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社區
標題: 為什么經濟學家能月入百萬,而機械工程師賺錢卻不多? [打印本頁]
作者: davyhero4 時間: 2019-7-11 17:32
標題: 為什么經濟學家能月入百萬,而機械工程師賺錢卻不多?
馬云剛說:“一個月掙一兩百萬的人那是相當高興的,一個月掙一二十億的人,其實是很難受的。”昨天(4日),就被一位一個月掙一兩百萬的人,刷爆了朋友圈。在大家調侃自己薪資的同時,不少磨友也不免有些疑問,明明機械制造業才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根本,那為什么機械行業整體賺錢卻不多?

以工程師為例:
一個精通技術的工程師,固然為成為專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在實際的工作中,他往往只能起到重要作用,而不是主要作用。比如建造一個水電廠,首先就不是一個工程師能搞定的,而是需要數個工程師團隊,涉及不同領域。其次,光有技術指導也遠遠不夠,還需要購買設備,施工建造等步驟。一座水電廠的完工,涉及了許多復雜的環節,每個環節都不能說不重要。所以對每個環節中的高端人才來說,能力再強也無法分到大部分蛋糕。
而對金融業來說,比如做一單IPO:一兩個厲害的拉皮條人員拿下單子,再來一個業務小組搞定需要的文書工作,接著配合下銷售團隊把股票賣出去,扣除第三方機構的費用后千萬級別的收入就到手了。這其中涉及的人員總數往往只有數十人甚至十數人,還沒有什么機械設備的投入;在這種前提下,高端人才的收入自然可以很高的。
IT也是同樣的概念:一兩個人或者一個小團隊開發出一個軟件/網站/硬件的原型,通過吸引市場注意力得到最初的收入和投資人注資,接著就能完善產品然后大規模推廣,最終實現指數級的增長(在產品成功的前提下)。
在整個價值創造的鏈條中,技術和創意是最重要的,制造產品/部署服務的工序往往被外包。蘋果產品賺了那么多錢,又有多少落在了富士康工人的口袋里?在許多IT業的財富傳奇中,雖然也利用了類似傳統實業的大規模生產/部署服務的手段,但核心的產品/服務還是來自于高端人才的技術和創意,這是無法替代的,所以必然能分配到核心的利益。
全球化和科技進步增加了企業的雇傭選擇,從而削弱了許多實體經濟中員工的議價能力,拉低了工資;與金融、IT業的高薪相比顯得不和諧。
很久以前,美國一個普通工人可以有很體面的收入。美國有公會等為中低層人民爭取福利的機制,加上社會基本也較為富裕,有能力支付相對昂貴的人工費,所以即使在實體經濟中當一顆螺絲釘也會有不錯的收入。但全球化,第三次科技革命開始后,很多可以在國外做或給機器做,成本還更低的工作就被外包出去了。這類的工作往往會在美國消失,人們不得不去從事門檻更高的職業,也就是說勞動力的議價能力降低了。
罷工在過去可以漲工資,現在則可能直接被中國、東南亞的工人甚至機器人取代。中國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加上過往對職工權益的保護也不強,所以還不太能體會到這點,但未來會越來越明顯(比如總體收入增速放緩)。
相反地,因為金融、IT業的高收入人群本就難以被全球化和技術進步威脅;而全球化和技術進步又為金融和IT業帶來了更大的市場,更高的效率,所以總的來說,這兩個行業高端人才的工資水平是在增長的(其實不光是這兩個行業,在大趨勢下,傳統行業也在經歷著兩極分化)。
補充內容 (2019-7-14 08:11):
本意不是比較機械專家和經濟專家或者IT專家,是想分析中國機械工程師為什么賺不到錢
作者: 3983596 時間: 2019-7-11 17:54
行業性質不同,機械是偏穩定和無風險型,而金融等經濟專業的風險大,利潤高,不穩定,中國老百姓富了,存款多了,物價一直漲,通脹導致人民幣貶值,所以逼得老百姓存款不知道放哪里,才能保值增值,房地產不就是因為這點而火起來嗎?這都給金融融資帶來機會。比不了的
作者: davyhero4 時間: 2019-7-11 18:18
沒大規模的市場營銷,就發揮不了軟件拷貝的附加值優勢。企業就缺少再創新的機會與實力-----任
作者: 遠祥 時間: 2019-7-11 19:37
國家不重視實體經濟,我們光叫喚也沒用!
作者: hawk23 時間: 2019-7-11 20:28
是要和創造的價值相關的,一個機械工程師能創造多少價值?一個經濟學家能創造多少價值?這個能比嗎?
作者: 韓寒11 時間: 2019-7-11 20:39
機械行業要想創業賺錢,需要人力,物力,光設備的成本就需要占總成本很大一部分,而且設備會貶值,和汽車一樣的,這部分損失是需要承擔的,而IT行業的成本可能就是人工成本
作者: 曉昀 時間: 2019-7-11 22:06
經濟學家玩的是資本,機械工程師玩的是實體。要不現在都說實體不賺錢,不是說實體不賺錢,是相比較金融資本家而言,實體賺點錢太不容易了。
作者: 破碎重鑄 時間: 2019-7-11 22:29
為什么農業是國民生存的基礎,種地從事農業的農民不掙錢呢?
作者: 風》追逐 時間: 2019-7-11 22:51
農業也是一國的根本,但是農民也不賺錢。
作者: 專業醬油男 時間: 2019-7-12 08:14
行業差異性太大,機械這種重資產行業而言,除非是卡脖子型的技術可以通過技術壟斷而形成高利潤,普通層次的通用技術而言根本起不到多少利潤增值的目的,其次從業門檻低、從業人員眾多更是拉低收入水平的主要因素,而金融IT一方面從業門檻高、從業人員少加之又是處于風口的行業,收入水平水漲船高也是必然的事情,但996.ICU及高強度壓力也是一直為人所詬病。個人覺得任何行業都有其優缺點,硬要拿本行業的劣勢與其它行業的優勢來比較么,只能說是矯情。
作者: 2011ayoon 時間: 2019-7-12 09:29
你比較的對象不一樣。機械工程師和會計師才是相似的崗位,即便是經濟學家那也不是普通會計所能企及的,至少應該對應大學教授這類,
單純到個人某個工程師如果發明了某樣裝置獲得廣泛應用,收入其實很難估量。
作者: 所羅門_x 時間: 2019-7-12 09:53
你要是能設計個太空飛船何止月入百萬,一個億國家都付得起。有很多可以設計,5g芯片制造設備,如果可以7g8g更好點。能在5000米以下潛航潛艇,等等。不怕你能,就怕你不能。給張支票數字你填,哪個國家都付得起
作者: 大大蘇 時間: 2019-7-12 10:20
為啥不是拿經濟學家和研究院設計總工比
作者: 小小的杜 時間: 2019-7-12 16:17
因為人家是玩經濟的唄,而我們做機械是做經濟的,就此就可想而知了
作者: t2930 時間: 2019-7-13 10:24
不出名的經濟學家有嗎?人家都出名了,能收入低?
作者: 老虎不下山 時間: 2019-7-13 15:16
打臉的來了,啪啪的,樓上都是
(, 下載次數: 59)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下載積分: 威望 -3 點
作者: zjszw1973-4 時間: 2019-7-16 09:37
如果你把機械工程師做牛了,經濟學家只會跟在你的后面。因為是你在領導經濟了。
作者: 蝸牛XP 時間: 2019-7-16 10:39
干一輩子工程師,也就能達到人家金融、IT的起薪
作者: 柳建凱 時間: 2019-7-16 10:48
經濟學理論是離錢越近越掙錢!
作者: playingmen 時間: 2019-7-18 17:55
其實是看你能創造多少價值,你能創造的價值高了,待遇自然就高。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