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質量的源頭來源于策劃,而不是生產 [打印本頁]

作者: liquidman    時間: 2007-8-15 14:16
標題: 質量的源頭來源于策劃,而不是生產

 

X8 F4 J1 V: U9 H$ a- d

在IS08402-1986的標準中,質量已經被明確定義了。隨著質量體系ISO標準的逐漸國際化,越來越多的質量觀念被灌輸到企業管理者的頭腦中。企業的管理者開始飄飄然,認為只要通過了ISO的第三方認證,產品質量水平騰飛的時代就要到來,而忽視了一些很重要的問題。

  下面闡述一下我個人的看法,請大家指正:

1、質量的源頭來源于策劃,而不是生產。

  工業萌芽的無產品質量概念的生產的時期和靠檢驗來保證產品質量的時代已經結束了,現在很多管理者的頭腦中,已經明確的認識到:產品的質量是靠生產的工藝和過程控制來保證的,生產的規范化決定了產品的質量。

  可是很多人沒有更深入的思考下去:產品的質量來源于策劃。在ISO標準中都提到過一個過程:需求識別。而且QS9000中的六大質量工具中的FEMA和APQP,都是對這一理念有力的支持。

  換個通俗的說法:同樣類型的產品,由于客戶需求的不同,在具體的表現上會有很大的差異,就象奔馳和QQ。因客戶的需求不同,要求的產品的質量水平也不同,采用的零部件、材料、工藝等也不同。也就是說,在識別產品的需求后,針對產品所采用的質量策劃已經決定了產品的質量。

  換而言之:產品的質量策劃決定了產品的質量。


2、質量的持續改進來自于基本穩定的質量水平。

  大家知道,很多的質量統計和分析,尤其是KPI,假設的模型都是正態分布的。也就是說,產品的質量狀態在某一水平區間波動,而不是跳動。只有在某個穩定在某個水平附近,才方便用科學的方法來進行分析改進。

  而對于一個起伏相當大的質量水平,我們可以在表象上利用帕拉圖的8020原則進行控制和改進,但是,大家記住,我說的是表象,而不是本質。具體到某一工序的分析和改進,還是要通過泊桑分布來解決。

  質量問題的麻煩不在于發生的時候,而是麻煩在重復發生。當管理者似乎通過一定的手段把質量問題減少了,但不是基于嚴格的數據分析而產生的工序控制,并不能保證以后產品的同一故障形式的再現。

  所以說:質量的持續改進必須在一個基本穩定的質量水平上進行,否則就是空中樓閣。


3、拯救被褻瀆的質量體系標準。

  曾幾何時,企業通過了ISO9000的第三方認證,那一天簡直就是企業的節日。到現在,一個經常發生質量問題的企業居然也能通過TS16949的認證,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作為6sigma的最低要求,產品的故障率是2700PPM。我下面說幾個數字: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的整車故障率是27PPM,日本豐田的整車故障率是12PPM。實在不清楚,作為企業的管理者,看到自己百分之幾的故障率是何感想。尤其是面對著國際通用的質量認證證書,那一張拿錢買來的破紙,一張認證公司和企業聯合作弊換來的廢物,是什么樣的心情。

  在中國目前整體誠信水平不高的情況下,我不做任何的假設,也沒有過高的期望,只想民族產業盡快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避免ISO標準象長城認證一樣成為歷史的棄兒。

4、質量體系標準與ERP

  在管理科學空前發展的今日,企業對管理的要求和需求日益增高。例如財務風險控制、管理會計、JIT、TPM、BPR、質量體系標準、存貨動態控制、虛擬物流等等管理思想被一些管理人員應用到實踐中。但是由于各個企業的管理基礎、管理要求和管理需求參差不齊,如何建立一個統一的管理標準一直是研究人員和管理人員十分困惑的事情。

  可以說,ERP的出現解決了這個問題。從本質上看,ERP是一種管理標準和理念,可以融合和吸收任何先進的科學的管理思想;從表象上看,ERP是計算機的集成系統,其本質的東西可以通過軟件來體現,操控管理流程。

  我們不妨借助質量體系標準的概念來解釋ERP包含的管理標準:雖然企業的操作和管理千差萬別,但是只要按照標準的要素和過程操作,就能達到管理的最低標準。

! S; F2 ?( `! a3 o, e8 ?, w

{ZT}


作者: liquidman    時間: 2007-8-15 14:23
標題: Re: 質量的源頭來源于策劃,而不是生產
轉的,品管不容易啊~
作者: 老鷹    時間: 2007-8-15 14:30
標題: Re: 質量的源頭來源于策劃,而不是生產
有一個問題,為什么咱們的質量不穩定呢。這個深層原因誰可以分析一下,結合實際。
作者: 極限思維    時間: 2007-8-15 14:54
標題: Re: 質量的源頭來源于策劃,而不是生產
我的經驗3 j/ M+ h  e* H9 ?8 |, L
咱們質量不穩定主要是, |( H. h7 f% r! s1 E
缺乏質量觀念50%; o% Y8 t7 T8 J5 P7 o! K* c4 S
國家缺乏職業培訓體系40%# T/ b$ M$ ]! }
技術問題(包括管理技術)10%
) z: i1 E& o* s# n: R9 U4 n9 I8 O* x9 \: R$ m" E
其實很多管理上的問題還是觀念造成的,ISO不是教條,如果你努力想做好品質,不用看ISO,自己想出來的管理辦法很多都可以寫進ISO里面.
作者: 無錫錫通    時間: 2007-8-15 14:59
標題: Re: 質量的源頭來源于策劃,而不是生產
我在外資企業做的
& D. H# _) }+ J9 @5 M/ l( P# ~% }/ R' y1 ?! Z& M3 k/ w- c
我感覺不良的情況有下面幾種情況' n5 ?8 [( M9 A. c1 o6 a) [
, x0 \( _, W% z# B3 q
員工的精度概念比較差、加工不規范、操作不規范、測量不及時、加工人員馬虎大意、車間管理混亂、檢驗不到位、技術人員標注尺寸不規范、公差要求太高等等等
5 ~& M2 E' y9 z
作者: 極限思維    時間: 2007-8-15 15:01
標題: Re: 質量的源頭來源于策劃,而不是生產
我經常遇到的困惑就是,新人好像只有兩類,要么就是遍地泛招的大學生,什么都不專的大學生.要么就是啥都敢干的農民工.* |* @3 n/ j: S  U1 v
- I- k5 r/ A/ m+ W4 a$ Y9 R
技工在中國絕對是希罕物.而且,社會的風氣是最好大家去做辦公室.你再有本事,干又臟又累的活都沒自豪感1 v9 q/ i- @0 R; ?0 {9 d% B$ B
: t# b4 i$ u) r& X. B) D
任何一個國家的大問題都需要靠執政者的積極參與,我們的ZF能靠的住嗎?2 i, r2 ?: k! x* N

0 ]3 S: ]$ N# I" h5 Y% w9 G還好現在搞市場經濟.不管咋樣,市場還能起一點引導作用
作者: 我愛社區    時間: 2007-8-15 16:14
標題: Re: 質量的源頭來源于策劃,而不是生產
樓上說的好,特別是在北方的國有企業,工人的積極性不高,做不出高質量的產品,卻要求高水平的工資.
3 V& T  c5 u& s/ l: i
! l2 S( o0 f1 ]' z' M4 t2 l其實我們的ZF也挺難的,這么多人要吃飯,只好靠和稀泥的辦法來解決問題.
8 m1 q: O5 w4 c( u
; x  U9 O0 A3 N( L; P0 Q3 S在企業,質量應該是每一個人的事情,而非僅技術人員的事.
# C$ f* r$ `* I# O$ _; `/ W! F/ L) S5 W1 |0 j
當一個企業,干事的人比無事的人收入高的多的話,這個企業效益一定不錯.
作者: liquidman    時間: 2007-8-15 18:12
標題: Re: 質量的源頭來源于策劃,而不是生產

很努力的工作想為公司里改變點什么,但是太多的不理解,各個部門為了自己的利益處處抵觸我們品管的工作!

4 K0 P7 W. g. \3 r7 n! `

我們質量卡嚴了,影響到生產部的發貨了,生產部的向上面告狀,說我們質量解決不了,老總一頓罵:卡松了,貨發了,出現質量問題,又罵,怎么質量控制不住!

/ ]3 c3 H: P! \% u6 p

哎,品管真的不好混~~太多的責任,到這里來訴訴哭~~嘿嘿


作者: liquidman    時間: 2007-8-15 18:22
標題: 99.73%合格率會帶來什么?
 ——每年有20000次配錯藥事件
    ——每年有超過15000嬰兒出生時會被拋落地上
    ——每年平均有9小時沒有水、電、暖氣供應
    ——每星期有500宗做錯手術事件
    ——每小時有2000封信郵寄錯誤

作者: liquidman    時間: 2007-8-15 18:24
標題: Re: 99.73%合格率會帶來什么?
這個是美國咨詢公司所做的統計~以上事件便會繼續在美國發生
作者: 憨老馬    時間: 2007-8-15 19:38
標題: Re: 質量的源頭來源于策劃,而不是生產
我從事技術質量的監管工作多年了,可以說樓主的遭遇,我很理解。怎么辦呢?工作還是要做,責任還是要承擔,不是為了老板,也不是為了企業,是為了那一點點執著。& T$ J, G9 `2 i/ ^% o; q
- A; o9 U/ X" ~7 C0 `+ D9 T9 J! k
要想做得理直氣壯,就要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與工作能力,凡事有依有據。說它行,為什么行!說不行,為什么不行!你都要有充分的理論依據來支持。有了這點,你就需要堅持了,如果不堅持的話,那你所有的工作就等于白費,還不如回家賣紅薯去。
作者: 老鷹    時間: 2007-8-15 20:18
標題: Re: 質量的源頭來源于策劃,而不是生產
ZF的職責是把市場建設好,維護好,其它的不能管。ZF太強不是好事,市場是最公平,也是最強大的。什么都怪政府,其實還是傳統觀念,決不能什么都指望政府來搞。中國機械社區就不是ZF的,感覺比那些國企事業單位做同類的事情,效率要高100倍左右。
作者: 蘭羽飛矢    時間: 2007-8-15 20:21
標題: Re: 質量的源頭來源于策劃,而不是生產
哈哈。哎呀,我不得不長出口氣。
還真是,如樓上幾位所說。我是深感啊
幾位都把我要講的倒出來了,呵呵
尤其是什么都敢干的農民工和什么都不專的大學生眼高手低
我是搞質量管理的,從一線慢慢爬到現在的位子。去考察的地方不在少數。軍工。私企。都呆過。
應該務實的說,我們整個國家的企業真正有質量意識的少啊。北方尤為嚴重。
質量要貫穿在每個人的心中,而不是表面上,形式主義太重了。

作者: 蘭羽飛矢    時間: 2007-8-15 20:37
標題: Re: 99.73%合格率會帶來什么?
首先這是由一組龐大的數據所帶來的結果。
其次我要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再次我是搞自質量管理的,你又想說明什么?
我記得幾年前就看到過這組數據。

作者: 小郁    時間: 2007-8-15 21:06
標題: Re: 99.73%合格率會帶來什么?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想100%哪是那么容易啊!
作者: liquidman    時間: 2007-8-16 11:28
標題: Re: 質量的源頭來源于策劃,而不是生產

原帖由 憨老馬 發表 + U" w0 _& O# W+ i! G0 q 我從事技術質量的監管工作多年了,可以說樓主的遭遇,我很理解。怎么辦呢?工作還是要做,責任還是要承擔,不是為了老板,也不是為了企業,是為了那一點點執著。

要想做得理直氣壯,就要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與工作能力,凡事有依有據。說它行,為什么行!說不行,為什么不行!你都要有充分的理論依據來支持。有了這點,你就需要堅持了,如果不堅持的話,那你所有的工作就等于白費,還不如回家賣紅薯去。

g) _9 T. U% Y9 ]

對啊~~就為了那么一點執著,想把事情干好的決心!


作者: zhangxiusen1981    時間: 2007-8-16 11:48
標題: Re: 質量的源頭來源于策劃,而不是生產
我認為還是觀念的問題,我見過很多的企業,有問題但卻很少真正去改善的,公司有一位新加坡的上司,他說他最看不起的就是中國的國企,最不想,最怕的也就是和那些企業打交道,他們所擁有的IS16949,簡直就是一張費紙,去過之后才知道,,,是有一定的道理,,,,,想成為真正的制造大國和強國,,,,質量問題還是很重要的,,
作者: 圣無敵    時間: 2007-8-31 21:34
標題: Re: 99.73%合格率會帶來什么?
嬰兒出生不管順產還是剖腹成活率絕對沒有這么高
作者: 憨老馬    時間: 2007-9-1 07:01
標題: Re: 99.73%合格率會帶來什么?
我以前做飲料的時候,在公司上下都這樣說一句話:即便我們出了萬分之一的廢品,喝到消費者口里,可是百分之百的感覺。
作者: tom_lining    時間: 2007-9-21 16:00
標題: Re: 質量的源頭來源于策劃,而不是生產
個人認為,首先是管理上沒有嚴謹的要求,即做法。一個標準來了,立刻“靈活“應用起來。什么時候能夠領悟其精髓,什么時候才能提高。其次作為我們缺了些"堅持", 相信專業。不要讓領導的意見成為專業的指導。9 z$ W  o- }( O: s. y5 O: i

作者: 憨老馬    時間: 2007-9-21 16:51
標題: 在整個質管體系中,關鍵還是人,有高品質的人,才能出產高品質的貨。
在整個質管體系中,關鍵還是“人”,有高品質的“人”,才能出產高品質的貨。( x9 k+ z  L9 i3 [- P
7 \* n% Y) H. P/ H/ u, ^1 m4 Q/ Q
給大伙說說我公司的糗事:經過之前艱辛的努力,已經摸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QC管理程序、報表等等,照此執行,幾年來都相安無事。即便偶有個案,也可以快速追蹤,所以客戶還算滿意。老馬本以為可以功成身退,將QC的一些日常管理工作移交下任,這樣一,我可以做一些更重要的工作,二,可以逐步培養新人。
+ a# H2 p1 T8 m1 m8 ]7 s/ q7 q: M4 D! j9 f
但是自從交出去才一年多,第一任接替QC主管的,可以說最得我真傳,也做得最認真。但是老板對他的評價為:與憨老馬一樣倔。結果沒多久他就自動離職了。) c% H' N$ B; R1 [0 o" ~3 s

/ J, V5 S# z- a  Q( ^: P到第二任的人接手時,完啦!之前的一切在他的手下,默默地消失了。直到公司出了質量事故,前幾天老外來人,要檢查報表,居然全是白紙,他還說:反正我交出去的貨合格就行啦,哪還要什么報表呢。(當時我沒在場,否則我會一蹬腿把他踢出廠外)
' ?/ I3 ^3 I/ k, X/ ^& n$ w( w# d
* @" I# g& C" I那大家說說,“在整個質管體系中,關鍵還是人,有高品質的人,才能出產高品質的貨。”這話對不
作者: 巍峨的山峰    時間: 2007-9-21 17:00
標題: Re: 在整個質管體系中,關鍵還是人,有高品質的人,才能出產高品質的貨。
同意老馬大俠的看法。
1 t# a" `4 b+ ^! H- I引用一句經典話語:21世紀的競爭,關鍵在于人才的競爭!
作者: 蘭羽飛矢    時間: 2007-9-21 17:40
標題: Re: 只有高品質的人,才能出產高品質的貨

古人早云:千里馬好尋,伯樂難求啊,哈哈言規正傳

/ U9 B+ \8 i* o& P# F" \6 X" n y' y

其實現實中質量的關鍵主要在于高層如何看待,是否正真做到重視。

6 F/ r2 n; p* Q y5 c0 X0 J5 K* Q4 x. M

絕大多數情況是第3方認證是給他人看的。特別是私企一旦牽扯到利益

& k: y2 C# F; c2 p6 j0 Q/ Z; k7 O

那就正反兩面說,上下一張嘴,只有服從,質量······明天在說

4 F" z2 G, ?) }9 o( {9 q

就說我自己吧,在這個公司半年了,開掉了2任自己的上司,也樹立了威信

% Q, T# G/ O/ g+ h

可是不安制度執行是常事,有時忙碌了連質量記錄都免了,因為占領市場是

$ S# W7 G# j( X. q5 L

第一,其它的是放屁,是以我不是質檢部領導,我是產品保證部主管。

4 U* B$ [+ C- I f: W" ]" d

郁悶。這是現實。

* A3 O+ s2 g" R& _# l- Y) ^7 n% ^

 


作者: cj0203    時間: 2007-9-21 20:03
標題: Re: 只有高品質的人,才能出產高品質的貨
呵呵,我和你遇到同樣的問題
# m  Q% R8 P2 B+ F3 ]+ g
4 J# E" ^. D1 |哎,企業有時候不好說的
" ?  w) v3 D+ c9 G9 f: D) l5 i# Z但是 我始終記得我是打工的,等到我做老板的那天我................
2 x. E) [* c3 c1 D( x
3 U$ H1 K5 o# D: {( t現在這個社會職員想為企業好是應該的,但是這樣處理好關系和你的地位(上層和下層)   
3 F. o" J+ u" ]5 J7 ? 我感覺這個是個很深的學問.8 g' N. b5 F# d4 u
6 m0 u2 [! K, ?3 h0 L  o
建議你記得一句,槍打出頭鳥,等你出頭了也就88了,這個在歷代都是這樣的
: l1 {$ C1 [; x9 E  S$ K) X  e. s1 Q9 o7 Z7 q/ |& G: a
有個電影你應該看看墨攻
8 o7 h8 v! @, E  x, r這個對中高層員工是個好的電影% j& Q4 ?' y- q3 h
7 t- M$ G( @, y7 h8 @4 i: a
再說句,好人不一定有好下場的
作者: scz_boy    時間: 2007-9-27 14:12
APQP精神...............
作者: scz_boy    時間: 2007-9-27 14:18
不管是質量還是生產,都必須以人為變量,自動化是未來生產制造企業的必然發展趨勢...
作者: 一劍飄紅    時間: 2007-10-1 23:43
很有道理。頂!
3 X# N# \, g$ f2 s
  P2 k* a; i8 V6 H質量的先期規劃是項目規劃成功與否的關鍵部分之一,它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以后的運營成本。像朱蘭、戴明等人講的一樣,質量的先期策劃(諸如防錯規劃、過程監控與反饋等)中,小的投入可以大幅度減少將來的運營成本。
作者: 仞欲    時間: 2007-10-17 12:00
3δ準則確實用了好多年了!
作者: 無錫錫通    時間: 2007-10-17 12:11
雖然做機械這行 難免存在不良的發生  但這不是理由  我們要做的更好.....
. Q- P1 U" m1 z' z) O! B失敗是 成功之母親  那是做實驗   做產品不能失敗  失敗就意味這你名譽掃地  意味著你會失去一大批的客戶資源   失敗的后果是很嚴重的.......站起來的代價要你付出從前的2倍  3倍  5倍    認真做好每一件事  認真對待每件事
作者: 超人回來    時間: 2007-10-17 12:48
原帖由 憨老馬 于 2007-9-1 07:01 發表
. A) G: z& j2 K6 V2 h" Y我以前做飲料的時候,在公司上下都這樣說一句話:即便我們出了萬分之一的廢品,喝到消費者口里,可是百分之百的感覺。
9 l" _* F. P% ^, W9 k# i* u5 Q& n
+ s  z% s7 {, ?9 n
我們的說法與老馬相似:我們XX分之一的廢品,對于客戶來講就是百分之百廢品!
作者: 無錫錫通    時間: 2007-10-17 12:49
同意 贊同  
作者: 修身齊家    時間: 2007-10-17 12:51
雖說是越精確越好,但是哪有這么好辦的,99.73已經很不錯了。
作者: 蘭羽飛矢    時間: 2007-10-17 13:41
在這點上我不贊成老馬和液壓的觀點,原因:
+ A1 E  x0 s+ z1 合格產品在同樣的檢驗條件下也會是不合格的情況。2 V( p" F5 z+ A# f8 @
2 曾經合格的產品因使用條件等外因、內因,甚至地點改變時會成為不合格品。
' J1 x8 A  _2 l3 t2 e" A3 同理不合格的產品在內外因改變時候會成為不合格品。
/ f0 f2 e) e1 J! M& ?+ ?永遠有不合格品,永遠沒有100%的合格。這是建立在一個時段人們能夠認可的基礎之上的。
# X3 n" G7 v6 g5 d! H% @上述三點請干品質管理的一定要注意了。它不是歪理。要辯證的看待。$ ~; X# S: _. \6 D- v

3 f/ p0 ]$ ^+ O4  簡單的將一組宏觀的數據和單一的現象對比本身就是有違常理的。0 N( b# E8 X5 L# ]. G, Z8 ^
我舉例,地球外有很多隕星會使地球毀滅,但是概率極低,0 m$ L" Y' d7 @$ l0 c6 e! e
我們總不可以認為地球危險,不適合人類居住,判定不合格吧。- z7 I7 g$ m+ B1 \0 Z5 r; S

/ w/ `8 r$ Z. W' _4 m5 記者終歸是記者,大多情況下他們是蒼蠅,自己叫自己是無冕之王,是問題的散布者。, M9 l0 }, c% v
記者的寓意我想是告訴大家要重視質量。
作者: 蘭羽飛矢    時間: 2007-10-17 13:44
改錯第3條。不合格品-------成為合格品。多了一個“不”字。抱歉
作者: 心結    時間: 2007-10-17 15:42
原帖由 fwjmn 于 2007-10-17 13:41 發表 ; e6 Y( h% L* Q% z# N
5 記者終歸是記者,大多情況下他們是蒼蠅,自己叫自己是無冕之王,是問題的散布者。4 C% O# i" a( G2 z. V( P7 Z% @( l
記者的寓意我想是告訴大家要重視質量。

- ]3 n6 q8 Z/ g! S( L8 ]) O$ U記者有時候也是無知者無畏啊
作者: 憨老馬    時間: 2007-10-17 20:18
對13樓蘭羽飛矢社友的觀點,我謹作如下解釋:
$ ^4 U$ T+ C/ b  y# S! S9 h1 、對“合格產品在同樣的檢驗條件下也會是不合格的情況。”這句話不甚理解,我認為它有點自相矛盾的感覺;/ g- H3 O4 P/ [: \9 A# g
2 、第二句“曾經合格的產品因使用條件等外因、內因,甚至地點改變時會成為不合格品。”及第三句“ 同理,合格的產品在內外因改變時候會成為不合格品。”的意思差不多;1 t8 c, H; j( U3 {3 |* C
    不過我認同他:“永遠有不合格品,永遠沒有100%的合格。”的觀點,但是這個認同,并不是以此觀點來為在質量管理工作中不作為的依據。我在6樓所講的“即便我們出了萬分之一的廢品,喝到消費者口里,可是百分之百的感覺。”,這也是千真萬確的實話。這萬分之一的廢品,很可能會毀掉一個企業,如:前幾年一個香港大品牌的朱古力奶事件,企業為此付出了幾個億的代價。又如稍早前的一個日本企業,聽說就為此倒閉了。
; d) L! g7 u( b4 s) r    而這些極個別的廢品,所形成的條件就如蘭羽飛矢社友的第二句及第三句一樣,就飲料產品而言,它在大罐里是合格產品,灌裝到瓶子里,還是合格產品,封口之后,由于某瓶密封不嚴,這才逐漸變成廢品。
& V0 E' a8 c  t6 f+ v2 [! _7 F0 U    但是,如何通過控制,不讓這瓶變壞了的產品流出市場,賣到消費者手中,也是我們質量工作的一部分。我們不能因為有無法控制廢品產生的原因,而放棄應該履行的監管職責。這,就是我們的理念。
作者: 國際化    時間: 2007-10-17 20:28
永遠有不合格品,永遠沒有100%的合格。這個世界不是絕對的,不可能完美。只能無限接近。記者的寓意是我想沒有料可以爆了。但老馬的理念是正確的,特別是藥和食品。我們對此必須負責。測量本身就有誤差,因此絕對的合格品也不存在。
作者: 蘭羽飛矢    時間: 2007-10-18 12:36
品質工作就小集體而言它可以作用到個位數,放大到全局來看就是一個宏觀的控制。9 n7 }& w  o, W5 A9 A7 Q' r0 @  e: O
誰都希望越接近100%越好,但是真的到了100%(不是不可以的,指單一或某一項)0 a" ^; S2 }8 J. u; ^1 H" L' d
很快就會有更加完善或者說更具體更先進更高要求的制度、標準、需要。那么這個時候
9 W. @2 o$ o8 H9 h前面提到的100%就達不到了,所以我前面講合格是建立在一個基礎時段上的。  K" Z6 ]* T. Q1 W- y
具體來講,一杯企業或標準認同合格的飲料在不同消費者手里其認同點是不同的,一句不好喝0 q0 a6 k. u* q( d1 x
這三個字有不同的標準,那么現實就是這一杯被企業或標準認可的飲料在某一消費者手里就- I: P  C  L! g# y( X' ^$ `1 y
是不合格的,可以這樣講吧。是不是好理解呢?還有過期但仍然可以滿足合格引用標準的飲料& b- a" @% U* Y4 X7 d4 m( L$ ?
也是一種不合格的表現形式。上述二種情況這個時候合格就不單單是飲料變質的問題帶來的不合格了,! k* r- C) l/ j" ~+ ?0 W  J  k3 k9 @$ q
但你要承認它也是不合格。合格有時候也是相對的。
5 i- X; t6 p& g9 A6 J" s2 Q! k: g0 K6 y
就一樓的統計99.73%它就是一個宏觀的統計結果人為地細化到了每一個事件,這是不科學的,它只是參考,
( J5 }- y5 A3 @& g有偷梁換柱之嫌。
* r2 Y5 m0 }4 O100%是目標是信念不是結果。$ e) ?6 ?" D9 ^0 a. H

$ q6 a7 s$ F" k: J/ M8 F不說了,要去工作了,以后再和大家探討。
作者: 謝家俊    時間: 2007-10-18 13:21
問題嚴重,急需解決
作者: 不名一文    時間: 2007-10-18 21:06
其實大家說的都很有道理!前期策劃以及高素質的人才確實是質量好壞的重要原因,但是之前那位大俠說得我也很理解,在北方,大多數的質量管理流于形式,質量工作不到位;再加上公司內部各部門之間利益立場的不同,在過程控制的過程中勢必有很大的阻力
作者: 國際化    時間: 2007-10-18 22:02
高素質的人才是核心,給你再好的設備你還是回做壞。關鍵在人操作。好的數控率的企業通常質量問題相對就少。公司內部各部門之間利益立場,出了事人們都喜歡相互推薦責任,無論在哪里。
作者: cz35619857    時間: 2007-10-21 10:43
中國企業老板觀念問題
作者: 憨老馬    時間: 2007-10-24 15:05
對18樓蘭羽飛矢社友的發言,我作答如下:
. d" l1 H3 d' l, ~; N' d0 Q' L1、我十分認同您的第一個論斷。其實這就是我們在質量工作中,所經常提及到的螺旋上升理論的真諦,亦符合朱蘭三部曲中:質量計劃、質量控制及質量改進的理念。而事實上,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對所處環境以及生活質素的要求亦在不斷提高,那無論是工農業產品,還是生活用品,其質量也應相應地不斷提高,才能跟得上時代的發展。
6 s0 E2 W. y* }/ [: {. `/ \  T2、對于您跟著下來所舉的例子:“一杯飲料在不同消費者手里其認同點是不同的,一句不好喝這三個字有不同的標準,那么現實就是這一杯被企業或標準認可的飲料在某一消費者手里就是不合格的,...”。我認為這樣的判斷是不科學的,其結論也是不能成立的。試想下,一個榴蓮,很多人都很喜歡吃,但也有的人避之則吉,那能夠說這個榴蓮不合格嗎?顯然不能吧。" h- w# H. e' Q+ g
  無論關于質量問題的統計數字,給一些人們帶來多少沮喪或者是欣慰,對我來說,它也僅僅是一個冷冰冰的字符而已。而我們應該關心的,是在那些數據的背后,一例例嚴重問題的個案。希望我們的老板、當權者以及眾多的質量工作者,不要自欺欺人地陶醉在某些自認為滿意的數字當中。今天傍晚,我們嫦娥飛船就要奔月了,如果我們的衛星上面所有的零部件,只有99.73%合格的話,那它登月的幾率又會是多少個百分點呢?
作者: 國際化    時間: 2007-10-24 17:58
老馬,二戰時,美國的降落傘成品質量一度很差,不少人因此陣亡,但是當使用降落傘工廠老板來做試驗品時,他的合格率真的100%!但是在他生產的過程中,他的質量還是不可能有100%。特別重要的如吃的,喝的,藥等質量通常至少萬分之一以上,這個已經很高了,不過質量人還是要不斷的努力!
作者: 蘭羽飛矢    時間: 2007-10-24 19:35
呵呵,老馬,我的第二個觀點當然不對,可是我還是要講他是對的,矛盾嗎?也不矛盾.
# d4 y; n, ?% _1 N9 P" a7 a就登月計劃而言它也是在多次失敗的情況下才有的成果,但不是成功,就是上去了,
/ e3 `0 @5 j6 T* t2 C% f4 ~也不可以說100%合格,是計劃中的一項合格,會有大量的不理想情況和狀況,只可以說是滿足了預期一項的要求.) S& ]3 |$ U5 C# |# k6 m
或者說達到了目的,也有可能超過預期要求,(即超過了100%  ?)同時其不能預期的問題: z+ g# [& n7 J4 @' f( u
會接踵而來.而因此他才有總結/改進.再一次預期100%* b* A8 b8 @  o. Q
我們常講質量100%是要包含銷售服務的,這時候就有客戶的不滿意度,那么它就還是原來地100%嗎?不是.* i: P+ t8 a. C2 p  u8 ~2 E
是滿足了生產要求的100%合格,我有時候常給下面講一句話:
, v/ m+ Y, Z; @' M" H"不要以為你合格了,就無事了,這還沒完呢"也正應此我做事的原則是:滿足預期的要求的就暫時算合格.5 W# N1 v2 r2 a' G% ^+ P- z
老馬,說句老實話,我有時候真郁悶呢,在質量管理這方面我是一方面要求下面做到100%,擁護它,一方面又是
0 k5 ]0 w6 J: d+ O7 {( a破壞者,總是在現實中尋找平衡指數,去滿足絕大部分的需求.6 @( m& o; D3 O6 N
生活和工作之余,我不僅僅看朱蘭的大作,還看馬列,也看黑戈爾,五花八門,看了就忘,滿腦子漿糊倒不出來 現實而又虛幻,
4 T  j* s' V4 L6 v) y7 Z* P8 i后來我改了,不看書,改翻書,反而可以用上些 ,愛書又恨書.
作者: 蘭羽飛矢    時間: 2007-10-24 19:58
就榴蓮這個比喻正好驗證了我的觀點,沒有100%.我還有句老話,合格產品在同樣的檢驗條件下也會是不合格的情況,我可以說不合格,還可以講合格,看個人的取舍.- }- E0 L' Q" p# f* r3 F* ^2 U; M
人/機/料/法/環樣樣合格最終產品還是會不合格.: d. `7 W2 q8 E6 @
我沒有刻意的打擊質量追求100%,我是不愿意看到追捧100%.什么6西格馬,什么7S.8S什么朱蘭,我不認識,可是我還要去了解,我要了解它們的產生原因和用途.用我周圍朋友的話說我就是刺頭,干嘛非要自己搞一套,照抄不好嗎?不好,天津的稻米和銀川的稻米就是不一樣.
作者: 憨老馬    時間: 2007-10-24 20:38
感謝兩位!# x2 b, v' q2 w
    機械會計所舉的例子,就已經很好地證實了產品發生質量問題的偶然性和不可預見性(當然咯,如果明知道會有質量問題發生的,還是一意孤行的話,那么這個例子里的老板就是犯罪了)。正因為如此,我們質量工作者,真的是“無日安寧”,時時刻刻提心吊膽,踩著鋼絲繩過日子。7 p7 g: Y% r. g# K# _
    至于蘭羽飛矢社友在22樓發言的首個觀點,我個人認為這只是判別的人所處的身份問題,無傷大雅!但是我認為您跟著下來所談到的問題,實質上就是三部曲中螺旋上升的轉折點,值得嘉許。& B8 f% W( L9 [" c. {; Y
    另外,我還要談談質量計劃問題,亦即是我們常說的“商業產品質素”的取向與定位。老實說,在我們行內,這個“商業產品質素”的取向與定位的概念很重要,因為它直接牽涉到企業成本。在社會還沒有這么高的需求時,我們做出高于現實的質量計劃,無疑等于自殺。比方說:我在配備一條飲料生產線時,有許多可選方案,單從保存期來看,有一周的、一個月及三個月的,不同的方案有不同的投資,以及影響到以后生產的運作成本。要確定這些取向,是要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而定的。可能會決定采用保存期最短的方案,這個方案,就飲料的生化指標而言,未必是最好的,只能夠講是最合適的。+ i: q; S# d) n
    各位看了我的這段文章,是否會產生了另一個錯覺:咦!其實我們不用那樣緊張所謂的質量問題啊。請各位繼續發言評判。謝謝!
作者: 憨老馬    時間: 2007-10-24 20:46
我亦同意蘭羽飛矢社友在23樓就質量問題“沒有100%”的論斷。正因為這樣,才是我們質量工作者還要不斷努力的動力之一。
作者: 蘭羽飛矢    時間: 2007-10-25 10:24
老馬正如你說的,這樣才有了企標.部標.軍標.國標等等以滿足不同層面的需求,有了9000.01.02。14001。CE等認證來控制產品完成過程以及服務。逐步滿足,循序漸進,這樣企業才能良性成長,產品品質自然上升。不是一部分人想的有了認證產品就可以了,是要你遵照認證體系去執行。去完善。, u/ R7 F" q+ ]" M
可是現在我遇到的各個企業幾乎都不是這樣,更有甚者連樣子都不愿意去做,花錢呀心疼,買車裝門面可不心疼 ,就拿中國航天二院來舉例,夠大來吧,就其產品而言也夠大家刮目相看了,天天品質喊的震天響,做給他人看。實際一看,全是廢話,不扣錢就是工人的想法,工人已經疲倦了,厭倦了喊口號,更本沒有積極性。質量提高那是空談。
% F, `. Z' Y) Q+ L3 q$ K真的我有時候和老總談質量控制成本問題,老總講:“這個啊,你看著辦,盡量控制到最低”你說他不知道質量控制是要一定的成本付出的嗎?他是知道的,一方面要你提高質量一方面有要你節約到0控制。極端主義。那不就是讓我降低質量標準嘛。" S) Q  o' k& g' Q' `
就樓主的那個99.73,要是放到中國,嗨,還真不好說,沒法比。關公戰秦瓊 頭疼
作者: 憨老馬    時間: 2007-10-25 17:02
作為企業,必要的管理措施是一定要具備的,如果連這些錢都不愿意花的話,那跟大馬路邊的走鬼攤販有什么差別呢?不過,我也極之反對花錢買了張認證之后,什么管理也沒有跟上的企業。7 x0 O: o  o. I6 i5 Q3 ?' S1 i) V
    對于質量成本問題,相信你我都會碰到同樣的煩惱,現在的老板大都是那些又要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的人。我早就提議增設一些必要的檢驗設備,諸如鹽霧機等,叫了快兩年啦,幾千塊錢都舍不得。待到現在被老板的老板炸營的時候,才叫:老馬快快,馬上搞一臺回來。哎,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
作者: tony61825    時間: 2007-10-25 17:04
最重要的一點大家都忽略了:可以糊弄老板多給你錢呀。
1 k# j/ ]0 B" l! O/ [+ S! S這就是狗屁6sigma.
作者: 憨老馬    時間: 2007-10-25 17:15
問題是我還沒有學會這些呢?怕是這輩子都學不會的啦,否則怎么叫“憨”了呢!
作者: 國際化    時間: 2007-10-25 19:25
支持老馬:現在的老板大都是那些又要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的人。很多產品的原料這關老板做的都非常摳,買回一大堆不好的原料再加工,他就從來不考慮效率和質量。憤怒ING
作者: 蘭羽飛矢    時間: 2007-10-25 19:41
老馬啊,我們好像說跑題了,不管了,說那是那了,呵呵,還有《憨》不是傻,是實在。那是為人的美德。
4 W$ D) \* E% z+ j# c跟你講個我下午3點左右的事情聽聽。我剛剛到這個公司不到一月,做的是品質主管,可是
4 A% s2 W: d! t8 q下午我不干了,干檢驗員了,自己要求的,省心,什么事都讓未來的主管拿主意,為什么不離開呢?
- C1 p" |  `$ f! _) O快過年了,不想跑了,干著檢驗員的活拿主管的錢 ,原因來自老總一句話:我看你呀還不如檢驗員。
2 h3 M# Q$ B: I8 V既然這樣,沒說的,我馬上要求到一線去,我干給你看。我讓你們看看一個合格檢驗員怎么干的,
1 x$ N2 U# n8 l* ?! G等我再一次做回主管時侯,我有你們好看。我的脾氣越壓越剛。為什么會有那樣一句話呢?我的廠子現在& v. L3 U1 W+ y" k; d7 x
干活的不修毛刺就拿來檢驗,那叫一個臟啊,我命令,一律據檢,我一轉身我的檢驗員跑去把活拿回來搽干凈6 b: E8 L% f1 S" v3 Z% T, b9 e7 e
去毛刺,然后檢驗,我看了氣啊,罵道:你是檢驗員還是小工啊,給我放回去,打不合格報告。# c5 z+ t, V! n/ I
正在此時老總來了就發生了前面一幕。3點后。呵呵,我好輕松啊,你說誰敢拿活來我這檢驗呢?
: D8 d% D$ _1 R- ~) _' K$ l0 a: i4 e" M) r, Y8 L
我有一個鹽霧實驗的簡單方法,用醫院用的點滴瓶裝上10%的鹽+90%純凈水慢慢的一滴一滴的作用到試驗件上,9 M7 k! Q7 P3 }
滴口和試驗件之間的距離有一米就行,呵呵,土辦法不規范。
作者: 憨老馬    時間: 2007-10-25 20:00
樓上機械會計社友提到原料的問題,使我不禁回憶起我做奶飲料的那個年代,曾經發生過這樣一個事情,有一批進口回來的奶粉,在生產開料時發現有問題,當時我主管生產,看到這種情況,當然是馬上停止使用,退回倉庫封存,并通知財務,截止該批貨款,暫時不要付,由于當天老總沒在,不能即時匯報。誰知才截了一天,采購小姐就找到老總告御狀,老總氣沖沖地跑到財務大叫:“誰那么大膽,我批了的錢都不付”。后來錢還是付了,那些原料,在老總的堅持下,分批慢慢摻和著也用掉了,但是沒兩年,企業也就倒了。可惜啊!辛辛苦苦為它奮斗了幾年,曾經也算得上全國知名企業,利稅大戶,落得個曇花一樣的命運。
# x+ Y" T0 b2 `' J! x    現在還有人認為,企業必須是以效益為首要的指標,但是我還是堅持我的觀點,必須加上質量這個指標,至少是并列的,否則,即使企業效益上去了,它更不重視質量了。因為他們很容易就這樣認為:“瞧!這樣次的東西我都能賺到錢,要那么好的東西干嘛啊”。
; T: X; b8 w! {. L8 j, b    大家認為我的觀點對嗎?
作者: 深南大道    時間: 2007-10-25 20:18
標題: 設計占大部分權重吧
我是搞機構設計的) K0 ^- v* h, F
在設計之初就得考慮機構件的成型可行性就組裝的可操作性9 `  V' p2 v( ?
我們的目標是:即使是沒有智力的人都能把產品組裝出來,而且無誤! K- [5 h; r. m- R. D) m+ h
所以才有一些防呆措施
+ l0 {; I+ F0 x) j( J至于品質,就看執行力了
; v  Z& X, Q5 a' N& y我相信每條生產線上都有標準的
; _# U5 Y) r$ n& s# {可是,到底有多少被執行,大家是否可以思考這個問題.........
作者: 蘭羽飛矢    時間: 2007-10-25 20:24
當然了,我現在把質量指標叫平衡指數,是不是太現實了。目標是一定要制定的,9 U) v5 q4 _( {
不可以動搖,原則就是原則,不含糊,但做的時候要有<度>的概念,要有結合實際的能力; _' e& j/ c3 X3 Z* W/ I
把握好原則,調控好你的權力。這才是好品管,不然干脆當生產主管算了。
- v% v9 @; f' f5 L0 ^我預備在干一星期檢驗員在回去干主管 好好放松,休息休息 ,我要讓生產主任
: e- P/ V) O" M( y0 k! z到處告狀,我在給他看證據(檢驗報告)和質量損失報告,我看看還有多少人愿意上了廁所不沖水的。
9 N. |* R4 r( V5 N' ^+ V如果不敢拿來我檢驗,嘿嘿,我不說了,好酒,路易18,貴著呢
作者: 天地之間    時間: 2007-10-25 20:29
非常贊成老馬大哥的觀點,現在我們這邊生產的汽車配件也都是偷工減料的,有些問題老板都不懂,但是他們都能拍板,這材料或這配件能將就用的就將就用了吧,浪費了可惜。等到出問題了才在那里喊整改,往往都是這樣的,長此以往,還需要設計人員有什么用呢?
作者: 國際化    時間: 2007-10-25 20:57
蘭羽飛矢:我和你類似的情況,孔上打一個止動螺絲,外面毛刺去了,里面不去,害的塞規放不進去,憤怒之下,全部返工特產 。最厲害的老板居然沒有要求螺紋孔和孔倒角,外圓倒角,毛刺翻邊,還真的是牛,車間主任也和我對著干,車間主任是老板徒弟。
  l4 T- g0 h4 z; {老馬:企業必須是以效益為首要的指標,但還應該包括很多東西,如員工幸福度,產品的質量,產品的耗能,對社會的貢獻影響幫助,如果不考慮他人利益就不可能自身繁榮!你們食品行業對質量要求肯定比我們高,畢竟是給人吃的。 ,機械不良品我們還能將就著用
作者: 蘭羽飛矢    時間: 2007-10-25 21:41
要說起來食品和機械各有各的要求,是不一樣,嗯,我們做品管的,基本管理原則是相同的,
$ N( g6 T6 _" A+ a6 k1 u就是要保證產品的最終滿意度是否與質量要求或預期目標相同或相近,對嗎?
作者: 國際化    時間: 2007-10-25 21:45
保證產品的最終滿意度是否與質量要求或預期目標相同或相近,對,很遺憾我相信大多數的公司都沒能達標!
作者: 憨老馬    時間: 2007-10-26 19:31
很明白61樓國際化社友的觀點,現代企業要兼顧的項目太多了,缺一不可,但是因為這里著重談質量,所以有針對性地提起。
6 }2 ]$ w. r- P! \) j) P62樓蘭羽飛矢說的很對,品管的基本原則是相同的,并不會因為產品不同而變動,變動的只是針對不同產品的控制手段而已。
作者: 國際化    時間: 2007-10-30 19:30
1西格瑪=690000次失誤/百萬次操作 ! O% R* T* J+ a) A
2西格瑪=308000次失誤/百萬次操作
$ R2 Y$ M# e. E% B3西格瑪=66800次失誤/百萬次操作 - ?! Y; t4 q. h4 b' a
4西格瑪=6210次失誤/百萬次操作 5 A6 ~; {" [, @3 L! c: `: K9 {1 w
5西格瑪=230次失誤/百萬次操作 % \7 H2 V# g& C1 f0 G( d
6西格瑪=3.4次失誤/百萬次操作
, l4 J! o  Y, N- [7西格瑪=0次失誤/百萬次操作
# B& \' D$ q( t# {經驗表明質量越高(或缺陷越少),預防和鑒定的成本就越低,由故障引起的成本也越低。 6西格瑪的高明之出。
作者: 憨老馬    時間: 2007-10-31 11:36
我們搞飲料的時候,經常掛在口頭上的是:多少個ppm,ppm作為單位就是百萬級,我們所指的是飲料產品中允許檢出的菌落(如一些霉菌),有百萬份之幾,而對人體有害的菌群(如大腸桿菌等),則有標準規定:不得檢出。即必須百萬份之0的結果。" W9 Q# K/ U0 O* q7 g
那機械行業可否參照一下,來個7西格瑪呢?
作者: 國際化    時間: 2007-10-31 11:50
可是現在西格瑪的鼻祖恐怕也做不到7西格瑪。不過世界上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相信總有一天能實現!
作者: 蘭羽飛矢    時間: 2007-11-1 19:15
成本與效益要相互均衡才是關鍵,大多數情況下,在機械行業效益幾乎為零.
作者: 憨老馬    時間: 2007-11-2 14:33
世界總是在發展,時代也在進步之中,難道我們就甘心永遠停留在這一刻,嫦娥一號馬上要進行變軌了,直奔月球啦。
作者: 國際化    時間: 2007-11-2 14:45
沒有辦法的,世界不可能是完美的,只能無限的接近,好比絕對零度。
作者: piaoka    時間: 2007-11-2 15:37
標題: 好!
搞品質管理,壓力大啊!我走訪過一些單位,框架該有的都有了,執行的就不感恭維了!1 s& ?! s+ F, d' e- f. s: e
質量不是靠檢出來的這是真理!
作者: 蘭羽飛矢    時間: 2007-11-17 20:22
我回來了.^_^6 c& Y1 F$ ^4 v3 F! A- q  N* {; x2 U
2個星期了,終于榮譽的回到了主管的崗位,呵呵,我個人也回到了社區.
! a* n, [9 d- l/ q. D; H談談2個星期的感受:那叫一個有趣啊,26,29,30,31號4天,生產部的就急了,工人干了活
4 B4 L' M# o, J8 ]% n6 r+ B- U不敢拿來檢驗,(我坐鎮檢驗員)一批一批的堆在工具柜上,呵呵.不合格要扣分啊^_^。, B' a4 i9 \% o  ^6 @, F8 t2 U
所以,他們主管找來上級要求我:我不管什么理由,你必須先檢驗。
2 t5 J  `2 `/ T: L3 }! ]那行啊,檢驗嘛,好說。那拿來呀。我們檢驗部加班加點保質保量完成,產品呢?
7 ~  x! ?- Q: {  l; k6 H: ^- K( E% `( k產品一批批進了檢驗室,我召開部門會議請生產領導指正,^_^。
- a; Q3 Z- n; {% {3 R我發布了一條規定是:從1號開始,所有產品以后去毛刺工作有檢驗員負責,( T1 F# f" r6 z) m! L/ T0 z9 f
工人只負責加工,不管毛刺問題,如果下道工序發現前道工序有毛刺問題,2 m' W3 ~* A& _4 P8 R- }& Y2 S8 v
前道工序扣3分,后道工序檢驗員獎勵3分。
0 z2 G) \7 M+ {( f! J" U接下來,就是兩名檢驗員去毛刺,我檢驗尺寸,負責如實記錄信息。用于質量會議。就這樣一直到今天,
6 T1 H; Y2 |" E% j4 |工人交檢的產品反而明顯好于往常,活也干凈了。呵呵,原來這期間生產和我的部下之間" j% I2 ?2 w7 L/ c$ B
不僅發生了一些潛移默化的作用,還發生了一些有趣的變化,以后有空慢慢將給大家聽聽。
7 h  ~% Z6 ?: I6 K& r5 _. ?2 `9 n9 c  U

" S+ `: u$ i. |& m- X( {/ p0 M6 Q3 E這就是孫子兵法之  以退為進。
作者: 國際化    時間: 2007-11-17 22:46
標題: 回復 72# 的帖子
我覺得LZ的做法實在是夠絕,我以前處理類似的毛刺問題,全不開返工單,背后有老板撐腰,生產主管還比我第一級,我們廠在我的領導下,生產率降了,質量提高了。我還是不得不走人。
作者: 蘭羽飛矢    時間: 2007-11-21 21:50
這就是我們品質管理的悲哀,若同雞肋一般,也是合乎國情的。8 y# F! J: a$ y, t, u/ {
我常想,難道我們真的就是紅綠燈?孤零零的立在路上,老板就像是交警,有空了照顧一下,沒空就你自己玩吧。郁悶!有時候我感覺我是協調員,忙于街坊鄰里之間,呵呵。
6 U6 ]3 H/ d# |# `說到頭,質量來于策劃,誰策劃?實際操縱的是老總,在中國就是權力操縱質量。所以我要說,同仁們,任重道遠啊。
% O5 i) C8 D; Z+ r8 F# R8 ~
" M8 K6 U, {+ c! U干了這一行,就不下車了,好在還有一身技術混飯吃,
6 D% w4 s  S. ]; m0 @! j% x* v% }, u
大家不要學習我的消極情緒,要有平常心才是做品管的關鍵心態。
2 o- F' F! L- g$ E7 _3 u( G1 e. ^0 T, B/ I2 f% r
原天下的老總好好的策劃一下自己的孩子如何成長吧!
作者: jimmy_1    時間: 2007-11-22 12:50
說的有道理,以后大家多發點對質量管理的個人總結和感悟,對后來者是很大的啟發,也可少走彎路。
作者: 鄂小何    時間: 2009-7-29 10:16
工廠的品質管理何時能引起老板們的關注啊!
作者: lcgg_zb    時間: 2009-8-7 13:40
質量在于領導的意識和管理決策。適當的時候采取適當的方法。技術管理尤為重要。
作者: suncasc    時間: 2012-3-13 15:27
新人報到,日日學習,日日常新,感謝各位前輩。。。。
作者: 小花0324    時間: 2012-3-13 19:50
一句簡單的話:就是要沒有可能,大概,也許,只要肯定,絕對,一定!往往我們得到的回答就是可能,大概,盡量,所以我們的質量也就不會好到哪里,態度決定一切!
作者: apgqzy78    時間: 2012-3-17 16:56
是的,好的產品設計出來的需不是生產和質控出來的!
作者: mjj9905    時間: 2012-3-19 15:17
質量=質+量  先質后量
作者: jayhu    時間: 2012-5-27 20:20
“ 質量的源頭來源于策劃,而不是生產”!這話我完全同意!
作者: 朝陽1號    時間: 2012-6-28 11:56
上事件便會繼續在美國發生
作者: 朝陽1號    時間: 2012-6-28 15:50
說都是這樣說,先期策劃決定了質量,策劃好了想錯都錯不了,但我個人覺得這是理想化的想法,產品開發時,必定要受到工廠內部許多因素制約,如工程設備能力指數,我們中國的許多企業就是這樣的狀態,得過且過,質量如何搞得好?
作者: 楊曉好    時間: 2012-7-4 08:47
所以大家好多理解都大同小異啦,公司管理跟不上,要求員工覺悟高,其實雙方面都存在問題,做為員工想要高工資我覺得是正常且是必須的,身為公司管理層也應該有這樣的思路,畢竟是員工的付出創造的價值啊!!!!!!!- l" @' p4 Z2 ~; X
國內太多企業采用鐵腕政策,包括本人也是采用這種方法,員工認識不高,公司培訓又少,這個矛盾主題還是會不斷繼續下去,畢竟中國不像美國啊,中國如果也同樣成立200多年歷史的話,應該不會比現在的美國差吧!!!!!!!!!!- m3 I8 k3 r: _4 x0 W5 q
中國現在需要太多的時間來改變和提高自己的體制!!!!!
作者: pmhpang007    時間: 2012-7-10 10:03
關鍵是要落到實處
作者: 道敘    時間: 2012-7-13 20:45
我們公司的檢驗只會量尺寸,領導居然連人,機,料,法,環都不知道是什么
作者: 風之小路    時間: 2012-8-6 23:03
關鍵還是執行力啊!我們公司,一出事故,那整改措施都是一套一套的,關鍵是沒有執行,下次再出現同樣問題,一查還是同樣的原因,搞到最后只能是罰錢!這樣也就進一步導致質量部門與生產部門的矛盾。生產部門總是說,有本事你們質控部來搞啊,就會開罰單!!!
作者: M豪    時間: 2012-10-23 23:17
憨老馬 發表于 2007-9-21 16:51 7 D  I) F/ B( \& d+ l
在整個質管體系中,關鍵還是“人”,有高品質的“人”,才能出產高品質的貨。0 s9 O* @: j& [3 e
6 v5 E" \  }- c& w6 v1 r" S3 E
給大伙說說我公司的糗事: ...

/ s6 W6 U. _& w1 s. y0 [老馬,你好,我現在公司做的是一種工裝,不知道怎么通過管理來改善質量,如果你有時間的話能給我傳一些學習資料嗎?
. k4 I, V* w  m
作者: 小學生一個    時間: 2012-11-20 16:10
好高深的標題啊,和大家學習了
作者: 16309119    時間: 2012-12-1 10:47
面對交付,出現問題。是該放行還是延遲交付?其實一切是管理者們的事,與我無關。
作者: shikeye    時間: 2012-12-2 20:51
說得好像都有道理的
作者: 發霉的土豆    時間: 2012-12-24 18:25
{:soso_e141:}
作者: 請叫我犀利哥    時間: 2012-12-27 22:59
很重要
作者: 池中物    時間: 2013-1-8 10:28
我們公司還是德資企業呢!- ^6 h" @% g9 }6 ?0 B
可是質量真的不咋的。
6 F1 b- _! r' w; y最明顯的一個問題就是研發部在搞新產品時,都在閉門造車,先期的部分就她一個部門。
, ]  O) |' a/ @+ X2 V! a- D等整個產品都出來了,模具什么的都已搞定了,才拿出來給我們看看,說是有什么問題。. D' [3 P" q  G1 V1 U0 s# A9 q* O
呵呵,這個時候說什么都晚了啊。最多也只能是小細節的改變而已。8 k: ^3 S1 I8 t, ~( @
所以每次降成本事件,總是會造成相當大的浪費,造成的損失不知道增加了多少成本。
- b& L+ R0 S6 L2 k7 w  Q呵呵,可惜我們公司的利潤太大了,無所謂的。' z$ U0 i# e; {; ]1 Z2 p
同樣的質量問題會不斷的發生,不斷的發生,就算是真的找到了問題的根本,可就是沒人來執行啊!
- k( {6 v  F% K3 M6 [4 `, b* L只要產量能出來,其它的都靠邊!5 i) U$ y2 _0 |1 |* g, C1 E
所以準備換個公司了,感覺沒什么意思!
作者: 楊曉好    時間: 2013-3-17 20:06
啥也不說了,比比國內和國外的SQE的差別在哪就知道為什么國內的產品質量就是上不去了!!!!
作者: JXTTTTT    時間: 2018-5-22 09:24
新的理念。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