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相信很多人都會像這樣老華僑一樣,驚詫于“中國制造”在國外比國內(nèi)還便宜。十年后,我們不再驚詫了,我們習慣了看著自己的同胞自買機票去當“中國制造”的海外搬運工。去年幾乎每個去日本的中國游客都不忘買一個“馬桶蓋”,而這些馬桶蓋,都是土生土長的““Made In China”。全都是浙江杭州一家企業(yè)生產(chǎn)的,只不過在國內(nèi)沒有賣,全部運到日本銷售。
多年前經(jīng)常聽到這樣的事情:某某好容易輪到有機會去美國開國際會議,用多年積蓄的那點美金買了幾件貌似最新潮的電器產(chǎn)品。回到家里仔細一看,全是 “Made in China”!無論是媒體上刊登還是朋友間私下說起這種事,總是略帶一點對當事人“沒見過世面”的善意解嘲,更多地則為了表達某種曲折隱晦的民族自豪感。
不用說,這些不遠萬里買回中國的日用品,幾乎沒有一件不是“Made in China”。我這個見多識廣的朋友對法國香水和瑞士名表沒多少興趣,他其實是在利用每一次去發(fā)達國家出差的機會,掏中國生產(chǎn)的優(yōu)質的便宜貨。他的經(jīng)驗告訴他:這些“中國制造”在中國本土很難買到——不是品質比較差就是價格高昂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