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7600億治霾,錢沒了霾還在?這個黑鍋,工業還要背多久? [打印本頁]

作者: albert.tang    時間: 2016-12-21 22:43
標題: 7600億治霾,錢沒了霾還在?這個黑鍋,工業還要背多久?
2014年初,北京投入7600億治霾,各省市各省“一把手”也紛紛開始表達治霾決心,而到今天,治霾成了笑話。霧霾來了,工業就要“背黑鍋”,霧霾走了,工業卻沒有功勞……讓多少工業領域人士心寒!

如果能把7600億能有10分之一用在改善民生,用在新興產業建設上,或許也不會出現今天這種狀況……

12月3日,霧霾再次席卷京津冀地區,不要因為霧霾,葬送了中國工業。每個人都要表達自己觀點的權利!不想去辯解什么,只是覺得讓中國工業背負“霧霾之源”的罪名,有失公平,僅此而已!

近年來,只要環境出現問題,環保局局長就要被停職,只要環保局局長被停職,社會輿論風波就會停息,周而復始,但這種低成本解決輿論的方式似乎是最有效的!然而環境本身,究竟誰造成的?誰引發的?環保部門是否真的失職瀆職?反而不是首要問題。

今年,河北省會石家莊以前所未有的決絕姿態向霧霾宣戰。從11月17日至12月31日,石家莊市主城區實行機動車單雙號限行,鑄造、鋼鐵、水泥等七大行業全部停產,各單位錯時上下班。石家莊使用如此雷霆手段,但霧霾還是來了。而當地為此付出了經濟成本和社會成本,部分企業停產蒙受巨大損失。對“利劍斬污”行動的“差評”似乎成了必然。突然同情心爆棚,突然開始擔心石家莊環保局領導的安危。

近幾天,石家莊再次成為全國的焦點,霧霾爆表,極度污染,石家莊市委召開緊急會議,對正在開展的大氣污染防治“利劍斬污”行動,進行再動員、再部署,要求:停工!停工!停工!另外要求,重污染天氣預警信息由市、縣級人民政府統一發布,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發布。

治理霧霾,沒有錯,但不分“青紅皂白”的“一刀切”,就不樂意了。治霾需要“去根”,可惜現在“庸醫”太多,找不到根源,中國工業背負著罵名和黑鍋!不知還要等多少年,“冤案”才能平反!

如今祖國發展壯大了,馬路上的汽車多了,尾氣也就多了,城市不斷擴建,農民的地被占了蓋起了高樓,分了幾套房子,不用種地一輩子無憂,綠化面積越來越少,房地產泡沫出現,廢棄的“空城”,這些何嘗與霾無關?土地成本不斷上漲,空氣質量逐年下降,工廠搬遷,遠離城市,并花大價錢購買除塵、凈水設備,(不可否認,并不是全部工廠都有“良心”),而霧霾來了。風大的情況,說工廠的污染吹到的城市,污染了城市空氣;而沒有風的情況,又說工廠排放污染物難以擴散,這個黑鍋,中國工業背不起!

治理霧霾最重要的就是要查清污染源頭,對污染大戶開展重點整治,不符合環保標準的企業,絕不留情,必須整治,而不是“一刀切”,傷及無辜,但前提也希望環保部門能夠對“環保”有個明確的標準,很多企業根據環保標準采購除塵設備,卻難逃“被停產”的厄運;

其次是逐步轉變過重的產業結構也是發展的必然之路,但在互聯網的沖擊下,實體服務業接近“名存實亡“的狀態,這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石家莊、臨沂這些重污染的城市,面臨工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過于依賴煤炭、轉型乏力等種種問題,加快推廣清潔能源替代煤炭,祖國也一直在為此而努力,但煤多氣少的情況是先天的“軟肋”,而清潔能源“騙補”的情況也多次出現,實現清潔能源代替煤炭還需要一個很漫長的過程。

……

覺得這些問題歸根到底就是一個字——窮,如果不是為了生存,誰愿意去干這種“臟、苦、熱、累”的鑄造業?

如果環保部門、環保干部自身能再過硬一點、履職盡責更好一點,相信中國一定能夠在重重霧霾中成功突圍。也相信中國的鑄造業也必將從粗放到精細化轉變!

鑄造是工業之母,工業是興邦之魂,最后,希望全國人民能給鑄造人一些鼓勵和支持,鑄造強則國強!不要用霧霾和輿論把中國工業、中國鑄造業埋葬!

— END —



作者: civiling    時間: 2016-12-21 23:14
這時候發這個,外行聽不懂的啊
作者: 面壁深功    時間: 2016-12-22 07:51
7600億!這么多,可能組織全球環保專家攻克了吧
作者: 夢寒    時間: 2016-12-22 08:39
7600億啊!!!我去~~~~
感覺現在祖國在瞎折騰
作者: 一重科技    時間: 2016-12-22 09:01
治毛線啊,我家小區前面的河,年年治,年年臭,源頭不解決,怎么治。
作者: 滄海一粟2001    時間: 2016-12-22 09:03
頭痛醫腳、
作者: zhuzhout    時間: 2016-12-22 09:50
吹吧,沒有風,指什么就不知道了
作者: 大陸架    時間: 2016-12-22 10:18
7600億?哇塞,夠多的!有監督的,看看錢都咋花的?都買了什么環保除塵、毒氣濾過設備?這些設備運轉如何?
作者: 工人師_OgIOQ    時間: 2016-12-22 10:33
霧霾編年史
早在2004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Terra衛星拍攝的圖像就已顯示,整個華東地區上空籠罩著濃重的霧霾。這一現象令眾多西方國家緊張,因為這讓他們想起了半個世紀以前,洛杉磯的光化學煙霧事件以及倫敦的煙霧事件。而在此時,中國人根本沒聽說過“霧霾”這個詞

2005年,國內媒體報道里開始出現“霧霾”二字,但只是在專家報道中一帶而過,并且與“強對流天氣”、“龍卷風肆虐”放在一起。而根據財新網2015年的一篇報道,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首次回溯中國霧霾的發展情況和演變特征發現,2005年開始,中國主要的經濟區域霧霾污染出現快速增長。

2006年,NASA拍攝的圖像顯示,華北地區被霧霾遮蓋住了地表,連帶著渤海地區也是完全深陷在其中。而國內媒體則把霧霾當作“罕見大霧”報道。
2007年,全世界人民都在討論中國人每天吸毒。而中國不少地區仍把陰霾天氣現象并入霧一起作為災害性天氣預警預報。也在這一年,百度詞條首次出現了“霧霾”一詞。

2008年,四名美國運動員,戴著口罩到北京參加奧運會,被中國媒體一頓怒罵。人民網發表文章說,這些運動員“腦子進水了,才會做這種不可思議的蠢事。”新華網則說“經過多年治理,北京的空氣質量已經大為改善”,“能見度降低,許多人就認為空氣質量有問題,但我們清楚,那其實不是污染,是霧,一種自然現象。”最終,這些美國運動員向北京奧組委遞交了道歉信。

2009年,美國大使館開始通過衡量使館館區內的PM2.5懸浮顆粒監測空氣質量,為美國駐京外交人員提供健康方面的資訊。根據維基解密公布的外交電報顯示,中國官員針對此事,私下向美國駐華大使館遞交抗議。

2010年,新華網開始提醒公眾霧霾可能造成健康威脅,但措辭謹慎,其實說的是霧的危害。同年2月,NASA拍攝的圖像顯示,此番霧霾影響之大,貫穿了從北京到中國南部地區,而向東延伸到了朝鮮半島。

2011年,潘石屹公布了美國駐北京大使館的空氣測量數據。該數據與政府公布的數據存在的巨大差異,引起輿論嘩然。紛紛指責政府信息造假。而這次風波更引發中國外交部的抗議,指責美國公布中國的空氣數據是“干預中國內政”,淪為國際笑柄。

2012年10月,NASA拍攝的圖像顯示,霧霾已經成為一種慣性,每年按照同樣的路徑出現在中國,從北京南下到黃渤海之間的平原地區,永遠都是霧霾的高發地。也是這一年,pm2.5終于納入了中國的空氣質量指標。

2013年,東北三省在供暖季,出現大規模嚴重的霧霾天,嚴重到進入了百科詞條,pm2.5突破了1000g/m,封城3天。
2014年,北京市長王安順聲稱,北京會投入7600億來治理霧霾,還說出了那句流傳至今的“2017年實現不了空氣治理就‘提頭來見’”。如今,2017年即將到來,霧霾天氣仍然愈演愈烈。隨便說句,北京市長前幾天換人了。

2015年,原央視主持人柴靜自費百萬元人民幣拍攝《穹頂之下》,揭露中國嚴重的霧霾天氣。該片上線后,短短兩天之內創下2億多次的點擊率。不過,上線不到48小時,該片即遭封殺,柴片及相關報道、評論、討論等,立即從網絡上淡出、消失或被冷藏。諷刺的是,同年12月,北京第一次發布了空氣污染紅色預警。
2016年,國際學術期刊《微生物組學》(Microbiome)發表的研究論文證實,北京空氣污染程度已經達到暗藏“超級細菌”。而北京市則在今年5月,明確將霾列為“氣象災害”。
早在1999年,《北京晚報》曾引述時任北京市委書記賈慶林表示,針對大氣污染,“我們已經沒有退路了”。而時任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局長解振華則聲稱:“不能讓污染嚴重的北京跨入21世紀,國務院將專門審議北京市治理大氣污染的目標和對策。

作者: guangqinfu    時間: 2016-12-22 10:34
搞工業的是吃力不掙錢 還要被人罵  大家還不如去搞房地產 IT 金融好了 掙錢快 對環境也好
作者: 挨拍的5    時間: 2016-12-22 10:56
俺們農村的河道90年代前每年過年都會挖一次清理淤泥,已經十幾年沒搞了現在,河道都堵死,又淺又丑
環境問題大概如此

作者: 工人師_OgIOQ    時間: 2016-12-22 11:18
環保部專家:京津冀霧霾污染三成來自周邊,主要是山東河南】近日,我國一些地區特別是北方污染“爆表”。對此,權威專家表示,京津冀大氣重污染主要是本地積累加上外地傳輸導致的,其中,京津冀三地自身的排放量大是最主要的因素,對PM2.5污染的貢獻約為70%左右。周邊省市的區域傳輸對京津冀PM2.5污染的貢獻約占30%左右,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山東、河南兩省的污染排放。
黑龍江背,黑龍江背,黑龍江背完河北背,河北背,河北背,河北背不動河南背,河南背河南背,河南和山東一起背,山東背,山東背,為了首都的尊嚴愿意背,你說背我就背,今年大冬天刮南風,東南風,西南風年年大冬天只朝帝都吹
作者: 小小劉llt    時間: 2016-12-22 11:32
主要原因是:燃煤、工業的廢氣超標排放,環保部門不作為。
作者: 工人師_OgIOQ    時間: 2016-12-22 11:33
霧霾元兇到底是啥?
咱們先聽專家說說霧霾是啥吧。
【國家化工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總工程師方德巍】:霧霾的元兇很清楚,多環芳烴和再生的PM2.5。煤炭揮發分而產生的多環芳烴是PM2.5的原始結構,也是PM量里最廣的源頭。
【澳大利亞國家工程院院士、能源專家劉科】:散煤燃燒是霧霾的第一元兇。世界平均煤炭集中利用度是60%左右,歐美日等能達到90%以上,但我國煤炭集中利用度不到50%。散燒一噸煤的污染是大型鍋爐超凈減排后的10~20倍左右。

雖然此輪霧霾已散,但隨時有再次來襲的可能,并且其對群眾身體健康、社會經濟發展和國家國際形象的影響將是持久的。
英國《柳葉刀》雜志發文稱,霧霾使得中國的人均壽命減少5.52歲;美國伯克利大學的物理學家說中國每天有4000人死于霧霾導致的肺癌、中風。眾多外企對來華工作人員開出針對霧霾的“危險津貼”。如果霧霾成為長期的,如北京這樣的都市將發生什么?小編擔心北京大學國發院經濟學教授汪丁丁預計的“逃離潮”會加速到來。
【汪丁丁】:首先,人口將從大都市向霧霾尚可忍受的中小城市或山區遷徙;其次,如果國內的生存環境持續惡化,勢必誘致中高收入群體(以及低收入但年輕的群體)移民海外。不難想象,最適合移民海外的是那些敏感地不喜歡本國生活條件并且具有高學歷從而很容易被他國“拉出去”的那些人。可是,這就是所謂“腦流失”呀。根據報道估算北京地區的霧霾導致的經濟損失大約在700億(每年)的水平。根據拇指規則,家庭收入的六倍大約是家庭財富。與此類似,我估計,每年700億元的收入損失,它的六倍,也就是大約5000億元,是長期的損失

作者: 工人師_OgIOQ    時間: 2016-12-22 11:35
中國世界經濟學學會理事王福重】:北京為治理霧霾,已經投入幾千億,未來據說投入更多。但坦白說,就降低PM2.5而言,幾乎沒有任何效果,霧霾呈逐年加重趨勢。原因是,周邊地區的有關生產活動處于升級擴大過程中,霧霾排放相應一直增加。除了控制污染源,如何實現跨區域的協調治理也不容忽視,畢竟霧霾并非囿于一地。
【劉科】:對于散燒煤和劣質柴油來說,在排放端上進行監督與控制是非常困難的,不僅管理成本巨大,而且還面臨著監管環節上的嚴重尋租問題,要解決排放的問題,關鍵不在于排放的端口,而在于燃燒的進口。

留德學者楊佩昌】:德國對霧霾的治理法律嚴、實施硬,法律法規的實施沒有任何商量余地。1971年,大氣污染治理首次納入聯邦政府的環保計劃,1974年,德國第一部《聯邦污染防治法》頒布,對S02、H2S和No2開始執行嚴格的污染限值。該法經過多次修改和補充,已成為德國最重要的法律之一。
在治理霧霾的過程中,德國政府積極促進能源轉型、環保能源開發、嚴禁廢氣廢水排放、積極推進廢水及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等,而且加強大了執行和監督力度。

作者: 機械白癡YY    時間: 2016-12-22 11:44
霧霾的現狀就好比一個靠賣血來維持生活的人,賣一次血賺1000塊錢,花300塊錢買牛奶雞蛋補充營養.另外700塊錢養家糊口和買奶粉錢。結果身體一天天搞垮了。但是現在的中國有很多人,很多地方愿意這樣賣血來維持和生存,不賣血來買奶粉孩子就得掛。這個比方雖然有點不是很恰當,不恰當的關鍵在于環境的損害是蔓延性的,而賣血是自身損害。但是一個只能靠賣血來生存的人還會在乎環境嗎?
作者: 穆斯克    時間: 2016-12-22 11:57
南方相對而言霧霾要少一點
作者: 七月七號    時間: 2016-12-22 11:59
7600億,真正花出去的有多少呢?
作者: 天天天藍_    時間: 2016-12-22 20:08
在吸霧霾和沒有飯吃之間怎么選擇都沒有正確答案。另在季風作用下,霧霾一路向西北行進,直到被秦嶺阻隔才停下腳步,于是秦嶺下的情況可以想象了
作者: liumangtu80    時間: 2016-12-22 20:39
一幕很悲傷的鬧劇
作者: albert.tang    時間: 2016-12-22 22:43
記得霾之前的沙塵暴也很厲害,是從內蒙向南吹,也影響到帝都了吧,近來不提這事了,防護林都攔住了嗎?
作者: Cavalier_Ricky    時間: 2016-12-23 00:18
中國的超大型城市,10幾年前和現在比較,除了車多了太多之外,應該沒別的大變化。

而對車輛的環保管理上,只盯著容易下手的單臺車輛的排放標準,或者硬性限制車輛上街。

我就納悶兒了,幾年前也鬧過轟轟烈烈的“進城收費”這些外來高檔理論,什么新加坡的,倫敦的,,,

為什么就死活看不見不遠處的日本?

日本,越到市中心,擁有車輛的市民越少,越到農村就越多。

為什么?城里的人買不起?

就是從上海開始的吧。無神論共產黨,反對迷信的共產黨,竟然自己搞起了迷信的吉利牌照拍賣。結果呢,最明顯的結果就是他們兜里錢多了。

為什么不從不遠的日本借鑒過來,也讓中國的大城市養車難?

在日本,太多高級干部也都是擠地鐵上班。

在日本,我的感覺,也是很多日本朋友的感覺,就是停車費貴,違章停車的處理嚴格罰款昂貴。而且停車費也是按排放量來分等級。

比如停車費,我10幾年前曾住過的大阪,稍偏市中心的地區,家附近常用停車位租金,每月也得3萬日元。沒有這個常用位置,人家就不給上牌照。

呵呵,我自己人住的小房間,一個月才2.5萬日元。。。(一般是5,6萬以上吧。。。)

住宅區附近的一般小路邊,即使允許停駐車,也是一個小時內起碼得挪動那么幾公分。不然,警察叔叔啥時候看見了,就先在輪胎和地上劃線,一個小時后回來看。如果輪胎上的線和地上的線還一致,那你的車上就會貼上罰單了。再過一個小時你還不開走?
那你的車就不見了,地上會多一張罰單。他們會把你的車拉到附近的收費停車場。你不僅要交罰款,還得交停車費。。。

這么一來,看北京上海,街上還是不是那么堵?

7600億?拿出幾億來給那些街上跑的警察叔叔,效果就會大不同了。


說來說去還是,眼光短,踢皮球,想輕松收錢。。。結果,缺乏統籌性的管理,是不可能避免的了。
作者: 藍藍的貓    時間: 2016-12-23 10:54
來河北邯鄲看看,你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就連廊坊都有3個大鋼廠
作者: CHN_vking    時間: 2016-12-23 12:38
有7600億還不如投入環保設備,提高工業的生產工藝,減少有害排放,7600億不知道真正用在治理上的能有多少
作者: 蔚藍海_sA812    時間: 2016-12-23 13:15
我們這出租車大都改成燒天然氣的,而私家車則不被允許,這是為什么?所以說和做不是一回事。

作者: 眾要機械    時間: 2016-12-23 13:34
但是感覺北京還是比之前好多了的。。。
作者: rzlynn    時間: 2016-12-23 14:24
工人師_OgIOQ 發表于 2016-12-22 11:18
環保部專家:京津冀霧霾污染三成來自周邊,主要是山東河南】近日,我國一些地區特別是北方污染“爆表”。對 ...

哈哈

作者: 蔚藍海_sA812    時間: 2016-12-23 15:13
Cavalier_Ricky 發表于 2016-12-23 00:18
中國的超大型城市,10幾年前和現在比較,除了車多了太多之外,應該沒別的大變化。

而對車輛的環保管理上 ...

一看你就不適合在中國當領導。問題都解決了還要領導干嘛?犯罪分子都沒有了警察不就失業了嗎?法院檢察院不也失業了嗎?到時候都上你家吃飯去啊?想什么呢。

作者: 蔚藍海_sA812    時間: 2016-12-23 15:19
Cavalier_Ricky 發表于 2016-12-23 00:18
中國的超大型城市,10幾年前和現在比較,除了車多了太多之外,應該沒別的大變化。

而對車輛的環保管理上 ...

在清代,黃河必須泛濫,河道管理部門才能向戶部申請到治理的銀子,土匪必須存在,縣大老爺才能要來剿匪的撥款。問題解決了就失去了收入。所以說兵匪一家。當官是為什么?你知道嗎?哈哈,瞎說的,別認真。

作者: ntliubo    時間: 2016-12-23 16:01
中國的環境太令人堪憂了
作者: jshuangchen    時間: 2016-12-24 15:11
一層一層的剝開       7600億只剩下7600塊
作者: 5115827    時間: 2016-12-25 14:12
毛 主 席說過治國就是治吏.國家不狠狠殺一批好不了.
作者: albert.tang    時間: 2016-12-25 20:33
現在是錢花沒了霾還在。
作者: 秦海峰5    時間: 2016-12-26 13:06
搞工業的是吃力不掙錢 還要被人罵  大家還不如去搞房地產 IT 金融好了 掙錢快 對環境也好
作者: potentlube    時間: 2016-12-26 16:17
是不是前幾天爆出來,錢根本沒有到位嗎,不知道哪去了,
作者: 挺胸往前沖    時間: 2016-12-27 11:31
現在有錢人都跑到鄉下去了,住小別墅,吃自己種的菜,·····
作者: albert.tang    時間: 2016-12-27 12:39
挺胸往前沖 發表于 2016-12-27 11:31
現在有錢人都跑到鄉下去了,住小別墅,吃自己種的菜,·····

很有錢的人都跑國外去了。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