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社區
標題: 雷軍:你要堅持多久,才能等到逆襲的那一天? [打印本頁]
作者: Insigne 時間: 2017-8-23 15:20
標題: 雷軍:你要堅持多久,才能等到逆襲的那一天?
本帖最后由 Insigne 于 2017-8-23 15:28 編輯 " ^3 B4 b9 ?/ w1 [1 Q2 Z" A
7 j+ }7 d( `8 e( g# o1、大家希望用奇招來逆轉,這是錯的
3 F! F9 @( `" O) t$ `
- ~: d O* a! Q6 n
“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了,……我們第二季度出貨2316萬部,環比增長70%,重返世界前五?!?/font>
這是雷軍在8月17號發的一篇名為《小米如何成功逆轉》的文章中的一段話,他稱之為小米“又創造了一個奇跡”,就是他之前說的“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家手機公司,銷量下滑之后能夠成功逆轉,除了小米”。
其實吧,看看OV的增長勢頭,想想華為的穩健,現在說小米成功逆轉,為時過早,但對比三星在中國手機市場的大潰敗,對比沒落的昔日王者諾基亞、HTC,雷軍確實不容易。
K ], n% |# d
(, 下載次數: 75)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下載積分: 威望 -3 點
0 l1 V( J' _4 n1 m M; I% j' r小米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還是近兩年消費者的結構的巨大變化,智能手機的增量市場從一二線城市轉到了三四線,從線上轉到線下,死守終端渠道的OV等來了春天,線上線下全面開花的華為穩守第一。
2 S; D4 V$ v! g* M( X% ^& q
那些來不及轉身的大部分對手,包括小米,就只能望梅止渴了。
}2 w; n5 N8 a2 o
“逆襲”這兩個字,除了領先者,人人都想要,但用雷軍的話來說,“大家希望用奇招來逆轉,這是錯的”。
! U9 d' r g: O
什么是對的呢?
" ?- ~& w% N7 y! s! r; N
“守正比出奇更重要”。
+ H& i) G' ^8 Z. R! D
2、為什么小米不能賣得貴一點?
( X, U8 `7 b6 |' ]8 M4 C% r
之前看過一篇采訪,有記者問小米的聯合創始人黎萬強“有沒有讓您覺得比較困惑或者痛苦的時候”,他說:
: a& F1 Z5 L0 ^2 x) D1 [
“苦惱就是,老有人為你擔心,整天說要給你支招,說小米不行了,然后要找你聊天?!?/font>
# K6 n u3 B/ r P" J
回顧這兩年,所有分析小米為什么失敗的文章都在支招,其實就是兩招:先是要小米學華為,后是要小米學OV。
C1 ?$ E8 V7 j5 i, C# k
學華為干嘛呢?進入中高端市場。學OV干嘛呢?提高對線下渠道的控制。
" y" ~. Z1 j7 q& I l$ W* t
這兩招都有一個共同點,要提價,要提升毛利率。
- D+ A# A [- B& F% A( m
《國際電子商情》的首席分析師孫昌旭說,他每回見雷軍,都建議把小米手機賣貴一點,提升品牌形象,有更多的利潤空間提升渠道的積極性。
+ E; h( `/ {$ l7 {( a# u2 W' `6 b- o
賣貴點兒就能提升品牌形象?這就好像以為到國外留學一圈,回頭就能拿高薪一樣。
- w' D) W4 d8 K
眾所周知,小米當年是打著“高配低價“的旗幟進入手機市場,一路沖上出貨量No.1。
8 g9 `: g8 g1 o4 O- p5 _
又要高配,又要控制成本,小米的代價就是“整體上的平庸”,沒有打動人的特色,但也圈了一群很有特色的米粉,主張“手機不是用來裝逼”、“配置性能決定一切”。
( G- |' ?* p9 W; h
這個策略用久了,就成了品牌價值的核心,輕易不能打破。
" Q; B* v* i5 N& B% [5 ]; q
雷軍很懂小米的用戶,每回上旗艦新機型,總要在媒體上放風,這回要上3000、上4000,但發布會上PPT一打:2499!這就是在不斷強化“高配低價”這個品牌核心。
, L. H9 h0 ?. m- c% y! `
小米下了大決心和血本做了MIX全面屏,既然是概念機,完全可以定到5000元,最還是落在3499——寧可被罵,也不能破壞品牌認知。
1 x% D+ @3 {% b6 n+ t( }
就像雷軍說的:“按照這樣的定價策略(高配低價)如果要4000元以上,除非鑲嵌一顆寶石”。
* f) g8 p. Q; _
用雷軍自己的話來說:“把產品做好做便宜,讓用戶不要思考,買東西的時候不看價錢,這樣的銷售效率才能做到最高。”
1 _- }) C ]6 f
我用過三款小米手機,最爛的小米3,一充電變成“電熨斗”,半年就壞了,但在換機時,我還是毫不猶豫地繼續留在小米陣營,不為別人,就為相信小米是“購買效率最高”的產品。
. n- T% Y+ a# Q& V3 @
品牌形象是消費者認知的“最大公約數”,輕易不會變化。“提升品牌形象”這句話,絕對是廣告傳播界的大忽悠。
% E3 N( e) {) O9 }1 S
3、為什么小米不能走OV模式?2 M' r& v8 c5 ]# J" F
+ u7 f* W9 h. I& s6 U; M& J
再說說小米該不該學習“高定價高毛利高渠道補貼”的“OV模式”的問題。
# r8 Q' Z7 P* a! U* D
這倒是非?,F實的問題,畢竟90%的手機還是在線下實體店賣掉的,就算是首先打出互聯網模式的小米,線下也占了一半的銷量。
4 J! ]' q5 h( ?
OV的渠道不是一夜之間建成的,當“中華酷聯”為運營商定制千元機時,OV在重組步步高留下的終端;當“小米”憑借互聯網模式橫掃手機市場時,OV還在精細化鋪渠道。
+ }/ w6 c1 |2 M9 ^
OV模式的本質是“精細化的終端布局、激勵手段、團隊建設”,這種古老而有效“人海戰術”,互聯網企業反而非常不適應,就像BAT做不了團購、外賣、打車、共享單車。
& f/ }; k5 {& C8 F% k& V$ W
就算是學習能力爆棚的華為,當年很容易地把小米模式copy到榮耀上,但也學不了OV模式。
- n6 D7 }+ R: p$ o/ B
更重要的是,小米在線下遇到的問題,不是渠道控制力的問題,而是產品方向的問題。
+ @( e, `$ H1 y7 o
很多人(包括我)以前對OV總有一種偏見,認為它不過是騙騙那些不懂手機的四五線消費者。
+ }, U8 X! W- h# N+ U
直到有一回,我在浙東某小鎮上,被熱情的OPPO銷售員拉進店里,親手從盒子里拿出一臺R9(還是R9s?),為我打開,并送到我的手上時,我瞬間明白了,為什么它會成為2016年最火的機型。
3 w6 R* D3 Y- T2 \
OPPO的特點是強化那些在第一次接觸時特別容易被消費者感知的賣點,比如,觸摸的手感、相機的體驗、甚至開機畫面所表現的屏幕特質,這樣一來,促銷員就很容易說服那些想買2000價位手機的消費者,硬生生地提升500元的預算。
4 G0 J. S1 K1 Z
小米的體驗則完全相反,發布會上跑分的那一瞬間是燃點,然后小米營銷的重點就是要把“性能怪獸”的話題傳播熱度一直到維持到正式開售,直到你下一單的那一刻。
0 y) N' G; K3 @. D: e! r
同樣是以營銷為引擎的企業,基因卻大不相同。如果說OV是為了面對面推銷而生的產品,那么小米就是“為跑分而生”的手機,大家彼此彼此。
, u' ~- Q4 U0 E( b. T
“為跑分而生”的手機,天生就是為了滿足性能配置類網絡傳播話題而設計“科技宅男”,不可能成為整個手機大賣場里的“第一眼美女”。
; ^% A9 k# e6 I3 x6 Z3 D
想學OV?你不想想OV當年為什么不學小米呢?學習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尤其是在困境中,你很可能在學習中迷失自己本來的優勢。
4 M/ _, {+ P$ _* }. w* I2 {! I4 V; v- Q
小米上半年回歸前五名,如果仔細分析上榜機型,口碑很好的小米6剛剛上市,被稱為 “黑科技”的小米MIX,供應量有限——仍然是那幾款紅米在貢獻銷量。
) ], J$ r& t5 m7 Q: ^2 C+ c% f& B
雷軍在文中重點講了創新,但包括“小米之家”的新零售模式、小米硬件生態鏈,等等,都和手機業務無關。
' A- `4 {2 b S* W- f2 J) ^
小米已經不是以前的那個小米,但小米手機仍然是之前那個小米手機。
$ ^' @4 @' L) k8 F( [* \
一個巨頭企業的衰退是很可怕的事,上升的時候,有多順,下降的時候,就有多背。那么大的研發生產團隊、那么多上下游合作渠道,會一下子從以前的資產變成負擔,一點點壓垮你。
2 ?7 k6 e) u7 \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雷軍能夠讓小米手機走出衰退的泥濘,尤其是在“要不要堅持高性價比”這件事上,雷軍頂住了所有人的質疑,是相當不容易的。
3 u- e- V" m. F- S
除了小米硬件生態鏈的提前布局,除了管理上的“補課”,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保持核心競爭力不動搖。
1 Y! I9 o) V/ i& C& Q, j# z
用雷軍的話說:“遇到困難一定是某個基本功出了問題,守正比出奇更重要。其實企業都是被自己擊敗的,只有當你守正了,立住之后至多是好一點差一點,然后你再想奇招怎么勝出?!?/font>
/ r+ @# f7 E% w! g" O4 |
4、為什么漢王的堅持不能逆轉電紙書的敗局?
- W' D1 ^! B9 P- m% @! l- O
當然,并不是說只要堅持你就一定能等到逆襲的那一天。如果偏離了核心競爭力,你的堅持只能讓你在麻煩中越陷越深。
漢王在電紙書上的慘敗就是最好的例子。
* ^ t! X, {. `, H
漢王在2008年才開發了第一款電紙書,到了2010年,電紙書產品已經成為占公司營收71%的主力產品,并且創造了創業板的第一個高增長神話。
; @, X; q8 j! w, ~% \& `; @
于是,漢王對電紙書產品加大投入,包括持續增加研發、廣告預算、版權內容購買等。
9 p8 o" E8 A' E$ E0 y& p0 C
(, 下載次數: 78)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下載積分: 威望 -3 點
! o- }4 b7 k, v- ?- h3 J$ o& P
然而付出并沒有得到回報,漢王的電紙書業務收入反而迅速下降,導致2011虧損近5億元。
2 s! A4 h6 t5 ~! t) K" q8 K
相比雷軍的穩健,在電紙書上遇到困境之后,漢王的堅持更加激進。
% C6 J' E$ S. ^" I9 [
為了支持電紙書業務,漢王竟然收縮產品線,賣掉了前景看好的智慧交通子公司漢王智通。
) J+ k1 _! w- Q! r9 j- u
為大兒子上私立名校,不惜賣掉小兒子,可結果更悲慘,漢王的電紙書業務從此一蹶不振,到2016年營收僅一千多萬,比2010年下降了98%,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 p# A0 [! n2 Y* X X x$ L
(, 下載次數: 88)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下載積分: 威望 -3 點
2 n' W# P+ C, C
為什么漢王的堅持,沒有得到想要的回報?
) n8 P& k: ], y& [" [& V& X& H) W
打敗你的,未必是你的老對手。2010年4月IPAD的上市,使得電子閱讀器市場的高速增長嘎然而止,全球市場整體出貨量,由2011年的2320萬臺下降到2015年的780萬臺。
& c: x7 W2 S/ I, A9 T
(, 下載次數: 92)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下載積分: 威望 -3 點
0 D4 w. `. K+ T: h% @
(中國市場同樣在不斷萎縮)
風已經沒了,豬還在假裝飛。
; Y* D3 ^/ B7 f- y. N* N9 T! E1 E
但這不是最重要的理由,畢竟其中的大玩家kindle的市場份額也越來越高。
- f) k2 c8 w+ G# D+ \
問題還最出在核心競爭力上,漢王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呢?
9 W1 G2 ^ v1 j: Y
漢王在電紙書之前的核心技術是“圖片和手寫輸入直接轉化成文字”,這不吹牛,我還買過他們的掃描筆,識別率很高,非常好用。
但這個技術跟電紙書沒有半毛錢關系,生產電紙書的核心技術是E-ink生產的電子墨水,漢王不過是一個下游廠商。
! p2 P# j4 K0 ?+ H
我的第一本電紙書就是漢王,閱讀體驗很好,但也就是不傷眼而已,任何一個電子閱讀器都可以提供。所以兩年后換機時,就換成了可以直接推送網頁的kindle。
. @$ W8 m4 S: d3 c4 M
一個自己涉足才三年,沒有核心優勢的業務上,為什么漢王當年會如此“執著”呢?
, ]9 i8 K5 D: S
這又是一個細分市場龍頭企業在資本市場迷失方向的故事。
. ~0 f& A# [1 E E ?. w5 P
2008年漢王申請上市時,并沒有電紙書業務,所以發行價不高。中國市場的魔幻在于,二年漫長的上市等待期,足以讓一個全新的業務橫掃95%的市場份額。
" u: p. w7 h7 `+ J* k4 r/ i0 V
上市后,漢王以“電紙書概念第一股”的身份一路暴漲,一度創下過A股最貴上市公司的輝煌。
9 s) t# c) Z; `+ _
一貫低調的“技術男”,變成了資本市場的“網紅”,上市公司拿到了錢,當然要承受投資者對高增長的期待。
/ d( p' f6 Z- j, w
擁有核心技術的智能識別業務在當時還太小眾,漢王騎虎難下,不得不在“看上去很美”但卻是非核心領域的電紙書上下重注,慘敗的命運實為必然。
4 l g$ ]# E6 B O, w" F5 u2 u
漢王科技最初脫胎于中科院自動化所文字識別工程中心,2017年的年報中,漢王的業營又回歸到人臉、文本、圖像識別等核心技術領域,但經過這幾年的折騰,曾經在這個領域遙遙領先的漢王,已經跟眾多玩家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浪費它在人工智能方面的企業基因。
5 G! u! C5 e2 P
當你的堅持,不是因為核心競爭力,而僅僅是因為別人對你的期待,僅僅是因為你吹過的牛逼,那么,你被打臉,是早晚的事。
" \' M+ h! A+ W
5、做好內功等風來, T" Y2 i/ w- `5 E) ]) {
3 t! ~: G$ ^% r4 W- |2 ?4 @2 I
2015年,喜歡找標桿的雷軍找到了新榜樣——美國會員制連鎖超市Costco:
: e2 g& [8 W" i8 I% Z" y0 g
“結果晚上回來大家說東西太好了,我就問怎么個好。其實就一件事,便宜。所以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去Costco了,站了15分鐘我說我懂了,正好跟我想的東西一模一樣!”
6 h: v9 }2 z, u: }4 H1 e- M
“這個創始人用了15年的時間才讓美國人民相信Costco,因為大家都覺得無奸不商嘛,你肯定蒙我了。進了Costco,不用挑、不用看價錢,只要閉上眼睛買,這是一種‘信仰’”。
$ A' |" [( w% b: P
幾年前講互聯網思維時,雷軍的想法是市場主流;但到了今天,大家都在講“消費升級”了,還在講Costco的雷軍,絕對算是一個異數。
2 I6 i( n4 f% M7 r2 f
2013年,全國學小米的時候,OPPO內部開會,CEO陳明永認為OPPO不能過分強調互聯網思維,并在隨后兩年,繼續專注線下,5萬多家門店擴張到了20多萬家。
* D4 G- c) f+ g }
其實做生意這件事,永遠有一種最簡單的做法:守好自己最擅長的一畝三分地,做好內功等風來。6 X! w* c9 d, U# v0 [
0 `* D: T2 C; h) b
當年OV不也是守著鄉鎮的專賣店,被業內笑稱“廠妹機”嗎?
% w0 t# [" @$ B
微信公眾號 人神共奮
" i t9 d9 {6 w7 }0 w8 l: O% ?# \
作者: ExplorerEzreal 時間: 2017-8-23 16:45
如果小米不是堅持走這種饑餓營銷路線,我可能也是一位忠實的米粉。新品搶不到,開放購買的又是快退市的,至今都沒有買過一部小米手機。
作者: 魍者歸來 時間: 2017-8-23 16:56
性能怪獸不過是句玩笑,同樣的配置數據(其實硬件區別很大,但參數一樣),小米被甩幾條街,夏天打電話差點把臉燙傷可不僅僅是個玩笑。一個mi4帶給我的傷,結局就是我不會再買小米的東西——哪怕它現在好的掉渣。1 [. s5 z* T8 M3 q# a2 W
~' D# i/ T; F) uPS:雖然諾基亞已死,但我還是果斷買了它的新手機,以人為本也不是句玩笑,系統優化的一個小細節都讓我覺得發自內心的舒坦。& {) q" \! w4 ?3 n( ^6 b
+ W4 Z- K+ `9 j; ~9 @1 o
PS又PS:自打duokan被小米收購以后,我在duokan的消費直線縮水……原諒我的品牌情節
作者: 一朵嬌粉嫩的花 時間: 2017-8-23 18:23
不談性能不談啥,買不到就是原罪,喜歡搶到手機的那一刻的爽,但是我沒有耐心
9 p" Q) [- f6 E$ i$ |4 w5 E8 ~# U. \' s# x
所以,沒買小米6而是選擇P10,最大的原因是買不到,買不到還掛在那里,去你媽的
作者: 未來第一站 時間: 2017-8-23 20:07
用過的人都知道!
作者: 韓寒11 時間: 2017-8-23 20:11
小米手機的線下體驗店在我們這里有不少啊,并非只有線上銷售
作者: 樂花生 時間: 2017-8-23 20:54
手機行業是一個潮起潮落的行業,如過山車一樣刺激# q9 Z0 i) V. z$ C- |' j
作者: xiaobing86203 時間: 2017-8-23 21:40
小米手機確實質量不行,沒有專業的生產技術是硬傷!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