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Φ54+0.03內孔如何檢測 [打印本頁]

作者: gzj0052    時間: 2007-12-10 17:41
標題: Φ54+0.03內孔如何檢測
我公司有一產品45#鋼,內孔Φ54+0.03,深65,表面粗糙度Ra0.8μm,現場加工的工件與通規有0.015間隙都放不進,通規與工件實際尺寸到底有多大間隙才應該能放進.
/ p# R: h# c+ p; O% ^  {8 b! C這類尺寸內徑量表量精度好象不是很穩定,最有效的簡單易行的檢測方法怎么弄.
1 R1 C- d/ v, V4 _+ C$ K: m還請各位高手多指教!
作者: 國際化    時間: 2007-12-10 17:51
氣動量儀。現場加工的工件與通規有0.015間隙都放不進,不可能把?你做的通規是多少?通規是否準?你要自己檢查一下。
作者: gzj0052    時間: 2007-12-10 18:04
通規做到Φ54零位
作者: 冰雪錢    時間: 2007-12-10 18:20
樓主:看看與孔配合的工件外圓圓度怎樣。
作者: gzj0052    時間: 2007-12-10 18:24
我們是做外貿單的,按圖施工,不知道配合外圓情況
作者: 國際化    時間: 2007-12-10 18:24
那你把孔在加工一下,只要止規通不過就可以了。通規有沒有敲擊過,你確定通規沒事嗎?表面粗糙度Ra0.8μm你用什么機床做的?
作者: 揚天測量    時間: 2007-12-10 18:34
第一,看看你說的0.015間隙是否屬實;第二,如果屬實應該是形狀誤差太大了(三樓提到的尺寸作為工序間檢驗應該是錯誤的,因為通規尺寸應該要比0位大幾微米);第三,如果是大批量檢測可以定做專用測頭,氣動的、電子的、指示表類的多的是,根據你的成本來考慮了,因為專用測頭只能測量一定公差范圍內的尺寸,而通用的內徑量表可以通過調整測量一定范圍內的尺寸。
作者: 狙擊手    時間: 2007-12-10 18:34
孔的圓度你檢查了嗎?
! |9 J. S1 x/ m# h塞規的圓度我覺得沒什么要懷疑的,你加工的圓度就要驗證了,圓度不好肯定是不能進的.
$ I& s* l" n6 ?/ @. ]( \$ F一般有0.01是肯定能進的.
+ X4 I6 W& l9 r; E8 M5 V8 n% K檢測時手法一定要穩,如果沒把握,就旋轉著進去,即使沒用過的人也會容易塞進的.
作者: 冰雪錢    時間: 2007-12-10 18:37
樓主:我前公司碰到過類似事件,檢測時用內徑千分尺檢測內孔,全都是合格品,后來發到國外客戶處,孔全都小了,問題出在校準件上,你不要用千分尺校準內徑量表,改用環規校準問題可能就解決了。
作者: 揚天測量    時間: 2007-12-10 18:51
冰雪錢說的可能出現。針對樓主的情況是在他認為0.015的間隙下還不合格的,一般千分尺的不確定度在0.004,所以這個因素似乎不大可能,除非他用的千分尺很久沒有校驗了。用環規校準也應該注意一個問題,就是在環規本身檢定準確的前提下注意使用環境溫度和檢定溫度的差值引起的環規材料(我們一般都是用軸承鋼熱穩到60以上)和零件材料線脹系數差異大而帶來的誤差。這個誤差是系統誤差,可以通過實測然后每次檢測都補償一下。精度不太高的就不必了。
作者: 國際化    時間: 2007-12-10 19:04
1塞規有沒有問題
1 [! H! b7 @5 }2內徑表有沒有問題
$ t! {: n, W$ C3孔的圓度1 C% [. o9 j! |
4檢測手法
" b# D5 K' n* `3 D# \, @3 ~- ?' v: C5 X% w總之原因很多的。大家差不多都幫你分析了。冰雪錢的建議不錯,用環規校準試試。既然內孔表面粗糙度Ra0.8μm,說明那個廠也不會很垃圾。+-3絲的公差應該難不倒他們。
作者: 冰雪錢    時間: 2007-12-10 19:04
揚天測量大俠誤解我的意思了,公司后來經過實踐證明用千分尺校量表與環規校量表相差一個系數,環規是買的標準件,樓主可以證實一下,你用千分尺校量表,然后按照量表測量工件,再用三坐標檢測孔,孔肯定小了(有0.013左右誤差),用環規校內徑量表做出來的工件用三坐標檢測孔是正確的。
+ H$ a/ C& H1 K; D$ r2 u" R& `2 g/ q: V( w# _! I0 k/ N
[ 本帖最后由 冰雪錢 于 2007-12-10 19:08 編輯 ]
作者: 揚天測量    時間: 2007-12-10 19:12
向冰雪致歉。千分尺校對量表的確有一定偏差而且和操作者的技巧有很大關系。原來奇瑞汽車有人用這樣的辦法來大致校對我的量儀,我提出異議 ,但是人家能對得差不多,不過換了個人就是不行,當然我們自己是絕對不會這樣用的,和您一樣用環規校對。
作者: 國際化    時間: 2007-12-10 19:17
千分尺有誤差,量塊也有誤差。(我在實驗室測試的結果都是偏大,當然我們希望偏大,如果偏小我們就要退貨了,我們量塊是塞槽用的)因此用千分尺校對量表的確有一定偏差。而環規要好一點。
作者: 野山人    時間: 2007-12-10 19:26
冰雪錢說的其實就是加工單位和客戶當時是對檢驗手段怎么約定的,也就是說用什么方法檢驗,因為各種檢驗方法有微小的差異,如你們的檢測是統一為塞規,那你就用塞規檢測,當然,你所用的塞規必須符合國家標準。
作者: 野山人    時間: 2007-12-10 19:31
塞規檢驗最大的好處是方便,又能滿足功能要求。當然,你的止規如能做成削扁就更好,這樣對橢圓也能檢出。
作者: 需要報價問我吧    時間: 2007-12-10 19:59
標題: 圓柱度的問題?
我覺得通規通不過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產品內孔的圓柱度不高,通常比較深的孔都會有一些斜度,即讓刀現象,0.015進不去也正常吧!
作者: 孤子    時間: 2007-12-10 21:08
暈哦,沒有用內徑千分表測啊
作者: spaceship    時間: 2007-12-12 14:58
這種情況我們也有碰到過,塞規在制造時,前面要有引規部分,這樣便于使用,還有就是孔的倒角,因為是鋼件,在制定工藝時考慮在精鏜孔前倒角(如果是鏜的孔)然后再精加工,一般情況下0.015,Ra0.8um,塞規是可以進的,使用塞規時注意穩定性要好
作者: 蘭羽飛矢    時間: 2007-12-12 21:02
揚天測量大俠誤解我的意思了,公司后來經過實踐證明用千分尺校量表與環規校量表相差一個系數,環規是買的標準件,樓主可以證實一下,你用千分尺校量表,然后按照量表測量工件,再用三坐標檢測孔,孔肯定小了(有0.013左右誤差),用環規校內徑量表做出來的工件用三坐標檢測孔是正確的。

9 K: B' r- V: Q1 J4 W) ^5 H8 y0 L2 S/ }9 a. Q5 s2 ]
    大俠記住了,不會差一個系數,應該是有0.003的誤差,但不一定是小了,只是在大多數情況下小了;這點我保證。千分尺用螺紋副給進,有間隙,使用時要附加一個反向力,這一點絕大多數使用者是不知情的,不相信的話可以再試一次 你不要笑我這樣使用千分尺校量內經百分表,,你想想,50年代工人是如何生產的,其方法之一就是我所指。揚天測量說的那家汽車公司,后來為什么有異意,原因可能就在這里,人家能夠達到使用要求。
作者: cherry    時間: 2007-12-12 21:55
建議使用內徑千分表,并用環規校準
作者: 煉獄    時間: 2007-12-12 22:19
我估計圓度不好,另外要和客戶或者檢驗統一檢測器具,內徑量表就內徑量表,氣動就是氣動,每種方法都會有誤差的
作者: 揚天測量    時間: 2007-12-13 09:31
回樓上,有些特殊的公差檢測可能是由于簡化、近似代替等原因需要和客戶或者檢驗統一檢測器具,對于樓主的尺寸公差,只要用的是合適精度的測量器具,每種方法的測量結果都應該是基本一致的,具體到0.03的公差,各種因素的影響不應該很大
作者: 572斤豆角    時間: 2008-1-2 18:40
標題:
就用環規對表,孔深65,看你用什么床子,0.03肯定鏜,但加工中心和一般鏜床不會帶哨度,孔深刀子容易讓刀,刀桿細的話剛性不足,容易橢圓,注意測量方法。查清看孔是橢圓還是帶哨。
作者: xxhhaa_0    時間: 2010-1-17 16:19
同意以上意見,我們現場也是使用千分表,沒問題的
作者: 張秋平    時間: 2010-1-18 18:46
你用表打沒問題,你也量了通規也沒有問題。有可能是粗糙度太大了,可以用粗糙度儀調查一下,我們以前也遇到類似情況。
作者: wangyonghuan    時間: 2010-1-20 11:57
孔徑的測量最好不要用三坐標的測量結果來做基準的啊 ,三坐標測孔不準的 ,測量位置度是他的長項。
作者: wangyonghuan    時間: 2010-1-20 12:00
如果你是大批量的生產,而且是精度要求高 ,要求測量穩定的話 你可以選用德國DIATEST電子賽規來測量,最快最穩定,15810845104
作者: w6w6w6w6w6    時間: 2010-1-22 12:17
比較贊同冰雪錢的觀點,主要是在通規和形狀誤差這兩方面,可以用千分尺校準一下通規和工件,然后就能確定是通規的問題還是加工的問題了,這樣很容易能解決的。
作者: wangyou    時間: 2010-1-26 11:48
1.孔不圓, T. `) L9 M" Y" F# o
2.表面太粗糙+ o  I! x0 e1 ]9 ?+ S8 y
檢測建議用三爪內徑千分尺
作者: zjb802    時間: 2010-1-28 15:38
你的孔肯定是橢圓的
作者: poxizi222    時間: 2010-2-1 10:16
用內徑千分尺檢測內孔檢測不出的內孔的最小點的 你做的孔圓度肯定有問題,有能力的話你用氣動量頭,但是你孔小的多的話氣動量頭也是賽不進的,我建議你用 內徑杠桿千分尺(就是兩點尺) 量的時候你要旋轉的量找最小點,一般檢測孔要找最小點。
作者: 古韻    時間: 2010-2-3 17:19
同意狙擊手說的.......
作者: wj-1979    時間: 2010-12-14 16:18
用百分表就可以了呀
作者: 成都草根教授    時間: 2010-12-14 21:49
那我前幾天到江蘇驗收別人的產品,用他們的內徑百分表測量我帶去的軸承內孔都偏大0.02mm左右,校對時用的外徑千分尺,這個是何原因?還有怎樣才能精確測量孔內徑尺寸呢????
作者: zhayabin    時間: 2010-12-19 21:57
成都草根教授 發表于 2010-12-14 21:49 9 G, l- i- ]' k7 l0 o6 B
那我前幾天到江蘇驗收別人的產品,用他們的內徑百分表測量我帶去的軸承內孔都偏大0.02mm左右,校對時用的外 ...

3 F& z- e+ h3 `* t) M5 G* D千分尺用量塊對一下,看是否準。然后再內徑百分表對零。
6 V, y1 p! s0 j3 x
作者: laolong1981    時間: 2011-1-28 09:49
新手學習中,大家新年快樂~
作者: 樺鷹    時間: 2011-1-31 07:14
支持 做氣動量儀.我們以檢測軸承孔.只有1.5C否是用那個設備.前提是保證氣壓穩定
作者: cherry    時間: 2011-2-9 12:51
本帖最后由 cherry 于 2011-2-9 12:52 編輯 , w/ _- |0 e/ ]* j$ L; O/ x5 H

/ N# |% F1 w+ y7 ?千分尺的測量力和內徑表的測量力是否抵觸,使用千分尺校對內徑表需要技巧
5 d9 r2 Q5 D2 U: n. w最好用環規校對內徑表  M: }* R% {6 k( \1 S3 P
6 p3 ?( Y2 z: y" W9 {! |
或者你的塞規有問題
( [# o: t* F' u: G
作者: lisongtao8    時間: 2011-2-17 12:02
在機械加工行業,如果未標注形狀公差,形狀公差為尺寸公差一般,建議用圓度儀檢測圓柱度  ^4 P* j* r, W( b

作者: 樺鷹    時間: 2011-2-28 21:07
回復 樺鷹 的帖子- N: y/ Y6 |# t7 D; x: D

9 ?# u9 J( u* H" B1.5可以保證
作者: 馬運鋒    時間: 2011-3-5 00:11
最好的辦法還是通止規,便宜又實用。
作者: 河之東    時間: 2011-8-26 18:45
考慮試用氣動量儀。光滑極限量規不要做成全形的。
. n8 p# U* N$ _+ Z! ?1 t. o. e; A看來是孔的形狀誤差較大。
作者: 如癮隨行    時間: 2011-8-28 22:48
1、可能是工件孔形狀誤差的影響導致塞規通端不能進,而且用內徑量表測量出的尺寸是某一點的實際尺寸,而且用塞規檢測的是工件的實際作用尺寸。根據泰勒原則,孔或軸的驗收應該以實際作用尺寸為準。8 O0 u" r2 R1 V) Z( f
2、嚴格說來,內徑量表的校準最好是用標準環規,不是說千分尺的精度的問題,而是如果內徑量表護橋如果對稱度有誤差的話可能成測量結果要比實際孔徑小(在為沒有通過圓心),而用標準環規校表就會消除護橋引起的誤差。: d7 h, u' x. O- {, s
3、工件內孔的粗糙度也會影響通端塞規的通過。7 g5 k& s9 a1 b! W4 X: F( t( v: X
一點小看法,歡迎指教。
作者: 籃球王子    時間: 2012-11-14 15:58
三點內徑千分尺
作者: 溫昵熊    時間: 2013-1-25 15:54
氣動量儀,量具是無法實現的,公差太小了!
作者: 假行僧wzz    時間: 2013-1-30 12:18
直徑這么大的還么有做過,做的都是小的止通規的檢具。
作者: 劉_波    時間: 2013-4-1 22:15
或許考慮零件變形,內徑表先測下零件內孔的圓度,塞規設計是否合理?多種檢測看下哇,內徑千分尺×0.005以上,三坐標等吧
作者: lanq11    時間: 2013-6-4 21:37
應該是你加工的工件,內孔圓度超差,要不然測量方法有誤,再或者屬于薄壁零件存在變形。檢測用的塞規一般不會有問題。
作者: 小小放牛娃    時間: 2013-6-8 23:45
能想象到的問題大家都說出來了,LZ到底是因為什么原因?
作者: JXTTTTT    時間: 2018-8-9 17:18
我又來賺威望啦!!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