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4 o: J6 A, N( ?2 m R: F, T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司司長張立新表示:“各個國家都很重視世賽的備戰,俄羅斯參加了所有項目,韓國提前一個月就到阿布扎比進行集訓,目前已經開始備戰下一屆大賽。同樣的投入同樣的重視,我們取得了優異成績,只能說我們的選手更出色,我們的技工教育更優秀!”$ i: U+ i' E- [. l
0 F- r5 `# a4 D6 m8 e
對于選手們獲獎后得到的獎勵是否太多,張立新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樣的獎勵是“合適的,值得的”。他認為,獎勵的主要目的是發揮“杠桿效應”,由此撬動各方的重視和社會的關注,促進技能人才事業發展。從獎勵所產生的社會效益來看,營造了尊重勞動、崇尚技能的良好環境,促進形成技能成才的社會共識。# O5 L# O6 O/ Z$ T' J [% e9 b
) P E0 T. c2 p# X. H0 k+ u( b+ z
廣州省人社廳副廳長楊紅山認為:“各地重獎技能人才旨在樹立典型,提升技能人才的社會地位。技能人才與奧運冠軍省級的100萬元獎勵相比,獎金額度并不高。今后可以逐步規范,當前主要的任務是要讓技能冠軍家喻戶曉,這就夠了。”- T& a- u1 _& y u3 [+ O
6 {3 e h; S$ {* ]2 [
馮為遠說:“重獎是值得的。一方面是弘揚技能人才為國爭光的精神,通過對獲獎學生和老師的表彰把學校的教學進一步搞好,轉變觀念,鼓舞士氣。另一方面很重要的是,我們把‘世賽’成果轉化到教學當中,提升了學校的教學水平,不完全是為了應試為了參賽。”1 P2 G' O# x# `+ V, w: J: e& c3 n
+ v$ ^" b' _ _* [6 \ O' ~9 ?' m 杭州技師學院院長邵偉軍說:“對于技能人才的獎勵不該是被動的,而是應該帶著培養人才、愛惜人才的感情。”他說,在蔣應龍去阿布扎比參加比賽前,學校通過對技工院校B類人才的申報通道,已經為他解決了事業編制,并聘為特級教師。“不一定要等到獲獎才被動定編,才落實政策,兩個舉動看似結果相同,實際上效果是不一樣的。我們要向社會主動釋放信號,那就是對于技能人才的尊重”。% u2 \- _( w) `1 `
2 |; T3 M' h6 B" A m 北京市工貿技師學院學生胡萍來自河南信陽,她獲得了本次“世賽”時裝技術項目金牌,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落戶北京這樣的獎勵是我做夢也沒有想到的,我不知道當我走上了‘世賽’之路后,我的夢想就因此而改變了。”. @* ?7 A% Y a* H2 d( N1 @) w% g
" ~% {$ a, A' T8 U3 y2 ^*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