1 i! z6 {5 Y
對于很多人來說,與其望著賬單上高啟的數字發愁,或被愛管閑事的鄰居指指點點,不如老老實實做好分類。
2 h X3 Q( G! @8 I
再說,垃圾分類也不是完全的義務勞動,也有些許經濟回報。
( ]* w/ x- c. f
對于廣泛使用的飲料瓶、礦泉水瓶,瑞典推行押金制度。
! L% `- ~( G) A* X) h" S% N" |
; P0 u2 o1 k1 H; a
0 g; G: s1 @8 h9 F
消費者購買一瓶礦泉水,所支付的費用里,包含了瓶子的押金費。無論是易拉罐、塑料瓶還是啤酒瓶,只要把它們放到專門的回收機器那,就能拿回之前支付的押金。
# K5 m7 [/ F) p7 g+ a/ S
; h r8 }5 z _# V5 y
(圖片說明:瓶身上有識別碼,機器讀碼后,便會顯示相應的金額,打印出來的收據,可以直接拿到超市買東西。動圖來源:youtube)
2 N9 q! f% c/ l8 K8 E
6 f- a( n. E. F; y3 L$ \2 }. U
在這一運作下,瑞典瓶瓶罐罐的回收率達到93%,遠甩美國、英國幾條街。
/ J; X, F) B7 j" j$ P+ N. C \
(進入回收機后被壓癟的瓶子。動圖來源:youtube)
( M/ g2 z8 r6 H+ F; h! H& \/ U, o
相信有人會好奇,瑞典人民如何處理剩菜剩飯。
: k( O0 O+ ^- g+ [# B+ t: n
從目前上海實踐來看,扔廚余垃圾簡直是一場煎熬的試煉。要把里面充分“發酵”的殘羹冷炙,從塑料袋里倒出,一股濃烈的酸臭味撲鼻而來,還要與桶內五顏六色的剩飯餿水、嗡嗡擾擾的蒼蠅蚊蟲親密對視,畫面之震撼,讓人胃液翻騰。
5 i( f* Z. f1 D; v
那么,優雅的瑞典人,是如何完成這一高難度的身心考驗的呢?
( Q/ p! U/ z1 `1 x* {5 B
瑞典很多超市旁邊會提供免費的廚余垃圾紙袋。這些紙袋簡約美觀,粘有密閉封條,可以和食物一起降解。
(動圖來源:youtube)
# z4 ]3 K5 F- o
除了紙袋外,廚余垃圾桶旁邊,也有可降解的塑料袋。為了避免氣味散出,居民還被要求將袋口封得嚴嚴實實。
, L+ }. B; M8 [1 X+ U
7 O4 E7 d; x$ |* h3 ~- A& r
- K' Z# R; K: X- l. x6 H3 e+ F
就這樣,一袋袋干凈的垃圾,在垃圾桶里井然有序地擺放,完全不給蚊蟲亂舞的機會,人們可以輕松躲過一輪輪氣味的襲擊。
& |, a$ z! P" s" r% d/ _7 z+ E
當然,相較中國,北歐的食物結構相對簡單,沒有那么多的湯湯水水,不用擔心殘汁外漏的尷尬。但就算有,瑞典人也不用擔心。在很多小區,人們足不出戶,就能將廚余垃圾送到專門的處理站,轉化成有用的能源。6 D( r% m, j) f4 G4 A
& d* h( R2 V$ W7 x
這是怎么做到的呢?
- z/ y* R# V, y0 X+ y- M: o
8 H F$ D) o a' F) F
2、堪比地鐵的地下運行
9 T2 y+ I* F! x" \5 t! r
過去常說,一個城市有下水道,是進步文明的象征。但瑞典人說,你們落伍了,我們不僅有污水管道,還有垃圾地下通道。
2 H( _, j" `, j, k& o& I
很多小區旁邊設有垃圾中央收集站,從中延伸出來的各個管道,穿墻而過、進入地里,連接著社區不同種類的垃圾桶。
/ V7 O. g l( O* r5 o8 w) H" T5 z1 h
. t$ _; r/ L0 [. k
(地下管道連接垃圾桶。截圖來源:youtube)
$ \% N+ |! I3 K
1 U* f4 F: W: a& K
這些看似郵桶的裝置,便是垃圾的入口。居民刷卡支付后,便能打開箱門,將垃圾放入其中。桶內設有自動感應裝置。一旦裝滿,閥門自動開啟,垃圾們應聲而下,在強勁風力的推動下,順著管道,以每小時70公里的速度,奔向中央收集站的大箱子里。
(截圖來源:youtube)3 q l9 M" K9 H7 R0 ~
1 p8 {% N: I& d3 S8 W) z9 h& {5 c
為了避免不同種類的垃圾撞車,電腦一次只讓一種垃圾通過。每兩周,卡車會過來把集裝箱運走,送往相應的處理中心。
0 ~4 S4 c8 _' B1 Z) {/ u
; {5 z0 ~6 M/ B
(截圖來源:youtube)
7 p/ O7 u0 J+ p" Q' H, w! [! x; ]
6 q# a& X% n/ b1 P5 ^7 V
在一些新小區,這些管道直接連接各家各戶的廚房。家庭廚房里安裝一個食物粉碎機,吃剩的食物被粉碎后,進入管道,展開地下之旅。
( @2 S! ^. N( a+ J
這樣操作干凈、衛生,還節約了大量的人力、運輸成本,解決了定時定點投放的難題,也避免了垃圾箱滿后的滿地狼藉和惡臭縈繞。
) X) w6 G& Y; l# i7 R* f. D
當然這樣做,需要巨大的投入,還關系到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和城市整體的規劃布局,造價高昂,建造過程繁瑣艱巨。
2 B4 ?/ {! p" D6 r: D
但瑞典人卻樂此不疲,為了城市的干凈整潔,為了提高垃圾回收的效率,他們覺得這是必須的犧牲。垃圾處理,已經成為了他們基礎設施的一部分。
6 n" @7 E9 B$ q; v; ^+ J8 z8 X
8 L% Z" a2 P- D
3、垃圾是門好生意
3 V' d4 c* A7 k3 u( U e; M" E
當然,高額投入的背后,也有龐大經濟利益的驅動。
# M- o( T. R) R) o
瑞典全國每年垃圾產量為四百萬噸,而僅有1%垃圾填埋處理,也就是說,99%的垃圾都得到了回收利用。
3 Y4 G( C2 f! g' F( r* g- ]
而在七十年代,回收比例不到40%。
4 f* v3 Q# F! u5 D8 k6 i! _. K" t
如何做到的?
8 O+ X6 b$ {( q; E x) M& f' a
除了規定居民有義務進行垃圾分類,生產者有義務回收自己的產品外,瑞典政府竭力創造了一個友善于環保科技的環境,透過資金補助或優惠政策的方式,鼓勵企業投入綠色科技,不斷開發循環利用技術。
4 e2 Q8 N! n; e* X6 x6 _& ]1 w
如今,瑞典回收后的礦泉水瓶,可以實現一比一還原。即壓縮分解后的原料,可以用來制作一個新瓶子,不浪費一點材料。
# w, V) i2 O/ Q0 X. o
; W6 X; O6 K/ d- R7 ]1 d% }9 t
(塑料瓶回收處理。截圖來源:youtube)
7 u" L$ X- b8 f0 A7 w- j7 O
% x9 Y' Q1 ~/ Q( K7 J
廚余垃圾,轉化成沼氣,為汽車和公交車提供能源,剩余的渣滓用來做堆肥。
/ C$ e: N8 Y4 O% J( F3 n- T, W
而垃圾回收最大的去向,在于焚燒發電。
( ?0 c6 g. v; p: u
作為一個北歐國家,瑞典一年中有8個月需要供暖。焚燒垃圾產生的能量加熱水爐中的水,可以給全國20%的家庭供暖。加熱水產生的蒸汽,又通過發電機組給家庭供電,為5%的家庭提供廉價電力。
) g4 M) l% \! @* R! B
這些垃圾焚燒廠,外觀美麗,干凈整潔,沒有難聞的氣味,在設備的層層凈化過濾下,連最討人厭的二惡英,排放都近乎為零。所以不用擔心“鄰避效應”,有的工廠離居民區只有一步之遙。
(瑞典部分焚化爐的設計堪稱藝術。圖片來源:avfallsverige.se)' c% u' A. ]. q" V& I7 X* g
' _6 k2 I4 e. f3 A) g
現在,瑞典幾乎人人都知道,4噸垃圾等于1噸燃油能源。在機器自動化的高效運轉下,一家12人的工廠,每年的盈利額高達550萬歐元。
(收集回來的垃圾需要分類焚燒。不同顏色塑料袋代表不同種類的垃圾。機器會自動分類到相應之處。不需要人力分揀。圖片來源:youtube)
- K& d- N. C) R- b! w% E
他們唯一的苦惱是:垃圾不夠用。
$ k0 {2 D# g" f) H8 X
雖然全國50%的垃圾都用來焚燒,但也僅僅占焚燒廠實際處理能力的兩成。大量的產能被閑置,瑞典人想法設法地從國外進口垃圾。
1 x% U6 l* s4 F2 v
一開始,他們瞄準鄰國挪威。但后來挪威自己投資建廠,利用垃圾來發電發熱。
* }4 O4 [4 `7 d7 J( `* U
這可動了瑞典的奶酪,兩國展開了激烈的“垃圾爭奪戰”。先行一步的瑞典更勝一籌。
( g' \* C% M7 S
曾有挪威官員層指責瑞典將焚燒費用一再壓低,擠壓挪威的業務;但又架不住瑞典收費便宜,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本國的垃圾被運去鄰國,自己反而向英國進口垃圾來燒。
/ d+ q' q& i( K1 A$ [5 _+ N
估計以后雙方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數據顯示,北歐人一年生產的垃圾是1.5億噸,而北歐能源公司對垃圾的需求達7億噸。缺口如此之大,北歐人很是發愁。沒有垃圾,就意味著沒有燃料,城市供暖供電都會受影響。
& I! T( i& P* m4 }1 R
反觀中國,每年產生近10億噸垃圾,大部分被掩埋掉,埋到無處可埋。若放在北歐,該是一塊多么大的肥肉啊!
8 W! _4 _' i( ?1 M
除了挪威,瑞典每年還要從意大利、英國、荷蘭進口百萬噸垃圾,填補缺口之余,也能向這些國家收取可觀的垃圾處理費。怎么看都是一本萬利的買賣。* h |8 X' `- u' t
' T7 O _# r3 W5 r% h% F$ J2 u
英國等國怎么就愿意充當冤大頭呢?辛苦分類打包的垃圾,成為他國工廠的原料,自己還要倒貼錢?
3 ?* M; k/ }9 d! @. I
(英國被送往瑞典焚燒的垃圾。圖片來源:BBC紀錄片《垃圾工》)
3 H# z9 D# k! S7 u7 t& b
1 D8 d, o, m0 [8 j9 z. P
英國企業也很無奈。近年來,英國政府一直提高垃圾掩埋稅,填埋費用每噸100歐元,送往瑞典,處理費每噸40元,加上運費,也要低于本國的填埋費。誰叫自己技不如人呢?
$ ]1 c h. ~7 W0 K1 l
瑞典人把垃圾生意做到出神入化,但他們并不滿足,立下flag:垃圾回收利用率要達到100%。未來還要徹底放棄石化能源。
0 r$ b4 P, q. X& t- A
可瑞典人民卻擔心本國垃圾分類回收做得太好了,會助長對塑料肆無忌憚地使用,國內現在反而風行“極簡生活”,盡量減少生活垃圾,控制垃圾袋的使用,有人恐怖到一年只扔三次垃圾……
4 _3 F8 C4 u/ `
這樣一來,瑞典就更要依賴垃圾進口了。
# M6 F+ m4 k/ V" \6 Z, n
眼下,每個中國人都可能要面臨垃圾分類的艱難。如果能在生活中實實在在感受垃圾分類的好處,能夠構筑出像瑞典這樣美好的圖景,我想哪怕要經歷漫長的憋屈、不自在和陣痛,也是值得的。
本文來源: 狐貍罐頭(ID:SOHU_CAN)作者 :徐媛
1 ~4 x) d* T2 u0 K0 F o
- k* [7 M Z( Y" K7 N
' `) X" C2 z' V; K# N. s4 f* _" J" c! _3 }) {7 p/ M. b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