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切削速度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工件材質、切削工具材質、制作工藝以及切削設備的工作效率等等。除此之外,還與加工時的溫度有直接關系。眾所周知,切削過程會產生大量的熱能,而無論是加工工件還是切削工具,其材質都對溫度有一定的耐受極限,超過極限就會造成損壞。隨著切削速度加快,摩擦變得更加劇烈,溫度也隨之升高。因此,每種材質都有其能夠承受的切削速度范圍,如果超過了這個范圍,加工就無法進行,因此,這個區域被稱為切削工藝的“死谷”。
[attach]416582[/attach]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人們認為“死谷”是無法突破的,但是有一個薩洛蒙假說的提出卻為突破“死谷”帶來了一絲曙光。這一假說是由德國物理和機械學家卡爾·薩洛蒙在1931年提出的,他在參考了大量的切削實驗結果之后認為,切削速度與溫度構成的曲線并不是單調遞增的,當速度達到某一特定值時,隨著速度的增加,溫度反而會遞減。這樣就有可能在高速運轉的范圍內,得到切削加工的理想溫度,而不損壞工件和設備。中國西北工業大學和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的研究人員就曾用紅外熱像儀對銑削過程進行了溫度動態監視和測量,得出了符合薩洛蒙假說的溫度曲線。依據這一理論進行生產,可以極大地提高生產效率。
高速切削工藝發展現狀2 W6 U( Z$ h! \) |2 I得益于薩洛蒙的研究成果,高速切削技術得到了質的飛躍。隨著高速甚至是超高速機床設備和刀具等關鍵技術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高速切削工藝的速度范圍也在不斷擴展,切削鋁合金材料速度可達到每分鐘5500米,鑄鐵材料為每分鐘4500米,普通鋼材料則為每分鐘800米。甚至有人預言,未來,超高速切削速度將與音速相媲美。今天,美國、德國、日本、法國、意大利等國家在這一技術上保持領先地位,并已將其引入到機床生產和設備加工中來,主要應用在飛機、汽車及模具制造等領域。
隨著市場需求的日益增加,我國也已經意識到完善這一技術對發展國民經濟的重要意義。上世紀90年代初,國家基金委、國家計委和航空工業總公司開始對高速切削工藝的研究提供支持。在“國家‘十五’重點領域技術預測研究”和“先進制造領域關鍵技術的分析論證”中,高速切削工藝均被列入了重大綜合型項目和經濟與社會發展急需高技術項目中的重要內容。然而,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我們目前仍存在一定差距。
在進行高速、超高速切削作業時,由于摩擦產生的熱量遠遠高于普通切削,因此對切削所用的刀具材料有特殊的要求。刀具要具備極高的硬度、韌性,以及極強的耐熱性和耐磨性,刀具的化學性能要始終保持穩定,所以抗氧化性也非常重要。以上這些條件都符合的材料鳳毛麟角,但可以采用先進的加工工藝,把不同材料的特性進行優化組合,例如,在韌度很強的合金材料刀具的基體之上輔以高熱硬性和耐磨性鍍層。
作為一種新興的切削方式,高速切削目前尚沒有完整的加工參數表可供參考,尤其是對于黑色金屬及難加工材料的高速切削加工機理尚在探索階段,也是當前階段研究的重點和難點。對各種不同的金屬材料在高速切削過程中的切屑形成機理、切削力、切削熱變化規律及刀具磨損對加工效率、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完整性會產生哪些影響,也在不斷研究過程中。
首先是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不僅切削速度加快,還可以將傳統工藝中的粗加工和精加工兩道工序同時完成,從而縮短了工期,而且這種技術使機床結構也趨于簡化,有利于設備的控制和維護。
第二是加工精度更高。由于速度提高,切削中產生的熱量傳導到工件上將會更加分散,單位長度的工件吸收熱量明顯減少,這樣就有效地減少了工件發生熱變形的幾率,提高了加工精度。目前,對于大型框架件、薄板件、薄壁槽形件等高精度高效率加工,超高速切削工藝是唯一可行的加工方法。
第三是能獲保持較好的表面完整性。由于應用這一技術切割速度有保障,因而可以適當減少進給量,從而降低單位切削力度和變化幅度。再加之切割頻率較快,不易受機床自身震動的影響,所以加工出的工件具有良好的表面光滑度。
第四是降低了能耗。高速切削時,單位功率能源達到的的金屬切削效果明顯高于傳統切削工藝。以洛克希德飛機制造公司的鋁合金超高速銑削為例,主軸轉速從每分鐘4000轉提高到每分鐘20000轉,金屬切除率提高了3倍,而單位時間能耗增加量卻遠遠小于這一數字。由于重切削在我國大型設備制造業領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我們的研究方向應傾向于重切削與高速切削相結合這一主題。
湖北佬abc 發表于 2017-3-22 09:01
這個應該是線速,不是進給F值!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