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社區
標題: 技術人高收入的創新路 [打印本頁]
作者: 小河HH 時間: 2016-8-9 14:37
標題: 技術人高收入的創新路
社區內的同仁都知道機械人的待遇低,這也是普遍現象吧。但對于一些有敏銳洞察力,再加上有良好人脈和組織能力的人,高收入也許是必然的。
我舉一個實例,有個做技術的人士,技術水平不低但也沒有達到通天入地的地步。按照當地的水平也就是八千到一萬的月薪吧(實際收入也許比這還低很多)。可是此人對市場觀察敏銳,非常善于把握商機,他把自己設計的內容直接和一家用戶聯姻了。這家用戶也算是規模較大的企業,資金雄厚,專門成立了一個機械制造方面的分公司。讓此人完全負責設計這家客戶用到的設備,也就是這家企業用的設備,自己設計自己生產了。這樣一來,此人的待遇一下漲到了原先的3倍以上的待遇(年薪大約三十萬吧,在北方三線城市算是不錯了)。作為公司,由于都是自己設計的產品,自己生產,盡管設計部分費用高一些,但是整體來說比原先外購設備還是把成本降低了很多。
這是一個雙贏的事情。也是技術人員主動出擊的實例。把握商機,把自己的技術結合當時,當地的特點主動出擊,也許是今后技術人員的好出路。
看似平淡無奇的事情,但又有幾個人真正把握住了呢?又有幾個人給自己的收入帶來可觀的改變呢?
7 `- S& M3 ~/ |+ c3 _( j
作者: 十字背包客 時間: 2016-8-9 15:05
嗯,這樣倒是很好的辦法,當然這樣的機遇也比較難得找到啊
作者: 告別五花肉 時間: 2016-8-9 15:05
你是猴子派來逗逼的吧!
作者: wx_q0kIiKr1 時間: 2016-8-9 15:06
這是個不粗的方法!" a2 K0 ]( a+ N; B9 |! ~: x: \
不過我看到的很多設備用戶企業采用的是單獨找設計者設計方案,再找加工單位作出設備,這樣設計費會比原來低很多,一套設計方案也許只需幾千塊就可以搞定,對于廣大機械設計人來說就是所謂的“私活”
作者: 韓寒11 時間: 2016-8-9 15:07
做設計的完全可以做到,但是做加工,工藝的呢?
作者: wx_q0kIiKr1 時間: 2016-8-9 15:10
我說的也就是這個意思
作者: 韓寒11 時間: 2016-8-9 15:19
3 f8 s( l1 K0 Q' S+ U
有沒有聯手的,一起搞一下
2 |- N4 T6 H6 b! ]) H( a* C4 @
作者: 龍游河畔 時間: 2016-8-9 15:37
這種事情要搞大可不是單槍匹馬的。
; }% ^: _$ E, P3 r2 `' N' u一個人搞定全部設計,當心過勞死哦。; b% [# s: z$ A* f) y) n1 x) A
不要跟我說一套圖紙改來改去騙幾家,騙幾年哦。
作者: 龍游河畔 時間: 2016-8-9 15:39
一般都要有一個小團隊,分工負責哦。
; m. d# Z5 ~$ n5 Q* T# a2 Z不管設計,加工、服務,盡量一條龍,才會興隆長久哦。
作者: 龍游河畔 時間: 2016-8-9 15:45
這個也不是什么新路,, x) \% L! l; ?4 p2 Z
我們長三角地區二十多年前就搞得轟轟烈烈了。
作者: 龍游河畔 時間: 2016-8-9 15:46
鄉鎮企業都是借助這樣的小隊伍搞起來的。
作者: 龍游河畔 時間: 2016-8-9 15:51
活絡的大學老師也是搞這個的高手。
' W! }2 s7 i; q, c/ h3 ^# |" L. N
作者: 龍游河畔 時間: 2016-8-9 15:57
樓主有沒有這樣的實際經驗,給我們分享一下O(∩_∩)O哈!
作者: 改個名字 時間: 2016-8-9 16:00
對于高不成低不就的人,隨便動一動可能連飯碗都保不住。先夯實基礎再考慮發展,準確的審視自己,評估形勢才能把握機會。6 R1 N' ]/ E# _- |' v
每個人都有一套對世界的審視標準,這個標準隨著經歷與體驗的增加也當慢慢修正,越來越接近現實情況,這也就是所謂的閱歷。但是閱歷不等同于接觸事物的時間長短,有意的去主動思考、主動完善才能讓一個人的有快速的發展。
3 {: H) w. E% {# r( k1 N更進一步說,許多優秀企業對于發展方向、行業動向都有一套基于事實的評斷標準,審核規則,這是基于理論(理論也是慢慢靠經驗+總結推理而建立的)的評斷,在過去往往很準確,但其實,今時今日很多大公司的評估理論需要做些修正了,這里就不詳談了。
. [& J/ R; A, ~# {1 X; t5 Y再說回來,對個人而言,我們無法掌握大公司所擁有的行業內的信息量,也難以提煉出一套合理穩定的評估系統。我們真正的優勢在于對某一領域內技術或者機遇的把握。簡單來講就是做新的、別人沒有的東西。其中也是困難重重。1)首先新技術的產生就很困難。工業領域要求設備具有可靠性、穩定性,而且產品產業鏈可能很長,每個客戶可能只是其中一個環節。在發展多年的傳統機械領域想要搞革新往往面臨兩種格局:要么高新技術離我們太遙遠,根本不是這塊料;要么效果太小,產生的效果還不夠客戶麻煩的。2)前期成本很高,想樓主所提到的這種案例我認為是很幸運的。客戶已經擺在眼前,就是需要你用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加上設備的使用效果去說服客戶,在一次次的調機過程中還能完善自己的設計。但更多的情況下,想要把技術轉化為金子,首先設備(技術)要可靠,前期需要反復論證、不斷優化(往往這個時候你是沒有客戶的),直到能拋頭露面。3)對于多數的新技術,你難以估測其推行性如何,市場容量或許我們可以估計出來,但客戶是不是認你的貨,這就另講了。尤其對于一些大動作,可能改變客戶原有的加工生產工藝、或者質量評定標準的新技術。
( A: G- k7 P. `/ ~9 N: P談完困難,我想說的就是,最容易把握的機遇就是樓主所提到的這種狀態。根據我的經驗能把握這種機遇的人往往都是有準備的人。一般來講,這種人早就想過要自己做些什么,直到這一次他覺得很有把握。有的時候呢,形勢就沒有這么明朗,可能讓人一頭霧水,也只能搏一搏(當然也有人慫了)。或許賭博敗了,只能垂頭喪氣,但是有準備的人會給自己留后路,再有機會,就從頭再來。我喜歡打牌,想胡大的就別怕點炮,同時也得保持冷靜,別白白送胡。說不好。打牌技術再好也會有輸的時候,不過長遠來看,還是贏得。至于創業這種事情,一輩子或許沒有多少機會,如果真的相干就干一次把。不過還是好好稱稱自己幾斤幾兩,想想看失敗了要怎么辦。
; M! i2 G# O1 S: |# h# r J/ B因為經常在考慮創業的事情,所以看到這個帖子比較有體會。
作者: kayex 時間: 2016-8-9 16:45
不是所有人都有這個機遇滴
作者: 韓寒11 時間: 2016-8-9 18:21
5 o( I, Q$ S1 }: P# D, b% l7 Y
做業務的看不上加工的7 w1 t, j& I6 C9 l" b
作者: albert.tang 時間: 2016-8-9 18:43
非標自動化設計、焊接機械手設計、流水線設計等方向可以這樣搞搞。
作者: 小河HH 時間: 2016-8-9 21:04
+ y3 l$ V: {3 c' I$ [
可以試試嗎?,t看看能否抓住機會
/ D; [ S% X; j1 F0 O
作者: 小河HH 時間: 2016-8-9 21:07
8 @; D c d. P$ F8 K6 E) O一個例子就是身邊的,還有更精彩的正在上演。
9 r$ E, N& S4 z" f: U
作者: 成歌2047 時間: 2016-8-9 21:36
個人認為,這樣的機會極少,基本不可能,除非這家大企業的老總是他的親戚。
作者: 龍游大海 時間: 2016-8-9 21:41
支持
作者: 韓寒11 時間: 2016-8-9 21:42
# l( z7 R' Q) X* a0 `7 F真想找到這個道,希望有高人指點
" ~$ a" ^! p9 G+ R( n: @5 @" p- ~
作者: 小河HH 時間: 2016-8-10 08:04
( q. u ~' Q; ]. _0 j% }9 P+ q
不見的,關鍵在于自己的運作了。$ K, N! ]* j, |' i- y) t
作者: 夢回舊時光 時間: 2016-8-10 12:44
看看大神們的經歷吧:, f" w8 F S7 u B
http://bbs.cmiw.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2790 J- z8 w! q! h- ?- n
作者: 夢回舊時光 時間: 2016-8-10 12:53
不作評論,以下幾句話來著“六角車”大俠的帖子:0 F2 T8 Q; n3 T9 ^
4 e3 {/ V/ _( Z' q0 q2 d“也許搞機械設計的和搞商貿的工作方式;思維方式及價值觀念的不同,很難有共同的語言,因此這次合作的失敗,也不能簡單地把過錯規歸于哪一方,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也。”4 ]* u8 a6 g( R- l5 Q
, j5 f, M5 ], c+ y9 B! {. ]5 ~“看來和商人和企業家打交道都不是件輕而易舉的事。”
; t3 U+ R8 @/ D: R/ u7 ]8 N9 Z! _+ K9 R2 M! |# V3 W$ R4 j) p
“在我看來,我這個設計真的是一棵搖錢樹,只是幾個人都想讓別人搖樹,自己撿錢而已。”1 P: f3 p( ]+ W
- c! p' u2 g: v4 k1 F& j! r' q3 s
作者: 陳小困 時間: 2016-8-11 13:06
! K% ^# f; N* T+ S你是逗比派來猴子的吧!
作者: 程總工程師 時間: 2016-8-12 13:3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圖南 時間: 2016-8-13 15:36
怎么也得需要個團隊吧,很多事情不是一個人能搞得了的。我們機械人很多時候就是少了一份合作的精神。搞區域聯盟很有必要的,再在區域聯盟里搞行業分聯盟。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