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一家企業的品質系統(相信你會有收獲) [打印本頁]

作者: liquidman    時間: 2008-9-25 10:02
標題: 一家企業的品質系統(相信你會有收獲)
1、在新品開發試樣階段:

, [- L! M* }: |5 _新品開發階段,品保部和技術開發部門是脫節的,品保部不需要對技術部的新品合格率負責,技術開發工程師也照樣不需要負責,應客戶需求,需要制作PPAP文件,但是實際在樣品階段和新品試制階段,制程不穩定,PPAP文件只能做假。
開發、試制階段開發部實際輸出資料為圖紙、工藝卡、采購文件、包裝資料。圖紙輸出品保部(編制檢驗基準書)、工藝卡輸出車間、采購文件輸出采購部、包裝資料輸出生產。沒有這方面資料不怪技術開發人員,PPAP文件做假也不能怪他們,因為品質改善方面工作不是技術部的專長。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沒有品保部的支持下,是很難有品質改善和控制。技術部沒有精力,也沒有興趣,甚至沒有義務輸出關于產品質量方面資料。
在新品階段,技術部使用最好的材料,最好的刀具、最好的師傅(車間主任級別)、產品開發人員現場進行指導進行樣品生產,(新品合格率的統計在車間是個空白,但是我了解龍頭樣品的合格率在50%),樣品生產(包括試樣)過程中的質量保證和質量改善,在公司里面是真空狀態(誰都不需要負責)。在這樣的情況客戶下單轉產,結果會怎么樣?
顯然:
新品轉產之后,公司使用一般的材料,一般的刀具、新進的員工按照工藝卡的指導(甚至沒有工藝卡)進行量產,可以想象第一批的產品的合格率,我想這個數據絕對不會高于樣品階段,統計是在40%徘徊,甚至更低。靠我們檢驗挑出60%不良品保證產品質量。這個時候產品開發工程師已經脫離該項目,不需要對產品質量負責。而這個60%不良的改善工作由誰來做呢?我也說不出來質量改善工作到底是由誰來執行?品保部?車間?很多人和我說是要車間改善。但是車間誰來改善?車間能改善嗎?巡檢員還是操作工?在沒有技術開發部門支持的情況下,產品質量改善情況進展是極其緩慢的,公司中質量問題的改善問題也是真空狀態(不知道誰負責,口頭上說是車間負責,但是車間的能力是一方面,沒有相應的監督系統是另一方面)而這個問題同樣適用于老產品(新產品會變成老產品)。我們的成品檢呢?今天打60%的異常,異常報告提出車間改善,車間盡力改個項目,產品合格率提高到45%,然后檢驗再打異常,有是提出車間改善,車間盡力又改個項目,產品合格率提高到50%就這樣循環。而更多的時候是車間沒有能力改善。
   
7 ~  b6 m9 g2 [& u& l& ~" m# F
好象以前技術開發部要求過我們部門介入到他們的產品開發項目中,但是遭到我們部門的拒絕,我是實在想不明白拒絕的理由。
新品無品質控制部門保證質量--------轉產的低合格率(大規模的批量報廢)
前面提到的缺少工藝卡問題
為什么會出現這個現象?
工藝卡作為技術部輸出車間資料,作為技術開發部門,缺少品質管理方面的意識,在沒有品保部參與管理的狀態下,沒有相應的管理制度發放于車間,車間自然對工藝卡的保存、加工過程是否需要工藝卡的意識很差,常識性的文控工作在車間又是空白,缺少工藝卡也就理所當然了。
  
/ \9 L# r2 W, s' s7 y7 l9 S" ~6 J
/ k& d% r: \4 _6 c+ F2
、品保與車間脫節:
   
3 l2 I" g/ T8 b% I7 t
車間品質改善工作與車間脫節,車間后道工序發現差錯,都是私自返工和糾正,不向上匯報,不記錄,不分析原因(也沒有辦法分析改善)。這樣車間養成了一個壞習慣(改善意識不強)直接導致了另一個怪圈。
   3 默許車間出現異常不改善情況:
    ! z* V, D1 I/ Q/ _$ f2 ]
車間對成品檢提出的異常現象不重視(不重視也是有深層次原因的),車間在生產計劃、產品質量兩個方面選擇了前者,接到生產4000個產品的任務,產品合格率在80%,車間的想法不是要找到20%的不良在哪里,而是在生產計劃中就排了生產5000個產品的打算并把這個變成現實。
而且車間已經也習慣于車間成品檢發現不合格產品,由品保部經理做出最后判斷,等待處理結果,對車間成品檢驗員的改善要求置之不理(也沒有辦法解決)。從不填寫異常原因分析和異常改善措施(填了也是騙人,不是加強培訓就是加強控制之類的空話),多年的工作經驗讓他們養成了出現質量問題,只要把不良的產品全檢或者是返工就代表異常問題的解決。在這方面,車間成品檢驗員在多次努力無法得到品保部上級支持,也放棄了堅持。品保部也默許他們這樣的行為。甚至受到整體文化的影響,檢驗員私設特采標準(打了幾次都是一樣的結果,連異常報告都不打了),車間把特采當標準,習慣于出現異常產品進行特采工作了。
( e: g, {: u9 f* p' U: B

4 }. f3 n8 a7 [3 K# m# }. E
新品無品質控制部門保證質量------轉產的低合格率(大規模的批量報廢)----特采(或者報廢、翻修)----異常現象改善的不及時----重復性的異常現象發生----特采(或者報廢、翻修)-------重復----重復-----循環。。。。這樣的怪圈,這個圈對于老產品也適用。如滾雪球一樣,新產品變成老產品,又不停的有新產品,最近技術部人員擴充,新品增加后,癥狀特別明顯。檢驗員的檢驗工作越來越多,需要挑選的報廢品也越來越多,出現漏檢的概率越來越大,工作壓力也隨之增長,如雪球一般越滾越大,越來越大。異常越來越多,需要判定特采、返工、報廢、返工方案的產品越來越多,這樣就算是有心去改善,也難以有精力去改。品保部陷入了深淵。

作者: 小白菜    時間: 2008-9-25 11:53
所謂的拍腦袋研發,關門造車,技術部門盲目自大,技術開發部門的主管位置一定是個什么也不懂并且得到老板信任的專家
3 b8 M1 S6 \7 R: O1 S技術開發部門的員工也并不一定得到信任。
作者: liquidman    時間: 2008-9-25 12:11
標題: 回復 2# 小白菜 的帖子
哎,朋友,造成這個結果不是研發主任的原因.
作者: yang82248124    時間: 2008-10-1 18:53
這象我們量試轉量產的時候,生產主管看到不良品就說:開發的時候做挺好的,量產就有很多不良品。
作者: 卓哲    時間: 2008-10-2 11:57
看到這文章,說說我們這里的問題吧,但我們正面的人也無能為力,只是可以明白一些問題,我是在車間做技術,就從我的角度看,第一條我們做的還好,但第二條是我們車間里的一大問題,工段長可以和車間主任一起做不合格產品(半國企,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我們做技術的也不什么好辦法,官大壓死人,對于第三條在這里就不多說了,還不是樓主講的多投料問題,也許是廠里不知道,也許真是不作為,,
作者: JXTTTTT    時間: 2018-5-5 08:53
學習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