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中國制造始終“大而不強”,關鍵癥結在哪里? [打印本頁]

作者: 玄泰大師    時間: 2016-8-16 14:17
標題: 中國制造始終“大而不強”,關鍵癥結在哪里?
  在近日舉行的第二屆中國制造高峰論壇上,來自產學研各界的制造業行家,就中國制造業“大而不強”的現狀建言獻策,中國工程院的研究報告,指出了突破瓶頸的關鍵所在。

中國制造穩居世界第一“大而不強”依然存在

過去數十年,中國制造業一路高歌猛進,制造業增加值在21世紀初趕上德國,2006年超過日本,2010年追上了美國,現在已經穩居世界第一。中國不論是制造業的產量、進出口,還是從業人數都在全球領跑,成為名副其實的制造業大國。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王瑞祥感觸很深,他列舉了中國機械工業的一組數據,來說明中國制造“從小到大”的發展速度。



王瑞祥:我們剛剛建國的時候,全國機械工業總產值才5.59億元,現在已經達到了23萬億,年均增長10.48%,利潤總額由“十一五”末的1.17萬億增至1.6萬億,貿易順差由31.36億美元增至2015年的1110億美元,創造歷史新高。主要的產品產量,比如說汽車發電設備、數控機床、大型拖拉機、工程機械等等,已經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一方面是規模世界第一,另一方面,這些年高鐵、核電等高技術制造業也取得不錯的進展。商務部最新發布的數據說,今年上半年,高技術制造業使用外資同比增長6.2%。但是總體看,中國制造“大而不強”的問題一直存在。

哈爾濱電氣集團公司董事長斯澤夫:中國制造現在面臨的問題,首先去產能是中國制造,去“僵尸企業”還是中國制造,制造業辛辛苦苦為中國經濟發展,現在又是制造業惹的禍。問題在哪呢?很多都是大而不強;第二個是社會資源調配效率低,我們的社會資源很多是重復浪費;第三個是品牌,我們的企業往往重視能力的提高,在品牌和質量上差很多,這是中國的現實。

“大而不強”有四大病癥

大而不強的關鍵在哪里?中國工程院院士柳百成說,今年6月,中國工程院啟動了工業強基戰略研究。研究報告認為,四個基礎問題,是關鍵癥結。

柳百成:提出了“四基”:一是關鍵基礎零部件;第二個是關鍵技術材料;第三個是先進基礎工藝;最后一個是相應的技術支持,包括了技術標準。這個“四基”,工程院戰略研究報告認為,已經成為制約我國工業由大變強的癥結所在,成為制約我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及全球競爭力的瓶頸所在。

以高端裝備的關鍵基礎材料為例,關鍵基礎零部件很多還是依賴進口。

柳百成:第一個是數控機床,我們國家的高檔數控機床,至今主要依賴進口。據我知道的比例,可能70%到80%都依賴進口。第二我們國家的高端數控機床配套的數控系統90%依賴進口,高端數控機床的精度穩定性、可靠性仍有較大差距。高端機器人依賴進口,國產機器人所需的精密減速器、伺服電機和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多數直接采購國外產品。

“從大到強的轉變不是簡單地加工”

中國制造業如何突破這樣的瓶頸?2015年,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戰略,這是中國政府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提高創新能力,突破智能制造,成為重中之重。作為企業家,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很看重企業自身觀念的轉變。

董明珠:我們要大量地投入到研發里面,我相信我們用心去研究,沒有理由做不出來。如果思想不轉型,依賴于模仿別人,甚至于僅僅圍繞企業盈利為目的,根本不行。讓我們從大到強的轉變,不是簡單地加工,我們只有創造才能實現我們生存,只有創造讓我們能走向世界,只有創造才可能說讓世界愛上中國造。

專家點評:要在質量創新中促進制造業升級

根據《中國制造2025》描繪的愿景,中國要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必須歷經磨礪,加快實現創新驅動、質量效益競爭、綠色制造和服務型制造四大轉變。其中,如何提升“中國制造”的質量水平,是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亟須解決的重大問題。

國務院參事張綱:中國的制造業質量效益不高,出口商品主要是以價格優勢贏得競爭。以2013年為例,中國商品有近80%是以價格優勢來贏得競爭的,而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質量優勢贏得競爭占比高達56%,甚至是65%。2015年5月,國務院頒布了中國制造2025,將質量作為重要內容,至少有三點意義:第一要解決我國現階段質量效益不高的突出矛盾;第二,凸顯了制造業升級的關鍵,創新是靈魂,質量是生命;第三,反映了經濟社會發展中質量時代的要求。實施質量為先的方針,就要在質量創新中促進制造業的升級。對制造企業而言,最重要的是四個方面的質量創新:第一個是質量技術的創新;第二是質量管理創新;第三是質量基礎建設的創新;第四是質量文化創新與工匠精神培育。

作者: Venerealulcer    時間: 2016-8-16 14:18
沒有研發哪來產出。
作者: 成歌2047    時間: 2016-8-16 14:25
中國的制造業大國是虛的,許多是代加工的工廠,如代工蘋果的富士康,核心技術根本不在手里,甚至連工廠都是外國的外資廠,富士康就是臺灣的。
作者: 隨風漂泊    時間: 2016-8-16 14:44
又一家三星電子配件廠搬到越南了,東莞的工廠是越來越少了。
作者: 恁老廝    時間: 2016-8-16 14:46
社會資源一直都掌握在官與商手里就不會有啥變革
作者: aiwolei    時間: 2016-8-16 14:49
本帖最后由 aiwolei 于 2016-8-16 14:57 編輯

根本癥結是——制造行業的工資太低!!!   

設計師和工藝師在外頭很被人看不起!!!
要是制造行業的人工資都翻5倍,我不信中國人干不好制造!
比如現在拿3000塊的,你給他1W5。
拿1萬的,你給他5W,
幾年之后,你看看中國制造的質量~~


絕對大大的進步~!

作者: fiyu1314    時間: 2016-8-16 14:52
   那些都是沒用的。 看看王寶強,看看黃曉明結婚。 你看搞技術有幾個人有這種經濟,買房子車子,找老婆都成問題。人家技術是積累傳承的,一個人在公司干一輩子,有的連后代都繼續干這個。中國的只有跳槽才能大幅度漲工資,換來換去,對于公司沒有技術積累。人家百年企業百年的技術積累傳承,你干一年,拿什么跟人比。
作者: 淡然    時間: 2016-8-16 15:36
搞基礎零部件研究,需要政策扶持。否則沒有企業愿意投錢去做基礎研究,回報周期長。
作者: 科Zhanke323    時間: 2016-8-16 15:52
其實中國現在國內的形式來看,還是有很多方面可以深入的,只是沒人愿意,或是沒興趣搞。中國才剛從溫飽線上走過來沒多久,想要搞更多深冷的可能還待時日。等有錢閑著了,有時間學習了,人還活著,還有精力在,還不忘初心,也許能上一個臺階
作者: Cavalier_Ricky    時間: 2016-8-16 18:16
aiwolei 發表于 2016-8-16 14:49
根本癥結是——制造行業的工資太低!!!   

設計師和工藝師在外頭很被人看不起!!!

工資是哪里來的?
作者: 專業醬油男    時間: 2016-8-16 18:22
道理大家都清楚的很,關鍵具體怎么做?基本上看到的都是cctv吹牛的報道而已
作者: 常大爺    時間: 2016-8-16 18:45
官僚主義,錢權社會,沒有信仰!
作者: 斜陽西    時間: 2016-8-16 18:57
aiwolei 發表于 2016-8-16 14:49
根本癥結是——制造行業的工資太低!!!   

設計師和工藝師在外頭很被人看不起!!!

也有一方面的原因吧,如果機械行業的工資比較高的話,可以吸引吸引人才啊

作者: 老腰    時間: 2016-8-16 20:39
由大變強還需要一個過程,一口吃不成一個胖子的,一些電子行業已然是強的啦,中國全部行業都變強了,別的國家還活不活。
作者: 黃海是我    時間: 2016-8-16 20:41
你確定是制造嗎!!!一直是中國加工或者中國組裝而已
作者: 龍游河畔    時間: 2016-8-16 21:07
一鍋粥。。。。。。。。。。。
作者: Pascal    時間: 2016-8-16 21:49
這個問題 99 8論述很多次了,可以搜索他的帖子。
作者: dymeaststar    時間: 2016-8-22 10:31
中國虛胖而已。
作者: pengzhiping    時間: 2016-8-22 18:33
人才配套不到位,工資低待遇差!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