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我和德國工程師一起工作的幾點體會 [打印本頁]

作者: 老腰    時間: 2007-9-30 14:34
標題: 我和德國工程師一起工作的幾點體會
首先說我不是抵毀同胞,也不是崇拜德國人,只是將我工作中體會到的一些中德機械工程師之間的區別進行反思,與大家一起討論罷了。
% T4 o. C: B/ q% C/ r3 m我在一家德國企業做機械設計工作已有六年,每天都和德國的機械工程師打交道,有時和他們面對面交流,有時用E-Mail與總部進行技術探討,我感覺他們對機械的理念和我們不盡相同。
2 {" ^; {! w$ \; K) O0 C比如說安排一臺機的設計任務,往往我們的工程師先考慮的是我自己。我能不能做;這些機構我能不能參考(復制)成熟的設備。反觀德國的工程師,他們先考慮的是這臺機用在哪里;工藝要求如何;如何讓操作者更安全、更容易去使用;對環境有何影響;項目需要哪個部門參與等等問題。
5 g( K+ `+ k+ ^# p& O: h" K, y2 q最近有新來的工程師在問我如何布置氬氣的管道,我反問他,你了解這臺機的工藝了嗎?氬氣的物性如何?后來他去找不同的人問明白了,設計和安裝也就水到渠成了。
; D- j+ \# `; y5 B) \我想在兩國的工程師之間是有區別的,現說明于下。( C8 Y0 x. p' c' `- e* ?7 b) S  e
1、德國工程師的機械基礎知識比我們扎實。有一個例子可以說一下,兩年前有一個新來的技術主管在審我們的圖紙時,特別強調大慣性的間歇傳動,鍵的配合要用P9配合。經理把這要求與大家說了以后,不少人把所有的鍵配合都改成了P9配合。我想這是不是盲從?這兩年盲從,兩年前,這么多人看了這么多的德國的圖紙為什么沒有人發現他們這類傳動用P9配合?
; u. I2 ]3 @# S! w; y2、在接到設計項目時,德國的工程師會先識別需求,做工藝分析,陳述目標及技術要求,再三進行構思及選擇方案,最后才是詳細設計。而我們大多數人是一頭扎進方案里,往往迷失了使用的要求,結果自然而知。 : Q' O0 |& D# ~- U$ a
3、德國人具有很好的團隊協作精神,詳細分工,協同工作。每項工作是誰的責任就是誰的責任,講得很清楚,什么時間完成,如何完成,一絲不茍;我們的工程師比較含糊,好像大家在混日子,總要別人在后面去推。1 @' l5 g9 X" D8 [6 T, m. l2 S( e6 P
4、德國人是出了名的死板,工程師也不例外。出清單時漏了螺絲、軸承,偏偏庫存沒有,德國人要報計劃、批準、采購安裝,有時想想買來時黃花菜都涼了。我們的工程師一聲不出,出了門到市場自已掏腰包買來安裝上了很多人還不知道。 有時還真不知道是我們的工程師可愛還是德國的企業制度死板。
, L; T/ m* V& V# P0 w其實還有很多不同之處,只是我不知道或者是不愿意承認,但不管如何,了解了我們機械工程師與老牌機械強國的機械工程師的區別,對我們是一個促進,是一個提高,更是一個鞭策。
作者: 超人回來    時間: 2007-9-30 17:05
一句話:“基本功”扎實!
作者: emulation    時間: 2007-9-30 18:56
我在一家德國駐京辦事處工作.也是搞機械,對于你評論我完全同意。
作者: 老鷹    時間: 2007-9-30 19:10
老腰,請繼續寫啊,越細致越好。
作者: 紅瓤地瓜    時間: 2007-9-30 19:18

9 ?! n7 \0 _1 K他們先考慮的是這臺機用在哪里;工藝要求如何;如何讓操作者更安全、更容易去使用;對環境有何影響;項目需要哪個部門參與等等問題;
/ _, ?' j: ]) W( e人性化設計才是最主要的
作者: 老腰    時間: 2007-9-30 19:29
是呵,地瓜說得好呵,人性化設計才是最主要的。8 t) ~0 M% G$ F! B
可是大多數工程師考慮的是滿足功能要求,其實人才是操作的主體。沒有滿足使用者的要求,交機后他們是改后又改。
作者: 老鷹    時間: 2007-9-30 19:44
上次濟南聚會我回北京坐動車組,靠走廊的座位靠背頂部都有一個小抓手,感覺好極了。估計成本也就幾塊錢,可是狹窄的過道里行人感覺身體不穩時扶一下就方便多了。
4 u# B1 q3 E0 y  t* A4 s9 \: I還有過去坐車老要起來看行李包,現在座位可以直接看到,不用起來,因為行李包上方有個鏡子,座位上的人正好可以從鏡子里看到自己的行李包。
$ e! T$ V6 P) Y2 g
. h! M/ p9 `. _5 R) _& a1 T5 B" B, R! k2 E這些地方都不增加什么成本,可是功用卻增加很大。這就是設計的力量。人性化設計,我在動車組里感受到了。
作者: yanxy    時間: 2007-9-30 21:28
"德國人是出了名的死板"
: f& R  D* I+ p可能把死板換作嚴謹會更準確些吧。- Z: F8 `& J: Y9 i7 f* y' j6 _% q
相對而言部分中國工程師的“靈活”把產品質量搞差了。
作者: 老腰    時間: 2007-9-30 22:20
得到老鷹的鼓勵,繼續寫一些吧。
8 p- S+ q6 t& a! O6 p6 W" l/ n說到嚴謹,也有個別不嚴謹的地方。之前的技術主管由于把我們的注汞丸的技術帶到臺灣加工,造成臺灣及國內都用這套技術。他是背黑鍋下臺的,回到德國后日子不好過,去年回來看望我們時臉色差了很多。
& m0 f% U0 Q5 [/ J  r" H由于前車之鑒,加上總部對技術保密的要求,新主管上來的第一件事就是作了很多技術保密的規定,并把電腦光驅及USB口鎖了。第二件事是對我們機械工程師進行考查。6 y) c/ N; f) G9 m! ~4 K0 l* [! _
他主要是考查以下內容1、對工藝的了解程度。詢問工程師對所設計的機臺如何保證工藝要求,采用了什么措施?2、對機構的應用原理。詢問工程師對他所設計的機構的理解程度。3、對材料的認識。由于對中國的材料不清楚,他只問了一些為什么導軌要熱處理到HRC56以上之類的問題。
1 S) X& e4 {! Z0 V+ E7 t" v6 |7 q2 l考查的結果是不滿意,有一些工作了近7、8年的工程師在機構原理及材料上答不上來,后來這些同事由于個人的原因離職了。
作者: cyc508    時間: 2007-10-2 11:56
國人同樣會設計出很出色的設備,不過殘酷的價格競爭,使得設計師們不得不放棄一些優秀的設計方案
作者: zhu    時間: 2007-10-3 11:02
贊同樓主的說法!這才叫做設計!真正的原始設計!不你有些工程師!機器"設計"出來啦,有什么用還不知道!
作者: yuan6238    時間: 2007-10-4 22:46
德國機器不是吹出來的,所以有時買東東就是貴一點還是想買德國人造的,比如汽車
作者: bobo973    時間: 2007-10-5 17:31
說到基本功,我們在學校的時候看看教的都是些什么,就算是認真學了都不知道跟實際有什么關系。寫教材的所謂專家懶(爛)到如此地步,幾十年來沿用舊體系的東西,所謂的更新也不過是增添一下不著邊際的綜述之類的文章。在此體制學出來的我們,只能靠日后工作中自己摸索,自己充電。然而在競爭壓力下,大家都大部分精力花在了如何提高薪水方面。人心浮躁,跳槽來跳槽去,沒有時間來沉淀……1 P- x" H7 W" e  H& d8 [& U
$ D" }- S9 K2 o# l9 ?
    本人在找尋一些機械書籍不得后發出以上牢騷。
作者: auqf7    時間: 2007-10-5 23:17
讓我感觸很大,我做工藝,不死板對著圖紙了,考慮它的實際運用是必要的
作者: 三毛    時間: 2007-10-6 08:57
作為設計的新手,其實在工作中也體會到國內設計人員工作方式不是很合理,和國外的工程師相比對待工作不是很嚴禁!( e/ w8 L4 Q% I7 k9 V7 \8 g+ s
   當然中國的工程師還是很強的,未來國家的發展靠他們了!
作者: 蜀光    時間: 2007-10-6 19:00
標題: yihuo
德國從目前經濟水平比咱們發達,人文教育領先, 咱們國家經濟不如他們,人文展示跟不上, 以后肯定比他們好,這充分證明了,馬克思老大爺的話是正確的.
作者: 國際化    時間: 2007-10-8 10:05
別說企業了,媽媽買東西盡買次品便宜的,一個鎮流器半年就壞了,老是我修燈
作者: yblal    時間: 2007-10-10 10:11
支持下! ) G3 h( g+ O) k/ H
寫的很好 讓我們看到自己的不足!
作者: money    時間: 2007-10-10 11:29
我想中國的機械不上檔次的原因是與中國幾千年的文化沉淀有關系的!在這技術這一行管事的大多是鼠目寸光再加外行管內行!你再有技術也沒轍。
作者: gis001    時間: 2007-10-11 13:02
很好!德國人的機械水平是世界第一的,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
作者: eyedrop    時間: 2007-10-11 19:11
老腰,請繼續寫啊,越細致越好。
作者: 老腰    時間: 2007-10-13 14:16
以下我將給大家介紹幾個德國機械工程師的事例。
) W) D, A" T% q/ s! s- c高南先生(Mr. Gegner)是我們的技術副總裁,現已調到新加坡公司做總裁。高南先生是機械工程師出身,具有豐富的機械設計和實際工作經驗,很喜歡和我們一起討論技術上的問題。中心盤(Center Valve)是排氣機關鍵的部件,盤面直徑從300到500不等,分上下盤,下盤固定,上盤旋轉,通過結合面密封,由沿盤面分布的孔來抽氣,正常維持的真空度必須在10-2到10-3mbar之間。如果盤面磨損或變形,真空度會達不到要求,這時需要拆下中心盤進行研磨。他多次告訴我們磨中心盤一定要先裝好所有的接頭并經過檢漏的才進行研磨,研磨后不能拆裝接頭,這是由于拆裝接頭會引起中心盤的接合面產生肉眼看不到的凸起,通過光學衍射可以發現這樣的凸起,這就解釋了為什么有時中心盤研磨達不到真空度要求的原因,也是我們機械工程師沒有想到的細節之處。后來我們推廣了這種方法,研磨中心盤總是可以一次完成
作者: 謝家俊    時間: 2007-10-19 13:10
值得我們學習,謝謝樓主
作者: matrix_2003    時間: 2007-10-19 14:30
德國人有他們的優點,我們國人的優點又再那里?為什么沒有人來表明下國人的自信與自尊?
作者: jssz19732326    時間: 2007-10-26 20:30
這正是德國為什么能制造出優秀的產品啊
作者: applelx    時間: 2007-10-30 11:41
本人西門子工作接近2年,做設計。* M0 S) Q- w/ ^- S! n( Y* f7 K
我也來說說我在德企的工作感受吧
* f. o( @4 A! p; p1 t  y1,古板:往往造成兩種結果,一種是兩三下解決的問題搞了很久,但是解決了。另一種是越扯越多,花了很久順便解決了很多旁支末節的問題。第一種占大多數。5 P3 @3 I: K; _2 T5 `" e- t
2,英語口音比較厲害,帶著嚴重的德國腔,特別是長期呆在德國的工程師和領導。一般人聽不懂。。。
4 q" @, O' \% K9 w3 O4 Y3,很有人權。不管你是剛畢業的小朋友,還是才跳進來的新員工。德國人都很尊重你,當你發表意見的時候決對是很認真的聽完,哪怕這個意見相當幼稚和不成熟,或者他不接受。
) s# r2 ~' ^+ q" G4,很重感情,基本很少德國人會跳槽,他們沒有跳槽這個概念,同事都是朋友,公司就是家庭,當有合作很長時間的中國同事跳槽,他們會很痛心,也會很費解:公司花錢培養你們,你們怎么能這樣說走就走呢?4 c( x' k# ]$ x5 n# V5 N
5,德國公司里很多捷克&斯洛伐克人比較滑頭,墻頭草。9 w4 G9 v# C% f7 C! S! ]
6,德國人等級觀念很嚴重,往往純種德國日耳曼人的地位最高,土耳其后裔比較差,捷克斯洛伐克后裔都是小弟。中國人在德國人眼里就是什么都不懂。他尊重你,也肯定你,但就是覺得中國人不懂。
1 g5 ^1 q/ p1 |8 s8 o' {/ d7,etc...
作者: libra284655    時間: 2008-1-3 09:55
德國的工業技術確實很好,畢竟他們發展了這么多年……) p+ r6 L. p$ Y( O$ g
我們也應該看到國內的一些優勢,希望能夠幫我們國家的工業水平搞上去!
作者: wdhpump    時間: 2008-1-3 13:34
我覺得以前的國企員工(工程師)做事情也是比較認真的,后來到了民企就覺得差多了。小的民企尤其如此,是初級階段的原因嗎?
作者: 盧文利    時間: 2008-1-3 17:27
我覺得做企業不是搞科研,企業以利潤為中心來推動一切。技術工作很被動的。
作者: 螺旋線    時間: 2008-1-4 14:59
細節決定成敗。這也是一個設計師功力的體現。
; h5 P4 Q0 Z# o3 m. [* o8 N浮躁的人是設計不出好東西的,就是抄也抄不會。
% l2 k( H( l# {: w  C說什么不是我們做不出好產品的話是扯蛋!有能耐做個好東西看看,好東西不一定非得花大成本的。
作者: 小丘    時間: 2008-1-5 08:46
這個跟從小養成的習慣有關.還有我個人覺得跟智商有關.4 ~- @+ W: Y6 ~! J! s- E

# g5 z% @3 e# {德國人智商我覺得不高的.他們從小的習慣讓他們的大腦沒得到很好的鍛煉.
' T1 t9 ?9 D& D% k
1 Q, {0 O$ ]& ^$ U2 S' S9 J比如,很多事情他們都要在本子是記一下,不然他們會忘掉.很小的事情都習慣記一下.(當然這也有好處,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嘛)2 _6 f& F+ D$ n+ o
7 k. f* F4 z* m
做計算依賴計算機,當然運用計算機是一個十分好的方法.可是他們從小就這樣,所以大腦的邏輯思維沒得到鍛煉,所以長大后變得很
  q8 A/ W$ w5 T, n+ i6 g+ m" m, D2 v  m/ f1 i
死板.他們一個時間只能做一個事.比如跟人說話,他們只能聽一個人講,因為如果兩個人講的話他們腦子就混亂.什么都聽不到了.形象
  l- Y  t  v8 _7 Y' H
, l5 i5 u3 I! L) A) n一點就就是他們大腦缺少一個緩沖區...儲藏不了東西.$ Y( I4 Q' C) U- n2 u* t1 n
& {: X6 o# A5 x" \! l0 S
如果德國人想對你說謊,不是事先做好準備,他根本騙不了中國人.破綻百出.
6 n9 s, ~, \  D  G8 k
6 b3 y8 o+ n2 O3 t死板還有個原因應該跟法律有關.德國算是世界上法律體制最完善的國家了.而且法律執行力十分強.一般的德國民眾根本不敢觸犯,5 ^. {  P3 _: l; e( U; @
6 s7 J  e6 b4 _  Z; |0 ~3 A, l$ V& O
所以基本沒人會有什么僥幸心理.在法規面前基本沒什么人情一說.這也是事事不得不按部就班的一個原因.9 }  K  V/ {! j0 ]4 ?" l! [

1 |( Z# p( U8 ]. D( d. X我到覺得德國的機械師工程師并不像很多人想的那么優秀. 他們優秀的只因為他們的起點高.見識廣.實踐多.并且超級自信.這是日爾$ U) G6 |* b$ ^4 c. h& N! a6 V
0 f4 |3 G' A. E
曼民族的特點吧..如果我們在學校也有他們那么好的教學條件.那么多的實踐課.那么合理的學制設計.社會上有很多機械工廠能提供
4 i5 `5 w% K/ p6 Y! q4 b( o  h- _7 ~6 |( o6 h$ [
學生實習. 我們是不會比德國人差的.
4 g" O' S) k1 @, m& |" o! ?
9 w  }( X* L5 l; z6 s9 y- h0 p9 r+ U有一點非常好的就是德國人的文獻資料齊全的多.這又跟德國人喜歡整理東西有關.隨便做什么東西他都能給你找出他的標準.... S2 r/ b7 _- p. {! Y: E

  U. Z+ x: J/ k1 R  i而且網絡上充滿著知識啊~~同樣搜索一個設備.德國的網站上基本都是關于此設備的技術參數等等.而在中國的網絡上只能搜到他的0 c: ~" X' @7 O. ]
' l1 x" z9 ^; m, R' F
零售價格,毫無相關技術資料可言啊怎么學習充電啊......這樣一來就好比他們的工程師裝備的是機械化武器,而中國的機械師還處于/ L$ z. Q1 \' P

' b5 X& ?8 I: a7 H0 E小米加步槍階段啊..(這其實跟網絡的普及有關)
作者: 李贛    時間: 2008-1-6 13:05
問個比較菜的問題,P9配合 是什么意思
作者: 梅傲雪    時間: 2008-1-6 18:06
標題: 受益良多
看了以上的帖子感覺受益良多!
作者: 老腰    時間: 2008-1-6 21:41
原帖由 lit_hiker 于 2008-1-6 13:05 發表
& x, @, J* o6 V/ Y& l問個比較菜的問題,P9配合 是什么意思
5 H0 e' o5 Z: c1 S2 F0 v
不好意思,這點沒說明白。8 R) \2 ~5 w8 Q0 J% ?0 a- n$ }6 a
標準聯接用的鍵的寬度b的公差代號是h9,軸與轂的鍵槽寬b較緊聯接用P9;較松時,軸用H9,轂用D9;一般軸用N9,轂用JS9。
作者: 深南大道    時間: 2008-1-6 22:23
標題: 回31樓的小丘
如果覺得網絡不普及的話,那社區應該可以給你一個學習的平臺吧~~~~
作者: 小丘    時間: 2008-1-7 12:47
回深南大道: 是啊!所以我經常來學習的啊! 而且開了不少眼界.
3 Y7 \5 Z' u9 X: P3 l8 H* }我們都是不斷在向前發展的.
作者: 徐默存    時間: 2008-2-21 23:42
原帖由 小丘 于 2008-1-5 08:46 發表
; E2 v) a2 Z% U' J這個跟從小養成的習慣有關.還有我個人覺得跟智商有關." `' @: }$ c" g4 _

; f- X# g8 h% I" W$ N1 }德國人智商我覺得不高的.他們從小的習慣讓他們的大腦沒得到很好的鍛煉.
' B8 ?$ _8 U; Q3 x! F3 K3 x% z5 W6 V2 v3 O
比如,很多事情他們都要在本子是記一下,不然他們會忘掉.很小的事情都習慣記一下.(當 ...
8 c+ ~* N8 _; h4 R2 p0 ~

. C" E3 ?- T: O+ V  M6 U' C
1 U2 |, a, |. K" D/ C講得很對。% t: l7 t' k0 M" O, ]/ J6 P

* w) h+ J# |( M0 W# h9 j我談點我的看法:6 @: `, q2 R! E1 L) w0 D* _
德國人做事認真,但是他們只對自己的事情認真,對挑剔別人的事情認真,對別人的事情不是那么認真的。- i  X' }$ k2 G- O7 C7 {$ F* D
但德國人不管大事小事凡涉及自己的都算做自己的事情。
作者: 向前沖    時間: 2008-2-24 10:33
值得學習和參考,有利有弊。
作者: dagongwan    時間: 2008-3-15 14:43
標題: 老哥謝謝
謝謝老哥,我學習了。
作者: 老腰    時間: 2008-3-15 15:01
這是我一個沒有寫完的貼。
2 l+ H$ a, F7 \3 \$ Z0 j目前我們有一個大的項目和德國的機械工程師群體進行共同設計開發,但主要是由德方負責。從概念到具體的設計,從FEMA(失效分析)到MBK(過程控制),主要的東西由德國制造,次要東西由我們加工。
& j+ F  d! V; h' k+ M7 R由于項目進行中,人員有些變動,思路變化較大,沒有精力總結一些東西,以后稍有精力,我一定會添加新的內容進來。
. W* K& r' m6 |: ^/ f0 _謝謝各位大俠關注此貼!
作者: 老鷹    時間: 2008-3-15 18:02
標題: 回復 40# 的帖子
期待老腰繼續創作啊!
作者: csuhfy    時間: 2008-3-28 11:16
有機會也想到德國企業感受下他們的工作氛圍。
作者: 煙雨低回    時間: 2008-3-28 13:22
我所在的公司有設計任務時,在工程師部的設計討論會上都要叫上工藝工程師參加,因為很多的設計工程師都不清楚工藝,不清楚產品的要求如何被實施,有時都會出被他們嘲笑的低級錯誤,他們不愿花時間和精力去作新的夾具時會騙我們說這是不合理設計。
作者: 旬倩    時間: 2008-3-28 14:40
德國工程師聽客戶的,中國工程師聽老板的??闯鰠^別了吧?我們變成人家這樣的時候還遠著哪!
9 H2 B8 v, I& F據說德國原來也像我們一樣,后來英國工業革命了,他們追人家,請一個英國蒸汽機技師比他們總經理掙的還多。全社會都崇拜工業技術,都講究嚴謹,就變成今天這樣子了。成功有其必然性??!
作者: 旬倩    時間: 2008-3-28 14:47
老腰還沒回答P9是什么配合?。。。。。。。。。。。。。。。。。。。。。。。。。。。。。?!
作者: 老腰    時間: 2008-4-3 21:53
原帖由 旬倩 于 2008-3-28 14:47 發表
5 y7 _& y! K% R* @, U老腰還沒回答P9是什么配合啊!?。。。。。。。。。。。。。。。。。。。。。。。。。。。?!
- L- r4 ~% O& h- g; `& S
我在第34樓已經講了。
作者: huanbing    時間: 2008-4-4 13:52
在印象中,德國人就是嚴謹的,法國人是浪漫的,美國人是自由的,中國人是可愛的。所以德國人造出了世界上最好的鋼材,最好的冶煉技術,最皮實的機械。美國人造出了最先進的設備,最超前的機床。
作者: wdn36409    時間: 2008-4-4 14:34
標題: 為了榮譽而奮斗, 為了生存而學習.
發達國家都是嚴謹的,從政府到公民. 我們的工程師首先要把自己的事做好, 仔細再仔細,周到再周到. 為了榮譽而奮斗, 為了生存而學習.
& J- l7 {/ G' e. j; E! m0 E* i1 B# A我們的國家從走群眾路線到走精英路線, 產生了質的變化, 但是不能著急,畢竟是13億人口的大國啊, 為了即前進又穩定, 上面發明了"三個代表".
作者: chang06    時間: 2008-11-4 00:28
老腰 寫得很好 繼續呀繼續
作者: arminyang126    時間: 2008-11-14 15:25
學習了,老腰是不是太忙了呀,有時間繼續寫嗎,期待中......
作者: beike56cn    時間: 2008-12-17 11:14
我雖然沒到德國公司,但接觸到很多德國的產品!很多都20年的機械液壓產品,我們沒事的時候隨便拆了幾個,那個質量確實讓你佩服!那個螺絲鎖的非常緊!搞了好長時間都沒搞打開,到最后用切割機割開的!里面的東西也沒幾個零件,看是簡單,但零件設計非常到位!
作者: 我愛藍天    時間: 2008-12-28 20:15
這些年,也接觸不少德國人了,前幾年感覺他們還行,但這幾年不知是他們在中國待時間長了,還是德國人種退化了,越看他們越生氣,做事越來越不嚴謹。不過四十歲往上的大部分還行,年輕的我越發不敢信了。
* H# E5 ~' |$ {其實仔細看,德國人并不是很聰明(感覺過于守舊),但他們能沿一直正確的路往下走,而我們是不停地“創新”,所以人雖然聰明,但總是犯錯。
作者: shxoos    時間: 2008-12-31 10:02
原帖由 wdhpump 于 2008-1-3 13:34 發表 . w6 g& G# C/ r' w9 f8 t
我覺得以前的國企員工(工程師)做事情也是比較認真的,后來到了民企就覺得差多了。小的民企尤其如此,是初級階段的原因嗎?
: V3 `1 |) T: a+ `

' ^% d1 s3 b5 J$ f! {, L
* i- _: d: m/ t2 @- ?- i贊成。& V* d3 L$ b. W  `
像以前那個時代的工程師還是人真對待的,只不過有的技術國內跟不上而已。
作者: 峻鑫    時間: 2009-1-8 00:34
xie de bucuo
作者: cap_xiao    時間: 2009-1-10 16:26
積極、自動、把一個小問題當作判死刑一樣對待。。。我一直向他們的態度學習
作者: lizyhd    時間: 2009-1-11 09:33
搞設計并不難,一切為用戶著想就行了,中國人德國人一樣.
作者: 劉四化    時間: 2009-1-14 17:22
習慣就好了
作者: 天山雪蓮    時間: 2009-1-16 19:30
哈哈,寫的不錯,嚴重支持,要想做好設計,先要熟悉工藝了
作者: 鵬程萬里    時間: 2009-2-5 21:11
樓主寫得很好,德國造不是吹出來的,是靠扎扎實實的基本功積累起來的,當然國內的工程師也可以做的,但是如果整天忙于柴米油鹽醬醋茶等生活瑣事,再怎么有基本功也難于趕上歐美日的同行
作者: 機械浩    時間: 2009-2-6 22:11
標題: 回復 9# 老腰 的帖子
謝謝老腰兄的分享,可以學習改正不少,
作者: chinachen186    時間: 2009-4-12 01:00
好呀.我 也想德 國人一塊工作
作者: 冷水黃金    時間: 2009-4-13 19:59
我搞機械從來沒想過自己會不會做,而是從對方要求、功能、環境著手
作者: 狙擊手    時間: 2009-4-13 20:35
很想到德國去學習!
3 y. q0 X; |# f1 y9 _我在單位可以說是最古板的,因此得罪很多人,他們不明白,為什么來試驗一把刀具,從開始到完成驗證要填4張表,為什么要那么多數據,連他們不知道的也要填(但我認為是絕對應該知道的)!8 M9 d- B& b7 _% I3 C+ u$ K: i
我不知道為什么總是說德國的好,但我認為中國人很聰明,要不怎么會有那么多的食品添加劑?創舉呀!創舉!8 {  D! c* c; u; Z8 ^1 {' N  B

, }5 }% d, p* {* ~$ T/ ^基礎知識的匱乏是關鍵!  P  u7 A4 f* F
沒有基本的知識,你就是再高的學歷,也是假的?。ǖ谥袊习寰拖矚g學歷?。?br /> + r2 R! v' k. ~沒有細節,就沒有全局!8 H* A/ _6 \$ W& D
不記得是樓上幾樓的,說德國的螺栓擰不開,說實在 的,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有一個德國人在某企業炫耀,他擰緊的螺栓,別人打不開,后來由5個身強體壯的工人也沒擰開,他去了,一下擰開了!力量不代表智慧,智慧強于單純的力量!
作者: 寂靜天花板    時間: 2009-4-14 14:07
外國的工業工程比中國發達多了,德國人的機械設計其實就是應用了工業工程體系中的價值工程(亦稱價值分析),網上搜搜吧,中國的機械設計理論根本與價值工程脫節,而且抄襲慣了,設計個東東第一件事就是找成熟的東西看看,修改一下就是自己的設計了
作者: 小陶子    時間: 2009-4-14 17:11
樓梯爬完了,的確有很多感觸。
2 I1 b6 P( A9 u7 R2 c期待老腰的繼續
作者: sinfmg    時間: 2009-4-14 18:18
他們是依照制度辦事,而我們是根據事情辦事
作者: wodelanse    時間: 2009-4-14 20:55
德意志是出了名的嚴謹精神
作者: doubao168    時間: 2009-4-19 17:27
pei fu de guo ren
作者: peng2010    時間: 2009-4-20 13:51
就是態度問題啊
作者: dongdong_love    時間: 2009-4-21 12:27
我這幾天在歐洲 昨天在慕尼黑的一個商場 看到他們電梯的扶手不是像我們國內的光的,而是一節、一節,正好一個手距離,抓得還是非常舒服的,冬天一定也不冷
作者: 小陶子    時間: 2009-4-21 14:44
就是態度問題啊, x+ ]7 s' F5 H$ B8 {. f, z- u2 z
peng2010 發表于 2009-4-20 13:51
  F  o; Q0 @& X/ Y6 ^+ m
歐洲就是注重人性化設計
作者: shanghau862    時間: 2009-4-22 14:21
很喜歡這樣的帖子,持續性好
) Z+ S$ T. r! w/ B: p講的也很真切詳細————
作者: bilei_27    時間: 2009-4-24 09:38
好文章!受益匪淺!
作者: wssmjf    時間: 2009-4-24 21:53
干機械就要沉下心來一點一點的干
作者: 鏡花水月    時間: 2009-4-25 14:07
做技術不得不要承認日本和德國人的先進和高超,* y; p7 R# b- M+ n( W9 }
不見得每個人都很好水平,但是人家總體的確有料
作者: 耶穌愛子    時間: 2009-4-30 16:23
感謝樓主。
作者: 攀枝花楊建華    時間: 2009-4-30 18:45
學習了。至少有點收獲。謝謝!
作者: 艾妹    時間: 2009-4-30 19:07
取彼之長彌己之短才能不斷進步,都是可愛的人,呵呵
作者: asdcp    時間: 2009-5-16 22:12
態度決定你的結果
作者: 齊魯大帝    時間: 2009-5-17 09:42
他們先考慮的是這臺機用在哪里;工藝要求如何;如何讓操作者更安全、更容易去使用;對環境有何影響;項目需要哪個部門參與等等問題;
作者: 李建輝    時間: 2009-5-23 22:23
我剛和一位在我們公司工作了25年的丹麥工程師合作了兩個星期,見識到他們靈活的一面.自動化線中有個無紡布的沖切工位,剛開始廢料是用真空吸嘴吸住后送走的,由于無紡布透氣,效果不好,更改后的設計改為在吸嘴旁加兩根針,我已經安排發外加工,他急著要,就直接要我在吸嘴邊弄兩個小孔,裝上兩大頭針,結果很快就弄好了,效果還不錯.這讓我想到香港人的靈活處理問題的能力,西方的工程師也同樣很靈活的.
作者: liutao1919    時間: 2009-5-24 10:10
說的好' z. p2 |+ A5 e: N9 P/ q
長見識了……
作者: 不解    時間: 2009-5-24 15:27
嚴謹  不是死板
作者: 貝氏弧線    時間: 2009-6-28 20:18
國人是靈活過頭了,該嚴謹的地方也被靈活了!
作者: 李家勁    時間: 2009-6-28 20:31
毛主席說:洋為中用,古為今用。
作者: 草原蒙狼    時間: 2009-6-29 13:50
精彩啊   學習了   能有機會和毛子會會   將是很幸福的事吧
作者: 綠無藍    時間: 2009-7-18 19:02
上帝造了德國人,就是讓他們搞機械的. 這個民族的性格干這個太合適了.
2 D9 V  C3 w, M* b1 G沒見, 美國人,日本人... 機械上通通搞不過德國人.
作者: zhao1368    時間: 2009-7-27 16:09
學習了?。。?hr noshade size="2" width="100%" color="#808080"> 作者: syuu.bin    時間: 2009-7-30 14:20
嚴謹的工作作風是從娃娃就開始抓起的,建議我們的教育制度在考慮如何加快素質教育的同時,也能教會這些孩子做事的方式。。
作者: 齊魯大帝    時間: 2009-7-30 19:15
大多數工程師考慮的是滿足功能要求,其實人才是操作的主體。
作者: 裔然    時間: 2009-8-2 22:42
民企連基本的材料都會給你打折扣,遑論其他?
作者: ponderman    時間: 2009-8-12 17:46
德國人的一絲不茍的出了名了
作者: danny0651    時間: 2009-8-13 12:44
不過我們在學校學習的時候就感覺這樣啊??纯从袥]有東西抄一下,作業抄一下,論文抄一下。什么什么都想在什么基礎上改改就得了。
作者: hanyting    時間: 2009-11-1 19:14
對于你評論我完全同意。
作者: chntod    時間: 2009-11-3 23:16
中國人比較實用主義
作者: wrtk    時間: 2009-11-4 16:15
技術工作最忌心浮氣躁,但好像我國目前的風氣.....:,呵呵,轉型期....一切向qian看齊.
作者: 四季飄雪    時間: 2009-12-2 10:12
老腰前輩寫的好,讓我學習了
作者: 太陽雪    時間: 2009-12-2 14:49
受益頗深。。。。
作者: wenyulong234    時間: 2009-12-3 14:40
恩,對,很多坦克性能很好,但只設計了幾個樣品。因為:太貴
作者: sevenvov    時間: 2009-12-4 13:55
學習了,很好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