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機械裝備的再制造,重大課題---討論 [打印本頁]

作者: 老鷹    時間: 2008-1-9 16:23
標題: 機械裝備的再制造,重大課題---討論
中國工程院院士、裝甲兵工程學院教授徐濱士首次在中國提出“再制造”概念,主持創建了國家級裝備再制造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建設世界上第一個再制造學科,推動了我國再制造工程的應用與發展,成為中國的“再制造”科學家。6月23日,總裝備部宣揚了他的
9 @5 k  H  ^1 i8 ^3 i! M7 a: t
事跡。     徐濱士從事教學與科研50年,在全國創新了電刷鍍技術,解決了萬噸巨輪、坦克等重大型機械,不需解體就能現場局部維修國家重點工程多項急需的關鍵技術難題。在連續3個五年計劃中被列為國家重點推廣新技術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 D3 @5 h, V- v: x6 {# o* ^' d
    他主持研制的新耐磨合金技術,獲國家發明專利,研究出的坦克履帶板換代新材料,使國產坦克所用材料壽命由原來的3725公里,一躍超過10000公里,達國際領先水平。該成果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一等獎空缺)。
- |: m% r# Z: c    他組織創建了我國第一個表面工程研究所;創建了全軍裝備維修表面工程研究中心及全軍表面工程重點實驗室;提出了納米表面工程概念,對納米超音速等離子噴涂技術等深入開發,取得顯著軍事和經濟效益。他從裝備再制造關鍵技術等4個方向系統研究,創新了裝備全壽命周期模式,使我國機械維修工程產生飛躍。 3 g' }3 i: c% S6 C. K- j
    去年8月,徐濱士參加了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任組長的國家長期發展規劃“制造業發展科技”問題研究和論證工作,承擔論證《機械裝備自修復與再制造》分課題研究內容。 7 h/ D' P$ R2 N8 a1 |, ?
    徐濱士擁有的10項科技成果獲國家專利,20余項科研成果獲國家和軍隊科技進步獎。2月20日,他帶領課題組歷經10余載攻克的兩項課題分獲國家科技發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胡錦濤總書記親自為他頒獎。 * V; \% `- {  w! V7 Q/ h
    “兩件事對我震動很大” 0 j( w+ Y" E( n# x
    “1954年,我從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后,被選調到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裝甲兵工程系(裝甲兵工程學院前身)從事坦克維修專業教學。開始,我對這一工作認識不足,認為只有搞設計、制造才是高水平,才大有作為。后來,有兩件事對我震動很大。”在裝甲兵工程學院會議室,徐濱士講起那兩件事。 ) v7 |' N( ?6 ]/ X$ h
    一件是蘇聯紅軍坦克維修部門在衛國戰爭期間搶修了43萬輛次坦克、裝甲車輛,相當于蘇聯戰時年產量的15倍,這對保證裝甲部隊的持續戰斗力、戰勝法西斯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另一件是我軍因維修和技術設備落后,許多局部磨損的坦克零部件不能修復,整機只好報廢,浪費很大,嚴重影響正常訓練和戰備任務的完成。 * U, H' r3 u2 R* I, L
    徐濱士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暗下決心,一定要用所學知識改變部隊維修技術落后的現狀。
  n2 ~' J9 g& }2 ~( p' U    一個教研室效益30億
( r1 Q+ i- M5 o, }% [+ U3 L    曾任這所學院院長的劉世參教授對記者說:“徐濱士很注意把科研方向與我軍建設的實際相結合,通過到作戰部隊調查,他了解到現代戰爭中坦克維修的重要性。”劉世參講了這么一件事。 , k! W. m- b  i9 Q
    一天,徐濱士得知,我國從西方進口的民航客機上,都帶有電刷鍍技術的制成品,飛機零件壞了,用這種東西刷鍍,不但馬上變新顏,而且功能和新品一樣。于是他潛心研究:在全國首例開發出電刷鍍設備,即一個人就可操作,用鍍筆蘸鍍液,涂刷工件表面,以恢復和提高工件耐磨、耐腐蝕性能的新技術,以及各種鍍液和應用工藝,解決了萬噸巨輪、坦克,甚至一些大型進口精密儀器等重大型機械,不需解體就能現場局部維修的國家重點工程多項急需的關鍵技術難題,連續在3個五年計劃中被列為國家重點推廣新技術項目。他領導的教研室,為國家創造了30億元的效益,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5 m' B4 i4 P* h7 v3 C
    把“表面”的實踐上升至理論
2 u0 G0 s7 Q$ K5 M/ D0 x0 @    在高效能超音速等離子噴涂設備機房前,徐濱士拍著放在外邊的機器說:“噴的速度越快,附著力越強。”他還告訴我們,裝備、零部件的損壞有個共同點,就是問題往往出在“表面”,磨損在表面發生,磨蝕從表面開始,疲勞損傷由表面向基體延伸。 5 h' ?8 A* p: d+ [, w  S  h
    因此,他把在“表面”上的實踐上升到理論,找出其本質問題,建立起理論體系,從自發研究走向自覺,并提出在我國建立表面工程學科的設想,表面技術即以修復或強化零件表面,賦予零件耐高溫、防腐蝕、耐磨損、抗疲勞、防輻射、導電、導磁等各種性能的技術工藝。它是80年代世界十項關鍵技術之一,表面工程學科的重要組成部份。 3 @  Q$ ?9 j* r& [& f. k$ J8 i8 V
    1987年,他組織創建了我國第一個表面工程研究所,創辦了由他任編委會主任的《中國表面工程》雜志,創建了全軍裝備維修表面工程研究中心及全軍表面工程重點實驗室。近幾年,他又提出了納米表面工程概念,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納米電刷鍍技術、納米超音速等離子噴涂技術、微納米減摩自修復技術等進行了深入開發研究,并獲得成功。其綜合性能超過美國同類產品,噴涂的納米涂層可用于修復高性能飛機發動機葉片。在國防系統和地方推廣應用上,取得了顯著的軍事和經濟效益。
# v0 E9 o7 O% Y7 Q+ u; Y    坦克履帶板壽命世界第一
* d+ v4 T  l) E9 m    據介紹,徐濱士研制的新型耐磨合金技術,1991年就獲國家發明專利,在此基礎上研究出的坦克履帶板換代新材料,比國產坦克所用材料壽命延長3倍以上,達國際領先水平。當今世界上坦克履帶板的壽命,美國是6400公里,俄羅斯5750公里,我國原來是3725公里,現在一躍達到10000公里。靠得就是這項獲2003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的成果。
) {, @2 a( M1 x0 \3 s4 w- T    坦克多種磨損軸類部件不能高質量地維修,曾是我軍裝備保障的重大難題。徐濱士經反復研究,在上世紀70年代末期決定用等離子噴涂這個世界先進技術解決,歷經數十次失敗,他的課題組攻克了噴槍、電源、噴涂材料等一系列技術難關,獲得突破。徐濱士提出,要通過實車試驗檢驗才能用于裝備修理。軍委裝甲兵主管技術工作的首長看準了這項技術的前景,批了3輛主戰坦克,進行一個大修期系統后,試車結果表明,原車上某個零件跑4000公里就壞了,而經此技術處理的零件跑了12000公里仍能使用。其耐損性比新品提高1.4—8.3倍,有的壽命延長近3倍,成本卻只有新品的十分之一。
9 u# [/ ?! X4 `. Q/ r, E3 R    “再制造”在中國誕生
, `7 \# N: Y. i, P& r3 }    徐濱士在長期的維修研究中提出了表面工程的概念,繼爾,他又把維修和表面工程進行綜合,在中國首次提出再制造工程的概念,即利用原有零部件采用先進表面工程技術(涂層與改性)及其它加工技術,使零部件恢復尺寸、形狀和性能,修復質量與原新品性能相當或高于原新品產品的過程。 * ~% p+ Q; ?6 }$ ^: X% e3 k6 P
    美國在對伊拉克的戰爭中,執行作戰任務的轟炸機許多是早該退役的舊戰機,但經過再制造,不僅重返戰場,而且性能達到了新指標。據統計,1996年,美國再制造工程一年創造了540億美元產值,解決了43萬人就業,與美國鋼鐵業產值相當。
6 w  l$ A& u& a* U+ G4 \: g    美國再制造以換件修理為主要手段,修復零件是以尺寸法為基礎進行恢復。而徐濱士把表面工程技術融入到再制造技術中,對廢舊產品進行高技術改造,實現了優質、高效、節能、省材、環保,賦予了中國特色再制造的全新內涵。他擔任主任的“裝備再制造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從裝備再制造設計基礎、關鍵技術、質量控制、裝備應急維修4個研究方向,進行系統研究,創新了裝備全壽命周期模式,既成為全軍裝備維修保障建設重要平臺,又使我國機械維修工程產生飛躍,奠定了工程理論和技術基礎。
. v& E- g. Q& z4 o+ f; O    地球兩個點合謀一個“面”
& A; c" X! G- c6 n    “中國的表面工程研究水平,在世界上是一流的。”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當今國際材料熱處理及表面工程領域著名專家和學者,伯明翰大學教授T·Bell這樣稱贊徐濱士。 , ~, ]! P+ e! W$ l
    貝爾是世界上表面工程這一新興學科的創始人。他于1983年創建了第一個表面工程研究所和國際表面工程雜志。腳前腳后,徐濱士1987年創建了中國第一個學會性質的表面工程研究所,從1983年起雙方就國際表面工程先進技術開展廣泛合作交流,經徐濱士等人推薦,貝爾于2002年被評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8 j' O; x4 k' }3 b
    2002年10月12日,徐濱士與貝爾在成都舉行科技合作會談,達成了合作開展研究奧氏體不銹鋼人造關節表面處理,雙方互派人員學習和合作科研等7項協議。其中在第四項中說,英方購買中方研究的納米電刷鍍裝置,包括電源、系統鍍筆工具及附件、配備部分鍍液等。這使雙方的科技合作從通用向高級,從局部向全面,從一般技術向高科技技術發展到新的重要階段,為實現再制造的合作奠定了技術與設備基礎。
8 L- ?5 h8 p3 H: q$ A8 t; r" i    徐濱士帶領課題組研制的“金屬基體上電刷鍍納米題粒復合鍍層”的方法等10項科技成果獲國家專利,20余項科研成果獲國家和軍隊科技進步獎。你可知道,徐濱士的發明專利和獎項無一不是從部隊和國民經濟建設的實際需求研究而來,這在中國不也十分難得和罕見嗎?
0 y& V" v8 O  j  C) @& Z5 \7 y    ■新聞背景
! b2 `4 v7 V- j    六月四日,中國科學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七次院士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科院院長路甬祥、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在大會上為獲得“光華工程科技獎”的獲得者頒發了證書,裝備維修工程專家徐濱士院士獲得“光華工程科技獎”。
2 Y# _  R, t8 h* n5 R0 M0 n% d    ■將新聞進行到底
( D4 O/ G! u" y( u! p    “裝備工程發展是3個階段兩個‘半生’,即設計、制造為前半生,使用維護到報廢是后半生。長期以來,人們重視前半生忽視后半生,裝備或設備磨損到什么程度需要維修或換新件?用什么方法維修能讓設備完好如初,甚至比新品的性能還好,壽命更長?”徐濱士指著墻上的掛圖說道 ( a* ]' X7 ]8 E/ p
    ■相關鏈接
. w/ {: [" y" D" r% S+ y% i5 w    徐濱士 5 D" z6 ~, t5 q. f3 [
    中國工程院院士、裝甲兵工程學院教授,技術一級,少將軍銜。
( Z; J$ `6 b  Z; y, J6 {    1931年生人,1954年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后,被選調到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裝甲兵工程系(裝甲兵工程學院前身)從事坦克維修專業教學,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副院長等職。2004年2月13日,在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胡錦濤總書記親自為他頒發了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榮譽證書。 ( F/ _8 G7 E( q0 Y: H8 ~  U$ t
    1987年,他組織創建了我國第一個表面工程研究所,創辦了由他主編的《中國表面工程》雜志,出版了《表面工程與維修》專著,創建了全軍裝備維修表面工程研究中心及全軍表面工程重點實驗室。近幾年,他又提出了納米表面工程概念,出版了《納米表面工程》專著,首次在中國提出“再制造”概念,主持創建了國家級裝備再制造學科。
) V! i) q5 j3 ?( G* N    徐濱士為項目組長的《綠色再制造工程及其在我國應用的前景》課題,被列為2000年中國工程院咨詢項目,200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去年8月,徐濱士參加了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任組長的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專題“制造業發展科技”問題研究的理論工作,承擔論證《機械裝備自修復與再制造》分課題的研究內容。50年來他獲國家發明專利10項,國家和軍隊科技進步獎20余項,出版專著17部。
* Q3 \& x2 X7 \0 _- N; N# R/ L4 m    ■武器大觀
+ p$ V8 n( i8 A' |8 E    拐角射擊鐵拳 2 _  v3 e- V4 ^
    在2004年歐洲薩托里防務展上,德國動力諾貝爾防務公司和以色列拐角射擊公司聯合展出了“拐角射擊鐵拳”(CSP)戰術系統。該系統專門用于打擊隱藏在拐角處的敵人。CSP戰術“鐵拳”60毫米(RGW-60)火箭筒,是一種便攜式、易于操作的精確射擊武器。通過配用可折疊式單腳架和瞄準系統,使用者無需暴露身體即可觀察拐角和向拐角處的敵人射擊,也可以躲在障礙物后射擊和用于監視。 9 C. d5 l8 ^8 t! B4 H+ s0 x' _
    指揮官數字助理 ! O9 j% e' x3 V8 i+ ~
    美國陸軍正在準備給排級和連級的指揮官配發大約300臺“指揮官數字助理”(CDA)手持幫助計算機。CDA基本上屬于一種軍用PDA(個人數字助理,一種流行的掌上電腦平臺)。新的CDA將會采用軍事行動追蹤系統技術,不斷在PDA屏幕上顯示附近所有的友好的排、坦克和戰斗機的位置。美國陸軍年輕的指揮官們已經熱心地喜愛新的技術,如同他們中的多數人已經拿著自己的PDA進行戰斗和訓練練習長達數年之久一樣。因此,國外把他們稱為在戰爭中的“任天堂”一代人。 1 H. B/ K- w9 V' }, f* ?* b0 `  u
    155毫米自行榴彈炮
7 H/ Z2 S* J4 k/ Z$ L8 T! H7 Y    盡管美軍M109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完成研制已經有40年了,但它仍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火炮之一。在2004年歐洲薩托里防務展上,德國萊茵金屬公司和荷蘭RDM技術與防務公司聯合展出了改進型M109L52式52倍口徑155毫米自行火炮系統。
6 P. F, Q0 {& ]$ h9 V5 e: [! z3 \0 W    該炮安裝的52倍口徑155毫米火炮與德國PzH200式155毫米自行火炮系統保持了彈道通用性。火炮的最大射程取決于所使用的彈丸和裝藥,發射最新型Rh49式彈丸時的最大射程可達40千米。未來,M109L52式火炮將配用新型火控系統,使其具備自主式“打了就跑”的射擊能力,包括在3分鐘內完成停車、彈道計算、6發彈急促射擊,然后撤離陣地
作者: 老鷹    時間: 2008-1-9 16:24
標題: “再制造”是個什么概念?
一臺超過設計壽命的機器設備,如何處置?
8 X! J6 s( t& ]' ^! [; o* l5 ^7 t/ S$ }
    按照常規思維,只能將損壞嚴重的部件重新修復,勉強而又小心地延長使用年限,或者干脆淘汰報廢,然后更換新品。顯然,這兩者都不是最優選擇,前者雖然實現了節約,但卻讓人如履薄冰,因為這種修復明顯地降低了安全系數;后者雖然干脆利落,不留隱患,但沒有做到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和能源。   X$ K5 L/ x+ |& e) K4 Z

8 w( b" [' ?$ E( f4 X+ i) q" ?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思維和路徑,那就是再制造。專家稱,經過再制造之手,行將報廢的機器特別是石化、發電等大型機械設備有可能延長使用壽命20年—40年!
( j) k  E# j2 O8 n8 y9 d
. U* q% S' [9 d( s    “再制造”是個啥?真的有這么大的作用?
: K8 Z5 ^( n- S4 k. l; e8 W! m; m% l! @) V& o$ y3 {; d% r
    通俗地說,再制造就是讓舊的機器設備重新煥發生命活力的過程。它以舊的機器設備為毛坯,采用專門的工藝和技術,在原有制造的基礎上進行一次新的制造,而且重新制造出來的產品無論是性能還是質量都不亞于原先的新品。 * y' d8 ]8 M( p/ D+ s

1 ^3 R  b% F, e5 V    科學地說,再制造是一種對廢舊產品實施高技術修復和改造的產業,它針對的是損壞或行將報廢的零部件,在性能失效分析、壽命評估等分析的基礎上,進行再制造工程設計,采用一系列相關的先進制造技術,使再制造產品質量達到或超過新品。
% _$ n+ Q  @2 n" \  \1 W7 i9 z5 [  _: b$ Q# m0 \2 I8 e2 k
    再制造是一個物理過程,比如,用舊了的發動機,經過一番修復、改造后,最后裝成的仍然是一臺發動機,而不是別的什么。由此看來,再制造不同于廢舊物資回收利用。
' G, A8 J3 a  S/ V1 U/ J0 L6 h! d$ v) Z6 Y4 N  Q" I
    再制造也具有化學過程的特征。雖然舊的發動機經再制造后仍是發動機,但是它的原材料或構件已經脫胎換骨,而且再制造的產品不是“二手貨”,而是一種全新的產品,所以再制造也不等于一般的原材料循環利用。
2 v9 {5 T& \1 ?' {9 v7 `0 h' t: A/ J) {
) t/ T+ L" W$ z# X% z4 }    再制造的本質是修復,但它不是簡單的維修。再制造的內核是采用制造業的模式搞維修,是一種高科技含量的修復術,而且是一種產業化的修復,因而再制造是維修發展的高級階段,是對傳統維修概念的一種提升和改寫。
) A" z" |0 z5 g' B
. f: c6 J/ j2 w8 N" N- K3 g    “全壽命周期”這個概念就是由再制造生發的。通常我們說產品壽命周期,指的就是產品的制造、使用和報廢處理三個階段,再制造產業誕生后,產品的壽命周期就不僅要考慮上述三個階段,而且在產品設計時就充分考慮產品維護以及采用包括再制造在內的先進技術對報廢產品進行修復和再造,從而產品性能和價值得以延續。換言之,在全壽命周期概念中,應該報廢的產品其壽命并未終結,經過再制造之手,它可以再度使用,因而產品的全壽命周期鏈條就拉長為產品的制造、使用、報廢、再制造、再使用、再報廢。
8 R) G, Z4 {  j* Z: S
3 s. i- r! g9 |    再制造不但能延長產品的使用壽命,提高產品技術性能和附加值,還可以為產品的設計、改造和維修提供信息,最終以最低的成本、最少的能源資源消耗完成產品的全壽命周期。國內外的實踐表明,再制造產品的性能和質量均能達到甚至超過原品,而成本卻只有新品的1/4甚至1/3,節能達到60%以上,節材70%以上。業內人士認為,最大限度地挖掘制造業產品的潛在價值,讓能源資源接近“零浪費”,這就是發展再制造產業的最大意義所在。 - u$ p$ D9 K: @0 j' P- [

8 ~3 j( ?, r) _& x1 ~; ~    顯然,再制造是有產業門檻的。 / y3 g# ]8 p0 G8 ~0 s8 b

! p, x0 W% ?* Q! g! G% L# O. {    首先,必須考量再制造產品的經濟性。 1 r, t" D  a) y8 z/ W, L
% p8 s1 p  a$ O% v7 A; a
    如果產品價值或所耗費的資源十分低廉,就失去了再制造的價值。其次,需要考量再制造產品的可行性。這里有兩個門檻,一個是技術門檻,再制造不是簡單的翻舊換新,而是一種專門的技術和工藝,而且技術含量較高;另一個是產業化門檻,即再制造的對象必須是可以標準化或具有互換性的產品,而且技術或市場具有足夠的支撐,使得其能夠實現規模化和產業化生產。第三,還需考量再制造對象的條件,比如,它必須是耐用產品且功能失效,必須是剩余附加值較高的且獲得失效功能的費用低于產品的殘余增值等等。
# p) D# s& e) }3 P9 }1 h) W2 }& o: i; ^
    在資源和能源相對緊缺的今天,再制造顯然優勢凸顯。雖然目前我國再制造更多地局限在發動機領域,仍有人樂觀地估計,我國再制造的產業空間高達1000億元。且不論這種推算科學與否,但這樣的結論毋庸置疑:再制造是一個大有可為的產業。
作者: 老鷹    時間: 2008-1-9 16:27
標題: 零部件再制造難在何處?
在業內專家看來,汽車零部件再制造是一個既節約資源,又突出環保的產業,再制造在創造了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也降低了對環境的污染,減少了對有限資源的浪費。  然而在中國,這只是一個新興的產業,盡管社會各界都給予了高度的重視,但起步較晚、認知度低、技術落后、流通不利以及法規與政策不完善等等因素,也制約了零部件再制造產業的向前發展。 8 P% [5 Y3 G$ }/ t+ ?
  觀念障礙  C- t2 ]7 w. s3 L. I* Q
  在汽車維修領域,再制造零部件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尤其是在能源、資源日趨緊張,環保壓力增大的情況下,使用制造成本及消費成本較低的再制造產品無疑更具現實意義。例如在美國,規模最大的再制造產業就是汽車領域的再制造,從事再制造的公司超過5萬家,年銷售總額365億美元。這些再制造的汽車零部件被廣泛應用于售后維修服務中,再制造產品如發動機、傳動裝置、轉向器、起動機、化油器等等已經占到替換市場的70%-80%。; p# u" k$ |7 j" v
  然而,影響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的發展,我國首先面臨的可能就是使用問題。
5 a1 V( ?5 ]* H; ^9 A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簡稱中汽協)相關負責人作的《再制造創造綠色財富》報告中,多次提及再制造產業的發展難題,中汽協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楊就曾針對這一問題指出,思想認識和舊觀念的障礙、法規上的約束、稅費優惠政策不到位、回收舊件措施不得力、再制造企業資質要求和再制造產品準入條件以及標識制度不明確,成為影響汽車再制造的幾個問題。
/ S4 ~2 i% U: W' H5 s: Y6 G  [( S  首先是觀念障礙,中汽協市場貿易委員會秘書長張伯順的這個觀點更為明確,“相關方面認為既然報廢了怎么還用來再制造;有的消費者認為再制造產品不如新品,不愿意使用再制造產品。”. ^. ]( l6 }- B( _* m1 A& x
  “當務之急是加強對再制造產品的宣傳。”十分關注于這個領域的原機械工業部部長何光遠指出了目前要加快發展汽車零部件再制造還需做的工作,他表示,政府也要利用各種機會進行宣傳,讓公眾認識再制造產品,明白使用再制造產品的好處,并且要研究如何通過國家政策激發企業的積極性。2 A9 j1 G7 u1 v4 ~
  據記者了解,除了從事輪胎翻新工作的100多家輪胎再制造企業之外,國內主要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只有少數幾家:首先試水的柏科(常熟)電機有限公司,早在1986年就已在深圳蛇口建廠,生產再制造的汽車發電機和起動機;經原機械部批準的濟南重汽集團復強動力,這家1994年組建的中外合資再制造企業開展業務也是很早;而已經進入再制造產業的,還有上海大眾瑞貝德動力總成有限公司、卡特彼勒再制造工業(上海)有限公司和廣州花都全球自動變速箱有限公司。: Z8 m( U+ v- c& Y9 ~. r2 I1 b
  雖然這些企業從事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較早,但生產規模都不是很大,例如重汽復強和上海大眾瑞貝德只是依托于本渠道的國內售后維修網絡模式運作,廣州花都和常熟的兩家企業則通過從國外進口廢舊機電產品,然后再返銷到海外市場,而全球最大的再制造商卡特彼勒公司,其在中國再制造業務的開展也備受回收不利及相關法規限制等種種不利的因素所制約。
: p+ u; [% |7 A  |( {5 X  政策限制
$ w8 S; y6 ^0 t  再制造的概念,尤其是汽車零部件的再制造,只是在最近幾年才被廣泛提及,對于大多數公眾來說還處于一個比較陌生的階段,我國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行業只能算是剛剛起步,但從目前的市場狀況看,卻極具發展潛力,一汽、東風、玉柴、濰柴等一批整車及零部件企業都在積極開展此項業務,國家相關部門也在取消或更改關于對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的政策限制。
/ S1 c% A& b* D" P  國務院2001年6月第307號令《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規定,拆解的發動機、變速器、前后橋和車架等“五大總成”應當作為“廢金屬,交售給鋼鐵企業作為冶煉原料”回爐。鑒于法規約束,再制造企業難于從回收拆解企業獲得再制造舊件,而且,由于一些不法商人的利益驅使,一些報廢汽車經過拼裝繼續上路,造成社會危害的同時也破壞了零部件的回收。
- f" q5 h/ L" x2 w( R* v  J% g  對此,國家發改委產業政策司處長李萬里提出,汽車零部件的再制造,應從立法開始做起,然后逐步形成再制造全流程(包括登記制度)的一套管理制度,使汽車本身可以利用的部分發動機、變速箱或其它產品,通過一個高技術的重新整理之后,仍然能夠回到使用環境中去。) \$ x2 t5 a( R' s
  國務院早在2005年頒布的21號、22號兩個文件就已指出,國家將大力“支持廢舊積淀產品再制造”,并把“綠色再制造技術”列為“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大經濟支持力度的關鍵、共性項目之一”。
7 U+ ^: o  d. p8 V' p, L  }5 X/ v8 H  2006年4月,曾培炎副總理在國家發改委《關于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發展及有關對策措施建議的報告》上批示,同意以汽車零部件為再制造產業試點,探索經驗,研發技術,同時考慮適時修訂有關法律法規。2007年6月,曾培炎又在原機械工業部部長何光遠建議加快推進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的信中批示,抓緊修訂法規,啟動一、兩個試點,再次表明了國務院支持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的態度。) Z/ z0 s' W( o: c3 j
  遵循上述思路,國家發改委今年上半年在對國內外再制造產業發展狀況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已經提出了中國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發展的對策措施。目前,發改委正在抓緊研究起草《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試點方案》,再制造試點工作成為國家循環經濟試點的重要內容。6 G5 B7 e9 T, n+ D+ L
  技術落后
8 ?# y$ E; R( `1 c$ `2 v& Y- c  最近,有很多學者提出了產品的生命周期概念,這種理論認為,產品的壽命不僅包括本代的使用時間,還應包括產品及其零部件的報廢、回收和再利用,形成一個新的生命周期。
' s9 F0 l3 n* c. l% J  關于此點,首次提出再制造概念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徐濱士也認為,應以產品全壽命周期理論指導零部件再制造,但他尤其強調先進技術和產業化的生產手段。“再制造不是二手產品,而是新品。利用新技術再制造的產品,可以彌補原來產品最薄弱的環節,所以再制造產品的質量可能超過新品。”% J; r& r/ r7 i: K8 L
  再制造技術先進的國家,從材料選擇、結構功能、制造過程、儲運方式、產品使用、廢品處理等方面,充分考慮到再利用的循環過程,在產品的設計、生產、消費、回收等方面均有嚴格的控制。
! b" s  X% I" r2 M7 N% B5 z  歐盟2000年5月頒布的關于報廢車處理的EU指令,對新型車使用環境負荷、報廢車處理前的解體、報廢車回收網絡等等均有明文規定,并計劃到2015年1月以后,零部件再生利用的實際效率達到95%?其中能源利用率≤10% 。: t3 M& J6 @& b
  在德國的慕尼黑,寶馬公司建有一家專門的再循環和拆借中心,負責研究舊車的拆解技術與經濟,在再制造的過程中,有94%被高技術修復,5.5%回爐再生,只有0.5%被填埋處理。: l1 w0 q( e7 z
  有關專家介紹,舊的零部件經過完全拆解、清洗、檢測、加工、裝配并且通過測試處理,產品再制造后性能達到或超過原型機新品,成本低于新品的50%,與回爐相比耗能在40%以下,節材在70%以上,但這是建立在高端技術和先進裝備的基礎上。目前我國汽車零部件修復、改造等產品設備和技術的引進還遠遠不夠。
作者: 國際化    時間: 2008-1-9 17:47
蘇聯衛國戰爭時,電火花修復T34坦克裝甲的確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我怎么沒有參加那場柏林會戰? 同時回收再制造將來可能會是我將來創業的項目。再此之前,我得好好學習
作者: 藍色童話    時間: 2008-1-9 18:03
向各位大俠請教,再制造和舊件翻新是一碼事嗎?他們有什么不同?
作者: 老鷹    時間: 2008-1-9 18:05
綠色產業,前途無量,國家政策支持遲早會出臺。利潤也應該很可觀。
作者: 國際化    時間: 2008-1-9 18:17
再制造的本質是修復,但它不是簡單的維修。再制造的內核是采用制造業的模式搞維修,是一種高科技含量的修復術,而且是一種產業化的修復,因而再制造是維修發展的高級階段,是對傳統維修概念的一種提升和改寫。 / Y+ l: w6 y5 X8 v
  我舉個列子,我家里有一臺雙缸洗衣機,現在壞了再夜不能使用了,回收進了工廠,工廠把它修好了,還給它加了單片機,現在他變成全自動的。
+ A) x5 V  s0 {9 r7 C. R' b         按照我的想法,現在很多東西生產的數量都是極大的,如果我們可以有效回收利用,我們只需要生產極少的產品就能滿足全人類的需求啊,我們要做的就是如何設計發名性能更好的產品來取代舊的東西,可以有效的節約資源。
9 L% }$ V0 F4 X" }  N  
+ |# Y9 E  g3 @  
作者: 藍色童話    時間: 2008-1-9 18:19
國際化說的非常好!! h, l: z/ O5 j9 s- ~7 Y4 M

- Z% p5 x) s4 N# x4 q5 ^希望更多的大俠發表自己的看法。
作者: 一劍飄紅    時間: 2008-1-10 00:13
談一點發動機的再制造。$ x( |- @% r  z, V
“再制造發動機”在國外已經很普遍。但在國內,法律上目前還不行。因為我國法律規定,整車銷售時發動機是有一個號的。發動機再制造后這個號應該是改變的,跟車怎么匹配呢?跟隨便改裝一部車沒有什么區別了。
作者: 憨老馬    時間: 2008-1-10 08:00
在我們行內,有些設備(尤其是進口的、比較大型的機械),生產商是設定沒有報廢年限的,自國家改革開放以來,現在不少機器的使用已經超過30年了,但是其性能一點不差,即便是目前國內最新仿造的機器也比不上它這些機器的維護模式應該就是這個主題模式。
, I) V# u- B5 U$ N/ \2 {5 D    但是根據我們行業的資訊,這些設備的國外生產商,也有計劃逐步退出對這些設備的后備支持。這個信息在行內引起很多人的注意,手快的早就開始模仿制造,并且已經有配備件推出,不過質量就參差不齊。這時候如果沒有龍頭老大牽頭規范的話,對行內大小近兩百家飲料生產企業是會造成一定影響的。( o- ?' s0 \& O" O" [
    用6#老鷹說的話,利潤固然非常豐厚,但必須國家有政策、行業有規范才行。
作者: label    時間: 2008-1-10 10:32
標題: 回復 1# 的帖子
機械裝備的再制造,在舊的機體或外殼內裝上新的心臟或修復!
作者: 天氣    時間: 2008-1-14 22:00
正文里提到的電刷鍍技術我曾經應用過,準確點說是受益者。。。黎明發動機有個車間可以做這個
作者: 麻辣火鍋    時間: 2008-4-29 13:47
學習中,將來會成為我們的創業項目
作者: 老丁1    時間: 2008-5-15 22:25
個人觀點:關鍵還是基礎件的設計壽命,如果基礎件壽命將盡,會引發安全問題。如果在設計時就考慮到再制造的問題,可能會使再制造更加有效和容易操作。如何評價基礎件的壽命來確認有無再制造價值也是個問題。隱約記得直升機槳轂是要100小時更換的,(為了保證飛行安全),像這類零件能否通過再制造來恢復?所以個人認為再制造也存在一個范圍的問題,有的零件再制造效益可觀,有的可能不適合,真是一門比較復雜的學問。' x0 e1 `$ f- f1 s- w; o$ ~
  期待各位大蝦發表見解。
作者: 無晨    時間: 2008-5-18 17:59
很多公司多會有這種情況,很普遍的現象
作者: 遠思    時間: 2008-5-18 19:40
機械現在都是往數控全自動方向發展,機床是早期的產品,再制造的零件即使比原來的耐用,精度也不能比以前的搞很多吧?除非改造。
/ u  H! |3 A8 ~6 f& {' F) X7 u這個技術會不會有局限性呢? 會不會只能修復通用性強的零件
作者: 棱形    時間: 2008-5-20 20:53
我個人感覺,再制造對機床的局限太大,比如主軸之類的高精度軸類,精度能保證嗎?而其他的普通零件再制造的成本是否高?坦克的履帶可以再制造修復,但是炮管呢?這是我個人的看法,希望大家討論
作者: samsang    時間: 2008-6-16 15:45
我不同意樓上有人關于再制造的觀點,再制造不是用新零組件替換舊的不能使用的或者落后的零組件,簡單直接的說是將零件磨損面進行增材料的再加工,以達到零件所要求的尺寸,甚至工作面有更高的機械性能,更長的壽命。
作者: 娜-北京-車輛    時間: 2008-6-16 18:49
原來是裝甲兵工程學院的人。軍工重型裝備的確如徐濱士老先生所言,存在著很多問題。我很有體會。因為也許幾年后他要“再制造”的軍用重型裝備就是我們正在緊鑼密鼓的生產的那個大塊頭。* G, _3 j! `2 U- n
從文章中看,這位老先生的貢獻有這么幾點:
# _0 {, Z- D# a/ K; j$ T1、電刷鍍技術
# y2 w& f- J) I7 S7 r5 d2 v  Z: {2、大型機械不需解體就能現場局部維修。7 j+ N! b% ~* K& Z
3、坦克履帶板換代新材料,延長了履帶壽命。
- d8 x  r0 x4 ^( `4、納米超音速等離子噴涂技術) {5 A; U8 U1 L- ~; a$ _
5、創新了裝備全壽命周期模式
2 A/ z4 }6 J/ A, y0 f: U% d- B/ @% g9 a
這位老先生的很大一部分成果是在表面工程上。有幸的是,我原來的老師有一位就是中國表面工程方面數一數二的專家。不過他是院長,給我們講的少,只是說過這么一件事:坦克表面未經處理,一下水很快會生銹,影響使用和壽命。用一種涂料涂上后,就可以在很長時間內部生銹,……。表面工程的確能解決一些零件的先天缺陷,但是,設計人員這塊的問題,那位老先生可能就沒什么辦法了。4 p2 w8 Z4 H$ n" |0 X# R

, z! S: |; w/ x9 J' H! B; T我們是軍企,在產的項目很多,都是機密。為什么要這么多任務呢?因為我們廠要養活包括退休人員在內的幾百號人。這對于一個年產值只有600多萬的軍企太難了。所以,廠長告訴我們,見到任務,就要像狗見到骨頭一樣! 能接的都要接,因為我們要賺錢。一個車間不到10個人,一個科研只有4個人。這樣的團隊,卻每年給廠里提供者上千萬的產值!
1 p8 B+ [. K' E  }$ X4 ^& c問我們怎么干的,車間的大門上現在還寫著06年加班的時間:早上8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我在辦公室,卻曾經在車間干到過 凌晨1點。技術人員就想磨房里的豆子,為了效益,為了生存,我們拼命榨取著自己的大腦。% x6 c: h% t4 K* |6 d1 z
但是,我們都明白,即便再努力,把造出一輛車的周期從幾年縮短為3個月,不出錯是不可能的。為此,我們要不斷的反工,不斷的自責……最后,即便樣品成功了,設計上不合理的地方已經不再我們的考慮范圍內了。真的沒時間,沒經歷。現在我的同學要轉行,科研就剩下3個半人了。我們在硬扛著。
) s; p" f# L  U/ {我知道,產品問題很多,維修方便性,零件的標準化,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們沒有經歷了……如果日后該產品出了問題,也希望能夠原諒我們。
作者: 殺一條血路出來    時間: 2008-6-19 17:46
標題: 簡單從表面理解需要的技術含量就比較高
整體評估,整體制造,如果不是一個產業。恐怕很難完成。到目前為止我國有那些民用的在制造企業?
作者: 激情飛揚    時間: 2009-4-22 23:17
我就是從那出來的,學過這個,這個技術應該說是新技術,新的研究方向,前景看好,我是搞軍工技術的,所以好多我也不好評論,這涉及軍事機密。
作者: elvir    時間: 2012-6-14 13:31
提出設想也好、倡導也好,我感覺國家首要問題不是這個而是發展機械制造業即第二產業。國家先進技術是通過先進設備保證的,為什么什么好的東西都是國外造?我們要的不是數字經濟,不是傳承科學
作者: 王紅強    時間: 2012-6-15 09:26
機械裝備再制造,其實就是機械裝備的大修,恢復其出廠精度。現在從事這行人員 越來越少了
作者: 大禹123    時間: 2012-11-10 20:24
再制造?國內的恨不得用一輩子,還回去返修?做夢
作者: 迷茫的維修    時間: 2013-1-10 03:36
中國的再制造都變味了
作者: 刀剪錘    時間: 2013-1-10 16:59
高端 無法直視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