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社區
標題: 你的機器人需要一只手 [打印本頁]
作者: jiajoin 時間: 2018-3-14 11:06
標題: 你的機器人需要一只手
前 言
如今硫化機技術已逐漸實現自動化、智能化,但是相應的上下料系統卻發展較慢,自動化程度較低,因此,實現硫化機自動上下料的需求十分迫切。為此,針對工作對象,設計的機器人和末端夾持機構有如下詳述。
一、機器人的工作對象和負載
機器人的工作對象為輪胎,如圖1所示,包括生胎和成品胎;二者在性質和尺寸上都有差別,生胎較軟,成品胎較硬,成品胎較生胎外圈直徑較大、內圈直徑較小、高度較小。每個輪胎凈重約為3Kg。此外,由于成品胎與模具黏合較緊,取胎時輪胎對機器人末端夾持機構有500~600N 的沖擊力。
圖1
二、機器人的工作空間
如圖2為機器人工作相對位置圖,圖3為相對高度圖。
圖2
圖3
三、機器人總體結構設計
輪胎裝卸機器人采用圓柱型工業機器人,直線部分可采用液壓驅動,可輸出較大的動力,能夠伸入型腔式機器內部。下圖機器人具有三個自由度,即兩個移動副、一個旋轉副:底座與其他部分之間為移動副、腰部與底座間為旋轉副、小臂與大臂之間為移動副。
圖4 機器人主要結構圖
四、機器人末端夾持機構的設計
機器人本體是機器人末端夾持機構運動到定點的基礎,而機器人手爪(末端夾持機構)是機器人勝任預期任務的基礎,因此設計三套機構:內撐機構用于完成抓取和定型、下壓機構用于完成生胎安放、外推機構和內撐機構共同完成成品胎抓取。
4.1內撐結構的設計
由于必須使輪胎內徑完全與夾持機構相接觸,所以通過內撐力使輪胎定型。內撐機構由五個相同的連桿機構組成,并呈圓形排列。每個連桿機構由三個連桿組成,但機構曲柄由一圓盤代替,因此可視為一個四連桿機構。
圖5 內撐機構示意圖
4.2下壓結構的設計
內撐結構抓起輪胎之后,其中的五個圓弧會構成一個整圓與輪胎內徑完全接觸。當輪胎運送至模具上方后,氣缸收縮,此時由于生胎較為柔軟,會立即變形,無法順利進入模具。因此設計下壓機構,用一個雙滑塊機構實現水平方向運動與豎直方向運動的轉換。
圖6 下壓機構示意圖
4.3外推機構的設計
外推機構由三組推手組成,每組推手有兩個推動裝置。其中一個由氣缸推動直接前進;另一個由氣缸、平行四邊形機構、雙滑塊機構組成,沿橢圓曲線作平動??刂苾蓚€推動裝置動作的時序,可以完成抓取任務。
圖7 外推機構示意圖
4.4夾持機構總體效果
圖8 正視圖
圖9 俯視圖
3 }- a& v6 r9 G( T& _% g
作者: 庹忠林 時間: 2018-3-14 11:42
這個設計可以參考,但是太老了,而且還貴!現在的都可以取代了,其實就是一個旋轉擺臂機械手,負載也還好!
作者: 防彈蝸牛 時間: 2018-3-14 13:54
感覺那個"內撐機構"設計有問題,只能保證和輪胎有5個點接觸...
作者: xiaobing86203 時間: 2018-3-14 14:00
這類機械手機構,之前沒看到過,穩定性怎么樣?感覺挺有創新的思路,可以考慮申請專利了。
作者: jiajoin 時間: 2018-3-14 20:31
$ y5 m3 D: \: a" I/ n1 C這就是網上的資料,不是我設計的,分享出來 K/ Y7 ~8 X) T5 u, W5 x* L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