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怎樣才算合適的慣量比? [打印本頁]

作者: 淡然    時間: 2017-1-13 14:39
標題: 怎樣才算合適的慣量比?
本帖最后由 淡然 于 2017-1-13 14:39 編輯

轉帖分享,感謝@茉莉素馨 社友提供的鏈接。

對于運控系統,多大的慣量比是過大?
它會影響性能么?
如何可以通過整定來補償呢?
機械聯接(如聯軸器)對其有何影響?
(, 下載次數: 416)
答案并不那么簡單。
前文書我們提到慣量比與傳動剛性之間的關系。
本期,我們試著通過一個簡單的實驗,幫助大家尋找一些線索。


這個實驗是我早年入行不久,在參加一次產品應用培訓時經歷的。
本期底部有此實驗的完整視頻(視頻無法上傳)。
(, 下載次數: 467)

實驗臺非常簡單,如上圖所示,就是用一臺 1.5kW 的伺服電機來帶動一只 5 倍于電機轉子慣量的鋼制飛輪負載。換句話說,這個系統的慣量比為 5 : 1.

不過這個飛輪負載并不是直接連接在電機軸上的,而是安裝在一根長約 1 米、直徑約 10mm 的金屬棒長軸上,并通過聯軸器與電機軸相連。在實驗中,這根金屬棒長軸就模擬了設備中的機械傳動機構。

(, 下載次數: 391)

同時這個飛輪負載在長軸上的位置是可以調節的,如果將其置于長軸上離電機較遠的位置時,模擬機械傳動系統的柔性連接。

(, 下載次數: 448)

將飛輪負載置于離電機較近的位置時,模擬傳動系統的剛性連接。

(, 下載次數: 428)

先將負載置于電機遠端。我們通過一些基本的整定功能對軸進行調整。

(, 下載次數: 391)

此時我們發現,如果使用較高的系統增益(響應帶寬)參數,電機會產生劇烈抖動和囂叫,系統變得極不穩定。為了獲得穩定的運動性能,我們不得不將增益值降下來。

(, 下載次數: 449)

但相應的,系統的運動特性也變得很軟,動態響應力度變弱,用手指就可以輕松來回轉動負載。

(, 下載次數: 386)

接下來,將負載靠近電機,此時再對系統進行調整,則已經可以輕松的使用極高的系統增益值了,相應的,電機的動態響應力度變強,系統的運動特性也變得很硬,有了極高的動態特性。

在這個實驗中,負載和電機的慣量比僅為 5 :1,在使用同一套增益和頻響值的情況下,僅僅是簡單的調整負載離電機的遠、近,就可以讓系統的運動性能產生巨大的差異和變化:
看上去很難相信,這么一小段(約半米)的軸所帶來的機械聯接的剛性(彈性)的變化,都會影響到伺服系統的穩定性與動態性能。
(, 下載次數: 421)
前文書關于《慣量與驅動控制》一文我們講過,對于大慣量的負載,在做完軸的自整定后,伺服環的增益值可能會很高,這是為了在大慣量負載時獲得更好的動態性能。但是通常這樣的增益值,是伺服系統基于系統剛性聯接情況下計算出來的。如果系統剛性不那么好,那么系統將會變得不穩定,出現囂叫。
通常要將伺服系統調的穩定,需要將增益值降下來,也就是降低系統響應頻率。在這里,響應頻率降下來后,系統立刻變得穩定,而且不再嘯叫。然而,系統的性能也變軟了,而且我們發現已經可以用手轉動軸了。也就是說,響應頻率的下降直接導致性能的下降。
如果需要更好的性能,那么比較現實的做法,是將電機和負載之間的聯接剛性提高。
(, 下載次數: 472)
因此,慣量比多大是“太大了”以及多少合適,其實并沒有標準答案。慣量比只是系統“方程式”中的一部分。所有的伺服系統,都需要在這幾個方面相互平衡、折中、妥協:
在任何系統中,以上這三點我們是無法同時做到的。
比如要讓一個慣量比達到100:1或者更高的系統運轉起來,如果系統剛性不佳,此時就需要降低系統響應頻率(即增益值)-在性能上妥協;或者我們仍然需要有較高的動態特性,那么就不能允許在電機和負載之間有任何間隙和柔性的聯接,例如:直接驅動電機,直線電機技術,使得電機和負載直接聯接在一起,傳動系幾乎沒有間隙,達到極高的剛性,此時即便有很高的慣量比,系統性能依然可以極高。

下面這張基于經驗的趨勢圖表,定性的詮釋了慣量比與系統剛性和動態性能之間的關系,或許可以為我們在實際應用的系統設計和選型,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 下載次數: 437)

合適的慣量比主要取決于運動曲線有多么“激進”以及機械傳動有多“硬”,不同的動態特性預期和傳動剛性的差異,決定了特定運控系統所“適合”的慣量比。

一些速度較慢或者基本保持恒速運行的應用,如分度轉臺等,對慣量比要求并不苛刻,基本不要求個位數的慣量比,如果采用較好的剛性機械傳動(如直接驅動電機),慣量比達到幾百甚至上千有時也是可以接受的。

但對于那些高動態、高精度應用,比如:印刷的套準同步、三角機器人的高速抓取等,即使采用極佳的剛性傳動,也不敢使用較大的慣量比(有時 10 都已經很大了);而如果傳動剛性不足,那么可能 1:1 的慣量比都大了。

正如趨勢圖中所示,基于不同的動態和精度性能,根據不同的傳動機構類型所帶來系統剛性差異,可能的慣量比匹配范圍還是很大的,是需要在實際具體的運控應用中,區別對待,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


作者: hmhnh    時間: 2017-1-14 09:09
搞機械的,來了解下,謝謝分享
作者: 空想1990    時間: 2017-1-14 12:52
學習了 謝謝分享

作者: zhuzhout    時間: 2017-1-16 08:22
診斷技術上很實用的
作者: 燕南飛0871    時間: 2017-1-16 09:15
學習
作者: 張偉大bb    時間: 2017-1-16 09:36
非常受用,謝謝分享
作者: 陳李    時間: 2017-1-16 10:41
這篇文章我可以這樣理解嗎,在保證很好的剛性連接和滿足機構中負載性能,選擇是中的慣量比就可以啦。小慣量適合小負載、高速或者使用到平穩要求低的場合:大慣量比適合高負載,平穩要求高的場合
作者: 小弟波仔    時間: 2017-1-16 15:59
學習了
作者: 925269815    時間: 2017-1-16 20:34
標記下

作者: cunzhang3000    時間: 2017-1-16 21:24
研究研究
作者: 夢縈飛    時間: 2017-1-17 11:19
學習了,謝謝分享!

作者: 三軸坐標系    時間: 2017-1-17 12:58
學寫了,謝謝
作者: yingqiuyao    時間: 2017-1-17 15:48
學習知識,永不嫌多。
作者: majingfeng    時間: 2017-1-18 13:19
嗯 這個不錯 謝謝分享
作者: 屏風ing    時間: 2017-1-18 14:04
原來如此,難怪有些地方說5:1,有些地方說20:1的,答案在這里
作者: 駱歡    時間: 2017-1-18 15:42
我們一般慣量比大于5的話就加減速機了

作者: 0377zjp    時間: 2017-1-22 09:49
我會細看的
作者: 華子324    時間: 2017-1-22 22:19
好文,留著以后細細看。
現在我也遇到一個這樣的問題。
先說以前的結構:100w伺服電機直連一個減速比10的減速機,下面帶動兩個小氣缸來回180°快速擺動(擺動時間估計1s不到2s,停1s),大概算了下,慣量比大概在1:3到1:5,實際用起來也比較穩定。
現在想改成同步帶輪傳動的結構,同步帶輪為中空,這樣中間可以走線管,按照實際位置情況帶輪也只能在選減速比1:3或1:4,電機準備換成400w步進電機,大概算了一下,慣量比大概在1:100左右。
看了你的這個文章,感覺與電機減速機直連相比,同步帶傳動應該算比較軟的連接了,都不知道能不能達到長期運行穩定的要求。
作者: zll3310737    時間: 2017-1-23 10:04
BOSS,文中提到的書《慣量與驅動控制》,哪里能看到?謝謝
作者: 993695946    時間: 2017-1-23 11:39
路過,順便學習
作者: 淡然    時間: 2017-1-23 13:40
zll3310737 發表于 2017-1-23 10:04
BOSS,文中提到的書《慣量與驅動控制》,哪里能看到?謝謝

看這個鏈接,有更詳細的文章。

http://mp.weixin.qq.com/mp/homepage?__biz=MzA4ODQ1MzEwMQ==&hid=12&sn=6c3d4ebd87672c48c3df5ac780f792c9#wechat_redirect

作者: zll3310737    時間: 2017-1-23 16:12
淡然 發表于 2017-1-23 13:40
看這個鏈接,有更詳細的文章。

http://mp.weixin.qq.com/mp/homepage?__biz=MzA4ODQ1MzEwMQ==&hid=12& ...

謝謝boss

作者: litingkun    時間: 2017-2-2 21:19
受教了,謝謝!
作者: 云月無心    時間: 2017-2-5 15:04
之前一直以為有一個固定的最優值,錯了好久。
作者: 一只小螞蟻    時間: 2017-2-6 09:36
收藏學習
作者: 63417138    時間: 2017-2-6 09:51
其實前面講的軸與負載近端與遠端的調整,實際上就是扭矩的調整,負載在遠端時,扭矩大了很多。伺服電機當然會很吃力,剛性也就不足了
作者: 63417138    時間: 2017-2-6 09:57

其實每個伺服電機廠這都一個軟件,計算在各種環境外負載的慣量與扭矩,當然各種參數是必不可少的。
很多同行只關注伺服電機的扭矩,但是慣量更加重要。
包括我們在選用滑臺模組時,負載的機械臂中心有明確的要求,其實這就是影響慣量的因素,但是極少有人關注。
作者: 原來都是小草    時間: 2017-2-6 17:16
樓主辛苦了,一直很想找的資料,今天看到,收了。
作者: 張曉剛zxg    時間: 2017-2-8 22:31
學習了,謝謝分享
作者: 894628281    時間: 2017-3-16 11:12
學習下,謝謝樓主分享
作者: zwr1234    時間: 2017-3-16 11:34
謝謝分享
作者: 國華科技    時間: 2017-3-22 16:04
有收獲
作者: lolylx    時間: 2017-3-23 17:02
頂頂!
作者: 只有快樂    時間: 2017-5-10 21:40
圍觀大神貼
作者: qq173845245    時間: 2017-10-30 15:21
多謝分享~

作者: 生活,    時間: 2017-11-20 15:31
學習l
作者: 孤鷹GE    時間: 2017-11-20 15:46
學習
作者: bf_119    時間: 2017-11-22 17:36
這個東東還從來沒用過。   
作者: Liux_rVwTv    時間: 2017-11-23 08:38
學習
作者: iyxx37    時間: 2018-2-9 14:22
樓主的趨勢圖相當精彩,感謝
作者: 402529651    時間: 2018-2-9 19:32
視頻哪里有?


作者: we2036hang    時間: 2018-2-10 09:48
這個介紹的比較不錯,平時只是簡單核算下慣量比
作者: 鰣魚    時間: 2018-2-10 16:44
學習了,謝謝分享!
作者: 藍色格    時間: 2018-2-11 08:37
很詳細。
作者: jinql0919    時間: 2018-2-22 12:45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作者: zjhzsz    時間: 2018-3-13 20:25
仔細觀摩
作者: threetigher    時間: 2018-3-13 23:26
進來學習!
作者: 新檢量    時間: 2018-5-10 11:32
學習了,雖然我只是頂樓的
作者: 麥田守望者bj    時間: 2019-9-17 17:48
學習了,謝謝
作者: wendsk    時間: 2019-9-18 10:27
學習了
作者: 星幽孤魂    時間: 2019-10-19 11:18
學習了 謝謝分享
作者: louisbird    時間: 2020-2-28 13:30
好東西要頂
作者: 桃源居士A    時間: 2020-7-20 14:46
標記下
作者: 1062866603    時間: 2020-7-20 18:42
學習了,謝謝
作者: mengak001    時間: 2021-6-17 20:28
學習了
作者: 眸上有傷痕    時間: 2022-1-15 15:09
收藏
作者: 飛翔的阿Q    時間: 2022-1-28 17:07
大師,在選擇聯軸器時,如何計算轉動慣量?
作者: 冷水黃金    時間: 2022-1-28 22:13
學習了。伺服電機用的少,了解也很有限,對里面很多專用名詞也沒有花精力去研究。

作者: 北晨易    時間: 2022-11-9 15:04
學習了
作者: 邢云鶴    時間: 2022-11-9 15:28
感謝分享
作者: wujianghao6521    時間: 2023-3-15 11:38
感謝
作者: 人外有人    時間: 2024-8-18 12:42
好文
作者: mycedar    時間: 2024-11-2 15:33
受教
作者: 1135711526    時間: 2024-11-4 11:33
謝謝分享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