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中國制造業的低利潤現象 [打印本頁]

作者: 未來第一站    時間: 2018-5-12 09:50
標題: 中國制造業的低利潤現象

4月底,小米手機的發布會上,雷軍說道:“小米手機的硬件綜合凈利潤率永遠不會超過5%。”

5%是什么概念?數據顯示,同樣身為智能移動終端企業,三星的凈利潤率約為19.3%,蘋果約為22.6%。跟這些數字比起來,5%真的是低的不能再低了。

于是,很多網友贊嘆道:“小米真的良心,利潤那么低”,但是制造行業內的人士聽了這話,卻不禁要疾呼道:“制造業真的只能拿這么點利潤嗎?”

心比天高,利比紙薄

就目前國內制造業的情況而言,“小米硬件凈利潤率不超過5%”更像是個宣傳噱頭,因為事實上不僅僅是小米一家,國內大部分制造業企業幾乎都保持著低利潤運行的狀態。

——我國最大的機床企業沈陽機床,2018年第一季度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僅為1.47%,雖然微薄,但是已經相較上年同期增長52.35%。

——我國的家電行業,除了堅持高利潤率原則的格力以外,幾大家電巨頭海爾、TCL、海信常年凈利潤率保持在2%-4%之間。

——車企指標數據顯示,長城、比亞迪、江淮等知名國產車企2017年凈利潤分別為4.97%、3.84%、0.8%。

總體而言,我國汽車、機床以及家電等制造行業的凈利潤率超過5%鳳毛麟角,超過10%更是寥寥無幾。但是反觀其他行業,其凈利潤率就高于制造業很多。

——據《證券日報》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的醫藥行業,279家上市公司中有272家實現盈利,超九成公司實現盈利。其中,凈利潤超10億元的公司共有27家,凈利潤超億元的公司有158家,凈利潤同比翻番的公司有26家。

——而在房地產行業上,中原地產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房地產行業主流企業,平均凈利率高達12.4%。

這也難怪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痛心疾首道:“制造業的利潤已經比刀片還薄”。


制造業真的應該低利潤嗎?

很多人認為低利潤帶來的低價格,便利了消費者,所以商品就應該保持低利潤。其實這種想法是片面的。事物都有其兩面性,企業過分追求低利潤既會破壞市場,也會阻礙行業的長遠發展,特別是制造行業。

制造業作為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制造業的技術研發、產品生產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而低利潤則意味著制造業企業的流動資金少,利潤下滑,研發成本和產品庫存也會隨之減少。

例如以前段時間的受廣泛關注的“芯片”事件,當我們一味指責國產企業研發不出芯片時,卻沒有看到國外企業在芯片上的研發投入。IC Insights 在2月的一份報告中顯示,2017年英特爾的研發支出為131億美元,占該集團總支出的36%;而另一巨頭高通的芯片研發投入為37億美元,研發費用占銷售額的23.1%。這樣一大筆研發資金,是我國絕大多數制造業企業支撐不起的。

另外,低利潤也增加了企業的“脆弱性”,使企業極易受全球經濟形勢的影響,企業的業績會隨著經濟周期的波動而大起大落。這一點在我國機床行業上表現得異常明顯。前幾年全球經濟下行,我國經濟增速減慢,我國的機床行業隨之遇冷,大量的機床企業慘淡營生。隨著去年我國經濟增長的恢復,機床行業才開始逐漸回暖。而這經濟起伏之間,已有多家機床企業先后陷入虧損,乃至宣告破產。

所以,一味追求低利潤,其實并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但是今天看來,我國的制造業一直保持低利潤,更像是一個無奈之舉。

制造業的困境

不知你有沒有發現,我們偶爾會看到這樣的場景。一個國產企業的老總挺著大腹便便的肚子,站在臺上口沫橫飛地說:“我們的產品不僅是質量好,更重要的是便宜。別人賣一百,我們只要三十。不為別的,就為和大家交個朋友。”

但是這種情況你卻很少在外來企業身上看到,庫克不會舉著最新款的蘋果手機說:“我們的手機只賣998,只賣998,錯過今天你還要再等一年……”

為什么價格似乎成了國產企業的最拿得出手的法寶?為什么我們的汽車囿于低價,我們的機床也一直在中低端領域徘徊?為什么制造業一直提不了價?

一、科技創新的缺乏。縱觀世界上幾個制造業強國——德國、日本、美國,無一不是科技發達的國家。依托著完善的工業體系和不斷的科學創新,這些國家的產品暢銷全球。而我們的很多企業不想創新、不敢創新,甚至覺得創新不如“抄新”,一味模仿、抄襲,重視市場而不重視技術。沒有技術的依托,產品只能淪為“花架子”。

二、品牌建設的不足。同樣的一款技術含量低、成本低廉的產品,在國產企業手里利潤微薄,但是貼了個外國牌子,價格就要番上幾番甚至十幾番,這就是品牌的作用。品牌加強了人們對產品認知度和認可度。目前,我國制造業品牌市場認可度低,競爭力弱,在世界品牌500強中僅有31個,百強品牌中也僅有7個。再加上大量的假冒偽劣產品嚴重影響國產品牌的信譽,破壞消費者對中國制造的信心,可以說國內品牌市場環境較為惡劣。

三、服務體系的不完善。如今,國外的制造行業十分重視“制造服務業”的建設。比如機床制造企業不僅僅要考慮如何有效地賣出機床,還要知道如何提供高水平的解決方案。當客戶擔心一臺機床是否能成功地應用于自己的生產線,國際企業會通過提供一個從設計到生產的集成的途徑,特別是模擬工具,來消除客戶的顧慮;當客戶則是因為金融約束而推遲投資,國際企業就為客戶提供富有吸引力的融資服務。而中國制造企業在這些方面相對來說仍然陌生和薄弱。

最后,制造業的低利潤可以幫助產品保持一定競爭力,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制造業的發展不能僅僅依靠對價格的把控。因為當真正的革新浪潮到來之時,這些沒有改變的企業就會像落日一般沉入大海。



作者: 正在連接...    時間: 2018-5-12 10:08
機床企業最牛逼,價格前幾年什么價,現在還是原來的價,現在的設備買回來和以前的一比,簡配了不知道多少。
作者: yangjunjie6    時間: 2018-5-12 10:27
正在連接... 發表于 2018-5-12 10:08
機床企業最牛逼,價格前幾年什么價,現在還是原來的價,現在的設備買回來和以前的一比,簡配了不知道多 ...

還是變相漲價。這一點還不如可口可樂,和15年前比降價了不少~~

作者: 正在連接...    時間: 2018-5-12 10:37
yangjunjie6 發表于 2018-5-12 10:27
還是變相漲價。這一點還不如可口可樂,和15年前比降價了不少~~

可是吃虧的還是消費者啊,設備沒有以前好用了,還把名聲做壞了。

作者: 易錯易混    時間: 2018-5-12 10:42
我們是手板行業的,去年公司的利潤是12.5%。不是我們的質量不行,是競爭太激烈了,深圳大小幾千家手板廠,手板加工店,永遠有人比我們低價的。去年公司喊著要轉型,專攻外貿市場,一算著,起碼要投入一年的利潤進行設備升級改造,那些股東就慫了。之前給國內的某大學做東西,報價兩百塊錢人民幣一個,負責人到挪威去交流了,同樣還是那個東西,挪威那邊的企業報價是180美金一個,周期是20天。我那老哥們愿意出500塊一個叫我做了快遞過去,我做好快遞過去,也就20天可以了。
作者: 雷霆小資    時間: 2018-5-12 11:25
研發投入不夠還有中國企業都喜歡惡性競爭
作者: zmztx    時間: 2018-5-12 12:16
哥們,你這帖子啊

三星的凈利潤率約為19.3%,蘋果約為22.6%
這個數據是否準確值得推敲。以往,世界排名第一第二的大企業,凈利潤是4或者5,甚至更低。全世界制造業的平均利潤率大概是7%,高的是石化和電子。建筑業的利潤率也不高(中國比較特殊)
這個利潤,是扣除各項開支之后
中國的數據不一定準,制造業的平均利潤率在10-15%。這里顯然不包括馬云一類的奸商,他們根本不屬于制造業
數據的差異是明顯的!中國制造業(也就是實體)都到了要“振興”的地步了!中興是真真正正的制造業,也是電信制造業的頂級企業,被美國扇了一巴掌就現了原形也是真的!那么到底該怎么評價中國的制造業呢?

作者: 老鷹    時間: 2018-5-12 16:04
2017年,日本豐田的,凈利潤率好像是8.5%,德國大眾凈利潤率幾乎相等。不過我前幾天看一個資料難以置信,說廣汽的凈利潤率居然有15%。無論如何也不敢相信。
作者: xhjfbi    時間: 2018-5-12 16:51
本帖最后由 xhjfbi 于 2018-5-12 16:52 編輯

2017年,500強 制造業第一 日本豐田的   凈利潤16,899.3 /254,694營業收入=0.066
作者: zmztx    時間: 2018-5-12 20:57
我回帖的時候,跟帖的可是夠熱鬧的。現在又沒了
作者: whb179    時間: 2018-5-12 22:09
中國價格戰,說白了就是產能過剩,大家都吃不飽,那就只能看誰價格低誰抗的久。最終還是要淘汰一批企業,才能讓市場走上正軌。
作者: 常大爺    時間: 2018-5-13 08:15
也并不是所有的都是低利潤,還有很多是利潤很高的,主要是人操作的問題
作者: 周震    時間: 2018-5-13 10:30
以前聽說機加工不好做,利潤太低。
實際不少利潤都在10%~50%之間,老板會告訴我們他有錢?
之前一家公司我到的前一年營業額200萬,賺了30萬,說沒賺錢
我到的那一年營業額1200萬,賺了200萬,還說沒賺錢
然后我就走了~~
后來聽說下一年是5000萬,年終獎反應出來還不如前一年
所以哭窮是老板的通病!
作者: 上海狐飛    時間: 2018-5-13 13:54
機加工利潤還可以,如果說很好,那伙計就要漲工資了。
低價,低利潤,剝削工人,大家都窮。
人家貴,福利好啊,日子不一樣。
作者: 半兮山人    時間: 2018-5-13 15:25
機加工利潤可不低,我這工裝夾具小外協廠每年都是200萬純利潤
作者: 河豚會吹泡泡    時間: 2018-5-13 16:42
感覺文中有點空話。比例金融服務,現在機床都可以租回來用。更重點是國內行業競爭太大了,個個都想做老板,人家10元,你就想盡辦法賣9元出貨。還有沒有核心技術就很難競爭。但什么是核心技術,大多數人認為:人無我有的想法。在我看來是大家都想辦法很高質量意識,慢慢樹立品牌才是出路。
作者: 山水山石    時間: 2018-5-13 17:55
中國打算靠房地產來振興全國,哪還容得下房地產。
作者: 浩浩乎    時間: 2018-5-14 08:46
低利潤還那么多人做?制造業水很深。
作者: jiangsuwanhua    時間: 2018-5-14 09:25
利潤這東西誰能清楚的知道的,也沒哪個公司會把自己的真實利潤、成本公布出來,小平民看看就好了
作者: 專業醬油男    時間: 2018-5-14 12:09
高端制造業是國家制定的方向,但中國制造想有所破局非常困難,技術品牌都不過硬的情況下中國制造最有競爭力的除了低價/高性價比還能有啥,技術底子本來就薄,拿著3000月薪卻天天口號震天看齊30000月薪,不思進取不愿意慢慢積累,個人都沒有多少技術領域的突破,指望國家能有大的技術進步現實嗎?

作者: liuchang-zhiyun    時間: 2018-5-15 12:46
你干不了的別人能干,你能干的別人干的精,沒有潛心研發談何高利潤?企業為何不愿投入研發,心里沒點數么。
作者: 猜猜我_HbsAU    時間: 2018-5-15 18:00
一分錢一分貨,這個在中國很不準呦
作者: 第15軍軍長    時間: 2018-5-16 10:21
中國人喜歡貪小便宜。外表一看,都一樣,為什么你賣10萬人家只要8萬?你肯定是奸商,宰我。有些東西光看看哪看得出來?用幾年后才知到差距。
作者: 金胖子    時間: 2018-5-16 13:58
說句不好聽的話,售價比國外高的汽車,人工成本比國外低,結果利潤沒多少,這些錢去哪了呢?

作者: 專業醬油男    時間: 2018-5-18 16:50
國人的同質化競爭現象太普遍了,寧做雞頭不做鳳尾,一般跳出原公司自己當老板的,不都是拿著原公司的產品低價傾向搶老東家市場嗎?至于中國制造的最大競爭力說到底還是便宜,便宜到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在低端產品的價格上完全沒法和內資競爭,看外企近些年持續從中國撤資或者工廠搬遷到東南亞的情況就可見一般了。國內制造業低利潤的問題肯定是長期存在的,人人都想當老板自己吃肉,那么對不起最可能的結果肯定是大家都沒有湯可以喝了,本身沒有多少技術門檻的行業和公司更是如此,很容易就被市場慢慢的淘汰掉。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