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在這里的發言可以被企業采納,那就是最成功的發言了。作者: 憨老馬 時間: 2007-11-29 20:14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創新就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但對實施者來說,同時也是一個沉重的話題。管理模式的創新我暫且不提,只談談技術工藝在這方面的探討。
十多年前當我還在一家三資的飲料企業任職時,憑本人在技術上的觸角靈感,覺得很有必要對進口設備進行改造,一可以提升生產效率、二可以改掉只能吃進口糧的壞習慣,讓它也吃國產糧(原材料)、三可以提升產品的保存期質量。但是當我將改造方案向董事會提出時,卻遭到平日時刻把改革創新一詞掛在嘴邊的董事們的反對,他們覺得風險太大,沒有把握,萬一弄遭了,那印鈔票似的生產線就完了。為此事,董事長還特地打電話給我,意思叫我不要“亂來”。
以上是一個十分典型的葉公好龍的例子。所以我一開頭就說:創新對實施者來說,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對于技術人員,如果沒有領導的支持和理解,在實施創新工作中,不單只是技術的問題那么簡單,還有方方面面各種的壓力,那將如何激勵人們創新呢?
又如,我曾經在社區談到的氣頂奶技術一事,此項技術對眾多的飲料企業來說,應該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但可能由于國內沒有廠家生產該系統中的閥門,故此利用這項技術的廠家很少,其實這些廠家也并不是不想用,但是一想到:這個閥門又要進口啦,那他就縮回去了。設想如果我們社區能夠生產這種閥門,再利用社區的影響力進行推廣,有沒有可能呢?作者: 老鷹 時間: 2007-11-29 20:21
老馬提出的問題是本質。長遠利益和眼前利益,惡性循環和良性循環,資本實力,承受風險的能力,管理水平,商業遠見等因素,都在影響創新。我感覺高科技企業似乎在這方面做得還比較好一點,比如華為,華旗資訊這些企業,傳統企業看來這條路走不通?管理創新有時候需要走在技術創新前面,沒有管理創新,技術創新似乎也搞不動。作者: 國際化 時間: 2007-11-30 20:02
我們平民的博客誰去看,誰去關注。我不是管理者,不好說話。bible said:
foolish men build the house on the sand
wise men build the house on the stone
YOU ARE RIGHT。等哪天我有錢,去試試看。 ,方法不告訴你 ,失敗就失敗,成功就成功!作者: 阿一 時間: 2007-12-7 09:18
我們公司十分注重創新,并且對于專利等創新保護也很重視,原因就在于創新是現代企業生存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