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在日本做機械設計的感受35:U桑和董君之二
[打印本頁]
作者:
子子61961
時間:
2018-11-14 22:52
標題:
在日本做機械設計的感受35:U桑和董君之二
Section 5.
) C* H; V7 a! \. x8 i
有一次,我與U桑聊天的時候,向他問了一個問題。
. S( H+ E" Q# ~- j% w& ]
我感覺,我在日本接觸到的一些人,他們的說話方式,
& q' T: y" f! r& Q
會感覺比較巧妙,比較成熟,比較siccaly一些,
+ H$ J) @( N- w0 E% H$ Y
我問,這些是學校里教出來的么,
4 {; c; g- g+ @/ d
U桑回答我,日本的小學里會有“國語”課程。
" B0 R4 K7 V1 y8 g3 o6 s) P5 r
我估計也就是類似于中國的語文課。
" b. A- k: Y% M# p0 z6 H
U桑說,國語課程里有一個教育方向,
! j! Y8 V6 l: T6 @1 Z# ~, j
是要去弄清楚“對方想要說的東西是什么”。
* {& A ?# g1 D4 H/ M
這確實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 y2 u2 j p! k7 I. e
我們的語文課里有閱讀理解,但是貌似感覺上還是有所偏差。
' B! F5 D5 F3 o4 M
3 O( M: O# w# I* K+ c" Y1 e5 C& E
不過,我覺得“通過觀看書面上的文字符號,來使人的口頭表達能力提高”,
( p5 B8 X; N9 P6 b; d0 [ S
這個因果關系暫時我不是很能夠同意,
# S# x- A8 i: D& ~
我更覺得,是日本人生活環境中,大人的談話方式比較邏輯,
+ ]: W; n! _! _6 s0 ~
然后小孩子在這個語言環境里吸收之后,逐漸提高的表達水平,或許吧。
* i, O- D4 A; v6 p% _5 ]
" D% N/ m2 [7 G7 o+ g5 R. |
另外,想到的是,“弄清楚對方想問的東西是什么”,是一個課題。
- q: e* V* k; U
在生活中或者工作中,我們都會遇到過這樣的事情:
+ Z+ Q9 C7 J+ J6 |) [
有時候,別人問了一個問題,自己回答之后,對方說想問的不是這個,而是某某某某;
- v- J' g' {+ x2 S" Q0 N% c% `
有時候,自己想知道某事,于是向別人問了一個問題,結果對方回答的不是自己想要的。
& n3 f) [+ E7 w$ y/ [6 K
這兩個事情其實是類似的問題。
/ U8 x7 g$ H! Z" T4 T4 W; P
提問和回答,是我們生活中的交談的重要組成部分,
. c& e: f; u* |& D$ n' [5 M
把它們做好,卻不是一個能夠簡單做到的事情,總會有各種各樣gap的發生,
1 K2 m- ` ?& M5 w5 Y! q
如何把提問和回答做好,是一個需要修煉不斷改善的課題。
- ], f7 f* h( G. A$ l
! e! O2 x* r5 ]; `3 F
印象比較深的一次是在松下公司,
( t) j( M+ B; a8 s e# ]. _! `* ]
當時松下電器在中國分公司制造的產品,有使用中國工廠制造的電機,
1 d3 @+ D7 \4 m9 S4 B% ]
我的上司發現中國那家廠家的繞線涂膠固化時間比規定要稍短一點。
! W* ^) l) X. V- ~& X
所以上司讓問我用中文打電話給對方,是什么原因。
) ]/ i0 c4 M2 t: n7 ~9 g9 s4 `
他不是單純地讓我去提問,而是同時對我說,對方可能會有怎樣的回答,
5 S$ [, n3 U9 x: V
要么是說,對方有技術計算和規格標準和實際業績表明這個時間是可以的,
+ F* L: Z6 p, T$ D. e" z
這樣的回答可以接受,
; b- D( W( [0 d& R
不希望的回答是,當時由于生產交貨期比較緊張,所以縮短了時間。
1 [0 }+ u: r7 a
當然,我提問的時候,不會是把答案說出去,只是心里有一個預期的答案。
9 c: I, E8 J) i1 {
然后,當時對方的回答是屬于前者,并且把技術標準發到了我的信箱里,
% y7 S8 F5 c+ B2 C4 e
我的上司也表示可以納得。
0 e. g7 p9 e7 p4 V& `+ w; T# @+ e
這種問話的方式,我感覺比較奇特,之后的工作中也會模仿。
7 d& f" {6 `: Y$ r+ R
提問的時候,把回答的幾種模式也列舉出來,或者把提問的目的說出來,
7 t, F9 W+ J& A$ \5 u! f$ A- R* v" O
或者是可能出現對方弱勢回答的時候給對方準備一些退路,
y0 l2 x% B! N+ X; Z" t3 d$ Y
這樣可以讓回答一方也容易一些,容易做到更好的溝通。
' w8 _% g% L, r+ e D5 s7 C
/ K7 `) B+ d2 f- b
有一次,我與外協單位的日本人打電話,談論技術問題。
( q0 f- `! n: \
我在提出問題后,給出參考的答案模式,
& ^; Y8 k; `3 `- _( S# I
然后讓對方根據這個參考答案的內容,去選擇正確內容來回復我。
( E4 r0 N1 ^! \! k/ \; `- u, z7 g
我問對方,電磁閥AP的公稱壽命,是電磁閥ADK公稱壽命的二倍,
5 z' e+ o$ _) g" w, V
這是因為什么。
5 d* b8 ~4 C* r( Z! R6 A6 ^( w: n
同時我也知道,他不會馬上知道答案,
* O* f# f& L" c; e
于是 說,比如說是材質不同,對空氣有特殊要求,
! L/ w9 `3 |3 l8 e( @
還是說,因為結構不同,所以壽命不同,
$ X* k1 @( h$ _2 J7 @
還是說,因為動作方式不同,犧牲某些性能來實現的延長壽命,
7 I; `5 {5 t! g# _% G3 A/ c
希望他向商社去確認一下。
! G. O4 T4 e1 f7 [3 j0 j0 c
+ ?1 Y0 ~7 S' Q) L: e
比如詢問某個高度數值的時候,
9 W6 m& c7 A' r$ {5 T% [( ^9 [3 s+ a5 w7 P
我們會詢問,“那個高度的925mm是根據什么來確定的。”
9 A v4 k+ o: n5 a0 S! T* Y
我知道對方也不是馬上能夠答出來依據,
. a: q. x, G. J3 [
然后我們會加一句我們提問的目的,“比如說,如果我們想調高一點,
7 r" Z3 m. W) p* X
會不會有別的問題,麻煩您幫我們確認一下可以么。“
; a# E/ z, P9 v2 [0 }) W$ ^
單純的一個問題描述,有的時候不能夠把詢問目的都表達出來,
4 ?4 L1 l( F! V: O9 ~! j6 n
或者是讓對方不好回答,不知道回答之后會有什么后續。
6 T' e8 |$ C8 s; }) J' E
所以,把最終目的或者想知道的內容提示給對方,會使交流更有效一些。
/ Z5 ^. w0 z/ s- s, m2 L
9 |' J8 c$ {8 x
另外,客戶打電話給我說設備有問題,夾緊裝置報警。
) P( t( R4 O$ w. v" ~) `
我想知道油壓壓力表的數值是否正常,
+ s+ P* m9 R6 e3 T8 U) U3 ^) ?
以往我是直接問油壓壓力是多少,對方往往沒注意看,
! g( P" M/ p v6 Q: Q" {- Z
直接說“不知道”又顯得不好意思,就說“好像是某某兆帕”。
& d7 l3 c) f/ j
數值也不對,也不能夠來判斷問題所在。
0 S$ |' g2 _; [1 Y9 I
后來我改變詢問方式:油壓壓力計你有沒有去看一下,還是說,還沒來得及看。
4 Y2 `; a+ H* J; {8 M# u+ R
然后他會說,還沒來得及看。
; v' ~) @; x8 A& ?3 Y9 V Q
然后我說,那麻煩你幫忙看一下后面液壓站的壓力表,再給我回個消息,您看可以么。
* Z- n% X' f1 f4 h2 y# `: d' r
這樣得到的信息會更準確一些。
+ h& U6 q7 y( N0 K r! O+ e" r
8 a2 }4 ?' ?: @, Y9 z. H4 v
Section 6.
+ \/ G4 ~8 I) d" W
然后,U桑提到,國語課里另外一個教育的內容是:
! C( j' j5 S7 s8 M5 a- B
“通過論理邏輯的方式去陳述事情”
7 |: J/ p! y; E$ c2 D! r
“因為某某,所以某某”,
: W/ r0 y$ U, m; h. O
這樣陳述事情,比單純地說出結論更有說服力。
+ e& C* g. c2 C; z% f5 \- D
h7 e/ v6 C9 W" Q2 R$ n" |
關于這一點,我的感受是的確如此。
C2 j) y1 ~1 V: A! d
在這個系列的第一話里也曾寫過,
. w1 A7 Y2 w$ g+ p& U; |
我在超市里買菜的時候,看到有小孩子在跑,
3 q3 ~) f# w/ ]0 r3 H* I8 y
這時家長要小孩子別跑的時候,是會加上理由的。
! F* e e( Z! ~8 h5 r" X8 E
“因為危險,所以別跑”或者“會撞到人的,所以別跑”。
$ l9 Z; o* \1 p7 A% p2 F V# N+ i6 K
就比一句單純的“別跑”或者“再跑我打你”要更有效一些。
) {: t. `& m: T9 J1 P8 o _
# Y1 V( z9 T7 a2 R$ w/ v8 f/ n1 ^
我遇到的一些日本人,在陳述一個事情或者要求做事情的時候,
5 q( E9 g& S2 }
往往會加上一個“里付”,翻譯成中文是 論據 的意思。
/ X( V9 D5 j6 Z& j( S
我留學時曾經在廚房打工,晚高峰繁忙的時候,需要提前準備菜碼,
8 b/ d- l$ ~9 H
每次都是在忙著炸雞塊之余,看看菜碼沒了趕緊準備一些,
6 n6 [) [' g; K) n z& k
有時候忘記準備了,一旦來點菜了,就會手忙腳亂,
" A( H1 C; s! ~& ~8 Y
有時候大廚會向我喊,提醒我趕緊準備菜碼,
, o1 C' C& R* t+ h4 C* B1 f6 p6 }
我有時候能夠自己想起來,不用提醒就去準備,
" k5 b3 F" } K9 o9 n. _* Q& U
又有一次,我看到菜碼用完了,就拿出洋蔥準備再切一點,
# F/ y9 e; ]& L8 R3 \
心里想的是:你看,我不用提醒也能注意到這個事情,多聰明呀。
9 G- m ~2 D( U! [' h" |
大廚過來對我說“不用準備了”,
+ H% y% ]* L$ t7 }6 ?1 B( ^/ ?2 Y/ W
我當時一楞,
; ~, I S( @: i. r$ `" j8 C/ k
然后他馬上補充了一句,“已經八點半了”。
* n, [+ ]+ k' e
我一看表確實如此,也就認同了。
9 v8 I8 u% |% F
就是說,因為過了高峰期了,所以不會有很多點菜一起來的情形了,
' P5 k( K( a C* \
因為不會一下子需要做很多菜,所以不需要提前準備菜碼了,
3 o/ } V9 z! b0 U" v
這就是用一個因果關系來陳述的事情,使人更容易納得。
' i: m; h9 @" X7 {$ Y# f
(, 下載次數: 373)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下載積分: 威望 -3 點
4 j$ G% t7 b1 R- ]; {5 @( l/ r
& F8 ~3 I3 k0 ?" S p4 G
再比如前面在提到一億日元的時候,
, D& a' {3 n! A, l# |6 U
董君直接打斷我們,說我們是錯誤的,我們倆當時到最后都沒反應過來,
7 c, } k/ A! E* F3 m7 H$ N
其實他可以加一句理由“一萬日元紙幣可以兌換六百人民幣”,
) E5 J0 K+ [" B% s/ w3 B3 x2 I" g- e
這是我們出差兌換時常用的數字,
7 M/ ~' V/ k' e) I6 c" V: {% Z
如果有了這個依據,
5 L0 T" e p) [3 k# }9 p w5 y
這樣我們馬上就會算出來一億日元相當于六百萬人民幣了。
0 G7 A4 m* k: U+ K2 y) u; _
能不能找出來一個好點兒的方法,是一個需要靈感的事情。
3 e0 O3 ]8 C& ^7 {7 ]+ [, R8 z$ {% K
& L" f* C2 k9 t: f% D/ Y
U桑還提到說,日本式的communication,
* U6 i0 X7 Z8 |! Q6 q. V3 D
會比較注意“從對方的立場來考慮問題”,
7 B2 t3 h. }2 |8 l
當然了,也不會是全部日本人都能做到這一點。
* }4 B3 M" ]% D
# U) J, ~& B( \& g% W
這個事情其實也是挺關鍵的,
$ u$ K; S. U1 b2 p4 I, t
我到日本留學的時候,去的第一站是福岡市,
* F4 ^4 v0 n: Y U- D! o6 f) L- ]
在日本來說,算是一個偏僻而純樸的大城市。
- x9 E8 N& F k7 H$ r
我在那里遇到的許多人,在我詢問事情時,都會提供一些切實的幫助,
~( w9 D8 J& c8 s# [
給我確切有效的回答,或者是幫助到底使我解決問題,
% l( f( r" C5 p6 M* Y
這點使我感觸頗深。
( U( y' p- f( g' u) U
后來我在東京大阪名古屋也漂泊過一段時間,
6 ^; X1 p2 x* T) F1 U
接觸的日本人,在交流之中也會有這樣的傾向。
( ~, ?( S1 k h' Z9 E5 y
這也是我在日本學到的東西之一。
. t( m R3 x$ {. l; i D7 P1 P& [
0 t9 s# O( U& P0 X# J2 H5 I
比如,在考慮事情的時候,
+ u0 z2 E& S( _4 X; X" t- g
如果考慮的范圍,只在自己這一邊,缺少對對方的考慮,
! ]3 ~1 F2 T, M) N0 c
那么,事情進展之后,就會有不好進行的可能性,
. w, }) {4 K! Z( i _/ a! W6 ]
可以參考的一種方法是,自己這邊考慮一些,為對方那邊也考慮一些,
4 b: a4 n, {$ \: F* h
這樣給對方也留一條路,大家都好走一些。
0 h, b0 u$ z7 \0 g2 o8 Z/ n X
另外就是在雙方討論問題的時候,考慮一些對方的立場,也會更有效一些。
, m& ?! B* O7 X# N4 P. Y, A8 b5 w
" J. w$ e) o; {+ A: j
在寫這句話的時候,也會預想到,
$ `* b# l: v% s% `) o: R* f
看到這里,也許會有人說,如果什么事情都從對方的立場來考慮問題,那樣做真的好么。
: N! ?' K" F- H4 e
關于這點的解釋是:
2 W6 D# a z% l+ J5 z
一個理論,如果進行不合適的外延,那么它將是不適合的。
h. U5 S% s% B. H
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用一個極端去否定另一個極端,并不是理想的做法,
2 e2 a7 w4 r) l1 g3 C G8 [
說黑色不好,不代表“要去做白色”,還有其他的紅黃綠灰可以選。
# {9 q) U2 x+ ?; {+ p
“完全從自己立場考慮問題”,或者“完全從對方立場來考慮問題”,
/ O" P9 Y# E* v
這是兩個極端,站在某一端,或者過于偏向某一端,都是不好的,
! e0 Z5 g5 W) T1 X! B: t- l$ q
我們要做的是,在它們的中間找一個平衡點,來把事情辦得更為順利。
/ {: }8 q }9 [2 k5 v$ a9 M
/ F+ l- I8 t( E& O5 n
Section 7.
, D" ]& @; }: \2 d2 V0 ~
然后又提到了董君。
R$ u$ c9 i& n; J' G4 C
U桑說在與董君進行問答的時候,
9 t4 A) }4 d9 b2 [% v$ S( A
董君的回答會有“偏離”的情況。
' _3 }: N- y# e
就是說,提問方想知道某個事情,
I. L2 y, ^2 W/ p3 u
但是得到回答的內容卻是偏離的,
7 f% f+ Z- `: I& } S' v+ b
針對問題,董君會回答一些看似有點關系的事情,
- H k8 @! J% Z, K* L
但是“想知道的信息狀況”,他卻怎么也說不出來。
; }2 E; k7 R% W7 J! C
. \/ e" Y! L3 Z( L0 M1 M8 z7 g+ n6 x
有一天我給U桑辦公室打電話,是董君接的。
( @2 r* Q; h B2 C
我詢問,U桑不在么,
4 t0 Z0 l; F5 m- M$ I" ?0 a- w
董君說,U桑現在不在座位上,
) o" j- j. s( E
我詢問,U桑什么時候回來,
" ]& U+ n% k, O" f
董君說,U桑4月3號回來。
3 `9 P+ X, E/ U& u0 y
實際結合上下文,我問的是U桑今天什么時候回到座位上來。
: K9 I; s$ |/ ]$ A
但董君回答的是U桑明天出差的返回日期。
1 T& x, j3 i9 L# C
當時正趕上是董君與U桑要去日本出差,董君剛剛幫著訂完票,所以他這樣回答。
! M/ N- H. U+ ]2 y; K# ]
這就是對前后文理解的偏差。
' ~0 r0 ~- \6 B# y7 ~
社會人有一套問答的邏輯套路,
5 G+ G8 Q0 k1 M$ @ X
如果你不在這個軌道上,就會答非所問,就會被扣分。
$ ?& r: E, {% j. x* a; X+ J6 x( {
* I% C6 C; m9 V9 J2 E8 U5 P
我給U桑講,有一次董君給我打電話,提到他某月某日從日本回到廣州,
/ h5 i% Q; B/ N/ J# h
我問他下飛機后行程是怎么安排的,幾點到天河。
4 [9 ?8 m2 k9 Y7 `
董君說,“從白云機場出來后坐地鐵去天河匯合倒是也可以,
+ y" }" K& a2 A# ?
但是有個客戶來郵件了,說讓他在成田空港免稅店買個馬桶蓋子,
: W6 A6 w2 V+ v f+ ~( h. c9 A
由于客戶那邊是大領導,和他們公司業務聯系比較多,
- o; L1 k {" I! k' `2 ]
如果耽誤了事情那不太好。
' @- s, v& |' l! D8 _+ g; A q
如果買了馬桶蓋子,那個東西的箱子特別大,
5 v& F" B2 G% c$ g* @$ q
坐地鐵不方便,考慮要不要打車去天河。“
- @5 N7 u! e3 Y) v( z0 n u
我聽著電話心里著急,心里想,
1 e' l: A z- i( W7 V2 Q4 Q3 x V1 k5 u
你說那些箱子什么的都是多余信息,直接說個時間就好。
& v1 J# E2 n! x1 H# q* o
“客戶要求帶東西,有可能坐地鐵或者打車回來,估計一個半小時之后到”。
4 e: R6 O/ `6 S) c4 \2 s3 [0 m# d
這樣說就好了。他東拉西扯地說了許多正確但與我無關的信息,讓人著急。
. P' j2 f9 P, o8 A& J6 d7 p* P
所謂回答不到點子上,就是這樣。
5 t+ ~7 ]! t( v0 {$ }
+ Q: {5 A- c# F0 B/ M
U桑說董君確實是這樣的,
% J0 ^! G+ Q) j9 a! H9 l' k
U桑對我說,他對董君的感覺是:
9 ~# z( j) B6 x* a
如果你剛進公司,表達方式不好,讓我教你,倒是可以,但是,
' G" V1 K0 h% _, K5 O1 @0 g6 r' ~
第一,你是以30歲的社會人身份進公司的,不是新畢業的學生,
# z# \) p& f' B4 o" s# h
“你30歲之前需要學到的表達方式”,為什么要讓我現在來給你教。
3 V: A; F: ?/ V& y' _7 j9 N' c: n8 i2 f
第二,讓我教你也可以,但是在我教你幾次之后,
; ?5 ]0 A% L9 z2 o* W0 `
如果你根本沒有表現出聽取吸收和長進的意思,
9 o8 V% F o3 p" V0 C, N5 n1 y" W. f
那么我何必要浪費時間繼續給你說。
# e/ c4 h3 v' `) k5 M5 w+ x; r3 z
我問U桑,這種類型的人在日本會不會有。
4 S. n2 O* |7 M& B0 A0 Q+ s' Y
U桑說,基本沒怎么遇到過,應該不太多。
! [9 M/ {4 U! K7 U
我說,那就算日本的大人比較成熟一些,
. e- E/ Z+ Q2 a+ x3 E
那么日本的中學生會不會是這樣的呢。
+ s) I9 y1 {$ O8 C( T u
U桑說,日本的中學生也是比較siccaly的,
( ]: v) |8 N# P0 \
表達方式做到這個樣子的不多。
. U' @# h) R7 O+ u O( a# ^ |
2 f6 e( A; F* D5 e: R9 A
所以說年輕人參加工作走向社會,
% k( a V0 p0 H Y! V" m
一個是要注意去斟酌改善表達方式,
; }" A5 ^9 f/ l% m# L0 `9 v
另一個是在別人教你的時候,要讓別人感覺可以繼續教下去,才好一些。
7 T H: i2 |1 d8 L
/ h8 f. g( v( s) Y. h3 g" |
6 s: q4 s, } c2 P/ I7 }
8 v p3 N, i6 \3 H7 q
作者:
李邈
時間:
2018-11-14 23:25
受教了 提高溝通的能力非常重要,甚于專業水平
作者:
mahaojun520
時間:
2018-11-14 23:47
這么晚發的貼子,先頂再細看!
作者:
李濤lt
時間:
2018-11-15 07:28
深有體會。。。反復閱讀多遍,收藏了。需要學習提高自我
作者:
hacjg0807
時間:
2018-11-15 08:19
很有用的文章
作者:
果果0122
時間:
2018-11-15 08:2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苦海無邊123
時間:
2018-11-15 08:26
ZZ大神的分享非常精彩,受教了。不過我對“siccaly”不是很理解,這是哪里的簡寫嗎?
作者:
理性的人很感性
時間:
2018-11-15 08:35
大神的故事令人收益啊,膜拜學習。
作者:
果果0122
時間:
2018-11-15 08:4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小理想
時間:
2018-11-15 09:13
!!!!!!!!!!!!!!!!!!!!!!!!
作者:
萬字難寫
時間:
2018-11-15 10:21
辛苦了
作者:
陸奇亮
時間:
2018-11-15 10:37
學習了,高效溝通
作者:
wknm885
時間:
2018-11-15 11:08
受教了
作者:
煙雨迷蒙
時間:
2018-11-15 11:37
深有體會。有時候和別人談話,感覺對方思維跳躍非常大,說東說西就是說不到重點。
作者:
上海支維小彭彭
時間:
2018-11-19 14:15
先評論,然后返回重看
作者:
韓寒11
時間:
2018-11-19 15:40
溝通是要有技巧,答非所問確實會浪費對方的耐心,高效溝通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習了
作者:
valiant_xin
時間:
2018-11-19 16:49
在外企,高效溝通也是一項重要的技能,有的企業會特殊進行培訓。但通常我們的辦公人員并不能完全理解并認真對待。
作者:
zhudg
時間:
2018-11-20 16:54
Mark一下,等有空了,坐下來慢慢學習,感覺那句:對方想要說和想問的東西是什么?這個比較有意思。
作者:
Dandylian
時間:
2018-11-21 09:58
學問學問,就是學習怎么答怎么問的方式,任何溝通都是通過問答來解決的,問的好,事半功倍,問的不好,產生誤會!受教了!
作者:
Xu志榮
時間:
2018-11-21 12:15
受益良多
作者:
yaokai0914
時間:
2018-11-21 12:20
作者:
lllbbbyyy2003
時間:
2018-11-22 10:45
作者:
浪人tjl
時間:
2018-11-23 09:29
值得學習
作者:
專業醬油男
時間:
2018-11-27 16:35
謝謝子子大神的職業經歷分享,很受用。
作者:
sf-1224
時間:
2018-11-28 20:20
子子大俠的帖子值得多次體會,謝謝!
作者:
鬼魅道長
時間:
2018-11-29 00:35
兄弟好厲害,系列已經寫這么多了。
; \* u1 q4 i3 X% U
- `6 G3 I6 `1 B {( |
我是經常跟小朋友說,學語文呢,是為了讓別人聽懂你的話,同時讓你能聽懂別人的話,盡量少地減少誤解;學數學呢,是為了讓你以后能做出 “不多不少剛剛好” 的事情,比如小汽車為什么不搞兩百個車輪,而是只用四個。
2 L5 N0 P: w0 s2 a5 }: }* x
. G: f+ ` D3 l2 Z
& ]9 J/ q, R/ H+ u
國內的通識教育,近年來好像并沒有什么變化,發一嘆。
作者:
水流眾生—江
時間:
2018-12-3 16:19
受教了。
作者:
鈑金準專家
時間:
2018-12-5 10:32
溝通也是有段位的
作者:
yu913638054
時間:
2018-12-10 18:58
學習下,溝通能力真的很重要
作者:
GCr15_K74Xw
時間:
2018-12-22 17:55
% s2 E- k4 A9 m( Q/ X! T9 f
受教了 提高溝通的能力非常重要,甚于專業水平
作者:
panxiang123
時間:
2018-12-27 15:58
好啊
+ ~* @: M3 L4 ^
作者:
ashcrimsn
時間:
2019-1-7 11:08
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は本當に大切だな
作者:
aduoken
時間:
2019-2-8 10:06
日式壓力你也感受一下
作者:
王共利
時間:
2019-4-1 21:00
學習了
作者:
海峰_mh2K8
時間:
2019-6-18 20:38
學習學習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