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質量管理何去何從? [打印本頁]

作者: 悟語    時間: 2017-1-7 22:03
標題: 質量管理何去何從?
        一說質量,大家都覺得非常必要,而如何做呢?又是QC又是質量體系等高大上的東西,又或者現在的全面質量管理,而具體可以應用到實際工作中的有什么?在我看來,就是制定一些雜七雜八的制度,表面看非常有用,但實際怎么執行,如何執行,具體執行什么,定制度的都在回避這個問題,為什么?他們不知道怎么做,如何做,這就是現狀,質量控制,我覺得最應該是從設計開始,設計一定要了解本單位的加工能力,人、機、料、法、環、測,這里人為因素是最不可控的。        4 |) C% A* d9 B
        設計必須弱化人為控制,但單位往往為了節約成本,將控制人做為第一,這是多么可笑的事情,不去改變加工環境、不去提高設備加工精度、不去改變材質、不去制定詳細的方法、不去升級測量工具以及手段,而去控制人,更可笑的是編寫的作業卡,寫著注意什么自檢互檢,觀察加工狀況等一堆廢話,一句實用的沒有。這就是一個企業的質量管理。哎!什么時候能夠務實,這個企業也就強大了,我希望我的企業強大,我會盡我所能的,但真的好累好累好累。【個人認為質量管理,應該是柔性的】
) z2 c  _3 w2 i" ^3 S
作者: 悟語    時間: 2017-1-7 22:05
防呆法由日本的質量管理專家---豐田生產體系創建人新江滋生(shingeo shingo)先生根據其長期從事現場質量改進的豐富經驗首創了POKA-YOKE的概念。意思很明顯--就是連呆子都不會做錯事的設計方法。
: U. a) W5 F1 l/ a' f5 f防呆法通常有以下含義:# ~' m. R5 w. C( f: @& m& ?
1.具有即使有人為疏忽也不會發生錯誤后果的構造----不需要注意力。
! ]  ~9 Z/ y' v5 S% U' M3 R6 ?# O2.具有外行人來做也不會出錯都構造------不需要經驗與直覺。
0 v. _) v2 V9 v8 J2 u3.具有不管是誰或從何階段工作也不會出錯的構造----不需要專門知識與高度技能。- K2 Z. u: R" z0 q0 c9 W& b
防呆法的構造原則:8 K$ }$ R* w4 \4 m9 ~9 V. h" y' z  t
1.使作業動作輕松;區分顏色或放大標示使得容易看,難拿加上把手搬運變得輕松,設計或尋找專用工具減少工作強度。( D4 a- `  r9 N2 G$ l
2..使作業不需要技能與直覺;考慮治具及工具或機械化把需要高度技能與直覺的作業簡單化,減少失誤,出錯。& _" [* g0 g  z. Q
3.使作業不會有危險;設法裝上無法馬虎或勉強作業都裝置,避免不安全不安定作業。
6 I' M5 q; _" A/ ^9 r/ D1 h- ?; B4.使作業不依賴特定感官;制作治具或機械化代替需要人的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的判斷工作,如果無法避免,應當設計多重感官都同時判斷構造。
作者: Cavalier_Ricky    時間: 2017-1-7 22:23
我所呆過的日本或日資企業,如果出貨產品合格分數為80分,那線上的報警下線就是85分。
/ K# V5 M) q+ `. ?9 C
' Z: D/ I1 s7 b- l9 v5 l" f5 T報警響了,勤勞的日本人也不會匆匆忙忙跑過去手忙腳亂地處理。人家說了,車間里禁止亂跑,危險。
  O0 ?* J. g( \% t% s) K. p7 T3 Y
我所呆過的中方股份比例大的合資企業,沒辦法,聽中方的,合格線為80分,報警線就設在80分。。。
, S; s& X3 j$ V: Q
2 u8 I, i8 v7 C報警響了,勤勞的中國人也不會匆匆忙忙跑過去手忙腳亂地處理。人家說了,跑他干嘛啊,沒事兒。
作者: 未來第一站    時間: 2017-1-7 22:24
樓主的一個觀點我同意一個產品設計是源頭,設計的優劣的確會影響很多,質量是一個方面。
; r9 A! {7 {0 f5 M9 M7 P4 M8 o但質量又往往和成本,效益,周期,人員素質,領導理念關系緊密。
4 ?9 Y& v! K) R0 B
作者: 面壁深功    時間: 2017-1-8 06:24
萬變不離其宗--技術。一旦脫離就是空中飄。6 b$ S3 Z6 _5 r& ?) s1 x
而我們很多質量管理隊伍是由技術拿不上手的人所湊合,行使的管理職能只能是在套路層面的折騰,無法切中現場質量問題分析解決的本質起底。
9 h+ \6 }( |, y: u這種情況,在大批量生產的機加工行業尤為突出。
作者: oldpipe    時間: 2017-1-8 10:58
態度決定一切。首先的首先,要有幾個實實在在想把事情做好,也懂得怎么把事情做好的人,他們要勇敢堅定地克服困難和阻力,帶著周圍的的人把事情做的越來越好。我管這叫作“道”,其他的都是“術”,沒有道,再多再好的術也不會有意義。" A8 [. m! k: D

作者: 一朵嬌粉嫩的花    時間: 2017-1-8 12:34
技術職的目的是不制造不良品
# w: U6 K/ J- U. E1 R& [4 y  ^/ x0 p9 z5 K5 S  p3 T
品質職的目的是不流出不良品和把不良品賣出去(避免品質過剩)4 u' U+ O9 `4 O7 e, _

  x9 ~* j2 H2 f5 J3 z# s可是執行執行就變味了。。。8 Z+ W+ m7 |: l/ k. G) w

4 [. [8 A: \7 K+ J3 r還有現在的ISO體系,就是他媽扯淡,啰里啰嗦一大堆,屁用沒有,三個工程師,兩個每天都在寫資料,能干啥活
作者: 五面怪    時間: 2017-1-8 12:50
一朵嬌粉嫩的花 發表于 2017-1-8 12:340 Q. s  c& r  X
技術職的目的是不制造不良品; [+ |( Y9 e' z* S
9 ]% z7 m, W: p( t! f- W9 D3 H
品質職的目的是不流出不良品和把不良品賣出去(避免品質過剩)
8 B+ M: B- \6 k6 P6 N1 R) p# G0 p5 e
說道點子上了,贊同層主所言!
4 m  P% [; b2 X/ @) z2 k
作者: 五面怪    時間: 2017-1-8 12:59
QUALITY 制度擬定后,如何執行、怎么執行到位是關鍵?企業部分人員“說”與“做”當成了兩碼事,完全不當回事!確實不如外資廠那么關注!
1 g, N; R5 \" ~( f6 Q  E; Q! E/ N7 W  r2 w; ]# k3 T9 a
對于樓主說的“防呆法”看似應該好好研究下!
作者: albert.tang    時間: 2017-1-8 19:54
質量是造出來的,不是檢出來的。不制造不良品,不傳遞不良品,不接受不良品。
作者: zhuzhout    時間: 2017-1-9 08:53
我見過的質量管理是:要求你自己提交,然后質量部門以此為基礎要挾你,只有呵呵
作者: 所羅門_x    時間: 2017-1-9 10:59
本質的理念區別,日本人做事都按制度執行,按標準執行。國內呢?各種原因,總之人沒問題,執行沒問題,是小日本這套管理方式有問題!最終,老板表態,這套管理確實然并卵!你們看著弄吧。。。。
作者: 正在連接...    時間: 2017-1-9 14:37
檢驗員越多,說明生產線越混亂,因為管理者都是亡羊補牢的心理,出了問題,多派幾個檢驗員。
作者: 孤酒    時間: 2017-1-9 15:27
本人從事8年工藝,將近4年質量管理,對兩個職位的區別深有體會。- [0 V+ Q$ x, }5 u7 a  M6 Z& _
工藝技術負責的是能做,質量負責的是要做好。0 }# n4 ~+ l2 D  o2 [5 \. ]7 G  R
一套工藝好不好,質量通過產品質量數據來評定。
4 c" i( c+ u$ S" V% s) V' }質量系統我個人認為分為大、中、小三個范圍:# m2 J) r2 u. _
大質量比較虛,像企業的長期規劃、戰略方向、企業文化等等,在我們普通人看來好像非常虛無縹緲的東西,但一個企業5年10年甚至百年的發展,往往就是由這些我們看來虛無的東西來決定的。4 t) I$ Q  }. ?
中質量就是樓上有人提到的,像ISO質量體系,汽車行業用TS,有人覺得一樣很虛,但這些其實真的是靠實實在在的流程梳理來改善的,比如客戶投訴如何處理,三包要走那些手續,供應商索賠如何發起,生產訂單如何執行等等等等,這些流程并不是開始就有的,也不會是一成不變的,隨著企業業務的增多,規模的擴大,一些流程勢必會出現不必要的浪費甚至漏洞,體系工程師應該通過日常數據的收集,確定哪些流程需要建立、哪些流程需要改善,進而組織流程相關人員共同研究改善方案,從而達到節約成本和客戶滿意的最終目標。流程的改善絕對是減少企業浪費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而這些浪費又往往是我們這些普通員工平時看都看不到的;4 |5 v8 p) _: c3 J* Q8 n) O
小質量就是那些來料檢驗、過程檢驗等等,而從成本角度來說,任何檢驗都是生產過程中的浪費,所以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做到既能少檢驗,又不放過任何缺陷產品,過度檢驗絕對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5 e# ~" _3 w7 N; R
1 y; x3 v5 G0 y/ D1 @從國內質量來看,絕大多數都停留在了小質量范圍內,原因我想一方面是老板并沒有看到質量帶來的切實效益,也就是并沒有看到壞的質量狀況帶來的損失;另一方面很多質量人員自己也是懵懵懂懂,根本不知道應該如何做質量,好像目標就是檢查產品和通過體系認證。
7 A' O8 P0 E+ Z4 X
2 W/ T2 j, w5 U% n, C: |當然這種狀況在將來的幾年里我想會有一定的改觀,一方面當前大環境已經越來越不能容忍質量差的產品的出現,以前質量不好可能用戶投訴無門,企業在其中也并沒有什么切實的損失,現在質量方面的立法更加嚴格,社會輿論也日趨嚴苛,從而倒逼企業不得不改善質量,進而讓老板們也真切的感受到質量改善的好處。另一方面老板重視了,質量人員的壓力自然會大增,素質差的就會被淘汰。
6 d; {' }0 L1 G- I% Y* g* [1 W+ r, f4 o! j  f* x* k
總之企業在今后競爭中要站穩腳跟,質量絕對是不可或缺的一個方面,尤其在人們日趨追求高品質生活的當今社會,希望越來越多的老板能一是到這一點,而不是真的等到被環境倒逼,到那時候可能真的已經是一個企業面臨倒閉的絕境了。1 V  q, v& |& F+ S+ }5 t
+ r5 P$ x6 Z! i- P3 J, x
另外在我剛轉入質量時,一直認為純正的質量是不摻雜一點技術成分的,完全拿數據說話。但這會造成一個問題,就是時效性差。就像一般的數據收集,做一個基本的CPK運算就需要32組數據,DOE里的因子分析,每增加一個因子,數據都要冪級增長,所以一個改善3個月完成都是快的。但如果是現場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解決,如果能第一時間發現根本原因,很可能當天就能解決。所以如何將現場經驗和數據收集有效的結合起來,達到精、快、準的解決問題,一直是我在思考的一個方向。
) L' o) D0 X- C+ t. j
作者: ruanmingqin0220    時間: 2017-1-10 14:51
不是每個企業都有能力去改變加工環境、去提高設備加工精度的.........這時去控制人就成了關鍵因素,個人所在的公司同日本大金合作將近15年,他們對作業卡編寫還是比較重視的,新產品試做時會要求我們提供一大堆相關文件,而且會要求我們編寫時強調生產線每道工序作業人員的自檢;
作者: jshuangchen    時間: 2017-1-11 08:54
現在在的公司,質量管理人員一大堆,然并卵,游標卡尺不會用,檢驗不合格的一大堆注塑件依然送去生產線,裝配出貨。我看的是一臉的蒙逼
作者: Liu二代    時間: 2017-1-11 16:56
難道就我一人不同意樓主的觀點?!對樓主的觀點我有以下幾點不同見解:3 C  X2 G: s6 \9 C
1、設計可以說是生產、產品的源頭,但質量管理的源頭不僅是設計,可以說質量管理是設計的“箭頭”# [  U' y" {% S3 [  g' s& U* @
2、質量管理不是什么高大上,而是根據你單位實情整理出的一種對你單位有效的方法,照抄肯定不來事
8 n) |3 \+ p* j5 |. D1 J5 J3、生產設備等硬件每幾年就要更新換代,就像手機一樣,你想怎么個換法?即使換了對你單位現狀改善也不會太大,因為它們和質量管理并不沖突,也代替不了質量管理/ s1 k1 q4 v( ~5 H
4、一些程序,流程,作業卡,檢驗卡等文件,只要你單位想持續,良性發展就必須有它們,不然生產線如何知道正確生產,檢驗,包裝,出現情況又如何迅速有效的分析和解決5 q, {0 W+ j7 h% t+ U. a) X8 ^" g
5、至于控制“人”,應該有個情商較高的去“御”
' i0 M  y: o; g! _% O$ l8 j8 @6、防呆法,你也說了,是“質量管理專家”設計的,可見質量管理的全面和強大,他也沒換設備不是
) l% c! x. Q- l本人從事品質和質量工作9年,對質量管理的觀點和14樓的大師差不多,只有一點不同:
; Z% l  }+ s' c, k6 i* P5 [; \5 e  K2 r技術也是質量管理的一部分,質量管理不是一個部門在玩,是一個team,質量部門不過是個領頭人,要灌溉大家質量概念和意識,讓這個team抱成團去不斷改善,這是質造;還要不斷調動全體的積極性,通過不斷改善讓他們體會到質量管理的作用,效益。讓大家一起感受這份成果,形成一種良性的氛圍,最終成為文化,這是智造
) s; _/ _" `6 v" j  Z5 U& P8 O
作者: a3806445202    時間: 2017-1-12 15:55
質量怎么做呢就是你一年做的產品每個產品產量不限,那么肯定不會出錯。  不然各種原因制約就是做不好。而且質量這東西最好犧牲了。不是因為審核要用的話誰他媽會去搞質量。
作者: 風之聲TIG    時間: 2017-2-4 09:23
一朵嬌粉嫩的花 發表于 2017-1-8 12:34. U: ]5 R! }% r: K9 x  k$ f2 p  n
技術職的目的是不制造不良品
0 n! ~* ]3 E* _1 `/ P( A" z1 L1 I& h- V3 L
品質職的目的是不流出不良品和把不良品賣出去(避免品質過剩)
0 }' Z: @+ h3 j  L8 G. c+ i
領導一句不要緊 質檢就是個擺設
% m) d1 T5 a( @& d- C
作者: 風之聲TIG    時間: 2017-2-4 09:31
Liu二代 發表于 2017-1-11 16:563 _2 Z7 J4 v( ^' I4 h9 ^% B
難道就我一人不同意樓主的觀點?!對樓主的觀點我有以下幾點不同見解:
$ J6 V5 u1 H3 U& Z4 g1、設計可以說是生產、產品的源頭 ...
- m( ]/ Z; n, |5 J
支持( _- v) U- M  ]6 U* D, `* j2 C' o

作者: 悟語    時間: 2017-6-26 21:09
Liu二代 發表于 2017-1-11 16:56
1 Y9 y; e( v$ O2 a難道就我一人不同意樓主的觀點?!對樓主的觀點我有以下幾點不同見解:$ I* K' t  d& D, n! ^* v/ z" y
1、設計可以說是生產、產品的源頭 ...

, i, g0 I0 |6 T/ P4 |1 @5 T5 Z由于工作原因,很久沒有上來了,對于質量管理是設計的箭頭,我不太理解,我是做金屬加工的,圖紙看多了,也接觸了一些其它國家圖紙,反觀我們設計的圖紙,尺寸公差無限小,根本不考慮是否可以加工出來,比如尺寸2000mm,公差0.03mm,非常純理論性的東西,包括裝配間隙,也是圖紙尺寸換算得出來的,根本不考慮操作者加工尺寸的實際情況,是否有測量誤差,就是覺得測尺得出的數據就是準確的,導致問題頻發。
8 t% B5 Y& R/ V0 l; ]9 Q$ F我們單位的質量管理,估計同大多數國內企業一樣,不想投入只想產出,我不認同,我覺得質量管理就是管細節,比如上面我舉得例子,不考慮設計是否合理,而是要實現2000mm,公差0.03mm,需要怎么做,普通廠房可以實現嗎?普通數控設備可以實現嗎?采用普通傳統刀具可以實現嗎?做為質量管理者只會高高在上,通過你說的文件來控制(程序,流程,作業卡,檢驗卡等文件),不投入如何能提高質量,這些文件能提高質量,我不相信,因為我的企業文件比這些還要多很多,我覺得文件重要,但是需要考慮怎么執行,如何執行,同時需要大量的時間、金錢,但這些都是管理者規避不談的。
" `) w+ J( X7 [* h7 N% h6 e+ a我的3點想法:$ v. p7 R: r4 ]& b8 y& x! u7 e" y6 t
1、質量管理的難點不是批量流水線而是單件小批量的制造。, i& C- g7 U" T5 U$ B
2、企業管理,需要情商較高的管理,這也是非常中國的管理方法吧,制度是干什么的,我們為什么不按制度做事,管理就想菜市場,可以討價還價嗎?- a9 o2 }) f" z8 u6 w
3、分配問題,目前國內大多數大型企業,還延續舊的分配形式即計件考核,這會提高質量嗎?操作者在最底層,他考慮的是什么,不說了
+ z% D' z1 w$ {" v1 Y. u' E
% t3 b) G: k" _" g
作者: moldzsdj    時間: 2017-10-11 19:50
質量是很重要,管理起來很迷茫
作者: JXTTTTT    時間: 2018-4-8 12:42
都是大神經驗,來學習了
作者: hwjok    時間: 2018-4-15 09:37
這主要是看那個老板的態度吧!
作者: JXTTTTT    時間: 2018-4-15 13:10
說的很對,質量要從源頭抓起,但是QA,QC包括QE也是防止除技術以外的原因造成品質不過關從而需要設立的崗位。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