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迅速發展中國制造業的一些方法和具體措施 [打印本頁]

作者: 巨匠    時間: 2007-10-12 15:29
標題: 迅速發展中國制造業的一些方法和具體措施
中國傳統產業領域在世界上具有很大的優勢,并且大多數工業產品產量位居于世界前列,但多數優勢體現在低廉和密集的勞動力上。如果不盡快實現產業升級,中國一旦喪失資源和勞動力成本優勢,中國制造業的競爭力將會急劇下降。8 ?  Q! n& w1 m, d$ Q+ u
   國內還存在對發達國家技術盲目崇拜的問題,甚至是一些底端的技術和不適用的技術,不管好壞起碼是宣傳的噱頭,并趨于強烈,形成了巨大的技術“黑洞”, 并且仿制而不消化吸收也在推進著中國機械工業步入歧途。如果不扭轉國人對國內機械制造行業的信心,將嚴重抑制到了中國制造業的發展。以上問題都被大家認識到,并迫切需要改善的。
& h* w0 ?- Z; H" p& t+ s    我從93年開始接觸機械制造行業,96年開始高頻率的設計制造各領域的非標自動化裝備至今,長期從事非標自動化裝備行業,使我深刻的意識到產業結構向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轉變的重要性。中國要迅速發展機械制造業,我提議:      
" E+ L5 f. b- K/ J一、分領域成立有針對性、高效率的自動化裝備研究機構,以占據機械制造業最大領域的基礎裝備為切入點,發展適合國情的先進自動化裝備。讓企業增加或替換設備時,有能力選擇優越于傳統設備的自動化裝備,能低于或接近傳統設備的投資成本購置先進的自動化裝備,由此逐步替換掉傳統產業中的落后設備,并讓企業買的起的自動化及半自動化設備替代手工作業,進而快速促進產業結構向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快速發展和轉變。
& W, j3 j2 y" D3 p8 [其實絕大多數自動化裝備是由現有簡單的技術組成,我國完全有能力和條件制造出符合國情的大部分世界主流裝備,而且絕大多數技術是流通的,并為我們共享,這些資源已經足夠滿足大多數產業結構向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轉變的需求。制造業的高、精、尖技術很多來源于轉變過程中,鞏固及利用現有技術和研究創新技術是一樣重要的,并且相輔相成。" \3 F6 q9 I4 F3 [, a7 J
例如:五金領域的基礎設備如沖床,其使用的范圍十分廣泛,并為企業所依賴的基礎設備。但該設備的弊端尤為明顯,其中每年由于沖床而斷手指的以萬計,車間表現為:勞動環境極其惡劣,帶耳塞;勞動強度大而且枯躁,計件重復勞動;勞動密集型,設備大多數時候只能完成簡單的單工序工作。因為該設備很大一部分應用場合可以實現低成本替換,所以上述狀況可以由自動化研究機構得到迅速的緩解和突破,并逐步完成向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的轉變,而且我們可以在轉變過程中擁有了自己的核心技術。7 ]% V0 }; z: ?8 j' O# ^
二、組成產業結構研究小組,鼓勵業界和企業成立有針對性的技術聯盟,該聯盟可以為自動化研究機構吸取第一線的需求,幫助企業了解世界的主流技術和意識,為企業除掉對發達國家技術盲目崇拜的心態,并且引導企業有意識的加入到向有自己核心技術的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轉變的過程中來。! N/ G, ]& q. E* W; ~9 N! I% P
三、依托并環繞自動化裝備研究機構,打造一批自動化裝備行業的錐子型企業,逐漸發展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主流自動化裝備名牌企業,以應用領域龐大的基礎自動化裝備為基礎,凝聚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自動化裝備企業群,帶動我國企業到良好的產業結構轉換氛圍和意識中來,進而推進中國制造業的迅速崛起。
' S+ F) y# u3 ]- d& G' q- ]四、依托自動化裝備企業,提供學生專業對口的實習環境,提升該行業學生的能力和意識,扭轉目前我國該專業的畢業生存在連保險絲、繼電器都不能在控制箱里找到的現象。(他們中有確實不知道的,有對陌生技術的恐懼不敢說的,有對自己不信任不能確定的,也有對社會存在隔膜不敢說的。)2 D9 l7 u1 R7 j7 Q* [" o
五、學習別人是要建立在了解自己的基礎上的,增加科普中對國內先進理念和先進技術的認識,增加適合國情可吸收的內容,介紹國外發達國家理念和技術,必須結合國內狀況明確其確切意義,保證該內容能為國人正確認識,并具有可吸收性。
作者: 巨匠    時間: 2007-10-15 14:28
爆冷門。。。。。。。。。。。
作者: 老鷹    時間: 2007-10-15 14:44
可否請巨匠把內容充實一下,發最近一期mec雜志。
作者: 巨匠    時間: 2007-10-15 15:45
呵呵,我只能基本表達清楚自己意思,想寫好寫充實,沒可能了。
6 T. T/ c3 Z# W少時不努力老大徒悲傷。
作者: 海山    時間: 2007-10-15 20:40
“因為該設備很大一部分應用場合可以實現低成本替換,所以上述狀況可以由自動化研究機構得到迅速的緩解和突破。。。”
& j, X: L4 t" w4 e8 L' y" R" U
; v" v5 N+ q( r----關于低成本,高性價比等,請巨匠大俠深入。) j6 ^, j! i2 G5 Q8 ~5 f2 G

& l1 Q3 \3 _7 e, K  o   關鍵是市場的需求,生存空間。
+ I2 C+ G8 o& S+ a" v6 |6 _
2 r+ t  b1 g& O  X1 x   各行業的領頭企業真正民營了,自動化裝備公司的機會才更多。' r, L* r. l! Z4 K; d% E* z7 c
2 S' N) z- B7 \# x3 j1 k1 V) _
各經濟領域、各行業已被侵略得體無完膚,只能在逆境中做起。
作者: 國際化    時間: 2007-10-15 21:55
寫的真不錯,有點空想主義。“五金領域的基礎設備如沖床,其使用的范圍十分廣泛,并為企業所依賴的基礎設備。但該設備的弊端尤為明顯,其中每年由于沖床而斷手指的以萬計。好點的數控沖床把手放上去都沒事!”我有一點后顧之憂“那就是即使都數控化,產業化了,失業的人怎么辦?中國的人這么多?”假設1999年以來大批臺資不進入蘇州,蘇州的下崗工人有多少?正是臺資救了我們一把。如果產業結構升級了,勞動力密集轉為技術密集型,短期內他們怎么辦?我覺得自己太對不起巨匠大俠了。我們必須要產業升級,不過我想不可能了!
作者: 巨匠    時間: 2007-10-16 10:19
海山你好!
! X/ m. U2 K: X( g. k7 X5 l: w    我的計算方法很簡單,
6 Q# L; T3 V  e  l* x0 R/ e& \4 y    自動化設備價格==(換下的設備價格和+1年可節約人工工資+1年其它降低的綜合成本)*50--100%6 Q" }0 V2 |8 J+ E
        具體我們到近期老鷹老大組織的網絡座談會去作進一步探討。
- L2 D6 }5 N; ~4 F8 t, |) O+ _: E  r: r
-----------------------------------------------------------------------------------------------------% o6 b6 c0 M5 {6 i; R

' T- f7 H! `3 K: U5 i國際化你好!" {7 P( Q/ D) e- [6 O
    生產力是一切發展和繁榮的原動力,你就別擔心了,發展了不管上崗下崗,生活一定比沒發展時過得更優越。提到了江蘇,我們是應該學習下他是怎么改變的怎么發展的。
作者: 國際化    時間: 2007-10-16 20:08
如果沒有外資的進入,我們蘇州和江蘇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我對江蘇的發展不平衡也非常不滿!(蘇北和蘇南差距多少)。況且沒錢升級。(私企的利潤揮霍掉了,或者老板安于現狀保守,國企資產都賤賣了),真正好的也不多。假設羊毛紡織業淘汰,那們走錠機梳毛機也淘汰了,30年前的日本就開始淘汰了,就算我們發達地區把這些轉移西中部,那我們的整體水平并沒上去,你去國西部嗎?有些地方窮的超乎你想像,騎車順路帶你10KM,你給他5快,他要象你跪下了。我覺得國家是被外資壓著打。產業升級難啊
作者: 巨匠    時間: 2007-10-16 21:31
國際化網友你好!% U/ q% @5 \* l0 X7 P& \! _

' g8 p( S3 ^' @" D+ i; M$ ?  j我十分希望聽到你說一點“關于中國不消極的那一面”,哪怕就是你認為全部消極中的略不消極的一點點。
. n3 D% c6 {3 n: U* r) u: U0 W& m( }  k- h
我也十分希望聽到你說一點“關于發達國家消極的一面”,哪怕是你認為全部好中的相對差的一點點。/ z4 [: \/ U: H2 Y' G

$ r* \* K, q' i$ u# g0 M) x目前對你我已無話可說了,呵呵
作者: 心結    時間: 2007-10-17 08:43
原帖由 巨匠 于 2007-10-15 15:45 發表
2 f$ @; g1 u, V7 t! y- @& K呵呵,我只能基本表達清楚自己意思,想寫好寫充實,沒可能了。) f5 N& j* e( g" u3 n. c
少時不努力老大徒悲傷。
, g/ G! g  _" |5 c  v* J
不要以少時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來麻痹自己哦……
作者: 心結    時間: 2007-10-17 08:46
原帖由 國際化 于 2007-10-15 21:55 發表
& _8 z$ S1 U) n, j5 l寫的真不錯,有點空想主義。“五金領域的基礎設備如沖床,其使用的范圍十分廣泛,并為企業所依賴的基礎設備。但該設備的弊端尤為明顯,其中每年由于沖床而斷手指的以萬計。好點的數控沖床把手放上去都沒事!”我有一 ...
! A$ e6 E' h- A; L( L
勞動力資源豐富是我們的優勢!!!!!!
: S0 @, O1 R: ~' G4 J也更像是我們的包袱……等20年中國的人口紅利沒有了以后……會是一種什么情況……
作者: 亮劍    時間: 2007-10-18 12:40
本來這篇文章應該發在這里。昨天感冒了糊涂了,發到巨匠的另一個帖子里了。現補上。9 p& |+ s" q; D% d  {

5 q* W8 b* @% ?! S" h* {對于巨匠先生的言論,我發表一下個人看法。9 c) N1 p! A" |6 F! c& |, G
) y1 s! W" @1 h: q- {0 @
—、關于競爭力) Z2 Y7 i2 j- a  i
    中國一直是在輕紡制品等行業存在巨匠先生所謂的優勢而且一直受著發達國家的欺侮。后來在家電行業的中低端產品方面又出現了優勢。至今在某些中等發達國家中國在更復雜一些的機電產品如摩托車行業又有優勢的體現了。這些表現把發展和進步的過程展示的淋瀝盡至。究其原因,這類產品技術含量一般般,我們很容易學會。9 n: K5 [* C% T- ?2 b
    試想一臺電冰箱一共多少元件,它如何跟一臺大型精密設備、一輛汽車相比呢?所以在核心重大的機電技術方面,我們并沒有巨匠先生所說的任何優勢。
8 Q: W8 Z8 ^: _- j& F" }# I+ Z3 L, H4 ^
二、關于制造業
* J/ ~( k! v# `1 F$ {& o( g    近年來中國作為制造業基地的稚形已經體現出來。如長三角、珠三角、山東半島、遼東半島等地在機械零部件的出口方面,表現比較突出,甚至某些用戶形成了一種依賴。但是,僅僅是打工者、而且是永遠的打工仔。盡管如此,我們仍然要看到其進步:不僅僅做褲子了,也搬鐵了。這個進步我用具體事例加以說明:有個出口訂單都知道倒角到底是1*45°還是0.8*45°,不要搞錯。可是我的圖紙標了15mm偏偏給我干成13mm,我也付錢啊!媽媽的可恨之極。/ V) v- C, |; O: P. }
    說到這個問題,就回到了巨匠先生所說的信心問題。其實我認為是自賤。發達國家由漢奸帶領,攜不是技術的訂單到處忽悠,三輪下來幾乎沒有不自賤的,還很阿Q的講進入了某某市場。這樣,永遠掌握不了核心技術,永遠打工,周而復始子子孫孫。所以就不敢妄談信心了。
( @  T& T  W% \. a8 s( r! C4 y3 m8 \/ W
三、關于研究機構
  b, p1 O8 ~7 g3 @+ x+ b# b) y# ~    對于巨匠先生講的成立什么什么的,我幾乎無言對之:我無意評價政府。但是,在某一個時期,行業性的研究院所消失了(歸企業了),其服務對象就是本企業了;主管行政部門撒并了;行業協會還沒發生作用;產學研結合的成果甚微。巨匠先生講的就變成了地方政府的事了,于是全國到處把某某行業確立為支柱產業。結果是全國成行業的被擊敗、被整合,在其中找不到自己的影子了。如此,信心一詞就不好說了。
; \" V9 J; w0 D# n    就機床、自動化機構而言,我認為在某些小領域,我們永遠是優勢的。比如紡機及其工作母機,我們已經學會并取代了臺韓企業。但是機械行業工作母機(如加工中心)及其符屬產品(如功能部件、刀具等),已經根深地固的首選、次選、下下不得己之選的概念,這是值得悲哀的難以改變的,因為人家用戶壓根不跟你道道。    不過某些企業的確令人傷心。我認為在這個問題上危險性最大:當發生對抗和沖突時人家給你斷路。
* S. _4 J+ u* j8 ]! p0 Q& q# ]. e. }& Z
四、具體做法的分析
1 b1 g, X+ O+ f" o; |+ D2 T* S9 x    我是從工廠出來的,我更注重實用和效益,即市場的賣點和可持續發展。9 ?1 i6 B! j4 o" |
    對于重大技術裝備還要國家支持的,企業很難承受。! m8 Z, T( t, p$ h$ q
    對于小的行業或領域,企業行為應該可以承受。企業行為的某些敝端也非常明顯:首先是企業主的意識問題,具體說是眼前利益和長久發展的平衡點問題。其次是人才問題,特別是通才問題,缺乏象巨匠先生這樣的能夠融會貫通的通才和學術帶頭人。
# Q; \! T( S6 P$ {( o$ C    回到巨匠的題目:對于可擴展為半通機的非標設備,我認為行業內有缺點而且是通病:第一是固守老一套,對市場的分析與研究不到位。第二是沒有跟蹤和多次不間斷改進。第三是技術人員妄自尊大。第四是對用戶的產品功能及特點了解不夠。
. I: E2 ]2 e3 w. A6 p# {) m    個人認為此類產品國外的競爭力是不行的。關鍵在于我們怎樣去做好。比如我即針對某些大量生產的零部件,找出了一些共性的問題并使其標準化,做為半標準的專機,現在已經申請了十余個專利。我的口號是"為用戶省錢、為用戶嫌錢"。目前正在努力推廣。而一般的廠家不愿意去這樣做,有訂單-蜂擁而至-競爭打斗。    根據我的觀感,此類產品大有可為。* q/ j1 \2 c  Z2 M. Y( I
    但是要做起來是太難了,巨匠說的沖壓問題的確是重大產品而且很容易實現。的確沒有人去考慮和研究。這樣,針對這個單一的機構,引出了我不同于巨匠的建議。
1 z% z; P: a% t! F4 {$ S
$ Y, Y" B, z1 c6 y" Q0 s* a五、我的建議: z; b( f) ?  w' Q. r6 D1 T
    社區成立實體;爭取政府支持;研發推廣同步;生產兩至三年即轉化淘汰再做新產品,成為真正的科技型企業。( G( O5 i, C& b$ c! _
    首先需要一個組織:建議有三個核心部門:推廣、設計、綜合(運作政策)。從核心人員開始組織,逐步擴大隊伍。/ r& {0 b" P4 x& Y- v" U8 h7 F
    建立多個較緊密合作的制造企業,總部只掌握核心技術,進行總裝配。即只掌握設計、研發、市場,分包生產零部件(變為買賣關系),不搞重復建設。
' ^, g" }7 l) V9 Z    制度化、量化規范管理。成立之初即運行現代企業制度。按幾年后上市運作,建全財務制度,定期考核公告。
  u3 J! E7 X, Q$ W    有償使用網絡資源。; o- f- X7 ]: A
    不承擔教育培訓之義務,但工作人員必須做到巨匠說的。% E6 w9 a0 r" V  d# L* I0 U

/ I: s* j  ?* p六、附加說明和感慨
' E5 ^8 Y  G% f  n# t6 u    合作難啊!我支持黨管干部的原則:德才兼備。參入人員首先要拋棄夸大自身作用的窮酸和清高。我見過太多合作不好的例子,見過太少合作良好的典范。
* S5 `) ^' t+ W4 G$ L+ p7 q" @- Q, j, C2 b
    一家之言,請大家批評。
作者: arminyang126    時間: 2007-11-1 23:09
樓上分析的不無道理,就沖壓設備來說,自動化已經有在使用,不過也像樓上說的,現在的成本還是很高的,需要進一步國產化,降低成本,。。。
作者: yanf    時間: 2009-4-16 16:55
現在,實業難。
作者: 齊魯大帝    時間: 2009-4-16 17:08
有個出口訂單都知道倒角到底是1*45°還是0.8*45°,不要搞錯。可是我的圖紙標了15mm偏偏給我干成13mm,我也付錢啊!媽媽的可恨之極。
作者: 許劍    時間: 2009-4-20 23:48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大家說真話,做實事,求實效,而不是大家一塊忽悠,搞虛假宣傳,只求你好我好一片大好
作者: xlw2007    時間: 2009-8-2 19:33
樓主的話鼓舞干勁啊
作者: cyjsoft    時間: 2009-8-2 22:57
完全贊成樓主的建議和主張
作者: wxg_1984    時間: 2009-8-26 23:59
制造業需要國家的扶持和振興啊,現有的企業多半是代工!!我們沒有積累技術的經驗啊!!!
作者: lvtengteng    時間: 2010-11-27 08:56
我十分希望聽到你說一點“關于中國不消極的那一面”,哪怕就是你認為全部消極中的略不消極的一點點。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