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轉型升級進行時】系列訪談(1):橫向升級 [打印本頁]

作者: 老鷹    時間: 2016-6-24 19:14
標題: 【轉型升級進行時】系列訪談(1):橫向升級
【轉型升級進行時】活動安排

對中國制造而言,現在最重要而又最困難的事情就是轉型升級。鋼鐵煤炭就不去說了,東北重工業也不必說了,長三角和珠三角有一些優質的積極進取的民營企業,我覺得還是大有希望的。

零基礎創業,20

最近常在溫州活動,前一段時間去了一家做五金沖壓模具的企業(宇輝電子),老板萬曉東(萬總)。他擁有好幾個企業,參股或投資的項目也不少。一說到轉型升級,人們自然認為指的是就是企業,但我覺得談老板的轉型升級更準確一些。

萬總從做模具開始創業,至今有20年了。兄弟三人,他是老大,大學畢業后在電信局上班,和制造業沒什么關系,老二老三是模具學徒出身,零基礎創業,從一個小作坊開始。20年下來,他從一個模具外行,到現在對模具的產業鏈,對客戶和供應商,對行業發展的歷程、前景和各要素都有了深切的理解。對管理企業更是積累了很多心得。他創業起家的宇輝電子,現在有高速沖床40臺,年產值幾千萬,在溫州一帶的模具行業排在前列。

他控股和參股了幾個企業,有一個是做精密加工的,模具制造需要這個東西。萬總是樂清一帶最早引入3D打印的,他前幾年就創建了一個宇輝3D打印公司,我參觀了一下,有幾臺好幾十萬的設備。領我參觀的員工說,設備這幾年貶值了,客戶的小訂單不少。我問賺錢怎么樣,他說賺錢談不上,但我們比別人更早地摸清了市場需求。

萬總正在進行的一個重大項目是模具創新基地,在樂清有28畝地,幾棟紅色大樓已經建好,計劃吸引高端模具設計和制造的創業者入住,給予投資或優惠政策,構建一個以高端模具為核心的眾創空間。他說,溫州這邊有些高端模具做不了,要發到東莞或蘇州去做。萬總的弟弟恰好是樂清模具協會的會長,就想到策劃這樣一個引領本地模具行業轉型升級的項目。

三種類型的老板

和萬總聊天,明顯感覺和技術型老板不一樣。自己創業起家的老板有幾種人,一是技術型,二是銷售型,三是外行。技術型和銷售型好理解,所謂外行也就是開始的時候不懂技術也不懂市場,先創業后學習,因為這種人一般擅長管理企業,就叫做管理型吧。這幾種人后來的發展或轉型升級,呈現不同的特點。

技術型似乎又可以分為工匠和科班兩種,所謂工匠型就是學徒開始,然后技工,當師傅,練就一副好手藝。這種老板愛鉆研技術,但視野相對狹窄,開拓能力不足,等生意上門來找自己,一般做不大,也不喜歡跨行。這種老板一般是沿著技術去縱向升級。如果技術不能超越,企業就會萎縮,轉型升級就會失敗。但如果做好了,就能成為隱形冠軍。科班出身的老板讀書多一點,理論基礎扎實,對于復雜的技術能夠掌握,愿意開發較為高級的產品。這種人創業如果成功了會做得比較大,但他的成本和配套條件比工匠的作坊要求高,需要有整合資源的能力。這種老板一旦渡過初期的困難,有了一定積累,便會升級成為真正的科技型企業。

銷售型的老板是做銷售起家的,跑江湖的人,見識廣,吃喝嫖賭什么都干得來。這些人創業,對客戶的各種需求都比較敏感,對如何把東西推銷出去比較精通,但一般對技術不精通,也不夠重視,總覺得技術再好賣不出去也沒用,湊合做出來加強營銷把錢賺到手才是根本。這類人,如果一直迷信產品不好不要緊只要關系硬就行,那就談不上轉型升級了。如果頭腦過于靈活,見異思遷去炒房子炒股票,那也談不上轉型升級了。但如果有定力,愛思考問題,對市場的本質有正確理解,那么,這種老板是能把事情做大的。因為畢竟是需求和客戶在引領企業的發展,任何企業都不例外。記得有人說過,商業的本質就是把鞋子做好,然后買的人穿著舒服。所以技術為王,產品為王,而不是銷售為王。這句話送給銷售型的老板,也許是貼切的。

外行創業,管理型的老板,創業之初既不懂技術也不懂市場,沒在這個行業做過,有一個契機就創業了。我在溫州就遇見過兩個這樣的老板,一個是萬總,還有一個是海龜接班的。溫州這個地方,外行創業幾乎是普遍現象了,正泰和德力西的老板都是補鞋出身的,人民電器的老板曾經是打魚的。這地方原來也沒什么工業,改革開放后好多外行開始創業搞制造業,后來涌現好些大中小老板。

橫向升級與縱向升級

萬總帶有溫州老板的典型特征,勤奮、能吃苦、精明強干、積極進取。一般來說,做企業的人都有很多煩人的事情纏身,但他卻常有余暇,讀書思考,學習新生事物,探討各種問題。他創業20年,中心基本上是圍繞模具行業,不炒房,不炒股。他賺的錢應該不少了,但衣著消費非常一般,開一輛破凱美瑞的車。讓人驚訝的是,他卻花了上百萬元去香港和美國讀EMBA。這事很多人都表示不解,我也很早就聽說溫州人看重做生意,并不重視讀書。

搞企業的人需要德行,轉型升級需要視野和境界,需要經常更新思維和知識,萬總就是這種老板。他幾乎每周都出差,全國全世界跑,俄羅斯、印度、巴西、日本等。有一些因循守舊,貪圖安逸,缺乏理想的老板,賺了一點錢就豪車別墅美女,錢好賺的時候就惡性競爭賺快錢,錢不好賺就干脆放棄不干了,對轉型升級毫無興趣。這種老板肯定要淘汰的。

技術型的老板喜歡走縱向升級的路子,就是順著自己原有的產品或業務方向去鉆研。這當然是很好的。但萬總這種管理型的老板傾向于走橫向升級的路子,比如做模具,他自己的模具企業雖然也在不斷發展,但他并沒有把全部精力和資源用在此處一個點上,即鉆研自己的模具技術上,而是以模具為中心展開布局,分析本地產業鏈的缺陷,去做一個模具創新基地。他發現模具制造離不開熱處理和精密加工,他就會與人合資做一個企業來補上這個短板。他還參與收購了中國模具網。對于現在的年輕人不愿意到制造業當學徒,喜歡坐辦公室,不愿意下車間,萬總感到很憂慮。他自己的企業里90后學徒只有2個,嚴重不足。這也是各家企業的共性問題。他說下一步要考慮解決的辦法,否則企業就做不下去,行業也就完了。致力于發現行業的問題,并設法解決,而不是專注于自己一個企業的問題。這是萬總這類老板典型的思路。以前這些問題要靠政府解決,其實政府是搞不好的,還是交給市場來做更合適。這些共性需求自然也是很好的商機。

這種做法可以叫做橫向升級。自己一心鉆研模具是升級,幫助別人解決問題從而把模具做得更好,或者統合各要素把當地模具行業向前推進也是升級,而且可能是更重要的升級。有的人可能說這是轉型,由制造業轉做工業服務。此種轉型本身就是升級,因為沒有離開模具這個中心,其實是在轉型中升級,在升級中轉型。

縱向升級和橫向升級不能對立來看,是有機統一的。有的人專注于自己的企業,專注于技術和產品,有的人視野較寬,放眼于行業資源配置,解決共性問題,只是側重點不同,殊途同歸。中國制造業最不需要的是那些專搞低價競爭、惡性競爭的老板,對技術不用心,對資源配置和行業短板更不去研究解決,只會破壞行業秩序。

萬總對做專和做精其實也很重視,他那個做模具的企業下一步準備上馬工程分析。他說,模具這塊出問題,中國的企業都是靠人靠經驗去找原因,但模具加工的過程又看不見,有的問題經過好幾年才解決了。而發達國家是用工程分析,設計完了先模擬仿真,許多傳感器采集數據用來分析,把問題先找出來,解決在生產過程之前。生產力的發展,技術的提升畢竟是一個行業獲得進步的最終因素,所謂橫向升級的老板當然不會不懂這些。

善待員工,每年必加薪

如何管理自己的企業,不同類型的老板風格也不一樣。技術型的老板喜歡凡事親力親為,管理型的老板則喜歡找別人來干,對用人更有研究。萬總說,他的企業里骨干員工極為穩定,因為不管企業的效益如何,每年都給加薪,到了三十五六歲的模具工程師在他這里年薪一般有20多萬。他說,不用整天盯著他們,技工和普工不一樣,他們喜歡動腦筋,遇到問題自動就去想辦法解決了。輕描淡寫幾句話,你會感到他對各種人是有把握的。我曾經納悶,一個做企業的人,又是念書,又是到處跑,誰來管理他的企業呢?原來是把人都細心安頓好了,骨干隊伍穩定也就不用太操心了。有些企業,因為老板管理不得當,整天鬧得雞飛狗跳,這種企業在市場形勢好的時候能混口飯吃,殘酷競爭的時候必死無疑,根本沒有機會轉型升級。


作者: 老鷹    時間: 2016-6-24 19:19
關于【轉型升級進行時】活動:

中國工業經過了四個時期,清末的洋務運動,民國時期有過快速發展的幾年,19491979計劃經濟重工業化和改革開放的30多年。現在站在了新的起點上,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叫做轉型升級。

大家都知道現在形勢嚴峻,高端的做不了,低端的產能嚴重過剩,成本優勢喪失,有些產業或企業在往東南亞、印度或墨西哥轉移。房地產擠占了制造業的資源,綁架了經濟。由于制造業學習成本高,成長慢,初期待遇低,年輕人寧愿去跑快遞或做房產中介。經濟全球化,美國站在產業鏈最高端,德國擁有無數隱形冠軍,日本盤踞高端零部件和元器件。印度在崛起,擁有先進的服務業和年輕的勞動力大軍。如果說改革開放這幾十年我們獲得了長足發展,十幾億人民成功解決了溫飽問題,很多地區都實現了小康。但也積累了很多矛盾,落下了許多痼疾。

競爭是人類的生活方式。這個世界的財富可以無限增加,但權力的總和永遠是1,你多我就少,零和游戲亙古不變。雖然低端產業曾經給我們帶來了財富,讓我們接近了小康生活,但高端產業就不僅是財富,而且是權力了, 控制權。 所以,我們只有轉型升級,向高端產業爬升,擁有控制權,財富的基礎才是牢靠的。否則,我們已有的小康生活未來都是難保的,我們的后代只能仰視別人的美好生活。中等收入陷阱,韓國人跨越了,中國人能不能跨越?這不僅是利益問題,而且是尊嚴問題。

  制造業是大國的立身之本,沒有它的存在,其它很多行業都會失去依托,產業鏈條將會斷裂。就像一棟房子的基礎雖然深埋地下,沒有光鮮的外表,而豪華裝飾和各色家具絢麗奪目,但沒有那個地基的支撐,則一切浮華之物必將垮塌。

互聯網+,物聯網、工業4.0,中國制造2025,好多新概念滿天飛。但大家說得再好,中國制造轉型升級的重擔最終還是要落在企業家們、老板們的肩上。

中國機械社區準備搞一個系列訪談,叫做【轉型升級進行時】,主要是尋找機械及相關行業的老板或企業,把他們關于轉型升級的思考、做法、吶喊、經驗、教訓等分享出來,讓大家學習、反思、出謀劃策。目的就是一個,讓更多的老板擺脫簡單模仿和低價競爭的思維模式,勇敢地走上轉型升級之路。

希望社友們給我們提供好的企業或老板,幫助我們接洽一下,我們組織專人去了解訪談,并把結果分享給大家。

作者: pfizer2001    時間: 2016-6-24 19:42
加班中,順便看看鷹俠的文字
我今年3月份去江蘇的幾個地方轉了一圈,上海也去了,感覺南方在這次的經濟危機中還是有一些不錯的企業,真的在做事情的。北方原本就是依靠資源在發展,這次的危機會讓北方大部分的城市衰落。而升級我覺得很難,真的很難,因為成本在那里了,已經不是08年之前了。在高成本之下,如果想升級必須要付出更多的汗水更多的辛苦。比如在高成本下,你的技術進步會被外資企業的成本優勢給你碾壓。但是日本,韓國,臺灣都是那個階段過來的,比如臺灣的很多的產業,實際上地位與日本歐美比較起來也很尷尬,被中國在后面追趕,高端歐美日。但是不做是等死,全球化實際上是科技的競爭,沒可能一個國家玩金融或者旅游業玩起來的。

作者: 成形極限    時間: 2016-6-24 19:56
老鷹對三種老板的定位分析很準確
作者: 呆黨    時間: 2016-6-24 21:07
pfizer2001 發表于 2016-6-24 19:42
加班中,順便看看鷹俠的文字
我今年3月份去江蘇的幾個地方轉了一圈,上海也去了,感覺南方在這次的經濟危 ...

你好,請問你現在在江蘇上班嗎?能介紹您的公司嗎?我也想去江蘇找工作,感謝!

作者: 林海_kcBRx    時間: 2016-6-24 22:24
轉型刻不容緩,希望天朝制造業能真正得到升級啊
作者: 心無旁_r62dM    時間: 2016-6-24 23:11
說的透徹,做任何事都是要不斷的思考,只有想做好了,才能做好,守株待兔的思想肯定不能站住腳
作者: 一重科技    時間: 2016-6-25 08:33
現在很多老板,還是只重視銷售,不重視產品,通病啊!!
作者: 木易223    時間: 2016-6-25 08:51
怎么遇不到哦這么好的公司呢,現在公司來了3年  就加過一次工資,300塊錢,人員流動很大,五一后 所內走了2個人了,自己也打算走了
(ps:看照片,原來鷹大這么年輕
作者: 防彈蝸牛    時間: 2016-6-25 09:35
作為機械行業從業者,也想找個這樣的老板跟著啊
作者: 齊魯大地    時間: 2016-6-25 11:27
呵呵,受益非淺
作者: 老鷹    時間: 2016-6-25 11:39
@2436
呵呵,不是廣告。你可以把你的質疑寫清楚,我請人來解釋,大家也可以評論有沒有可能。不要在點評里寫,用回復。
作者: 設計夢想    時間: 2016-6-25 11:54
不錯啊,要是不轉型升級,依然依靠低端產品和模仿,早晚死翹翹
作者: 張聾子    時間: 2016-6-25 12:12
老鷹您好!你發的圖片不是接觸器上的小配件吧?
作者: 風格尚11    時間: 2016-6-25 14:17
鷹老大:三種老板我經歷完了,管理型:2012年在昆山,老板是賣不銹鋼管道的,后來瞅到機會接了藥廠的醫用水(純水,注射水,氮氣。。。)系統項目。籠絡人有一套,技術骨干籠絡住,項目籠絡住,再底下的人都無所謂了,掙了錢轉型做投資去了。技術型:2013-2015  在上海,老板是以前國企改制下來的技術員,跟另外一個同事(線切割),弄了公司的東西,(部分設備及辦公用品),出來開了個作坊,小加工-模具-自動化。一步步走到現在,事必躬親,每個項目都由其最終敲定。看著都覺得老板很累。為人挺講究。人員非常穩定,大部分都是6年以上工齡。覺得這樣的企業缺一個一飛沖天的機會和好的技術支持(老板過多參與技術)。
銷售型:目前單位,老板認為技術不是那么重要,東西過得去就行,老板業務能力極強,業內有名三坑(坑員工,坑親戚,坑客戶)。技術沒有做久的,基本都是來個技術榨干就讓走,車間大部分都是親戚,客戶那邊跟公司老大關系基礎極好,設備運過去客戶負責人及車間人員怨聲載道,但是關系硬沒辦法。

作者: zah977    時間: 2016-6-25 16:05
      轉型升級,叫得好響,聽著好聽,做著好難!
      轉型肯定是往高大上的位置上搞,搞別人沒有的,搞社會上高端的東西。也就意味著需要一筆不菲的開發費用,當公司效益好時,拿個幾百萬,問題是不大的,但那時候老板數錢都沒時間,哪有心思搞開發。
      當公司效益不好的時候,老板想起來要搞一些好賣的產品,不然的話,接不到訂單了,車間沒活干了,工人工資都不知道什么時候能發了,現在想投一大筆錢去搞開發已經力不從心了。
      開發任何一種新設備都是有風險的,十之八九是以失敗告終的,這也是老板們不愿投錢的原因。坐等社會上誰研發了一種受市場歡迎的新設備,再一擁而上的去仿制它,沒有前期投入,一條心去打價格戰,狼煙四起。
      再說我們搞非標設計的,原本設計的理念是:只要能達到設計要求,機構越少,越簡單越好,現在不行了,機構太簡單,你這個月推出去的,下個月就遍地都是了,因為太簡單了,一眼就看明白了。現在設計就要簡單問題復雜化,加些沒用的東西進去,讓你看的眼花燎爛,不知哪是頭,哪是尾。
      轉型也不能太超前,你比別人超前一,兩步,你就是一位強者。你比別人超前十步八步,你就死定了,你的大步超前,別人接受不了,需要大量的時間去讓別人去接受,驗證,而你就在這段時間里死翹翹了。
作者: daoimg    時間: 2016-6-25 16:49
三種類型的老板 總結的十分到位。。。

管理型的 可以深入談一談,以本人的陋見 ,管理型老板理想經歷是   有在大型企業工作經歷的背景,對 信息化 有 深刻認知,, 然后 對人性的把握十分到位,,對自己的企業 在行業什么位置有準確的定位, 可以將企業帶到何種高度,同時需解決哪里困難。。。
這樣的老板轉型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作者: daoimg    時間: 2016-6-25 16:51
zah977 發表于 2016-6-25 16:05
轉型升級,叫得好響,聽著好聽,做著好難!
      轉型肯定是往高大上的位置上搞,搞別人沒有的,搞 ...

你說的這些是戰術方面 問題。。。


樓主討論的 是戰略層面的問題。。


作者: daoimg    時間: 2016-6-25 16:53
其實  本質上  辦企業  就是 管理 , 產品 ,市場  3個 最關鍵環節的處理。。
作者: 黃海是我    時間: 2016-6-26 15:37
本帖最后由 黃海是我 于 2016-6-26 15:45 編輯

一,模具行業眾所周知的模具鋼材料問題,只要人家卡你一下,再精密加工也是嗚呼。二,模具加工使用的CNC,基本上技術在日本和德國手里,卡你一下你立刻受不了
三,刀片也基本上在,德,日,手中,卡你一下你也受不了。
四,為什么一個龍頭企業老總憂心廠里90后學徒只有兩名呢,因為其它成本他都降低不了,或者不能立竿見影,而不斷上漲的技工工資在蠶食他的利潤,而且學徒是降低人工成本立竿見影的方法。

作者: xudingjia820    時間: 2016-6-26 17:28
樂清這邊轉型升級的企業我感覺沒多少,我們公司也在喊,但是老板和領導只是喊喊而已,重視市場營銷不重視技術,技術差不多就可以了,研發更是不舍得投入,我在樂清柳市白象這里!
作者: 伯努利111    時間: 2016-6-27 08:17
鷹大分析得好,文筆也好,可以教書了,哈哈
作者: 蝸牛22    時間: 2016-6-27 08:33
我覺得不只是企業或老板,我們本身也需要轉型升級,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
作者: xuejianqi    時間: 2016-6-27 10:30
年產值幾千萬,穿的像民工。

搞實業的太低調。
作者: jason6    時間: 2016-6-27 11:11
鷹大,可以去我們公司看看,與老板交流下,浙江田中精機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 kayex    時間: 2016-6-27 11:45
我也得橫向轉型了,這些年做產品都在一條路子上面,感覺越做越差了
作者: 杰克阿里    時間: 2016-6-27 13:43
看了這篇文章,真的很到位。就說一下我的感受吧:1、轉型升級從長遠來看看是值得的,也是必需的;從近期看是痛苦的甚至迷茫的。但我相信一定可以成功的,只是時間問題!中國基礎經過30年還是可以的,市場也有,比較來看政府也是開明的,有比較優勢,需要的是人才,權利的合理利用以及社會凝聚力的協調融合。2、話說世界從來都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最痛苦的時候最難熬的時候就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所以每一次危機來臨都是融合重組,每一次繁榮都是分化繁衍。3、從中國人這個角度來說,真的是很喜歡趨同,也很容易被周圍的東西影響,所以相對來說改變是相對困難的一件事。不過,在高等教育普及以及互聯網時代第一輪的洗禮之后,我還是很看好2020年之后的中國。相對來說13五也是最難熬的一段時間。
作者: 面包出爐    時間: 2016-6-27 15:39
老鷹 發表于 2016-6-24 19:19
關于【轉型升級進行時】活動:
中國工業經過了四個時期,清末的洋務運動,民國時期有過快速發展的幾年,19 ...

鷹俠說的非常到位,但就目前東莞這邊來說,提的最多的還是“東莞智造”,“自動化改造”等,感覺這邊的所謂產業升級,智造等說到最后還是得落到自動化上面,就以OPPO,VIVO,長盈精密等央視有名的企業,無不是導入機器人、自動化設備等;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又會出現下面的問題:
1、設備投入大,動不動就上百萬千萬的,試問有多少企業有這個實力與魄力去做?往往真正有心想進行產業升級的沒那個資金
2、就算你投入了,但后期是否會給企業帶來實際的收益?至少從我們做的有些項目來看,有些企業投入了大幾百萬進行“智造升級”,帶來的作用僅僅是在      對外吹噓時顯的底氣更足 ,可能會對接單有好處,但對產業來說作用有限;也就是說投入了沒用起來,或者投入的目的根本就不是為了用起來(當然政      府對這些項目是有補助的)。
3、自動化導入后原有工人的安置問題,上自動化后人工數量肯定會減少,對這部分人員的安置也個問題,像我們之前做的一個項目因工人擔心用上設備后      搶了他們的飯碗,而想很多辦法來阻撓,而這部分人還都是經驗非常豐富的老師傅,所以這也給廠方造成了很多麻煩;
4、人員的素質還沒跟上產業高速的腳步,很多設備還得依靠供應商來調試,要知道目前產品的更新換代很快,如果企業自己不能有自己的專業人才,有先      進設備也沒法發揮其有效的功用,所以人員得升級也是刻不容緩


作者: 591877674    時間: 2016-6-27 16:00

作者: 魚滿多    時間: 2016-6-27 16:37
我們公司的總經理是工匠+科班
作者: 天使不_ZfV88    時間: 2016-6-27 17:00
目前剛到一家技術型老板的民企,做機器視覺,老板科班出身,親力親為,連銷售都自己去跑,技術又得自己把關,之前給鋼鐵行業做檢測,效益應該還不錯,如今鋼鐵行業不景氣,公司也死氣沉沉,銷售部門都在公司說說笑笑,老總天天各種跑,研發部每天看似很忙,其實只是對之前的產品稍作改動。部門領導也不能服眾,幾個部門間相互推脫責任。新人進來職責也不明確,就是簡單改改圖。老總對下屬也不信任。在這樣的企業里呆著真的挺難受的。
作者: 小老任    時間: 2016-6-27 17:45
鷹大的分析非常透徹。跑了很多家,放眼看去,目前的行業現狀依然是口號大于行動,觀望的人多,開拓的人少。
以前大家都在想方設法怎么來錢快,炒熱錢,追名逐利,真正有眼光的老板很少。這樣也好,之前百花齊放,萬家爭鳴,趁著這次經濟蕭條,來一次優勝劣汰。熬過寒冬就是春天。
今年到現在公司只賣了一臺機器,已經舉步維艱了,銀行貸款又批不下來,現在把所有的資源都投在新產品開發上。做的東西雖然簡單,但一直在改進創新,比同類產品要好,行業在整合,最終還是會被淘汰掉。
以前年輕氣盛,這幾年也受了不少挫折,銳氣也磨得差不多了,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心里還是有很多遠大理想,說出來一定會被別人嘲笑,但貴在堅持。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作者: 月黑風高夜    時間: 2016-6-28 09:14
圍觀一下

作者: 天使不_ZfV88    時間: 2016-6-28 10:51
研究生剛畢業,剛好有機會,一個同學家里做外貿的,拉入伙想自己想自己研發產品,同學不懂機械設計,但是由于他家是投資人,所以設計方案都是他自己定,給提意見幾乎不采納,每當有疑問提意見都得到一句,這兒我想過了,沒問題,這我問過了,沒問題。我真想說美國火箭都爆炸好幾次了,誰敢肯定自己的東西沒問題。這種方式感覺沒法合作下去了。開始還挺有激情的設計,現在都不想浪費精力了。合伙人這種態度該如何合作下去。很想跟他好好談談這個問題。不然產品出來無法使用怎么辦。哎。。。。。大神們給提提建議吧
作者: 天使不_ZfV88    時間: 2016-6-28 11:06
天使不_ZfV88 發表于 2016-6-28 10:51
研究生剛畢業,剛好有機會,一個同學家里做外貿的,拉入伙想自己想自己研發產品,同學不懂機械設計,但是由 ...

好的,感謝鷹大

作者: Pascal    時間: 2016-6-28 11:53
有想法,有深度,看來老鷹思考企業發展與企業戰略不是一時半會了。
老鷹應該沒有具體管理過工業企業,但成天都在想著發展社區的問題,這管理上的水平也上來了。
作者: 老鷹    時間: 2016-6-28 12:06
Pascal 發表于 2016-6-28 11:53
有想法,有深度,看來老鷹思考企業發展與企業戰略不是一時半會了。
老鷹應該沒有具體管理過工業企業,但成 ...

大俠過獎了,整天看帖子跟你們后面學了一點而已。
確實沒有在工業企業里干過,車間更不了解。

作者: hacjg0807    時間: 2016-6-28 13:15

作者: 迷茫的維修    時間: 2016-6-28 13:39
轉型升級?
轉型,向什么產品轉?技術含量在哪里?
升級,向什么方向升?技術方向在哪來?
都沒有寫出來
還有只看到這個老板想做包租公
自己建一個模具基地,
想分包出去,賺房租
所謂的創新基地
只看到了一個爛尾樓
其實,就是把政府的職能,
私人做一下,賭一把能不能賺錢
沒有政府公信力的招商引資,
不知道這個老板準備怎么干
一句話,虛頭
如果他真的有技術含量
還搞紅樓干什么
@我很呆
作者: newmorn    時間: 2016-6-29 14:08
分析的真好!
作者: jgp310    時間: 2016-6-30 16:57
業務老板看利潤…… 工程老板會注重一點品質
作者: dymeaststar    時間: 2016-7-1 09:57
中國最大的問題是,制造業幾十年的發展,卻沒有發展到點子上。
共和國剛成立的時候,人家技術封鎖,太祖說了一句:封鎖吧,你封鎖幾十年,我們什么都有了。那時候人也淳樸,有干勁,因為工人是有權力的,是可以提出意見的。據說那時候人大代表進北京城都是自己掏錢吃飯的。
改革開放以后,某人一句貓論,好了,能買的都買,人家看見你技術開始都買了,心底里開心著呢。于是從基礎上開始侵蝕你,瓦解你。所謂的高端制造,本質上都在基礎零件。現在國內有嗎?
所以幾十年看似輝煌,把過去發展的底子都給敗了。現在除非開始再花大力氣去把基礎弄,那再過20年,才有希望。可惜人心散了。
另外還有一個最關鍵的是,上頭的收入增長遠遠超過老百姓的增長,特別是在一線,基礎崗位工作的人員。要知道,很多基礎的改進,關鍵的改進,并不是來自于科學家,而是來自于底層員工,特別是高級技術工人。
啥時候,技術工人,一線設計員的收入可以超過一個企業老總,那才會有希望。
作者: 白白楊bby    時間: 2016-7-3 22:09
鷹大厲害,切中制造業要害,希望以后能見識到此類又見識的文章
作者: waitthelove    時間: 2016-7-4 19:19
老板還有遠見啊!!!
作者: 銀裝素裹    時間: 2016-7-6 08:58
中國現階段的制造業處,一方面我們缺乏有經驗的高級技術工人,不是說沒有,而是很少,而這很少發一部分的高級技術工人能帶出多少個徒弟呢,另一方面由于自動化的發展我們對于基層工人的需求又越來越小,同時我們又沒有一個培訓體系來彌補這中間的斷層,也沒有一個完善的保障體系來保護工人職業生涯的可延續性。
作者: 大陸架    時間: 2016-7-6 16:48
各行業轉型升級,走的是互聯網+,走的是將自己公司里的產品升級或改造;借助互聯網,將本行業里的新技術、新工藝及時應用在自己的行業產品里去,達到穩定或者提高產品質量、又降低產品成本,以此增加自己產品的競爭優勢的目的;借助互聯網,可以拓寬產品的國際國內銷售渠道,增加自己產品的市場份額,這是本行業里面的升級。
作者: 智造未來    時間: 2016-7-9 09:10
好,有魄力!就有希望
作者: m_e    時間: 2016-7-13 18:11
我們不是不注重學習啊,只是喜歡學實在的東西罷了
作者: 暖暖手工    時間: 2016-7-14 15:49
換過幾家單位了,我佩服的老板只有一個。那家單位不是什么大企業,但是老板眼光放的很長遠。企業是家族式的,當然也存在弊端,大老板是技術出身,經常參加各種展會。視野廣,思路廣。在我們種鄉鎮企業里,他是唯一一家用ERP管理的。很多鄉鎮企業實行標準化管理,模仿5s,結果根本沒有真正實行,連個皮都沒批好。但是這家企業不是,從上到下,流程清晰,管理嚴格。在周邊都是感覺土老帽的老板中,這樣的老板也是難能可貴了。現在老板管理瀟灑了,人在國外也能時時監控這邊。
作者: zhongdong163    時間: 2016-7-14 23:22
ΣδкжгС壬бгг壬κγ豸и
作者: 看日出的企鵝    時間: 2016-7-15 09:53
這個課題做的很好!感觸很深!加油!支持!
作者: 摸索者18    時間: 2016-7-15 16:30
我的公司就是老板外行進入,可是還沒有做大啊
作者: 高Andy    時間: 2016-7-16 18:51
受教了


作者: 晴天有云    時間: 2016-7-23 17:41
企業轉型升級的難點在老板,老板的視野、高度決定著企業會不會轉型,轉型能不能成功。
現在所在的公司的創業者也是技術出身,經過了幾年的發展,在社會中有了一定的影響力,但對技術的過度干預也使得公司的產品的外形和品牌形象一直沒有很大的突破。之前對技術的執著忽略了管理的重要性,導致企業在大繁榮之后走向了三年的調整期。把今年定義為管理年,著重抓公司的管理,同時在提升品牌的影響力方面也請了世界知名的品牌管理公司幫忙。
作為一個技術狂人開始狠心抓管理抓品牌了,我覺得這就是企業升級的易種體現。
作者: 機械路慢    時間: 2016-7-27 09:26
長見識了,之前的公司也說要轉型,人員流動大的要命
作者: 小雞兒燉蘑菇    時間: 2016-7-27 09:40
制造業是脊梁,亟待轉型升級!
作者: 竹香李    時間: 2016-8-5 00:11
深圳這邊的模具企業競爭很激烈,代工忙時每天加班到9~10點,現在5~8月閑點還來隱形裁人(還自稱深圳模具行業協會會長企業居然還是上市公司),能遇到這樣良心企業打死都不走。

作者: 大牛數控    時間: 2016-8-10 17:0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程總工程師    時間: 2016-8-11 12:3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qq381137151    時間: 2016-8-12 12:50
我也是一個技工,但是現在有什么社會環境能讓技工安穩地工作呢,工資雖然比有些崗位高,但是算算工時,那些錢都是加班加出來的還有我這里的車間普遍沒有社保,人家辦公室那一套名義工資雖然少,但是算上隱形的社保福利和工作時間算起來比車間不知道好了多少。

我算是一個心態沒有穩定的人吧,但是我做繪圖雖然拿著兩千多的工資,上起班來都比我在車間拿著三千多工資時候做得舒心

現在的90后誰不想下班后有個好的環境,但是看看我們的工作環境,臟!看著那些不在機械行業的同學,他們的工資可能沒你的高,但是工作生活環境可是好了不少。還有做技工的人一般家庭環境都不會很好吧,我就是。二十好幾的年齡,看著同學們兒子都能打醬油了,自己房子女友都沒有,下班穿著張兮兮的衣服心里落差是何等之大。
作者: 程總工程師    時間: 2016-8-12 13:2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qq381137151    時間: 2016-8-12 13:59
程總工程師 發表于 2016-8-12 13:23
別自欺欺人了,還有哪個行業比機械工資還低。兩三千,嘿嘿,還得當狗

大俠的意思是機械技工工資高嗎,我在三線都算不上的小城市,就這個水平了。現在準備去一線城市看看有沒有好的工廠了

作者: 大陸架    時間: 2016-8-13 14:23
兩三千確實太低了,不過現在的經濟形勢不好。
作者: 程總工程師    時間: 2016-8-13 18:1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無敵小蔣    時間: 2016-8-15 23:42
喜歡愛思考愛學習,格局大的老板
作者: 劉哲榮    時間: 2016-8-16 09:13
dymeaststar 發表于 2016-7-1 09:57
中國最大的問題是,制造業幾十年的發展,卻沒有發展到點子上。
共和國剛成立的時候,人家技術封鎖,太祖說 ...

完全支持你,你才是明白人

作者: huanghuang    時間: 2016-8-16 14:41
透徹,現在國內大多數的企業產品成型了,就開始想方設法的去賣,不去靜下心來深入,而是找各種銷售開始賣。其實努力把產品做好,成為科技型企業,看蘋果,不需要銷售就賣的非常好。
作者: 小危    時間: 2016-8-17 09:49
中國產業總是趕鴨子上架!
作者: 越戰老兵    時間: 2016-8-23 16:54
這種老板難找啊
作者: 翱翔的鷹9    時間: 2016-8-23 22:43
這樣的老板才是好的老板,有些老板對待員工很苛刻,不通情理。福利待遇也不完善。人員流動自然就很大 ,這樣的企業的人員來一批走一批,談啥子發展壯大喃。
作者: bingjianzuozhan    時間: 2016-9-2 15:13
某大公司,說好的自動化轉型,突然全部取消了
作者: 看對做對cg    時間: 2016-9-3 09:28
最近公司也在轉型升級,招了幾個搞設計的,拭目以待吧,希望企業能好起來
作者: 532742774    時間: 2016-9-19 16:59
想轉型     資金不夠。。。
作者: chenbeihuan    時間: 2016-9-22 09:20
有這樣的老板中國有希望。
作者: 歸零人生    時間: 2016-9-24 13:22
對機械前景迷茫啊
作者: 挨拍的5    時間: 2016-10-11 15:13
鷹大出品,必屬精品
鷹大對外企的職業經理人現象怎么看,有時間給說道說道
作者: kerrwang    時間: 2016-10-13 16:43
我旁邊的公司上年決定開辟自動化市場,也就意謂站,部分轉型,到目前雖然已經在客戶端試用,同時客戶端資金也受管控,正常維修配件到出事時才購買維修,物流出點問題就成天大的事情,
所以沒有回籠資金,一直處于砸錢狀態,其余的正常資金回籠后,便投入自動化,搞的主業流動資金不暢,老板娘都EMBA了,每月老板到處找資料,找銀行貸款,尋找流動資金。

由此看,在此環境下想升級,困難啊,,都緊縮資金過冬呢。。
作者: 所羅門_x    時間: 2016-10-28 11:19
老鷹有灌水嫌疑哦,好老板也許是真的,員工工資我看未必,溫州我也去過,企業核心技術人員也就萬把月薪,沒你說的那么多。
作者: 一星一億    時間: 2016-10-28 11:45
得有見識,得有遠見,有主見
作者: shaojie1986    時間: 2016-10-28 11:49
高見!受益良多。在沒有把問題調分理析弄清楚之前,好些問題確實應該走一步看一步,結合著看。
作者: 3DSource零件庫    時間: 2016-10-28 16:05
好有道理,大贊一個!
作者: solidworks_哪吒    時間: 2016-10-28 16:07
一個好老板是公司所有員工最大的福利!!
作者: 行天下    時間: 2016-10-29 10:38
換工作就是換領導或者老板
作者: yangzhoufly    時間: 2016-10-29 16:18
木易223 發表于 2016-6-25 08:51
怎么遇不到哦這么好的公司呢,現在公司來了3年  就加過一次工資,300塊錢,人員流動很大,五一后 所內走了2 ...

請問哪個是鷹大,坐在辦公桌旁邊的嗎!

作者: 天天天藍_    時間: 2016-10-30 09:22
國企設備比民企更好,資金更充足,卻總是虧損,國企喊出了向民企學習的口號,卻只是在模仿
作者: 嶺上人30    時間: 2016-11-3 15:28
公司轉型很受老板素質的影響呀,
作者: limingzhe808    時間: 2016-11-3 16:40
別人德國制造業牛逼,把互聯網往制造里面加,準備搞工業4.0;美國互聯網技術發達,把制造往互聯網里面加,搞智能制造;中國,兩個都加,搞了個互聯網+。企業的升級在于人的思想改變與進步,人的思想改變與進步又受社會環境的影響與制約。中國這互聯網到底能不能加起來最終還是得靠人。現在賺點錢就想移民的大有人在啊,制造業不想補基礎又想彎道超車需要整個社會大方向上的奮斗與貢獻。解放思想了,但不實事求是了,有危險啊!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