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如何判斷一對齒輪能否正確嚙合? [打印本頁]

作者: 三八大蓋    時間: 2016-5-17 20:45
標題: 如何判斷一對齒輪能否正確嚙合?
本帖最后由 三八大蓋 于 2016-5-19 19:39 編輯
# M% }' H7 Z, t$ O) D: f; h! g3 a+ e8 N1 }& r
       最近來了一套外來圖紙,要求按圖加工,可是發現圖紙中有一對配對的齒輪參數有問題,于是聯系用戶的設計想和其溝通,可是對方答曰:“那個是我們請外面人設計的,我也不是很清楚呀?!?font class="jammer">; M" _; j& T; X4 d) @. U2 W
       這對齒輪參數如下:& ~! _' C) \2 W0 W- U5 |
       齒輪1    模數m=4,齒數z1=18,壓力角=20度,直齒,變位系數=0.261
7 Q# O7 J5 {* q1 H       齒輪2    模數m=4,齒數z2=45,壓力角=20度,直齒,變為系數=-0.2+ H5 x3 r$ N" Q2 k  A$ O
       中心距a=126: I/ }4 K- O8 w+ H; P
       那么,問題來了,若按倆齒輪參數計算,中心距a=126.2423;若按中心距126計算,由齒輪1配齒輪2,齒輪2的變位系數=-0.261,明顯與圖紙存在差異。后來又想,是不是客戶的圖紙上的齒輪也能正確嚙合,可是又不會計算呀。請教了幾個老師傅,只有一個人能頭頭是道的講出客戶的提供的圖紙的齒輪是能夠正確嚙合的,其他基本表示不清楚,不敢妄下結論。
9 s" r7 K! P' \) I       所以來社區了,想請社區里的專家們指點:* H+ a. |+ e& t, V  P" X
       1、這對齒輪能不能正確嚙合?如果能正確嚙合,考慮發熱,會不會出現干涉的情況?
, f+ ^$ @, p$ _' ]# ~       2、給定一對齒輪,如何判斷其能否正確嚙合?0 ^- p0 F6 r) ]0 U; @8 P! X7 q
  g. \% W0 A5 z1 p  h
       筆者水平有限,如有錯誤,敬請指正,謝謝!
9 O6 h& Q% X" R  O* B! W0 D, S" P; I       補充一下,下班回來發現郵箱的圖紙錯誤的,又去單位取了一趟,為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圖中刪除了公司名稱和圖號等無關信息,詳見下圖。6 O4 |3 l  H* e+ D

作者: fanes    時間: 2016-5-17 22:06
要看公法線長度是否和變位系數相符。
作者: 三八大蓋    時間: 2016-5-17 23:08
fanes 發表于 2016-5-17 22:06* e) l& g! Z0 H4 g1 ?7 B
要看公法線長度是否和變位系數相符。
6 G6 P9 D$ E( Y1 J3 z8 d
它的公法線長度和變為系數也對不上,能系統的說一下嗎?
作者: zerowing    時間: 2016-5-17 23:19
大俠,應該只是標準中心距和安裝中心距的區別吧。所謂的正傳動 。* S% @& Q. x0 ]* }) V
手上沒有表,用excel算了算,
& N, z7 e" \7 y5 s( R7 d嚙合角:20.3度。滿足無側隙嚙合。
作者: 海鵬.G    時間: 2016-5-18 07:4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fmdd    時間: 2016-5-18 08:32
是不是斜齒輪?
作者: 楊冬冬    時間: 2016-5-18 08:53
在中心距126至128之間,這兩個齒輪都是能夠嚙合的。漸開線齒輪很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對中心距不是很敏感。當然中心距不同,雖然傳動比不變,但嚙合的平穩性就不同了。
作者: 海鵬.G    時間: 2016-5-18 09:2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ekf_pauleta    時間: 2016-5-18 10:00
按照樓主給的變位系數,計算的無側隙中心距。如有錯誤還請論壇大神指教
) \' i. G4 P0 Y# O, K1 M
作者: fanes    時間: 2016-5-18 13:47
把圖紙發上來,大家看。
作者: 三八大蓋    時間: 2016-5-18 18:58
自己再頂一下,明天晚上回來補圖紙
作者: 石榴FS    時間: 2016-5-19 10:01
學習觀望中
作者: 劉景亞    時間: 2016-5-19 12:30
我的觀點:LZ的這對齒輪完全有可能正確嚙合,這個問題的關鍵參數其實LZ還沒給出來,即齒厚的偏差及公差。
5 O! a1 S4 a7 ?- `+ r% z下面說下我的理由,還是一直強調的觀點,學知識不要停留在表面,要學到本質。4 t# U8 F: Q& \  X0 I" @
具體到這個問題,安裝中心距比設計中心距小,會導致側隙減小,進而有可能會導致干涉,這個共識相信大家都不否認。但是真正會不會發生干涉,主要判斷依據還要看中心距變化導致側隙減小的程度,對于間隙來講這個減小程度是否足以導致干涉。
( @" p) k) P/ C; j- ~+ q/ z, G對LZ的參數我計算了一下,事實上在齒輪精度等級為7級,齒厚公差系列為25時,只要齒厚偏差在a-c系列(DIN標準),這對齒輪就能不干涉正常嚙合。& I; Y$ r9 q6 {7 f- ]3 j* D0 d( I

% f7 `. ?8 J, p, E! @, e" V

' w7 H* |) e6 y  ]
* E3 P! f& i3 ]

( K2 i$ h" V2 o2 s) c* I
作者: 劉景亞    時間: 2016-5-19 12:39
本帖最后由 劉景亞 于 2016-5-19 12:45 編輯 $ k+ a+ Z, N7 k. R
/ P( x5 g4 m3 _9 y, K
下面貼上計算結果。下圖為參數輸入界面。
9 B4 J( [- t, |. l  p

8 i) I5 n9 i* K1 c[attach]387498[/attach]
! O+ N, I; H1 a' ^9 v8 Y9 X下圖為齒厚偏差為c系列時的計算結果。5 D+ J' Q8 h) B% v
[attach]387499[/attach]9 c1 e# q$ s1 f
下圖為齒厚偏差為a系列時的計算結果。/ [1 r. Z& v( N1 m* u
[attach]387500[/attach]
$ T& F3 o' v! Q# _0 A- X
/ [9 n# M! M. u2 h8 D8 |) C以a系列計算結果進行說明,周向側隙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別為0.4154mm和0.5346mm、頂隙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別為0.5707mm和0.7343mm。
- h- @, x" n9 [2 F( i設計中心距為126.2423mm,安裝中心距為126mm,中心距減小0.2423mm,導致周向側隙減小0.1764mm,與側隙值比完全能實現正常嚙合。
$ U3 k& }' K0 m/ x* @2 a$ p5 x; ^9 f% ^# J0 {- O
. h1 w" Y8 k9 ~; F5 u" D3 x" `
8 o9 g' A$ q- M
) A& [: d, h/ w8 i5 ?/ T
3 J  d) q3 Y6 r/ `0 K$ [

作者: 海鵬.G    時間: 2016-5-19 14:3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劉景亞    時間: 2016-5-19 14:38
上下嘴唇一碰,就給人扣帽子,不是君子所為。
- F7 |) |5 Z  `+ K0 {; H) @到底能不能嚙合,數據說話。
" V# b9 k' a% H$ |你倒是分析分析呢?@海鵬.G
作者: 劉景亞    時間: 2016-5-19 14:40
這和參照的哪個標準沒有本質關系,你參照國標結果也是一樣的。別耍嘴皮子,把數據貼出來再說。
; ]- \( |! `6 w- M5 B/ T7 @" o8 O誰說漸開線的中心距可分性,只能加大不能減小了?  @) g7 w( m% F
@海鵬.G
作者: 劉景亞    時間: 2016-5-19 14:52
別偏離話題,簡單回答。@海鵬.G
  R6 I/ v* c- P6 k8 R1 這對齒輪能不能正常嚙合?
. r4 p- B$ e4 V2 通過選擇齒厚上偏差能不能規避中心距變化(0.2423mm)?' x% F: Y4 ?& W6 x0 [6 }
3 中心距可分特性是不是說的只能加大,不能減?。?br /> ! O2 I/ _, U2 V* M& E" X4 最后問一個,中心距減小0.2423mm,導致側隙的減少量你會不會算?怎么算的?
作者: 海鵬.G    時間: 2016-5-19 17:1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海鵬.G    時間: 2016-5-19 18:4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三八大蓋    時間: 2016-5-19 19:43
劉景亞 發表于 2016-5-19 12:39
4 G' F1 k8 s1 B( g+ N4 S下面貼上計算結果。下圖為參數輸入界面。
2 `/ T, B0 u' y$ W& X2 m
前輩,請問這是什么軟件,我一般用kisssoft計算
( s0 F2 J" w" r; i- G" g8 F
作者: 海鵬.G    時間: 2016-5-19 19:5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海鵬.G    時間: 2016-5-19 22:3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葉→秋★    時間: 2016-5-20 16:17
20CrMnMo芯部硬度怎么做到35-42HRC?
作者: 三八大蓋    時間: 2016-5-20 18:51
海鵬.G 發表于 2016-5-19 22:32% f0 Q5 B" m6 d; N
那個大齒輪,看下圖
! P" [3 @2 h4 J6 i" _$ y9 W% a變位系數要小于-0.50,公法線才符合你圖紙的要求" u+ X! _( B) l: [* v9 o  g
我畫這個齒型,沒有按刀具驗算齒頂 ...

  m, B1 J$ _: b+ j; t8 s跨齒數應該是5,圖紙是不對的
作者: honeyhold    時間: 2016-5-21 13:43
齒輪正確擬合條件:模數相等,壓力角相等" a1 @7 r% x# I5 \+ k

作者: 三八大蓋    時間: 2016-5-21 14:20
honeyhold 發表于 2016-5-21 13:43
' w, W% J6 c+ D( F) {1 t3 f齒輪正確擬合條件:模數相等,壓力角相等

; Y+ R4 s+ X# c3 J! ^- v9 R3 }! Q7 s/ r這個沒錯,只是認識不夠深,當時發帖的時候就想說這樣回答不算,后來想想算了。
8 W/ x- I& |& Q- ?* l2 i4 M
作者: 機械green    時間: 2016-8-24 16:28
路過看看
作者: 三八大蓋    時間: 2016-8-24 18:57
機械green 發表于 2016-8-24 16:28
5 Z- E: @" L$ e: _! b2 W  W) x路過看看
5 B( Q; u. I9 [
瞎看啥呢,還是指教指教比較好。7 I4 [1 G  Y; `/ A, S5 n1 G6 j

作者: 機械green    時間: 2016-8-30 12:02
本帖最后由 機械green 于 2016-8-30 12:07 編輯 . r7 r3 z+ i# q+ {2 Z  i/ y+ ^
三八大蓋 發表于 2016-8-24 18:57- ^* r; p# z4 R7 k4 y( R
瞎看啥呢,還是指教指教比較好。

/ |! {4 N- O4 @/ p1 H# ^我才疏學淺  偉哥威武  角度変位的東西  推薦日本 仙波正莊的齒輪變位看看
  L2 W. s" t/ x
作者: qdtruck    時間: 2016-9-5 11:18
都是胡亂給中心距惹的禍!人為拉大或減小中心距,會造成側隙的不確定性,引起卡滯,或重合度過小,沖擊震動。設計水平太差!分辨能力不夠!" e0 B# t8 m3 j7 k+ T) ]- H$ u
繼續學習!
作者: 摔摔    時間: 2016-9-16 13:52
真是精彩的辯駁,學習了,感謝2位大神
作者: myfunction    時間: 2016-9-20 15:04
作為搞齒輪的,吐槽幾句吧。
. |+ _( }9 B1 b  C9 ]) D先拋開具體數據來說,樓主的圖紙還是比較規范的。
9 Y# j: l: @- u% n2 A美中不足就是沒有標齒根圓直徑,或者參數表中加上齒根高系數或頂隙系數都可以。
. W" Q* j: T9 n. u& H再有就是最好把齒根圓角也標上,這個給設計刀具的作參考,專業的齒輪圖紙有必要。
+ ]) {2 _, R# K% D3 d9 ~參數表最后一欄,“嚙合起始點半徑”?,一般應該是“漸開線起始圓直徑”吧。9 v; L# w9 c/ T

- F8 Z. P8 e7 i6 F再看具體參數。3 X7 |8 X! r, P. z& o# F
中心距126±0.031是沒問題的,符合常理,兩張圖紙都標的一樣,應該不會錯。
' ?. x3 |- v. g小齒輪,基本沒什么問題。, s. H. Z" `# u7 J4 i, k. j
大齒輪,就不敢恭維了,個人認為出圖的人肯定不是這套齒輪的原設計者,齒輪設計者絕不會把變位系數和中心距搞矛盾,所以應該是出圖的人把變位系數-0.261錯寫成-0.2了。為什么說變位系數寫錯了,因為它不但跟中心距有矛盾,還和公法線有矛盾。. n0 @5 b. g% m/ {/ O" V
根據兩齒輪的公法線可以得出齒輪副法向側隙0.696-0.813之間,雖說有點偏大,但也是允許的,可能是設計者根據使用需要選擇了這么大的側隙。
/ Y& y  P( M9 h大齒輪參數表最后一欄的嚙合起始點半徑138.047,這參數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直徑吧太小、半徑吧太大,真暈。
0 F6 ?, H. P! `大齒輪的齒頂圓直徑186.4又是按-0.2的變位系數計算的,真為這位出圖者抄出四不像心塞。
$ B" s9 g0 Y8 y5 u' J, D; D
" z6 h) ~! z# h( N4 q. @; `最后回答樓主問題:這對齒輪按圖紙所注公法線加工,按中心距126裝配,是能正確嚙合的。當然漸開線起始圓直徑要分別磨到68.11和173.72以下,不會發生干涉。如果大載荷下工作產生變形和發熱,可以考慮齒輪修形,那就需要樓主沉下心來仔細研究和積累了。
) ]9 i! W+ G, [) w1 k3 z$ K' @8 Y" d( E! h

作者: myfunction    時間: 2016-9-20 15:06
[attach]400942[/attach]1 v) E+ l' R# q

2 b  v* k$ o0 ]3 N6 t3 }
作者: 三八大蓋    時間: 2016-9-20 21:27
myfunction 發表于 2016-9-20 15:04. P5 j. u1 F4 E" ^; h
作為搞齒輪的,吐槽幾句吧。5 F4 z1 O0 M, {# X! Z! N
先拋開具體數據來說,樓主的圖紙還是比較規范的。9 `# }& p3 M: T
美中不足就是沒有標齒根圓 ...

: G. C6 H$ T9 u& V$ s3 F圖紙是外來圖紙我公司一般用可用齒根圓直徑,而不用漸開線起始圓直徑
作者: myfunction    時間: 2016-9-21 08:14
三八大蓋 發表于 2016-9-20 21:27
/ ]8 E) u' v! c8 ?圖紙是外來圖紙我公司一般用可用齒根圓直徑,而不用漸開線起始圓直徑
0 D1 e: `9 D& I9 O
可用齒根圓直徑也沒標呀,是多少呢,要工藝或工人自己算嗎?
% H* J7 e  l5 k6 P
作者: 梓鑠_gW58v    時間: 2016-10-9 15:46
正確嚙合?模數壓力角相等?
作者: 三八大蓋    時間: 2016-10-9 19:52
梓鑠_gW58v 發表于 2016-10-9 15:46
( z4 r* q% y; N( v- L0 O3 d4 {正確嚙合?模數壓力角相等?
0 n& t4 v7 e; L* w
這個沒錯 只是有點膚淺而已1 P5 b! F$ R) p

作者: 梓鑠_gW58v    時間: 2016-10-11 11:28
三八大蓋 發表于 2016-10-9 19:52
/ N) n! e6 R$ R  j* [% [& ]這個沒錯 只是有點膚淺而已
& h  k/ X" y) a) x; N
沒具體做過齒輪設計和加工,知道的只是理論知識,見笑了
: j- t) r+ }( T3 k$ o. Q( }
作者: 趙玉超    時間: 2016-10-12 14:54
學習了
作者: 行天下    時間: 2016-10-13 16:29
以前都沒有注意到,這么深人的細節,用的都是標準齒輪,今天漲見識,謝謝各位大蝦!
作者: 行天下    時間: 2016-10-13 16:31
行天下 發表于 2016-10-13 16:29" G8 @% o5 t5 n5 ?% M# d* u( N
以前都沒有注意到,這么深人的細節,用的都是標準齒輪,今天漲見識,謝謝各位大蝦!
" h+ L7 K/ c7 F5 s" Z
就是這個變位系數,轉的有點頭暈,查了概念也沒搞懂!
作者: scuxyz    時間: 2016-12-3 17:40
精彩
作者: 易文8    時間: 2016-12-4 12:38
認真學習中
作者: 易文8    時間: 2016-12-4 12:39
認真學習中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