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我國高級技工缺口高達千萬(轉) [打印本頁]

作者: 機械路慢    時間: 2017-4-17 11:55
標題: 我國高級技工缺口高達千萬(轉)
高水平技術工人是實體經濟發展的關鍵支撐力量,更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近年來,隨著我國制造業水平不斷提升,對于高級技工的渴求日益迫切。但在現實中,高級技工缺口卻高達千萬人。這不但成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一大瓶頸,也制約了廣大工人收入水平的切實提高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現。
4 A2 }$ L3 h) y: g7 b. I. N- B& R- i# e+ Y' T. H: s
  結構性用工荒日益突出9 p! H( n3 \: G8 d

- O/ Q) k" q2 F% e. w/ V  在不久前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上,富士康科技集團創始人兼總裁郭臺銘拋出這樣一個問題:如今的大學教育和工廠里的實踐操作差距很大,大學生普遍動手能力差,富士康招了很多大學生,可都不愿意到基層流水線工作,政府有沒有什么政策可以鼓勵大學生下基層?
$ l$ w! C( T( i# ]+ s
3 ]* x; d2 K8 E- B9 S0 Q( A* d  郭臺銘的這一疑問反映出當下在我國制造企業中普遍面臨的“技工荒”難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近期發布的2017年人才藍皮書《中國人才發展報告(NO.4)》也印證了這一點。報告顯示,我國高級技工缺口高達上千萬人。一方面是大量應屆畢業生一崗難求,另一方面是企業對于技術工人求賢若渴,結構性用工荒越發突出。, J) u0 p/ V* C; D; f- U

4 m6 u" I" x1 |9 i8 m$ m8 _2 w  中華全國總工會黨組成員李守鎮說,縱觀世界工業發展史,凡工業強國都是技師技工的大國。在日本,整個產業工人隊伍的高級技工占比40%,德國達到50%,而我國這一比例僅為5%左右,全國高級技工缺口近1000萬人。他認為,我國要實現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華麗轉身,建設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打造更多“大國工匠”已是當務之急。' Q# l; r# P( [9 O* m, a6 w, ~) M/ H
1 Y( }& N- p! }8 ~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多地基層調研發現,“技工荒”的情形普遍存在。在四川,省人社廳統計顯示,全省技能人才總量680萬,其中高技能人才100余萬,現代制造業等領域高端領軍技能人才稀缺;在浙江,杭州市工商聯2016年針對全市建筑業、傳統制造業等上百家企業的調研顯示,有71.43%的企業反映中高級技術工人短缺,低技能勞動力過剩;在天津,據勞動力市場信息反饋,企業高級技術人才的供求比例已經達到1:10左右。
4 S: j, @' p8 p/ c2 ]# z
8 a1 V  x* I$ U) {1 a  原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王曉初分析,2017年,我國進入市場的新增勞動力大約有1500萬人,其中高校畢業生達到795萬人,加上化解產能過剩、農村勞動力轉移等因素,就業壓力依然很大。在這一過程中,人力資源結構與就業市場需求的不匹配、就業人員的能力與崗位要求不適應等結構性矛盾也更加突出,“技工荒”正是表現之一。
- l3 n) H  ?8 \' n8 b# ^  H: i4 v# i! W9 r& d4 E) ?3 w
  企業發展遭“技工荒”掣肘. d, F- Q  @3 M0 H; N

( P3 y8 Y: q4 P7 w8 ^$ L* h  2015年6月6日,“黑龍”牌冰刀恢復生產啟動儀式在齊齊哈爾黑龍冰刀制造有限公司舉行,這是我國最負盛名的冰刀品牌在沉寂多年后首次復產。1951年,“黑龍”牌速滑冰刀曾遠銷挪威、加拿大、芬蘭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國內冰刀行業名副其實的“老大”。但由于經營不善、體制機制不順等原因,黑龍集團于2011年10月破產,次年齊齊哈爾黑龍冰刀制造有限公司停產。; {+ D& d0 _5 Q5 x* r# U( |
& p/ d+ T( d. i- }+ p( T
  隨著冬奧會帶動我國冬季運動蓬勃發展,冰刀、雪板等冬運器材市場迎來春天。黑龍冰刀制造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張秋說,重新復產后企業市場前景不錯,但面臨的最突出問題就是技工緊缺。正因為此,黑龍冰刀產品多以中低端為主,而國內專業運動員所用冰刀仍舊以國外高端品牌為主。! F. M. v+ P+ d& A' ~
) ?# ?: P3 `4 I% Y
  在張秋看來,要想進軍國內外高端市場,高水平的設計和制造技工不可或缺。“我們需要既懂運動,又懂機械和美學的技術人才,剛畢業的大學畢業生還難以勝任。”公司副總經理胡君說,公司正積極與齊齊哈爾等地的高等院校聯系,希望儲備一定的技術人才,至少需要中專以上學歷。7 }, m" S. p( m) J
8 Y* R' G6 g; T3 y$ h; c1 J
  杭州圣德義塑化機電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五金工具、電線電纜生產的企業。公司總經理張毅說,公司提供給一線技術崗位員工的月收入為3500元至5000元,保證每年增長15%,并提供免費集體宿舍。即便這樣的條件,技術工人還是很難招到,今年的缺口預計高達30%?!凹夹g人員招不到,但是沒什么技術含量的后勤雜工卻天天有人找上門來應聘?!睆堃阌行o奈地說。: k9 i4 g: U: o. B/ ^; u) U
% h) U$ O! Z8 f) ~- F6 q
  從事清潔用品出口的嘉興捷順旅游制品有限公司現有員工800多人,管理部經理楊曉華在技術工人招聘上與張毅有著同樣的感受。他說,公司員工相對比較穩定,年流動率大約在10%左右,最為欠缺的就是技術類人才。“我們企業技術工人工資在4000元以上,為員工繳納五險,包中飯。可即使如此,熟練技術工還是不好招。自己培養出來的又容易被其他企業高薪‘挖走’?!边@從側面也反映出整個行業對高水平技術工人的渴求。
( N  Z" k0 M( R5 B( ~  @  Y/ t- c
0 \. }& Y8 Q: h; q) W6 ]# e  嘉興市勞動保障監察支隊相關負責人說,技術要求稍微高一點的企業大都存在技工缺口。為了找人,企業與企業不惜互相抬價搶人或者“挖人”,漲工資的“口頭承諾”紛紛開出來,甚至導致一系列的勞動糾紛。據他介紹,在“技工荒”下,出現了一種全新的用工方式:“包流工”,即把一個流水線包下來,成立一個較為固定的團隊,成員都是超級熟練工,哪里缺人就到哪里去。
& i3 X. }! C1 a3 i! x0 Y8 T. t( E8 O" ]  _' x; `
  制造業轉型升級受制約: N7 Y: u! P( K4 l5 o
8 G( O  L( U/ ^) W2 ~
  為了改變技術工人難求的局面,一些地方依托職業院校積極開展探索。3 @, }" [3 g2 X1 s

0 G6 n: J' u* C  正在籌建中的杭州蕭山技師學院創新“一體兩翼多平臺”的多元辦學模式,探索以培養五年制“高級技工+大專學歷”和六年制“技師+本科學歷”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為主,同時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銜接的全日制學生培養體系。在此基礎上,學院還在構建“高技能+高學歷”的成人高等教育和在職人員技能培訓完整體系。學生在實習期間就被新松機器人、南車集團、萬向集團等知名企業一搶而空。
- G) m+ u& x; d' N" k
/ e* q' [! {/ _. r7 v9 D  杭州蕭山技師學院院長許紅平表示,職業學校教育要轉變觀念,打造“三位一體”,即人品高尚人脈豐富、專業理論基礎扎實、專業操作技能精湛的高技能人才。經歷一線鍛煉后,他們能夠成為企業技術骨干、班組長、廠長甚至總經理,照樣能過上幸福體面的生活。
, x& d1 j& D' e2 n+ O, [# Z* o3 u
  在上個畢業季學期還未結束時,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食品工程系的324名大二學生就被國內大型食品企業提前搶訂一空,陸續進入企業帶薪頂崗實習。該系主任姜旭德介紹,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聯合國家乳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及國內大型乳品企業,在全國首創了校、研、企“1+1+1”的人才培養模式。學院把專業基礎和專業技能教育前置到第一學年,樓上是教室,樓下就是車間,把車間變為課堂,師生親手操作,加強理解。6 ]  b1 o& O* O
, q9 d* |9 R. ~5 Q, V
  當前,轉型升級、提高競爭力是我國整個制造行業面臨的重要任務。盡管職業院校有不少人才培養的嘗試,但總體看,受制于技工短缺,部分企業技術水平的提升還沒有轉化為產品及生產力,致使轉型升級步伐遲緩。
! R# g+ V1 `3 C$ l, h! L$ s, d9 s# r! `1 y. J

! [! B3 ?. R& n  李守鎮透露,由于產業工人整體素質和技能水平不高,我國勞動生產率水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0%,相當于美國的7.4%。以2015年為例,我國單位勞動產出7318美元,世界平均水平為18487美元,而美國是98990美元。一名美國工人創造的財富相當于13個中國工人創造的財富,這成為我國制造業“大而不強”的主要原因之一。9 f/ U* {; |) c3 F0 J) z9 f4 P( T8 A
0 c5 D- \+ X" d! X3 K# `* |6 a
  “盡管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措施推進職業教育發展,但仍然跟不上產業升級對高技能人才隊伍的需求。”北京奔馳汽車有限公司汽車裝調首席技師趙郁坦言,高技能人才短缺依然是我國高端制造業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制約更多世界一流水平“中國品牌”的形成,以及中國制造2025戰略目標的實現。: B7 n0 s) H" t' O8 ^+ M

' {; e  X+ e' J+ O) u' l  他表示,一段時間以來,企業很難招到適合自身發展要求的高素質職業院校畢業生,很多畢業生工作后還需要企業進行重新培養、培訓,也直接影響到一線員工的薪酬待遇以及晉升空間,導致整體員工隊伍難以穩定。
作者: 機械路慢    時間: 2017-4-17 11:56
本帖最后由 機械路慢 于 2017-4-17 14:07 編輯
1 r, i, D$ B0 ^, e% f  ]; m! q, N; w; P9 H" v8 i
不培養人才,卻想享受人才紅利,世上哪有這種好事
作者: wxg263    時間: 2017-4-17 12:17
別說技工,最低工資都少的可憐
作者: 機械愛好者007    時間: 2017-4-17 12:35
確實, 中國需要這種工匠精神,需要大家努力
作者: 17567410    時間: 2017-4-17 12:37
再多印點證不就得了嗎!培訓基地已經準備好了!
作者: 面壁深功    時間: 2017-4-17 12:55
“。。。政府有沒有什么政策可以鼓勵大學生下基層?”' o8 {) H  B8 V
這個問題操作得好很有意義+ q% S3 I) e8 [: i

作者: 坑到你哭    時間: 2017-4-17 12:58
原來是廣告文章。
作者: civiling    時間: 2017-4-17 13:16
在別處看到相同的文章,這么快就有人轉發過來了。* [8 N) m, X: U: D# M  a
周末去郊區工廠,一個鈑金工,40多歲,他每天給自己定義的收入是不少于700塊錢,因為技術好,我基本上還是會找他,盡管人比較各色,溝通困難,但他就值那個價,給他做就放心,也省心。
$ {! e3 {1 |7 b2 f' s2 `$ g不知道為什么,現在大家都看不起這種工作,自己能踏踏實實掙那么多錢,挺好的呀
作者: jary亦風    時間: 2017-4-17 13:30
機械愛好者007 發表于 2017-4-17 12:35/ {4 J5 ]2 \& U5 r  ~
確實, 中國需要這種工匠精神,需要大家努力
: U6 R1 x0 r# E$ Q; {; p7 z# W
那也要吃飯啊!4 N# u. `) X% Z( X3 L% }

作者: UGAIHAOWY    時間: 2017-4-17 14:28
我愿意吃苦,暫時低工資也可以,但是介紹對象的一聽你干嘛的就沒下文了,家里的親戚朋友眾口一詞:回家考公務員算了或者巴拉巴拉的,不要在外面“瞎晃悠,浪費時間了”。
1 x: h* c' q' ?& D4 ?4 C這些都給我很大壓力的,我雖然還有點信心,能夠存出回家買房的錢,但是拒絕爸媽的經濟支援我的話也是不再敢打包票了,也是普通人一個,扛不住了就只有撤退了,已經打消了當初長期奮斗的打算了。
作者: 不聞魔音    時間: 2017-4-17 14:28
高水平技術工人是實體經濟發展的關鍵支撐力量,更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
作者: 機械路慢    時間: 2017-4-17 15:15
UGAIHAOWY 發表于 2017-4-17 14:28/ H( k4 @4 i6 {6 H% x0 m& V
我愿意吃苦,暫時低工資也可以,但是介紹對象的一聽你干嘛的就沒下文了,家里的親戚朋友眾口一詞:回家考公 ...
5 c$ G3 I3 y5 C2 ]/ |2 J
理解- h, x9 ]+ l9 y

作者: xiaobing86203    時間: 2017-4-17 15:28
就我所知,很多技工都改行做生意了,特別是焊工,工資低有輻射大,很多人難以堅持下去,如何有心思去進修為高級技工!
作者: 未來第一站    時間: 2017-4-17 15:40
關鍵誰肯花錢用。
作者: 淡然    時間: 2017-4-17 16:55
大學里要實踐培養,成本肯定高,只能理論培養多一些。
作者: hxy775980662    時間: 2017-4-17 17:24
大環境如此- \1 `- o* S9 `  }1 b! {! D/ p) ]

作者: wx_Rs8uJ0u8    時間: 2017-4-17 23:17
扯蛋,得不到好的應用,人才大把的,給錢太可憐了
作者: 韓寒11    時間: 2017-4-17 23:33
缺口這么大的應該是高級操作工人
作者: universal    時間: 2017-4-18 14:38
中級技工就不缺嗎?現在的所謂工人連中學的基本知識都不懂,還有臉叫技工嗎?
作者: 湖泊凌    時間: 2017-4-20 13:27
貼瓷磚一年賺多少錢?機加工一年賺多少錢?現在機加工和掃大街環衛工人的工資差不了多少啊,主要還是待遇問題。
作者: akeey    時間: 2017-4-20 13:37
想想,當初的那么多的技校現在都到哪里去了;在想想,現在一個年輕的技工月薪連自己吃飯都不夠;最后想想,高水平的技術工人45歲以下的有多少,技術不用積累和沉淀嗎,原因還要再說嗎
作者: 藍天心    時間: 2017-4-20 21:37
忽悠吧,統計這么準確?軟文害死人??!哈哈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