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航模基礎知識
[打印本頁]
作者:
ya_pear
時間:
2016-6-26 14:28
標題:
航模基礎知識
一、什么叫航空模型
; G( K# j. F! O# |9 I
. x" {' i: F2 e- ?$ h
+ V% _( _8 @, x3 R
在國際航聯制定的競賽規則里明確規定
! l/ a9 }) p0 g
“
/ m3 t- \+ K3 v2 L
航空模型是一種重于空氣的,有尺寸限制的,
, q' C9 E+ e( U- o
帶有或不帶有發動機的,不能載人的航空器,就叫航空模型。其技術要求是:
5 g2 I5 M$ r4 E2 o3 r
# B0 V+ H9 w l3 u C# P& V8 O/ {
最大飛行重量同燃料在內為五千克;
) T8 m* ~$ |. v9 p
$ ^5 \" V1 ^( z ?
最大升力面積一百五十平方分米;
, {, ?+ C( t9 `: D
' V% K/ @) I4 S/ q
最大的翼載荷
, V" k' S' ]1 M, u, Z
100
: G( M4 v( d7 O+ S5 e6 @
克
: P4 O- b* y" X, c3 ^4 o' c
/
8 Z ?& r8 s" K! @' W H8 T/ N
平方分米;
5 X# J3 [' @' i" [+ A7 a$ k
% s) w T* F. J( E' J) K
活塞式發動機最大工作容積
3 ~; \1 N: ?) f, p# q
10
& L: }& n! k/ W2 `& o4 ~
亳升。
9 t) R: B$ m) K: y2 C- \
. n X5 Q5 B! A- b0 v7 k
1
2 u$ |3 y% X5 a. `: k
、什么叫飛機模型
" Y% P _, Y+ z! l+ X% \- ]5 b
% F* h8 u" z2 h" \: w! u
一般認為不能飛行的,以某種飛機的實際尺寸按一定比例制作的模型叫飛
" V o" I- t/ p3 p
M) I, t& t) T6 S. f" z
機模型。
) w- M. }6 G5 W) v4 p/ ?$ q
! r- U; _% M" Z- z+ \* p
2
! f. X* D" _$ V% z
、什么叫模型飛機
7 _3 C) g- U/ l4 |: b6 g
/ r1 l' V5 q3 g9 q
一般稱能在空中飛行的模型為模型飛機,叫航空模型。
( t/ z, K" N( v6 _
! w+ H( |( l4 j7 D9 W! M8 p
二、模型飛機的組成
6 d6 t+ d4 S0 Y) q
5 ^, J( E: f7 s7 D
" ?$ P+ o* a9 r6 u- C
模型飛機一般與載人的飛機一樣,主要由機翼、尾翼、機身、
" ]3 X5 s- ?5 k7 S( r4 u) d
起落架和發動機五部分組
5 l. u* [, _6 x5 R
成。
; `1 _* s0 v" l
2 n& S% H$ w: U0 |% P
1
' g3 P8 C5 |# w6 G S) o! u
、機翼
% }9 Z. w) t. W# W% _- ~0 X( V
——
' m" k M6 e3 K4 p8 ]" i* }
是模型飛機在飛行時產生升力的裝置,并能保持模型飛機飛機飛行時的橫
: K3 U K. v4 N, B& A
側安定。
" F# p [6 W! P" ~1 ?5 ]$ F" [" }
% r! L) W4 J1 P2 K! i3 {
2
2 q0 f/ M3 E( h+ ~$ M
、尾翼
- ~6 c! M5 q) z: n4 ^
——
/ o z9 c5 f9 }" | d2 _7 n2 L3 C3 U
包括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兩部分。水平尾翼可保持模型飛機飛行時的俯仰
& G) e$ t! C) E. O0 n2 [: k2 t- o
安定,垂直尾翼保持模型飛機飛行時
% \& E& r% V! L* M( T: @9 U$ E
7 M2 D! e+ J5 k
的方向安定。水平尾翼上的升降舵能控制模型飛
3 [) }5 U) g# p @, |' ]
機的升降,
) }. [$ s9 q$ w# o$ z
- u1 ]) ?" o* {! D+ L. t, T
垂直尾翼上的方向舵可控制模型飛機的飛行方向。
6 N* C3 X/ s+ z
- U! d$ q$ w( x# J1 T1 E. }& g! x+ u# f
" B9 d+ J/ N" R9 V
3
8 Y$ x/ X; t9 U: W) b" P! ]3 {
、機身
' ^2 c3 n2 Y3 `* `! s
——
2 [, I9 L0 b8 s- F; d7 _4 C0 ^/ h
將模型的各部分聯結成一個整體的主干部分叫機身。同時機身內可以裝載
7 E& d8 e, Q# o1 A, t8 D* L& z
必要的控制機件,設備和燃料等。
6 t, J9 s" G/ ^1 f5 S; Y
~: F" w9 d+ f! I; n
4
- I Z0 A) C; m4 V q: e4 T2 \
、起落架
& x7 W9 D- q0 e& I9 P" K0 _
——
) A. X7 A& d7 z# ~/ x
供模型飛機起飛、
" G& z5 G2 i- P" C4 w' p) Z
著陸和停放的裝置。前部一個起落架
2 Y; A% b8 l3 l/ o) a* |+ t/ q
3 f& j) |, R3 w; K% j6 n$ B
,
7 \: |3 [ ^/ j- }2 g
后面兩面三個
( x O( Z( ~) |2 `
起落架叫前三點式;前部兩面三個起落架,后面一個起落架叫后三點式。
, T8 N: h0 U# S5 B' ^2 ?4 m
/ J- N6 m, v n T6 T; j3 ^3 G: b
5
" ?6 u# ?1 r4 R2 m I7 c
、發動機
6 h4 m: i! ~ `3 \ Z; C
——
) @: a4 A1 Q% k( {- o
它是模型飛機產生飛行動力的裝置。模型飛機常用的動力裝置有:橡筋
0 P# f1 ~/ O1 M) E$ d
束、活塞式發動機、噴氣式發動機、電動機。
5 g# q: o" X4 L8 w0 n3 Z
5 i' P4 H. g6 K
三、航空模型技術常用術語
& `8 w; l- l: n3 a$ J4 k
: V9 X) G1 j: ?+ u
& m( o# K( Q3 c! R( h; M9 @
1
' b5 @0 s' |8 T5 Z, k
、翼展
% Y, }7 w/ ^7 ^3 E
——
/ r& x" R/ J4 o- ?3 I
機翼(尾翼)左右翼尖間的直線距離。
! }! z- e6 j, r+ E. y
(穿過機身部分也計算在內)
0 O* j) w/ \5 U/ F: O: M' C4 A
。
/ E4 H+ W" P' m
" c$ d+ N) Y) `2 p. e7 E* P& R
2
8 J( p* L% l; O7 N/ f6 Z; \; y/ A
、機身全長
2 E' `& v+ A4 n0 B% a3 n
——
+ Z, p) m1 Y" T8 f2 v
模型飛機最前端到最末端的直線距離。
- A4 A1 ^# V/ q) K- M
2 J7 ?+ i( s5 g$ t$ ]$ u7 M
3
9 {8 Q0 X! y3 r O5 g8 S/ P0 j
、重心
7 m7 d/ Q4 K6 c$ V' J! g5 {8 U
——
' _; B8 D0 I3 p3 k
模型飛機各部分重力的合力作用點稱為重心。
" v8 g# H2 }# @' p8 ]5 X: ]2 x
7 @( t% _7 ~8 i V
4
% M( e1 C3 K- q' I1 A& F T" `3 g
、尾心臂
$ ], D+ h$ _" s1 Y# r
——
" B7 y6 u+ ]" |, u( I7 K) T) [
由重心到水平尾翼前緣四分之一弦長處的距離。
) O. @: M# {& w7 r$ r d
) r7 Q- Q) d2 Z; x
5
9 Y7 r8 n! U' l1 Q
、翼型
' T' i0 d' b0 D! \
——
, m: { R2 j8 H6 c6 h8 L
機翼或尾翼的橫剖面形狀。
6 D N7 ?$ n X8 H
2 Y+ I6 f6 i* g1 ~1 ~8 y: M! E2 S
6
6 x% \- S' Q* C$ F
、前緣
: ~. h" V. X# W W
——
4 S+ T/ D8 g; L0 B# R; q2 r1 j0 r
翼型的最前端。
& M# A j/ X5 ?( p8 R
* j" S/ k+ i, n; K& r) x
7
$ P- F$ [( _4 p# N, L! n- O
、后緣
" e3 k) G# K; X
——
) V7 j# G/ b1 I% B' l
翼型的最后端。
! @" R4 N7 c9 Y
' `$ g* b: K; N& n& R J
8
7 @0 ^7 s: [7 m' T9 {! i* [
、翼弦
: U9 T1 f- `. J7 X" t" [
——
5 X7 ^$ f, T0 ?! G
前后緣之間的連線。
6 `; I$ E& v3 w
2 k, F# _9 E' `+ `' b* ^
9
Q' h: l8 i- ^" q! ~; g! A
、展弦比
( J+ I% x, I u0 f/ ~; V# R
——
2 l* U+ r5 g. @ B0 h. m6 [
翼展與平均翼弦長度的比值。展弦比大說明機翼狹長。
( w9 ~) j* d3 Z5 @
航空模型基礎知識教程
/ n3 A9 A+ B' k& V2 K `, Q2 c, x
(二)
$ ] K- U1 @; Q7 A8 b: c
應大家的要求頂起來
! U4 O' j5 [; c% n
% b, {! u4 P- ~8 T
求
9 ^1 q* i+ p. b/ E+ F
精
! ~# f6 r9 g% `% j, r* y0 _8 G
/ m7 V5 d! g/ ^
t3 `5 h7 c, L* h& o P, D1 T) \
第一節
+ C- q1 W6 E8 y# A2 r$ g, A1 t; K
6 [) m- V" N' z) ?0 @
活動方式和輔導要點
& ^) e$ A5 _" {9 ]) {6 R
/ A( ? I8 O3 t- ?
航空模型活動一般包括制作、放飛和比賽三種方式,也可據此劃分為三個階段。
% d6 m; J3 W& u0 b/ |
4 ]7 O) s2 @1 S) [1 Y
0 Z) u! A+ j- H. O$ W9 J# S! M) s3 h
制作活動的任務是完成模型制作和裝配。通過制作活動對學生進行勞動觀
, s; v# H \* @3 t; r1 h8 k
點、勞動習慣和勞動技能的教育。使他們學會使用工具,識別材料、掌握加工過
* f0 R8 \1 I0 k; z# q
程和得到動手能力的訓練。
5 u( ~' ?. O# \5 \7 U/ j
. ` M$ }6 }& K" _) J! v6 W
放飛是學生更加喜愛的活動,
; o7 Z' k- H% }$ `
成功的放飛,
7 H4 c+ a/ h, T ]) D( v
可以大大提高他們的興趣。
: F4 o" _' s0 R' C/ p @. a" a
放飛活動
% u; `$ `- z1 C. i& y0 ~' `# L
要精心輔導,
: B. ^& g" Q" b5 N3 `( \# z
要遵循放飛的程序,
& W, q& f+ D1 l" t: r, a
要介紹飛行調整的知識,
( V( O) B4 B* `- P% v
要有示范和實際飛行
5 X& \! S) ?" _9 ], ~8 |& ~
情況的講評。通過放飛對學生進行應用知識和身體素質的訓練。
+ s: `: }# w( e8 Z! M
% f. ~4 w- U, T* O) U
比賽可以把活動推向高潮,優勝者受到鼓舞,信心十足:失利者或得到教訓,或
8 F& C& V' o' w1 {. @* m! G' F
不服輸也會憋足勁頭。
& e6 u/ F1 m- S; u, G
是引導學生總結經驗,
1 T+ K2 x/ k' D. h. l9 P7 z) @
激發創造性和不斷進取精神的好形
1 z# ~/ z' y& b/ n. j) Z1 s8 K3 n
式。參加大型比賽將使他們得到極大的鍛煉而終生不忘。
, w; l* d F5 \' ~
! G; d' x# Y: N" m5 E
第二節
+ y: Q3 e/ e% H
% ?2 S X5 R2 c
飛行調整的基礎知識
y0 U) A8 E2 d4 M) t
& Q8 \; O: a9 g( m; q5 j
飛行調整是飛行原理的應用。沒有起碼的飛行原理知識,就很難調好飛好模型。
5 Y$ d9 I" m& r+ i
輔導員要引導學生學習航空知識,
; j B' u H: l; C
并根據其接受能力、
( x% M* ]0 g: Y+ H9 H
結合制作和放飛的需要介
0 l8 l6 W: s4 J0 A
紹有關基礎知識。同時也要防止把航模活動變成專門的理論課。
; E7 [: V* K, M0 U; g7 T8 ^
* P0 k; u D+ a+ D
一、升力和阻力
4 g' }, ~5 B4 S1 x, ^% |$ ?
% |& f. y6 G9 Q/ {" M5 ?$ b
飛機和模型飛機之所以能飛起來,
) R1 R% C# E+ Z& z3 X/ i( H) N
是因為機翼的升力克服了重力。
; k: v* M5 O, c+ W5 R
機翼的升力是
/ V$ \. @' s3 R! P
機翼上下空氣壓力差形成的。
, Y/ `, G9 G4 \- x6 Y
當模型在空中飛行時,
# _" W Y- H1 N2 Z. r+ }
機翼上表面的空氣流速加快,
; {; S C* W8 o
壓強減小;
3 o" W& x: j8 _: Z
機翼下表面的空氣流速減慢壓強加大
: k% O0 r6 t; _' Z
(
. m) I: {) V4 X7 ?0 S) Q# U% D3 g
伯努利定律
" N! t2 X4 Y2 q
)
' p+ j% ]) ]) _$ i
。
/ x9 C* S6 w, ?. S
這是造成機翼上
, ?! S8 P/ j( [1 D
下壓力差的原因。
9 N# w t& L0 M! _
* B0 A/ G0 M1 f. [% M- S! L
: K% o' [! Q/ }
造成機翼上下流速變化的原因有兩個:
( D) |# O4 X, R. b( u5 t
a
0 I# S/ ?( j- A5 Q2 B
、不對稱的翼型;
2 `! g- Z! c2 I0 w7 A- |% f# \9 q
b
5 X$ V5 ~7 R5 N9 Q# W
、機翼和相對氣
1 W, g% I1 O" H
流有迎角。
$ b- Q$ j: P- r% g) F
翼型是機翼剖面的形狀。
' }! L9 O3 h4 ?% |# W5 @
機翼剖面多為不對稱形,
% E# K7 f4 S/ }0 H2 U- u# G1 p# S. k
如下弧平直上弧向
/ S0 Z* E# _( L/ [$ [2 w* E$ u8 m
上彎曲
' l/ N$ k6 w' F2 h
(
2 H* f- G( P& a# B& B
平凸型
3 m, s6 I: Q6 a+ k! e
)
v r# L. {. y/ k2 z
和上下弧都向上彎曲
? k8 M5 E3 z6 X2 o2 [8 w
(
x# K" ~' i r ]9 G- [
凹凸型
" X/ w( _$ s1 X1 T* I9 T+ _
)
. W b( X% ~# M/ G6 O0 T1 S! }
。
4 |/ }: h5 T& ?. A9 T% x" G+ Z
對稱翼型則必須有一定的迎角才
! d8 X5 x+ F7 {
產生升力。
; B3 }8 S2 U3 v" j1 y3 w% R! O
2 Z; ]9 f: q% m- u4 i& ^- v
升力的大小主要取決于四個因素:
4 V4 g* k! z8 }/ W1 D! w$ b, e
a
8 Q! B4 t& _/ n" J
、升力與機翼面積成正比;
! e# U* r. u4 [/ r# g
b
" g. p6 D5 ?( P$ }
、升力和飛機速
5 ]5 p5 G6 K2 @& p$ \8 n+ ^6 l
度的平方成正比。同樣條件下,飛行速度越快升力越大;
2 A/ R8 k* B9 C: J8 E2 E
c
9 c( _0 h7 G1 Y
、升力與翼型有關,
# }6 R% h7 ?6 H1 M
通常不對稱翼型機翼的升力較大;
' L- D' Z- y/ z: o# \, r( @) b
d
0 U* W; ?8 d9 p+ k. w3 q2 _
、升力與迎角有關,小迎角時升力
# @3 m! E: w- W7 \/ w$ p0 y
(
1 W; d! O+ }' ^) d1 R, {
系數
3 Z$ ] ?! r& z/ t' ]1 |- n
)
& F% Q, a5 z: M% G
隨
3 F5 Y1 u% y h0 T2 r' g
迎角直線增長,
! b- ^0 N! M% U# y3 }9 w4 k7 U
到一定界限后迎角增大升力反而急速減小,
1 I' V- y; R; y1 a6 V8 c
這個分界叫臨界迎角。
0 j& S$ j2 L. j# c$ I% e& G9 q
- R. ], E# }1 C/ B+ J
& ?* W4 z, h; q3 p4 _9 s
機翼和水平尾翼除產生升力外也產生阻力,其他部件一般只產生阻力。
% v4 o8 s; S' a9 X; F+ Z
2 }! |: c7 I: T+ A# x
二、平飛
9 g4 S3 S: k" r- D/ }. G
- P1 g( R, m6 E5 r5 ~ ~
水平勻速直線飛行叫平飛。
# y; A# G4 ~$ X% z6 R/ E! a
平飛是最基本的飛行姿態。
3 W `6 H; ]3 ]# N
維持平飛的條件是:
$ N R- u) E/ d' _. t
升力
5 r9 I, g2 j* [ C# i! o: c, q6 D
等于重力,拉力等于阻力
7 S0 g2 [3 R2 i6 ~. z3 x& l: R
(
Z$ F3 I8 R% j. @% l. s
圖
4 l# a+ V. H) Z8 A( n: p
3)
( u2 T7 w3 B7 j6 s0 K
。
# k* k. J" i4 t* a! b4 l! d
. M/ d" j" v8 u5 H8 W N1 M) d# c
由于升力、
$ b$ P7 g$ p1 G
阻力都和飛行速度有關,
& h7 ]6 ?! V, y
一架原來平飛中的模型如果增大了馬力,
! U* x7 o) H: ]; F. {6 B+ _
拉
1 c) P9 E! X6 ]( c5 y
力就會大于阻力使飛行速度加快。
5 ]7 N5 m9 Z! D! Q
飛行速度加快后,
* \2 |% b1 E7 K- U& e
升力隨之增大,
$ t) N( ^$ i+ H& w2 g) p( u! l& q( a: t
升力大于重
& k" a5 `' d* q
力模型將逐漸爬升。
6 d I) r8 e- C% r. {. R
為了使模型在較大馬力和飛行速度下仍保持平飛,
5 F% V1 V& G: s' V2 f* R! ~& J2 [
就必須相
4 b' ]" K' o% ~3 H
應減小迎角。
! _. ? j8 _8 a+ W4 J+ |; L
反之,
7 s! D+ A; B# C9 g$ D( P
為了使模型在較小馬力和速度條件下維持平飛,
/ W' ?& O2 J2 ]6 N) `
就必須相應
2 I c, [1 q: A: P
的加大迎角。
' `# y4 P0 ?% W; \4 I8 Q
所以操縱
5 t S Q* C4 G/ r, K) W
(
) u$ h* }2 g& B/ c1 m! H) }
調整
6 N V" p& L) E; C
)
1 U( C- A+ U: c2 u
模型到平飛狀態,
- X/ `5 B2 Z) t
實質上是發動機馬力和飛行迎角
( _. |: P2 \* o A( l% z. @+ E& l
的正確匹配。
6 X C; Y& S1 |
* ?, V' [+ h" W) F* z
三、爬升
* L" F* U' l6 f( a' K2 p
7 Y- ]. e1 J, m- ]: T8 X
前面提到模型平飛時如加大馬力就轉為爬升的情況。
3 s! }' B7 p5 ~4 @2 |+ {* s" u
爬升軌跡與水平面形成的夾
- \5 M% d# U8 p# J
角叫爬升角。
4 P4 o- X, }9 h" \+ ], w
一定馬力在一定爬升角條件下可能達到新的力平衡,
8 M+ S) ]1 V$ W7 W' M$ y
模型進入穩定
( V( I. X o9 l, O' n
爬升狀態
6 W, Y6 t$ S. S8 h
(
) g# J' i7 z+ Q
速度和爬角都保持不變
% X& H; W' Z/ @+ t
)
7 s4 t2 j- z2 a& g; V
。
# @! F% u/ b7 v0 y8 I6 I
穩定爬升的具體條件是:
$ ~# v1 R$ H# n# i# J/ i
拉力等于阻力加重
: w4 l' z. \3 e, F; C$ \0 R& I; n
力向后的分力
! t( @& z6 ^% z6 R t
(F=X
1 W) J+ E' _& U% v* G5 }
十
! h/ d) N& I1 p, n4 w
Gsin
5 o0 M/ v, Q9 X0 _
θ
) L5 s+ f$ e8 e: w* W/ Z% W
)
4 x& H6 u+ ~) o7 l4 ^
;
: k' ^/ K6 R5 z' P1 [4 N: n
升力等于重力的另一分力
$ @) I" j) y8 ]# a
(Y=GCos
{( c: r8 |* c. I. I
θ
7 `8 X+ Z+ J! ~# I [, {9 q
)
" _+ z+ m Y8 Z# D5 _0 u' }! G8 l) W
。
" A; d2 p- d8 O/ i; v) h; _3 z7 A3 S
爬升時一
9 @: T9 Z( L* Z0 r
部分重力由拉力負擔,所以需要較大的拉力,升力的負擔反而減少了
1 c& d8 C; Q" k( V% X5 e
(
2 x, o7 w' ]+ e+ L. [* K
圖
* `+ n& U$ H |+ N9 O$ M+ I9 b0 a
4)
* J0 F$ f. m- E2 }6 k8 V
。
, u* U q! [- a- X
% F' m/ u+ y$ Q* w2 L
和平飛相似,
; B5 Z* g8 X# w$ ]
為了保持一定爬升角條件下的穩定爬升,
7 v4 v* J8 d7 h6 t0 O
也需要馬力和迎角的恰當
" j5 L) H' u* T4 i' {9 l
匹配。
+ Q1 E: a, `) @5 D
打破了這種匹配將不能保持穩定爬升。
4 F+ I5 @3 S# p! m
例如馬力增大將引起速度增大,
- r; E* y \1 y9 A- D; J
升
6 O' D5 x' _3 R3 ]& q% S
力增大,使爬升角增大。如馬力太大,將使爬升角不斷增大,模型沿弧形軌跡爬
% }7 p" h) e+ ^
升,這就是常見的拉翻現象
# S, |& g4 Z* D1 i* n' {" S
(
! a1 e8 v1 f. s$ d- r
圖
2 k8 W- \% A# k. H6 b
5)
5 y. v8 O6 R- _ L+ A% Z& h
。
. z. w& {; e M4 ]# ^9 Q, m3 {6 f
" s, R) [& R5 `0 P
四、滑翔
9 K" D% \& G- b
w ^7 {/ x2 ^6 n
滑翔是沒有動力的飛行。
( s8 y! B* O( s% q: c
滑翔時,
5 f( v/ j3 {- [5 l
模型的阻力由重力的分力平衡,
! e- N( |7 g) e
所以滑翔只能
1 f$ k1 M& l: l1 r O3 i0 `
沿斜線向下飛行。滑翔軌跡與水平面的夾角叫滑翔角。
9 Y# b% ~1 U4 h* n& R# h
1 z5 ?' e" Q* k, u7 }
穩定滑翔
# @$ u" W+ `" K/ |+ L$ h+ i
(
h. Y; A/ q7 ^1 S+ m
滑翔角、滑翔速度均保持不變
9 q) }3 n$ @$ A$ t
)
* g! x+ d! o7 }( _9 n1 n( y) L
的條件是:阻力等于重力的向前分力
; c& D% M9 l: p |: I% m
(X=GSin
) [# E* k9 p3 f1 H9 J
θ
8 [- v* w' Z- e% i* |
)
* V# g* ] Z3 J+ H
;升力等于重力的另一分力
2 {: U$ a. |1 s/ d2 ~" ?' I
(Y=GCos
( ?% e S% b+ ~/ }+ Y7 D
θ
8 T4 ]% a8 L( u4 E, s0 p2 l
)
+ e. ?6 t) k1 d a0 Y7 W) ?
。
2 A$ [( K6 F( Y P# x
* v' X9 F- f6 A5 x0 ?0 u3 [$ r+ y! v
滑翔角是滑翔性能的重要方面。
& I8 w) j1 o! {/ a+ M
滑翔角越小,
- {* K5 v' c# s0 K+ [
在同一高度的滑翔距離越遠。
0 B, V5 e) ^9 G6 w* k
滑翔
/ C5 G6 O/ y9 u- p$ h
距離
) e$ s8 i7 [& a; s
(L)
- j! K! q L# z- c9 v9 i( k
與下降高度
/ V: ?' ]5 s# n9 b9 f" Y
(h)
2 }3 ]; @& f2 M, J! t* D
的比值叫滑翔比
3 h1 N7 S2 X; h8 X* X5 P; z
(k)
+ U( V' G8 U8 |7 O, e
,滑翔比等于滑翔角的余切滑翔比,
% A& R j5 R- x! r8 g
等于模型升力與阻力之比
C- R1 R2 ?$ {3 A& Z* w2 N" P; n
(
" @0 ]. _/ y9 |7 U
升阻比
6 Q- V9 e! ?$ V6 \. Y
)
2 L+ _/ r4 P' F2 _
。
% |! M% o; M( U- b2 I
Ctg
! a. t8 c: k" }: _# r5 g
θ
/ V* Q: V. p; [
=1/h=k
7 |; d2 ?' ~6 M; i2 I- K
。
, I# ? U' @+ d' _1 ~, J' Z/ z
( k! ^9 n! \; r9 P3 S. q1 B+ e
; C) t- S6 C2 {" e' v) j8 D! {2 f
滑翔速度是滑翔性能的另一個重要方面。
: }9 j* f( v& S2 S* H
模型升力系數越大,
. X/ Z6 V& M( ` O) J. ?5 _
滑翔速度越小;
, S: O5 _- I7 a, `* N d
模型翼載荷越大,滑翔速度越大。
/ F1 z6 g% c5 n+ @, y3 w
* g9 b/ P2 {; d6 Q R
* e+ F4 G8 {# y! m2 J' E ?8 C: [
調整某一架模型飛機時,
2 n9 c: S% ?: r9 W
主要用升降調整片和重心前后移動來改變機翼迎角
7 w, ?4 W7 X1 B- t S
以達到改變滑翔狀態的目的。
7 F4 J& z; N% Z9 z; Q S
d8 ?6 A g% N& U# F
五、力矩平衡和調整手段
! a- A& I8 t. Q& K7 c& V$ [1 A
9 y" C% i- @9 p4 N
調整模型不但要注意力的平衡,
; Z. Z9 y0 Z3 S+ P j
同時還要注意力矩的平衡。
7 N3 X$ T. d `; S& i: |: l( `& r
力矩是力的轉動作用。
3 Q1 P( E& g! w
模型飛機
/ y: |2 O, m1 Q
在空中的轉動中心是自身的重心,
9 o0 c; j- E8 J& k5 z5 v' U! w
所以重力對模型不產生轉動力矩。
& [& k# U+ Y% _3 b
其它的力只要不通重心,
6 ]' h$ @5 @4 V }2 H* Z
就對重心產生力矩。
6 v. ]" v2 a( j% J/ h2 L1 k
為了便于對模型轉動進行分析,
0 U$ D7 X$ Y0 a7 A d
把繞重心的轉動分解為繞三根假想軸的
7 q1 o6 Y. X" k6 V% P* l
轉動,這三根軸互相垂直并交于重心
$ L. u% q8 R2 [
(
1 q3 w3 K% H9 V/ ?
圖
3 y) ^0 j/ Q8 f2 M# a
" K* _& O# s& l% N b% d
7)
5 ]2 A e$ a2 G6 I1 T7 ]) f
。貫穿模型前后的叫縱軸,繞縱軸的轉動就是模
, C7 o. a: w, m+ y: C
型的滾轉;
: e! t$ T" | Q# i; m m
貫穿模型上下的叫立軸,
2 l8 z8 I5 Q/ q, t
繞立軸的轉動是模型的方向偏轉;
8 l/ A* [, v4 V8 [5 G8 e4 a6 Y
貫穿模型左右的叫橫
/ D2 U; x( f/ Y" ]1 t
軸,繞橫軸的轉動是模型的俯仰。
: ?+ P8 z+ Z+ L3 o
% r% z& `; R/ U% m& d
對于調整模型來說,
5 k) C( z" {% i: ~4 P; Z4 F6 B
主要涉及四種力矩;
: g1 T0 s8 h; R9 N% G- w- g/ n
這就是機翼的升力力矩,
' ~ }! s* h2 S1 q: Q. R
水平尾翼的升力力矩;發
* s* S/ I2 o/ H q
動機的拉力力矩;動力系統的反作用力矩。
# C! H9 x) A8 x( Y0 U
4 E- y7 E8 W+ b
, q! z- _2 H" \! O
0 ^4 M2 q! x7 t
機翼升力力矩與俯仰平衡有關。決定機翼升力矩的主要因素有重心縱向位置、機翼安裝
9 q, A* D5 K' Y+ K- `
角、機翼面積。
+ k+ B3 H' T. y
; l9 d9 _2 `+ Z# s! J( @
水平尾翼升力力矩也是俯仰力矩,它的大小取決于尾力臂、水平尾翼安裝角和面積。
4 p- B& U6 }( G. a5 G1 t% [
" _9 a& @ R/ G) y3 @- S$ N9 O
8 U7 K1 P9 r1 O* U* W
2 P' @7 Y' G/ @, C) J" u- }2 O
拉力線如果不通過重心就會形成俯仰力矩或方向力矩,拉力力矩的大小決定于拉力和拉
5 _4 n3 ?# Q p, w3 s8 V$ g! N
力線偏離重心距離的大小。發動機反作用力矩是橫側
6 ~/ C: k, e' ^1 h' ?3 u
(
) ?% W% V E7 r; ?$ Q! f3 v
滾轉
7 J, z$ S) K! b @
)
( n8 Y* D' ^% A7 U( E
力矩,它的方向和螺旋槳旋轉方
( v. V/ b- K$ ~0 K
向相反,它的大小與動力和螺旋槳質量有關。
. c) [; ^: ?# w0 z- M
1 m/ D4 Z( @$ [1 v: y _
, M8 K8 t! o' a2 _& M ^
" n" c. p+ c' {6 ?: f% ]7 n8 p
俯仰力矩平衡決定機翼的迎角:增大抬頭力矩或減小低頭力矩將增大迎角;反之將減小
# g4 B3 T+ z* C3 C
迎角。
6 I# e7 @1 u8 m7 j, V
所以俯仰力矩平衡的調整最為重要。
$ Y. d1 }6 f1 h
一般用升降調整片、
1 H2 i3 s( J- T4 @
調整機翼或水平尾翼安裝角、
: i- I" ]# l7 @, Z$ H$ Z+ q) u1 V
改變拉力上下傾角、前后移動重心未實現。
6 k" f" u3 C$ a- b& l$ X
! S. I: v' m) W/ T
& L" m* U( m8 B. S5 P2 @$ `
4 @4 H* k2 c3 c7 y' S
方向力矩平衡主要用方向調整片和拉力左右傾角來調整。橫側力矩平衡主要用副翼來調
0 w6 v9 G& Z8 n5 I8 D* Y' h
整。
1 |+ m4 X4 @6 w2 o+ ?0 O
' k6 y: R8 ]2 w2 Q
第三節
, F( v2 i0 m/ R4 m1 [
2 f: o% ~1 v: U6 Z. T& K5 Z" n: T5 m
檢查校正和手擲試飛
- W1 K. G3 Y0 h- {1 N2 ~2 R
: A: t! O4 C* h: Y# h
一、檢查校正
/ a7 G: a0 S2 ]9 t3 n
1 I3 b% U+ }# h- G: K# _+ E% t2 Q
一架模型飛機制作裝配完畢后都應進行檢查和必要的校正。
% { I, p' g7 J' T8 A. X; A8 s
檢查的內容是模型的幾何尺寸和
7 l* m( Y- d+ z( `: N3 y
重心位置。檢查的方法一般為目測,為更精確起見,有些項目也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測量。
( `1 q) z @$ M0 O" j. P- k
- o N3 I1 H1 p& ?
3 _1 U5 c7 D" G5 f/ ~ t
0 G% C; R% P* n2 a
目測法是從三視圖的三個方向觀察模型的幾何尺寸是否準確。正視方向主要看機翼兩邊
$ E6 R0 `+ o. B% r6 }" m9 w7 M
上反角是否相等;
/ G# ?( X p$ p5 J9 A
機翼有無扭曲;
' y2 G& W8 h' r4 N
尾翼是否偏斜或扭曲。
$ _. Z5 h2 \3 Y! a
側視方向主要看機翼和水平尾翼的
- I# A. h4 v5 O& j
安裝角和它們的安裝角差;
. a+ ]# Y5 E* U; ]2 d2 k/ u8 z3 b
拉力線上下傾角。
j8 }- q+ h# v6 |7 O
俯視方向主要看垂直尾翼有無偏斜;
- q8 Z2 t- M3 d' \2 s& i! o0 K
拉力線左
/ h* J+ M9 u% b/ ?- N( W
右傾角情況;機翼、水平尾翼是否偏斜。
% V. C/ a) w7 h. F* w
+ d7 ?: e: p; @$ }* }8 o# d% f8 B+ W
' Q4 W% C# j, w- O7 k
3 r" R* r. f, l0 a y$ d
小模型一般用支點法檢查重心,選一點支撐模型,當模型平穩時,該支點就是重心的位
; y: Q6 V+ u9 D9 O7 J* y
置。
0 A- i D' \2 X- R6 U" d o
- l- X) T1 a1 d6 ^' X
+ I9 d& \+ _0 J0 ]; S
% C% r3 l/ v. X! K, E
檢查中如發現重大誤差,應在試飛前糾正。
9 Q9 u: ]! w& g" f2 r/ U" e, H( K
如誤差較小,可以暫不糾正,
; b9 v1 S/ ~) d/ Y7 Z. O# Q
但應心中有數,
) u7 h6 B0 p q9 O' W
B5 X) x5 \7 A+ x- u4 I" H$ o
作者:
本人無人駕駛
時間:
2016-6-27 10:13
學習了~
作者:
szh404183072
時間:
2016-6-27 16:11
學習,了解了航模知識。。感謝樓主。
作者:
小人物1
時間:
2016-6-28 02:06
學習了 樓主威武
作者:
詩人-旅行者
時間:
2016-10-7 15:06
稍微學習了
作者:
機械小伙子
時間:
2016-11-5 09:59
能做成word就好了 可以留著慢慢看
作者:
xijing1982625
時間:
2016-11-6 20:55
知識講的挺好的,就是排版有點差,看的累
作者:
j929149662
時間:
2016-11-23 00:35
感謝樓主普及知識
1 E3 w5 @0 ?. T3 y
作者:
牧師-12
時間:
2017-4-6 14:05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