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工匠精神”不如“市場精神”?! [打印本頁]

作者: albert.tang    時間: 2017-5-22 21:30
標題: 工匠精神”不如“市場精神”?!
       消息說,羅永浩在手機新品發布會上說“M1是我們工業設計上的恥辱”,我甚是驚訝。羅永浩一向倡導“工匠精神”,但是,一個優秀的工匠,會把“工業設計上的恥辱”賣給消費者嗎?

       可能有朋友會說,“工業設計上的恥辱”是指事后回顧,而非羅永浩當時明知M1 是“工業設計上的恥辱”卻還賣給消費者。如果是這樣,那也說明,羅永浩當時連“工業設計上的恥辱”都看不出來,這豈非不夠“工匠精神”?

        我并不愿意公開評點羅永浩的手機事業,但羅永浩推廣開來的“工匠精神”一詞,我一直想說一下。以前沒有說,是考慮到可能會引起一些朋友的激動情緒。后來我看到這個詞成了很多官員愛說的詞,就越來越想說一下了。

        “工匠精神”這個詞聽起來很美好,大概是說在制作技藝上精益求精、產品質量精益求精之類的精神吧。當然,這的確是一個美好的詞,但是它的用法常常有問題。

         比如很多人認為中國人缺乏“工匠精神”,而瑞士人、日本人就有很強的“工匠精神”,于是他們會對這不爭氣的民族性浩嘆:雖然制造量擴大了,但質量不行,仍然要鄙視。

       中國的確在部分產品上質量不如瑞士、日本,但這個責任能怪中國的工匠們嗎?

       實際上,產品質量并不是工匠決定的,而是市場決定的。

        要做有“工匠精神”的工匠,是需要付出極高的成本的。時間、設備、耐心、精神高度專注,這都是成本。

        市場中,無論一個工匠多么具有“工匠精神”,只要市場愿意給他的出價,無法彌補他的成本,他的結局就只有一個:被淘汰。

        也就是說,工匠有沒有“工匠精神”,要看消費者愿不愿意付出那個價格。

        瑞士有“工匠精神”,是因為有一部分消費者愿意付出那個價格來買他們的“工匠精神”。

        既然有部分消費者愿意購買“工匠精神”的產品,那中國人為什么就不能爭氣、努力,把這塊市場搶過來呢?

        這要看是否合算。這部分消費者算是高端消費者,不多,不一定非要去搶,搶也不一定是你的比較優勢。如果這類產品不符合你的比較優勢,你非  要賠錢去搶,結局是被淘汰。

       所以,不搶這一部分消費者,并非是值得批評的民族性。

       那么,能怪中國的消費者對產品質量要求不高嗎?

        消費者消費也要量力而行。如果非要脫離實際,付出高價去覆蓋“工匠精神”的成本,那么。消費者自己會被淘汰。

        所以說呢,符合市場需求的就是好的,沒必要非得糾結于質量高端的產品。

        更關鍵的是,把目光瞄準更大規模的普通人的市場,利用規模優勢,可以極為快速地提高普通消費品的質量。

        手機市場就是如此。

        上世紀90年代初的第一代手機——“大哥大”,那時候北京的房價才1000多元一平米,而一部“大哥大”要幾萬元。只有極少數人才能用得起“大哥大”。

        今天你能想象,某個人手里拿的磚頭式移動電話,居然值幾十平米的北京房嗎?

        “大哥大”是什么質量?現在的手機是什么質量?天淵之別。

          而這巨大的質量提升靠的是學習瑞士人嗎?當然,對質量的追求精神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中國的手機市場規模快速擴大,規模效應使得企業有利潤條件來提高產品質量。

         假如中國人始終只有極少數人能用“大哥大”,則無論有多少“工匠精神”,也對質量改善不大。

         就是把整個瑞士的工匠都搬到中國來,也造不出今天這么好的手機。

          所以,當你對著某個瑞士制品嘆賞再三時,別忘了,瑞士制品的質量提升速度,其實遠遠趕不上中國這些大規模消費品的質量提升速度。中國制造在短短30多年里,質量已經提升很多代了。

         所以,“市場精神”比什么精神都厲害。企業家賣賣“工匠精神”,算是營銷手法,可以。但官員跟著去提倡“工匠精神”,就是不懂經濟了。官員只要多放開市場就好。

轉載自“人文經濟學會”微信公眾號


作者: 老鷹    時間: 2017-5-22 21:34
贊成。沒有市場驅動,一切都是空談。
作者: 未來第一站    時間: 2017-5-22 21:59
這是要重回市場的節奏?
作者: Cavalier_Ricky    時間: 2017-5-23 06:28
本帖最后由 Cavalier_Ricky 于 2017-5-23 06:30 編輯

市場,千姿百態,而工匠們需要的是,敢于挑戰需要工匠精神的產品領域的老板們。

沒錢,再好的工匠也撲騰不動。

至于領導們吶喊什么詞兒什么概念,即使出發點是對的,到下面,太多都變成走門路爭取國家撥款或增加收費標準的套路。

綠壩,是吧。電動車,是吧。太陽能,也算一個吧。。。

2025年的那個計劃,喊出來的時候,離那年就已經沒剩幾年,感覺很像我小學時到處可見的幾個現代化,幼稚。
作者: andyany    時間: 2017-5-23 06:43
不明覺厲,贊
作者: 林泉之樂    時間: 2017-5-23 07:37
精英都當官去了 工匠是下等人的代名詞
作者: 一重科技    時間: 2017-5-23 08:30
一切,歸根結底,還是要回歸市場的。
作者: xiaobing86203    時間: 2017-5-23 08:51
市場歸市場,工匠歸工匠;需要各自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啊,兩者互相發揮積極作用~
作者: 合理扯淡    時間: 2017-5-23 09:08
其實美國也好,德國、日本也好,他們從開始的山寨轉向精品的時間,都是市場轉變的節點。
作者: 少年維特hf    時間: 2017-5-23 09:49
沒有市場沒有利潤怎么支持企業持續發展。
作者: jiankang0624131    時間: 2017-5-23 09:58
再牛逼的產品,賣不出去都是垃圾————當年梵高的油畫多牛逼,但是不被外界承認,直到他死了,他的畫才開始變得,價值連城!
作者: 專業醬油男    時間: 2017-5-23 10:10
越來越感覺技術是為市場服務的,NOKIA的工匠精神再強,也改變不了市場需求轉投智能機,聯想手機說我們是以產品為導向,結果現在聯想的手機市場都成啥樣了。這個商品經濟時代,離開了市場需要去談任何精神,我覺得都僅僅是個口號吧
作者: lgliang_429    時間: 2017-5-23 10:26
樓主對工匠精神理解不夠透徹,技術和市場是相輔相成的,沒達到或不成熟的技術,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的,而“強行”工匠,只會得不償失。工匠精神講究的是精益求精,是在更好的分析了解、實驗等等基礎上做出合理的判斷和行動,分析市場也是工匠的一部分。所以拿幾十年前的大哥大和智能機比,沒什么可比性。拿有限的資源來說事,中國質量不行等等也是片面的不負責任的。瑞士的工匠到底都在做什么,都做了什么,怎么做的,具體的樓主有仔細考慮和調查嗎?叫他們來中國的說法本身就是可笑的!所以,做事的方法很重要,但做事方法正確不代表你現在就可以趕上或超越別人的。
作者: 眾要機械    時間: 2017-5-23 10:28
工匠有沒有“工匠精神”,要看消費者愿不愿意付出那個價格

確實是,不然無法堅持也是白搭。
作者: universal    時間: 2017-5-23 10:41
羅錘子又胡謅了
作者: ゞ海颩ヅ    時間: 2017-5-23 11:50
贊成。符合大多數的即是考慮了市場。
作者: 矛頭小子    時間: 2017-5-23 13:59
市場和工匠師相輔相成的
作者: 合理扯淡    時間: 2017-5-23 17:47
市場不是充分條件,但肯定是必要條件。
作者: 桃源居士A    時間: 2017-5-23 19:28
不錯!
作者: 喜鵲QX    時間: 2017-5-23 20:37
樓主經典制作!點贊!
作者: 不思量    時間: 2017-5-23 21:36
還是要看市場導向
作者: albert.tang    時間: 2017-5-23 21:59
老鷹 發表于 2017-5-22 21:34
贊成。沒有市場驅動,一切都是空談。

客戶化定制,差別化設計生產,滿足不同層次的用戶需求。

作者: albert.tang    時間: 2017-5-23 22:01
未來第一站 發表于 2017-5-22 21:59
這是要重回市場的節奏?

市場經濟就是要以客戶為導向,以滿足不同客戶需求為目標。

作者: 蔡皓618    時間: 2017-5-24 11:34
工匠精神當然是需要的。但是只提工匠精神,不提投入和回報,那就是耍流氓。
作者: 不是高級工程師    時間: 2017-5-25 10:35
頂!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