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社區
標題: 哈佛教授:長期太累或太窮會讓你變成傻b [打印本頁]
作者: pokerkings 時間: 2017-6-19 09:45
標題: 哈佛教授:長期太累或太窮會讓你變成傻b
美國一個跨學科團隊今年完成了一項對資源稀缺狀況下人的思維方式的研究,結論是:窮人和過于忙碌的人有一個共同思維特質,即注意力被稀缺資源過分占據,引起認知和判斷力的全面下降。這項研究是心理學、行為經濟學和政策研究學者協作的典范。
/ }0 z! |9 D% e
(, 下載次數: 164)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下載積分: 威望 -3 點
* Z6 `+ l: X" Q3 H: H* b% A! H7 B6 a; x+ l7 H& c
研究的主導者是哈佛大學終身教授穆來納森(Sendhil Mullainathan)——他29歲時就因出色的行為經濟學理論,獲得“麥克阿瑟天才獎”50萬美元獎金;主要合作者是普林斯頓大學的沙菲(Eldar Shafir)。研究成果最早在美國阿斯彭論壇上演示,論文發表于美國《科學》雜志,新書《稀缺:為什么擁有太少后果會很嚴重?》在9月3日發布,尚未出版就進了《金融時報》年度必讀十本商業書籍榜單。
3 s; H5 c: o. ^
' D- A& u$ w, L" K6 a d這個研究源于穆來納森對自己拖延癥的憎恨。他7歲從印度移民美國,很快就如魚得水,哈佛畢業后在麻省理工學院任教經濟學,獲“麥克阿瑟天才獎”后被返聘為哈佛終身教授。而立之年就幾乎擁有一切,他覺得惟一缺少的就是時間,腦袋里總有不同的計劃,想把自己分成幾份去“多任務”執行,結果卻常常陷入過分承諾、無法兌現的泥潭。 ( q7 X1 Z$ l+ m- _7 G
1 G8 r: N% K) q. G% ?: P一般人遇到這個問題,會去找各種時間管理“圣經”反復研讀,但“天才”穆來納森把正在做的國際扶貧研究和自己的問題聯系起來,竟發現他和窮人的焦慮驚人地類似。好比心理咨詢中的焦慮,窮人們缺少金錢,他缺少時間,兩者內在的一致性在于,即便給窮人一筆錢,給拖延癥者一些時間,他們也無法很好地利用。在長期資源(錢、時間、有效信息)匱乏的狀態下,人們對這些稀缺資源的追逐,已經壟斷了這些人的注意力,以至于忽視了更重要更有價值的因素,造成心理的焦慮和資源管理困難。也就是說,當你特別窮或特別沒時間的時候,你的智力和判斷力都會全面下降,導致進一步失敗。
3 X4 {& ]' X; K" I/ i# S; ]8 H/ f& m |9 ]+ _6 |; P
研究進一步解釋,長期的資源稀缺培養出了“稀缺頭腦模式”,導致失去決策所需的心力——穆來納森稱之為“帶寬”(bandwidth)。一個窮人,為了滿足生活所需,不得不精打細算,沒有任何“帶寬”來考慮投資和發展事宜;一個過度忙碌的人,為了趕截止日期,不得不被看上去最緊急的任務拖累,而沒有“帶寬”去安排更長遠的發展。即便他們擺脫了這種稀缺狀態,也會被這種“稀缺頭腦模式”糾纏很久。
! M4 N0 k: A4 s- E9 W* l! Z1 E8 @! O- C0 `
穆來納森的研究,對社會階層理論和國家政策、技術發展模式乃至個人時間管理等問題,都有重要的啟示。以下試舉幾例——
- a2 ?1 ~# ~5 u2 X3 d7 [+ P4 r4 d3 z1 N
例一:窮人為什么窮? 1 b# V' H+ \# k, J/ I
( z; R) ?$ [: }, G0 E' ]" M! F
美國共和黨認為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他們不努力;民主黨認為,貧窮根源來自社會不平等,國家應主持再分配來支持窮人。穆來納森卻證明兩黨都錯了:窮人不是不努力,而是因為長期貧窮,失去了擺脫貧窮的智力和判斷力,這種狀況不變,再努力也是白費;而如果僅是簡單地分錢給窮人,窮人的“稀缺頭腦模式”也會導致無法利用好這些福利以脫貧。所以一個合理的社會流動方式應當是,建立最基本的社會安全體系,同時保有社會競爭上升通道,資源入口向全社會開放,使得個人能保持正常思維,有尊嚴地奮斗。 & B5 Q( g2 W6 p$ `+ @
! @- V0 v& A; @: b+ Z* j
例二:時間不夠怎么辦? ; J3 y, {0 [$ b7 Q
- Z% v# I* r! U$ F
傳統時間管理原則是利用片段時間和多任務,而穆來納森研究發現,不是時間不夠,而是判斷問題的心力不夠;利用片段時間和多任務解決方式,反而因分心加強了焦慮,導致無法專心處理主要任務,加劇拖延。解決這個問題,最重要的辦法是,減少多任務干擾,求助外界幫助,分割問題,從而淡化處理問題的焦慮。
2 G& R: E4 u# N6 g8 d- A0 @; g# n; i4 n5 J
例三:信息過載?不,有效信息匱乏。 , \0 X8 g$ D) W) L
8 M' G! B. ?) L5 E) U; B
我們每天都處于信息過載中,很多人被微博信息轟炸得無法判斷問題,所以一些人開始用“戒網”的方式來擺脫信息過載。事實上這不是信息過載,而恰恰是“有效信息”匱乏的惡果。在一個嚴重缺乏公開信息的社會,一旦技術帶來部分的信息開放,會造成“餓漢吃自助餐不知如何選擇”的問題。同樣,我們的頭腦還處于有效信息稀缺的時代,有“看到字就覺得很重要”的毛病,尚無法處理高濃度信息。最好的解決方式不是回到信息匱乏狀態,而是建立輔助性信息篩選機制,幫助自己挑選重要信息。有趣的是,微信因為是同仁、同事間的互動,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信息篩選作用,所以微信在中國的發展會慢慢超過今天的微博。
% P7 N' q+ b" U* I I0 M# S2 {
$ |2 ?: S8 O; X$ ^; x穆來納森的研究剛剛開始,他關于“稀缺頭腦模式”的警示,是我們這個信息和人口爆炸、平均時間和資源都加速減少的時代的一盞指路明燈。
- m& w' T5 c6 Z
作者: liuyong453 時間: 2017-6-19 09:56
說得確實有一定道理。我們為什么會貧窮、因為無漁而非無魚也!
作者: 為之奕 時間: 2017-6-19 09:58
長期的資源稀缺培養出了“稀缺頭腦模式”,導致失去決策所需的心力。
作者: 未來第一站 時間: 2017-6-19 10:04
你沒有你的老板努力和聰明嗎,不見得。4 m( V" k- V8 ]6 Y8 G
大多數人少在了機遇和平臺上,社會在固化。
作者: 維凡wf 時間: 2017-6-19 10:05
以科學的眼光看待。
作者: 老鷹 時間: 2017-6-19 10:15
窮人和過于忙碌的人有一個共同思維特質,即注意力被稀缺資源過分占據,引起認知和判斷力的全面下降。. f8 g* w" A$ L& g+ J
極有道理。心理學研究實際問題,大面積存在的社會問題,敬佩。
0 X4 D9 ?9 J9 D7 x, V中國幾乎可以說沒有學者。
作者: 仿佛是昨天 時間: 2017-6-19 10:27
有道理,以前有個扶貧的笑話就是講的這種窮人的思維
作者: lgliang_429 時間: 2017-6-19 10:28
有道理!自己都覺得自己已經**了!
作者: 超聲振動切削 時間: 2017-6-19 10:59
我是窮人我支持民主黨的觀點!
作者: 六角車 時間: 2017-6-19 11:04
頭痛醫頭,腳痛醫教,西醫特點;號脈診病,中醫特點。都一樣能治好病。而治窮也是一樣,中國有中國人的思維,西人有西人的思維,同樣的橘樹,種在淮河南北兩岸,結果可就大相庭徑了。
作者: hoverin 時間: 2017-6-19 11:23
不管玩啥都要有錢做支撐
作者: 不是高級工程師 時間: 2017-6-19 11:29
專注于“干活”的人,不會抓“分配權”,不會“利用”別人的資源為自己牟利的,反而“剩余價值”被別人占有,思維被這樣固定,最終成為“窮人”。
作者: 面壁深功 時間: 2017-6-19 12:12
原來還是太累了,終于有了答案。
作者: xiaobing86203 時間: 2017-6-19 13:04
這是不是變相的說,膽子大敢投資,敢做生意敢折騰,就能發財
作者: Yeoman 時間: 2017-6-19 13:24
能夠做到清楚看懂身邊的環境很難,看懂自己就更難了
作者: 北晨易 時間: 2017-6-19 14:19
思想上的差距,導致窮人越窮,富人越富
作者: 一展刀鋒 時間: 2017-6-19 14:40
+ J* n, v9 I1 V8 J1 b) ?5 S
窮人的犯錯成本太高,必須瞻前顧后,小心翼翼" o! H* h" x" P$ [# p7 D% ?- I
富人失敗了,可能虧個10、20萬,無所謂
5 c! [ D* B+ K0 @1 m
作者: 一展刀鋒 時間: 2017-6-19 14:41
+ q. b6 G0 O3 h3 Q6 F4 Y3 k D
經濟新常態下,期待萬眾創業!1 M+ I8 \, P. U& j, W% K6 {3 C3 X
作者: 矛頭小子 時間: 2017-6-19 17:07
建筑工人不努力?
作者: 桃源居士A 時間: 2017-6-23 08:17
可以掌控的資源有限,無法給予足夠的平臺施展!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