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散熱,也許機械工程師接觸不深 [打印本頁]

作者: zmztx    時間: 2019-1-18 19:56
標題: 散熱,也許機械工程師接觸不深
本帖最后由 zmztx 于 2019-1-21 08:06 編輯

最近,各種新聞里不斷出現“散熱”
昨天任正非在接受采訪時,也提到了散熱
“我們就把芯片疊起來,但最大的問題是要把這兩個芯片中間的熱量散出來,這也是尖端技術。所以說,熱學將是電子工業中最尖端的科學,這方面我們的研究也是領先的,就是太抽象了。”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72666

作為機械工程師,或多或少都會接觸散熱問題。接觸多的有化工機械工程師、電子機械與結構工程師。華為需要的就是后者
散熱,計算是大量的,而且不太好算。
一般,我們機械類的工程師在這些行業都是配角。當然也有厲害的,中國第一個雙博士就是從事電子(雷達)機械與結構的
散熱,最常見的是把熱量排出去,也有是把熱量(溫度)拉平。實現的手段各式各樣。
首先,會要求電氣工程師千方百計降低發熱量,其次,必須準確的提供發熱量及其分布和時間
接下來,先是計算單位體積的發熱量,據此,選擇適當的散熱方式
散熱方式的首選是自然散熱,如鋁型材翅片散熱器;在絕緣層之間凃硅油并要求金屬件露出本色,等等
發熱量再大,就要強制散熱了。如加風扇。用熱管(有點像空調,把熱量從A處移到B處,這東西不需要額外動力。市場上賣的化凍板差不多就是這玩意)。還有一些用于特殊場合的,如火箭發射時往下掉的,有些就是為了散熱。還有衛星返回艙的表面是特殊材料,他可以起到類似高燒病人敷冰袋、渾身涂酒精的作用。
還有半導體散熱,等等
以上這些都要反復計算,查表,既不能不夠,也不要太富裕,非常麻煩
華為搞得是什么,就不知道了。

看樓下回帖提到仿真等計算
以前的設計中,多數是采用量綱分析+查表(各種手冊)。大致過程是:先弄清熱量及其分布,弄清熱量流動的規律(比如就是幾根翅片支著,其傳熱機理是煙囪效應),也就是現有物理模型;然后查表,找到最符合你的情況的曲線,這很費勁,手冊都非常厚;找到基本的資料后,還要和自己的具體問題比較,當然會有不同的地方。這時利用量綱分析方法,大概意思是按照比例放大,這時需要需要計算各種系數。有時為了有把握,要從幾個角度(幾個方法)去計算,看看算出來的結果有多少差距
仿真等計算,看【14】樓

作者: 風刃    時間: 2019-1-19 08:18
熱力學在精密機械行業里普遍得很,控溫在普通行業里也應用很多,老早就有恒溫車間,恒溫加工恒溫裝配,電主軸加溫控水冷卻很常見,主軸潤滑油、磨加工冷卻液都需要空調制冷,普通三相電機外殼鑄成的形狀也是為了散熱,清洗零件用的水也得精準控溫,磨床床身布局冷卻液流向也可以提高機床精度,我10年前在的那個公司就花十萬塊找大學教授做床身熱傳遞仿真,那個教授說他一年做這方面研究掙100萬很比較輕松
現在大部分設備電氣控制柜也帶空調的,只是很多人覺得搞機械設備的不夠高端
作者: fqbswj1314    時間: 2019-1-19 10:53
化工機械大都是經驗計算,比較粗糙
作者: 帥劍    時間: 2019-1-19 15:51
這個散熱  最直觀的就是機房散熱了   不是總有新聞報道  大的互聯網機房配備中央空調,也可以理解為什么網吧總是這么熱,不僅僅是人多的問題
作者: 未來第一站    時間: 2019-1-19 22:08
有了仿真分析軟件好多了。
作者: 瓢二爺wd    時間: 2019-1-20 07:56
Flotherm ,icepak 了解下,搞熱分析不錯
作者: 瓢二爺wd    時間: 2019-1-20 07:57
Flotherm 了解下,熱仿真分析
作者: 馬俊_CIDzq    時間: 2019-1-20 12:05
學習到了,第一次接觸這方面知識
作者: 2011ayoon    時間: 2019-1-20 12:43
應該華為是在做“膠水”多芯片的封裝吧(類似CPU的多核封裝),不過華為可能是幾個不同功能的封裝

作者: 海邊街道    時間: 2019-1-20 15:42

作者: mwb1017    時間: 2019-1-20 16:30
發熱散熱,必須要嚴重關注
作者: 遠祥    時間: 2019-1-20 20:56
確實的說是產品開發設計工程師。
作者: 前景錢    時間: 2019-1-21 08:05
要好好學習
作者: zmztx    時間: 2019-1-21 08:05
本帖最后由 zmztx 于 2019-1-22 10:42 編輯

有關計算的
手工計算確實費勁,查表是化簡最有效的方法。但存在幾個問題,1)圖表不清楚,從曲線上取值也不準。比如有一本美國軍標匯編,資料很全,特別厚。但因為翻印,圖表有點模糊。從它的圖表中取值不見得準。可國內就沒有這么細致的資料。2)設計時,往往幾個參數是糾纏在一起,參數確定需要多次計算,十分麻煩,機械設計中這種情況幾乎不可避免。
計算,特別是用軟件算,能省很大事。但首先要注意,經過實踐考驗過的設計,必定合理,哪怕是看著不順眼,也不要輕易懷疑。和計算比較起來,計算結果不靠譜的概率更高。這是因為你可能只考慮了幾個因素,而經過驗證的設計,所有因素都得到了驗證,盡管設計者本人也許沒有意識到,甚至是瞎貓碰死耗子。
想擺脫圖表并不容易,可不是沒有可能
這需要專門的實驗和扎實的理論功底,物理-數學要好,不過這工作多數要靠專門的人來做,一線的計人員用人家的結果就成了。就算是這樣,沒有相當的功力也玩不轉。雖然有些軟件可以幫你計算,正式使用前也要看軟件本身水平如何,你的知識能不能讓你用好軟件。這些軟件不可能點一下,結果就能出來。
用計算機輔助計算,能擺脫圖表就擺脫圖表。圖表多數是人算出來的,人家能算,你也能算;另有一部分是試驗得到的。對于試驗得到的曲線,用數學方法能變成經驗公式。
幾個有關聯關系的參數
常常要用優化算法。我覺得優化算法在這里,就是幫你湊數,幾個參數一道湊出來。當什么工具都沒有時,湊數可是費了人勁。有了優化算法,可以由解析關系式通過求解直接計算出來;也可以不直接計算(比如函數關系太復雜,那么就在可行范圍里,選幾個點算算,看看離你的要求差不少。反復迭代,直到滿足要求)。哈工大機床教研室主任孫靖民教授寫的書,非常適合學機械的參考
有一點,計算不要追求絕對準確,做不到。有時你把所有的因素都考慮進去,覺得可能是非常準確了。代價是計算時間增加了很多(幾十倍、幾百倍),而且大大增加了復雜程度,最后一看結果和近似計算誤差不過在3%之內。這還是在一點錯誤不犯的情況下,如果稍微有點錯誤結果差的就遠了,由于計算太復雜,錯誤還不好找。這可不是散布負能量。是很多人的經驗。
仿真,一般是在試驗的基礎上,把動態過程求出來,或者靜態分布。直接計算多。注意,結果是不是可靠
另外,如機床進給系統的熱補償還有另外的思路,先做一個模型(有點像仿真),然后裝上傳感器,實時測量,再利用模型計算,得出進給步長的補償量,目的是提高加工精度。這個相對可靠


作者: 瑞香    時間: 2019-1-21 09:21
zmztx 發表于 2019-1-21 08:05
有關計算的
手工計算確實費勁,查表是化簡最有效的方法。但存在幾個問題,1)圖表不清楚,從曲線上取值也 ...

看著都好深奧,這是一門大學問

作者: wanglin222    時間: 2019-1-21 11:10
我決定實際中其實比較難模擬,而且領導們對熱這個事情根本不重視,在國內做這個路很窄
作者: 孤鷹GE    時間: 2019-1-21 11:26
了解
作者: 未完待續000    時間: 2019-1-22 09:03
學習了
作者: 閑來無視    時間: 2019-1-23 09:16
談下我對散熱的理解:目前我所屬的行業是化工機械行業,經常會運用熱力學的計算,一般都是依據行業內一些經驗系數,行業的經驗熱布局圖,圖表之類去設計,但是普遍上不需要特別精確,所以仿真之類的在普通的行業是不怎么需要用到的;
目前感覺需要精確的了解散熱的有電子芯片行業,高精度加工等等有關系。第一是成本,合理的布局是節省成本的關鍵因素;第二是穩定,國內的很多高精度高速產品為什么不穩定,容易發熱,像小米就有發燒的問題,這和不合理的散熱布局很大關系;
PS:擺脫圖標很難,真心的
作者: Sminlin    時間: 2019-1-23 09:22
最近在學icepak,產品中用到激光,需要做散熱。現在基本都是按照之前產品的經驗,功率大了,散熱器做大點,風扇轉速提高點,都沒有具體的計算。所以導致樣品會有燒壞的情況。電子,軟件,光學他們都不會去考慮這個的,所以散熱最終還是落到我這個做結構的身上來。
作者: zmztx    時間: 2019-1-23 14:22
閑來無視 發表于 2019-1-23 09:16
談下我對散熱的理解:目前我所屬的行業是化工機械行業,經常會運用熱力學的計算,一般都是依據行業內一些經 ...

談下我對散熱的理解:目前我所屬的行業是化工機械行業,經常會運用熱力學的計算,一般都是依據行業內一些經驗系數,行業的經驗熱布局圖,圖表之類去設計,但是普遍上不需要特別精確,所以仿真之類的在普通的行業是不怎么需要用到的;
目前感覺需要精確的了解散熱的有電子芯片行業,高精度加工等等有關系。第一是成本,合理的布局是節省成本的關鍵因素;第二是穩定,國內的很多高精度高速產品為什么不穩定,容易發熱,像小米就有發燒的問題,這和不合理的散熱布局很大關系;
PS:擺脫圖標很難,真心的


化工機械,要學不少化工原理、過程的內容。在機械行業比較特殊
大量涉及流體力學、熱力學。量綱分析主要就用在這些地方
1)擺脫圖標(表)很難
可能我沒有說清楚,擺脫圖表第一步:是把圖表作為圖形,用計算機來顯示。計算機里圖表是數字的,只要分辨率夠,量出數值可以非常準確。而且比紙質印刷的容易多了。我估計你說的不是這個吧,因為很多圖表就是計算機畫出來的。第二步,實現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也需要往公式里帶入各種系數,比如液體在管道內流動,要計算能頭。如果要準確計算,就要考慮管壁粗糙度,然后就是雷諾系數等等各種麻煩的參數。類似的計算,計算機雖然可以查表(這需要事先做好),但每個表都是有前提條件的,和你的計算不一定一致,要修正;另外就是一條曲線上的數值,先離散化,存到計算機里。用的時候再取出來,再插值。這么麻煩不如直接用曲線方程計算得到數值
2)很多計算,似乎是很精確,其實和實際差距不小。所以不能過度迷信計算。可是出于把重復性的工作交給計算機去做的想法,很多工程計算用計算機來計算,又是必須要實現的。

作者: 專業醬油男    時間: 2019-1-25 15:39
以前聽論壇的大佬概論性的講過行業散熱的問題,確實是個很復雜的系統的問題,需要考慮不僅僅是理論計算,還涉及現場的實際經驗。

作者: ruhua503    時間: 2019-1-27 11:32
說的好,很有心得
作者: 蟈蟈_TLe9l    時間: 2019-4-26 17:47
學到一點新東西
作者: 李非標    時間: 2019-4-29 16:40
牛!
作者: 我不是故意的吖    時間: 2019-6-4 16:19
有道理啊
作者: 臉臉    時間: 2019-6-10 14:39
膜拜一下!
作者: 海峰_mh2K8    時間: 2019-6-18 20:37
學習學習
作者: stc223    時間: 2019-7-27 08:22
頂一個
作者: 泉城風雨    時間: 2019-7-27 09:40
越是精密越是注重散熱 , 學習了
作者: 摯愛重金屬    時間: 2019-7-27 09:52
其實無外乎從機械結構和外表圖層還有改變環境三個角度出發,要么散熱涂層,要么改變機械結構便于散熱,要么降低周圍環境溫度。當然說起來簡單,但是做起來很費時間的,畢竟很多內容都需要測試,任何測試最后拿出具體參數說話的
作者: 神經仙女z    時間: 2019-7-30 16:07
學習
作者: 逆水行舟一號    時間: 2019-7-30 16:58

作者: 楊凱KTR    時間: 2020-2-9 11:13
機械設計中有三個最高深的東西影響著機器的精度,它們是:熱變形,震動,摩擦。 這三個方面是最容易被忽視,但是卻影響著機器的每一個動作,是理想設計和實際效果存在顯著差別的關鍵因素。搞懂這三方面的人都是大師級的!!!
作者: huxiaohua6140    時間: 2020-2-9 11:42
設計過相機的散熱夾套,冷卻介質是冷空氣,效果達到客戶要求,確實比較麻煩。
作者: FKUEDEJXSQ2    時間: 2023-9-14 10:03
空間和散熱
作者: 三余先生    時間: 2023-9-14 13:46
不明覺厲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