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能下車間才能學好機械設計 [打印本頁]

作者: 韓寒11    時間: 2017-3-7 20:21
標題: 能下車間才能學好機械設計
    一、和車間師傅學加工,可以讓你們以后在設計過程中少設計出一些廢品件。有很多入門的新員工都以為,CAD畫出來的東西,都能加工出來,其實不對的,很多的零件需要考慮加工的成本,車間師傅能否便捷的加工出來,設計一個不便于加工還容易加工中傷人的零件是很傷腦筋的一件事情

    二、車間可以學會零件的加工工藝,這里說的零件加工工藝是在你頭腦里的加工,很多老工程師在設計的時候都是腦袋里有了整個零件的加工過程,然后把零件畫出來,而且要求零件加工的簡便,如果能一刀完成最好,當然這要積累很多的經驗的。在你設計的時候,你把自己當成要加工此零件的工人,你如何能把這個零件加工完成,如何才能達到零件的加工要求,想好了,你再把這個零件畫出來,當你達到這樣的時候,相信你畫出的圖紙工人師傅也能看懂了。

     三 、最好在車間學會裝配,很多新人不明白,為什么這里要加垂直度啊,那里要加同軸度,還有那里要加平行度。。。特別是粗糙度。相信很多人會問吧!其實,這些大多數都是裝配、運行的問題,當然也有其他的,比如零件的外觀檢測之類的,日本人很在意的
裝配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很多搞裝配的車間師傅都會拿著水平尺測量,根據焊接的熱應力,根據光的直線原理觀察是否達到要求,其實這些都是根據你的設計來的,垂直度,它是要求設備裝配過程中能垂直,一個小誤差,在運行中無線擴大那就成了錯誤,同軸度和平行度也是。多想想你標注的形位公差在裝配、運行中會出現什么情況你就會知道形位公差的重要性,比如,同軸度為標,加工師傅按照一般的情況加工,結果裝不上,或者運行中上下都偏離,設備的精度如何能達到保證。     四、熱處理工藝的運用也很關鍵,你只知道機械手冊上的標準是這樣的,但是為什么要選擇淬火,調質,為什么滲氮,滲碳,都不了解,在車間就可以看到你設計的設備運行時,那些零件需要增加熱處理,那些不需要。適當的調整也會增加機器設備的使用壽命的。

         人人常說的“干機械的,越老越吃香”。行業太亂是事實,但是基本的東西還是不變的,比如說機械原理的機構,就算它外形改得面貌全非了,但是它的原理還是不變的。簡單點說的,機械本身就是為了人類的方便而創造出來的。
       所以嗎,車間的基礎學習是設計出更好設備的關鍵,畢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作者: 夢寒    時間: 2017-3-7 21:06
的確,現在太亂了搞得。
上次外協打工個盤類件,加工回來以后發剖視圖的螺紋孔給干反了,就打電話問,對方說,你畫的就是啊。我說你仔細看看圖,然后對方就不支聲了。再后來才知道怎么回事,他們的設計出圖的時候,剖視,比如箭頭往右,他們會把剖視圖放在左邊,而且剖面線的箭頭還省略了。GB里明明規定了,剖視方向不一樣,視圖不一樣的時候,是不能省略剖面線箭頭的。GB里面的畫法,都是箭頭指向哪里,視圖就會布置在那里的呀。
粗糙度更是隨意,尤其在其余那里,有些時候,加強筋之類的件,兩個側面很不重要,畫個圈不就ok了,找塊等厚度的直接下料就完了唄。不得,有的寫12.5不指定加工方法還算好的,大家都習慣了,也不管是不是12.5,反正等厚度的板下料了。見過寫12.5,要求加工的,甚至見過寫6.3的。。。。。
尺寸公差和幾何公差,我一直覺得這是最體現水平的地方,可是在工作中我沒有見過真正的高手。比較好的設計,比如一根軸,他會把兩邊中心孔作為基準,重要的回轉面標注同軸度。其實我也標注不明白這里
材料也是慘不忍睹,大家一致Q235的板,45的軸調質。稍微一點能見個40Cr。上次見過一根小軸,很短,兩頭車螺紋。用的磨具鋼還淬火,車螺紋的時候,一片一片的掉材料。最后還斷了,領導叫我寫報告,我就寫了兩句話:高強度,未規定探傷。建議改材料。我當時參考的以前用的一種螺栓的材料,30CrMnSiA。但是買不到材料。。。沒辦法了,拍了個腦門,寫了個40Cr。
鈑金,最基本的內角,見過多少圖紙,內角是0。。。。

還有一次,電氣需要一根軸插進他的傳感器。我就跟他要軸的要求。沒有。那把你傳感器孔圖紙給我吧。也沒有。那怎么加工?盲孔哦,要那種能使點勁就能進去,不能松動,還不能進不去那種。。。。我沒有搭理,然后被打小報告了。。

其他畫出來加工不出來的就更多啦。。。

說了這么多,其實我的水平也很次。。。每次畫完圖就想罵自己。。
其實吧,有時候不能怪設計。比如我的老板,他的爹爹改革開發街邊擺攤的起家的,他們眼里的制圖無非就是幾條線幾個圈而已。你標注的內涵多了沒有用,反而浪費時間。。。。比如我,畫著畫著就去查查資料,很慢,所以工資很低。。。。
作者: 熊anh    時間: 2017-3-7 21:08
  這個話題真說起來就四個字:一聲嘆息!
  我以前公司是做大型減速機的,當年工作中的一個現象讓人印象深刻:公司做設計的基本都應屆生,在車間實習三個月然后去畫圖,然后設計出來的箱體類圖紙拿到車間,一些初中畢業的老工人簡單的掃一眼就能發現圖紙上的一結構錯誤;你要是說這些老工人比那些大學生聰明,肯定不會有人相信,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僅僅是因為老工人天天跟實物零件打交道,這些零件的結構早就印在腦子里了,而那些坐在辦公室畫圖的大學生,卻基本是靠空間想像力來勾勒出零件模型,遇到結構復雜些的產品,其難度可想而知。
  學機械的應該都知道多了解加工、工藝對以后做設計有很大幫助。可是現在的企業招人都是抱著來之即用的路子,招過來的人,誰知道哪天會走掉,哪還會慢慢培養,那管你五年后、十年后會怎樣,先用起來再說;反之對于個人,我要是在車間呆上兩年,基本功是扎實了,問題是做不到來之即用,假如是公司不鳥我了,我到外面肯定找不到設計的工作,以后基本就定在車間了,咋整呢?還能咋整!


作者: 韓寒11    時間: 2017-3-7 21:17
夢寒 發表于 2017-3-7 21:06
的確,現在太亂了搞得。
上次外協打工個盤類件,加工回來以后發剖視圖的螺紋孔給干反了,就打電話問,對方 ...

層主見識的太多了,印象很深刻,我也遇到過很多圖紙標注不明確的地方,不是少這個,就是少那個,不重要的位置也標注粗糙度要求,真的是很難為車間的工人師傅啦建議層主多去車間走走,就算不能親自動手,也要看個明白吧,對自己以后的設計生涯還是有好處的

作者: 韓寒11    時間: 2017-3-7 21:22
熊anh 發表于 2017-3-7 21:08
  這個話題真說起來就四個字:一聲嘆息!
  我以前公司是做大型減速機的,當年工作中的一個現象讓人印 ...

層主一語道破玄機,現實情況確實如此啊,車間呆了兩年,設計部門估計都把你忘了,那你怎么辦?繼續車間實習?還是另謀高就?以車間工人的經驗另謀高就?到時候就麻煩了,騎虎難下。中國企業的環境值得思考啊

作者: w744486651    時間: 2017-3-7 21:44
我感覺也是,新人還是腿勤快點好,多問問一線師傅,雖然有時候不愛搭理你。。。自己蒙頭搞設計會被罵慘那
作者: 小孔是學徒    時間: 2017-3-7 22:26
有技術含量的沒車間多年技術誰會讓新人做,沒技術含量的做了也就和初中生一樣
作者: 機械路慢    時間: 2017-3-7 22:58
熊anh 發表于 2017-3-7 21:08
  這個話題真說起來就四個字:一聲嘆息!
  我以前公司是做大型減速機的,當年工作中的一個現象讓人印 ...

才工作時有實習要求,我們提過,部門都不放人,天天畫圖

作者: 魍者歸來    時間: 2017-3-7 23:18
革命靠自覺,企業一般不會太在乎這些的,國企除外
作者: 小孔是學徒    時間: 2017-3-7 23:33
熊anh 發表于 2017-3-7 21:08
  這個話題真說起來就四個字:一聲嘆息!
  我以前公司是做大型減速機的,當年工作中的一個現象讓人印 ...

說到關鍵的地方了,下車間是為了學,然而哪個工廠會派個經驗豐富老師傅教你,然而工廠只需要做,一天十個小時以上機械性重復差不多的工作,需要加工技術的沒幾年技工經驗是做不來的
作者: xiaobing86203    時間: 2017-3-8 08:36
說得太好了,業精于勤,行成于思,在車間干也是要動一番腦筋的;看到帖子我就回想起剛出學習在車間做了一年加工的情景,搬鐵塊、干焊接、磨床、銑床、車床。。。回想起來也挺有意思的

作者: 清佑    時間: 2017-3-8 08:56
原先的公司,跟著師傅后面學到了形位公差,粗糙度的一些皮毛,圖紙下到車間了,車間里的師傅啥也不看,上來就干,只有軸類、孔類零件的公差會留點心,其他的標了等于沒標。師傅對我說,你把自己的標注做好,他們看不看是他們的事,要對自己有要求。
作者: 恁老廝    時間: 2017-3-8 10:05
沒知識看電視;看看老外民間都如何設計開發新產品,多數并非讀書應試,畢業后才下車間學習基本工藝知識
作者: 阿蛋蛋    時間: 2017-3-8 11:32
清佑 發表于 2017-3-8 08:56
原先的公司,跟著師傅后面學到了形位公差,粗糙度的一些皮毛,圖紙下到車間了,車間里的師傅啥也不看,上來 ...

這個講的好  對自己一定要有要求   做好自己的先  贊!

作者: 求真555    時間: 2017-3-8 12:20
夢寒 發表于 2017-3-7 21:06
的確,現在太亂了搞得。
上次外協打工個盤類件,加工回來以后發剖視圖的螺紋孔給干反了,就打電話問,對方 ...

加油,共勉。還請指點,表面粗糙度選擇的依據是什么?

作者: 求真555    時間: 2017-3-8 12:23
熊anh 發表于 2017-3-7 21:08
  這個話題真說起來就四個字:一聲嘆息!
  我以前公司是做大型減速機的,當年工作中的一個現象讓人印 ...

行業的弊端。

作者: 韓寒11    時間: 2017-3-8 12:31
小孔是學徒 發表于 2017-3-7 22:26
有技術含量的沒車間多年技術誰會讓新人做,沒技術含量的做了也就和初中生一樣

萬丈高樓平地起,技術都是一點一點來的,沒有捷徑的

作者: 韓寒11    時間: 2017-3-8 12:32
機械路慢 發表于 2017-3-7 22:58
才工作時有實習要求,我們提過,部門都不放人,天天畫圖

那就是部門只想用你們當畫圖工
作者: 韓寒11    時間: 2017-3-8 12:33
魍者歸來 發表于 2017-3-7 23:18
革命靠自覺,企業一般不會太在乎這些的,國企除外

很對企業都是拿來主義,不給你學習的時間

作者: 韓寒11    時間: 2017-3-8 12:34
xiaobing86203 發表于 2017-3-8 08:36
說得太好了,業精于勤,行成于思,在車間干也是要動一番腦筋的;看到帖子我就回想起剛出學習在車間做了一年 ...

累是累了點,但是能學到很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

作者: 韓寒11    時間: 2017-3-8 12:36
清佑 發表于 2017-3-8 08:56
原先的公司,跟著師傅后面學到了形位公差,粗糙度的一些皮毛,圖紙下到車間了,車間里的師傅啥也不看,上來 ...

建議和車間里的師傅多請教,他們會給你很多問題的答案

作者: 挨拍的5    時間: 2017-3-8 15:20
歐美機械行業培養新人的模式和樓主說的是一樣的,這很重要

作者: 韓寒11    時間: 2017-3-8 16:52
挨拍的5 發表于 2017-3-8 15:20
歐美機械行業培養新人的模式和樓主說的是一樣的,這很重要

人家可以好幾代都在一個公司上班的

作者: 樹lucky2016    時間: 2017-3-8 18:21
是的
作者: 五面怪    時間: 2017-3-8 19:06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一點點的積累吧!
作者: 韓寒11    時間: 2017-3-8 20:28
求真555 發表于 2017-3-8 12:20
加油,共勉。還請指點,表面粗糙度選擇的依據是什么?

表面粗糙度一般是由所采用的加工方法和其他因素所形成的,例如加工過程中刀具與零件表面間的摩擦、切屑分離時表面層金屬的塑性變形以及工藝系統中的高頻振動等。由于加工方法和工件材料的不同,被加工表面留下痕跡的深淺、疏密、形狀和紋理都有差別。

表面粗糙度與機械零件的配合性質、耐磨性、疲勞強度、接觸剛度、振動和噪聲等有密切關系,對機械產品的使用壽命和可靠性有重要影響



作者: xue428032    時間: 2017-3-8 22:07
自從搞非標之后,很少關心工藝了之類的,圖標得越來越不規范,想起剛畢業時,在國企,沒少被那些老頭叼、純粹是教科書一樣的找你問題,基準啦,基準公差,基準粗糙度,加工順序,反正就要從你的圖紙,能準確地看出加工工藝,怎么裝夾,第一刀先干哪里
作者: 正在連接...    時間: 2017-3-8 22:26
別說做設計的了,車間里干活的工人也這樣,我打印了一疊最基本的工藝資料,參數計算給他們,我說機床加工零件時間長的時候看看,到現在基本沒幾個翻過,其實沒別的,就是想讓他們了解點基礎知識。也是想別從我這邊出去了到別人老板那,說什么都沒學到。剛招了個稍微大點廠里出來的班組長,在那廠5年了,連計算鉆頭的進給參數都不會,也真是無語了。
作者: 鐵未銷    時間: 2017-3-9 09:36
說的好像大家都有加工車間和加工師傅似的
作者: 韓寒11    時間: 2017-3-9 10:53
鐵未銷 發表于 2017-3-9 09:36
說的好像大家都有加工車間和加工師傅似的

有車間的話就利用一下,沒有的話,自己想辦法

作者: 韓寒11    時間: 2017-3-9 10:55
xue428032 發表于 2017-3-8 22:07
自從搞非標之后,很少關心工藝了之類的,圖標得越來越不規范,想起剛畢業時,在國企,沒少被那些老頭叼、純 ...

有時候覺得國企老頭的教導也很有道理,學習了不少技術知識
作者: 韓寒11    時間: 2017-3-9 10:56
正在連接... 發表于 2017-3-8 22:26
別說做設計的了,車間里干活的工人也這樣,我打印了一疊最基本的工藝資料,參數計算給他們,我說機床加工零 ...

要是用心的話,在什么樣的環境下都會學到知識的,不用心,什么環境都白費

作者: 韓寒11    時間: 2017-3-9 11:11
韓寒11 發表于 2017-3-8 16:52
人家可以好幾代都在一個公司上班的

你這是大公司吧,德國幾十人的小公司很多,每一個都有幾十,上百年的歷史,咱們的中小企業的生存周期也就3,5年

作者: 屏風ing    時間: 2017-3-9 14:38
路漫漫兮
作者: zhera    時間: 2017-3-9 14:43
夢寒 發表于 2017-3-7 21:06
的確,現在太亂了搞得。
上次外協打工個盤類件,加工回來以后發剖視圖的螺紋孔給干反了,就打電話問,對方 ...

畫著畫著就去查資料了  深有同感啊!

作者: 孟德爾斯鳩    時間: 2017-3-10 10:05
下車間也得是加工車間,工廠那種就算了,看一天和看一年都那樣
作者: 蟲哥威武    時間: 2017-3-10 10:40
點贊
作者: 韓寒11    時間: 2017-3-10 12:24
孟德爾斯鳩 發表于 2017-3-10 10:05
下車間也得是加工車間,工廠那種就算了,看一天和看一年都那樣

對啊,流水線車間就沒必要去看了

作者: 斜陽西    時間: 2017-3-10 15:56
韓寒11 發表于 2017-3-8 20:28
表面粗糙度一般是由所采用的加工方法和其他因素所形成的,例如加工過程中刀具與零件表面間的摩擦、切屑分 ...

可問題的關鍵是他一下體現不出來,就比如說軸承內圈和軸配合的零件表面粗糙度要求0.8,工藝說做不到1.6就可以了,0.8需要上磨床成本大,可是玩的都是一分鐘幾萬轉的東西,我竟找不出理由反駁。。。

作者: 我最帥    時間: 2017-3-10 17:00
企業給的成長時間不可能會太久,關鍵還是要看自己
作者: 韓寒11    時間: 2017-3-10 21:04
斜陽西 發表于 2017-3-10 15:56
可問題的關鍵是他一下體現不出來,就比如說軸承內圈和軸配合的零件表面粗糙度要求0.8,工藝說做不到1.6就 ...

工藝考慮的是加工的成本
作者: 韓寒11    時間: 2017-3-10 21:06
我最帥 發表于 2017-3-10 17:00
企業給的成長時間不可能會太久,關鍵還是要看自己

對的,老板不會等很久是咱們的國情,現在的情況是拿來主義,最好來到就干活,不用培訓那種

作者: 斜陽西    時間: 2017-3-11 11:24
韓寒11 發表于 2017-3-10 21:04
工藝考慮的是加工的成本

那我的性能誰來保證

作者: 韓寒11    時間: 2017-3-11 15:19
斜陽西 發表于 2017-3-11 11:24
那我的性能誰來保證

矛盾啊,最好大家坐在一起討論一下,互相協調一下

作者: 小白277    時間: 2017-3-11 16:27
頂  看了一下 很有用

作者: 小白277    時間: 2017-3-11 18:02
學習了
作者: fly4503    時間: 2017-3-12 11:14
夢寒 發表于 2017-3-7 21:06
的確,現在太亂了搞得。
上次外協打工個盤類件,加工回來以后發剖視圖的螺紋孔給干反了,就打電話問,對方 ...

受教了,有的時候畫圖其余的光潔度我也是沒注意,一般零件都是標3.2的是可以的,但是在焊接件確實是有問題了!還有就是鈑金件,折彎的時候是有個R角的,為了圖方便直接畫直角,標記也是方便了點!以后注意了!

作者: 斜陽西    時間: 2017-3-13 09:23
韓寒11 發表于 2017-3-11 15:19
矛盾啊,最好大家坐在一起討論一下,互相協調一下

談論的結果是經理沒說什么就同意了工藝的說法。。。然后我就在想后期性能不達標,還要設計解決問題,到時候該怎么辦?

作者: zwr1234    時間: 2017-3-13 11:17
說的太精辟了

作者: 韓寒11    時間: 2017-3-13 11:36
fly4503 發表于 2017-3-12 11:14
受教了,有的時候畫圖其余的光潔度我也是沒注意,一般零件都是標3.2的是可以的,但是在焊接件確實是有問 ...

能總結出自己這么多的不足之處,看來這些問題應該已經改進了吧,經驗就是在錯誤中不斷積累出來的

作者: 韓寒11    時間: 2017-3-13 11:37
斜陽西 發表于 2017-3-13 09:23
談論的結果是經理沒說什么就同意了工藝的說法。。。然后我就在想后期性能不達標,還要設計解決問題,到時 ...

領導都同意了,就沒你什么責任了,還是聽領導的吧,別和領導對著干

作者: xiaobing86203    時間: 2017-3-13 14:02
這個我極大的贊成,車間是理論變為現實的最佳場合,是該多下車間。
作者: 韓寒11    時間: 2017-3-13 16:54
xiaobing86203 發表于 2017-3-13 14:02
這個我極大的贊成,車間是理論變為現實的最佳場合,是該多下車間。

只要肯彎下腰,肯動手,還是會有很大收獲的

作者: 隨云777    時間: 2017-3-14 13:51
學習學習
作者: zmztx    時間: 2017-3-16 07:30
斜陽西 發表于 2017-3-11 11:24
那我的性能誰來保證

作為設計人員,保證你的設計滿足設計意圖是第一位的。也就是說人家只要是照圖施工,達不到設計要求,你就要負責
其次,要能加工,要能方便加工。這也就是為什么機械是門實踐科學的道理。
我大概明白你的意思。舉個例子吧,某設備上的一根軸,兩端既可以用滾珠軸承,也可以用滾柱軸承。現在問題來了,有兩個工廠,一個使用滾珠軸承很有經驗,對于滾柱軸承很少用;另一個工廠正好相反。現在,面對這兩個工廠,你是堅持只用一種軸承,還是做適當的妥協呢?滾柱、滾珠的軸端結構有差異。

作者: qq173845245    時間: 2017-4-10 08:09
學習了

作者: lpddren    時間: 2017-4-19 11:23
熊anh 發表于 2017-3-7 21:08
  這個話題真說起來就四個字:一聲嘆息!
  我以前公司是做大型減速機的,當年工作中的一個現象讓人印 ...

這也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作者: 布衣吼    時間: 2017-4-19 11:38
機械設計是離不開車間的,
作者: owencan    時間: 2017-4-23 21:09
思想深刻,見多識廣!
作者: 韓寒11    時間: 2017-4-23 21:29
布衣吼 發表于 2017-4-19 11:38
機械設計是離不開車間的,

車間的實踐經驗可以增加一些設計時的靈感
作者: 懶貝貝    時間: 2022-1-9 21:21
我也是一個新手
作者: q_jh1982    時間: 2022-1-10 14:27
實實在在的體會到了
作者: 韓寒11    時間: 2022-1-10 20:14
q_jh1982 發表于 2022-1-10 14:27
實實在在的體會到了

大學生下車間主要是看心態,端正心態沒有學不到的技術
作者: ggzzhh768    時間: 2022-11-23 16:38
新大學生踏踏實實在車間干三個月是不夠的,最少一年。
作者: 王8958    時間: 2023-11-16 16:03
此貼正解,不下車間不知道哪些東西通過常規方法根本不可能加工的出來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