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某機床直線度的評定及其機械補償方法的研究(個人原創,請勿轉載) [打印本頁]

作者: pacelife    時間: 2016-3-5 23:24
標題: 某機床直線度的評定及其機械補償方法的研究(個人原創,請勿轉載)
本帖最后由 pacelife 于 2016-3-5 23:39 編輯 0 I7 ^1 x  i+ o2 [7 e
/ B. u" w: u2 o2 h% g* f
之前本來想寫一本關于機床設計的書的,后來考慮到侵權之類的因素只能暫時作罷,最近工作很忙,但也是忙里偷閑,把正在做的一個優化設計的案例整理了出來,里面的數據全是真實的,希望大家不要人肉。/ ?$ `$ O& c6 G. ?  d! x" u
xx機床 x軸z向直線度的評定及其機械補償方法的研究
) m. s5 C4 h7 a# W* U- _0 l- l基本背景:. b5 _( M+ i# t! ]; i
Xx機床 X軸Z向直線度的檢測方法(圖1):
4 S2 Q' o+ x- D* L: h
1.      將直尺按圖平放于臺面中央位置,千分表固定于主軸或滑枕之上
2.      主軸開到X軸零位,將千分表打到直尺之上,讀數歸零
3.      將主軸沿X軸正向運動,每隔50mm將讀數記錄下來
4.      將記錄的數值輸入系統之內,系統會自動生成X軸Z向的直線度誤差(圖2)1 j+ i' ~! W0 l0 U9 W
[attach]380275[/attach]& T7 x; D8 N1 F) F! _
圖1  X軸Z向直線度檢測示意圖
5 y$ z% p  Z5 U; B3 U& t% M- U& H. O( A! q6 m. N

( M# t4 @  o/ j# o! H# ~& G8 d[attach]380277[/attach]! u) a0 `* q4 j- `6 _. W. a
圖2 檢驗結果樣例& e/ a6 a# `3 m+ ~& k+ K" S, \4 ]) @
6 u9 ?& _. b+ t. U+ I0 [
問題的提出:7 Q3 ?6 p9 H# i* U1 @
公司規定的該處直線度誤差應為11μm之內,據車間及工藝反映:,自從該機型量產后的幾十臺檢驗結果,該處直線度誤差一直在超差邊緣,機械調整非常困難,公司內部不允許在工廠階段進行軟件優化補償,因為現在我主管該產品了,恰好之前按照總部的要求將導軌及絲杠都做了優化改進,鑄件也都做了更改,超差的兩臺機器正好是前兩臺樣機,于是質量部門召開了一次會議,要求從機械上想辦法對該問題做出一些分析,并提出改進的辦法。
& a5 o3 x: V# {解決問題的思路: 0 Q5 q5 z$ Q1 a* ^  x  n

聯想到該機床的基本結構,立柱中間為了放置轉臺開了一個很大的口子,這必然影響到整個機床在此處的剛性,反映到上面提到的x軸z方向直線度便是兩側高而中間低的情況,這在軟件上也非常清楚的顯示了出來(圖3),解決的辦法就是在立柱的導軌上加工出一個中凸的曲線來抵消重力對直線度的影響。4 ^( r4 T2 @( k' ~9 `" a
[attach]380278[/attach]) I0 Q5 o3 R$ h& h
圖3 直線度誤差曲線圖


3 \5 c, H* a; E8 P$ R/ C* p問題的一般化:
! M$ d. g' x5 s我的雄心絕不僅僅是隨便給出一個結果這么簡單,我想把這個問題更加一般化:
$ ]( H8 |# m6 `1.如何根據輸入的幾個點求整條軸的直線度?
$ I! ?7 s5 o8 y- q7 [2.如果該直線度的走向有規律可循,如何找到該規律?換言之,該直線度的走向能否被一條曲線擬合,如果能,那曲線的方程應該是什么?
1 N* \* t7 ^; b3.如果我手上有幾十臺該直線度的檢測數據,我如何來求得最適合的一條擬合曲線?
9 j& [' A0 W, _4.如何求得3中提出來的擬合曲線的補償曲線?6 |, x$ H% T% |* q5 J
5.補償曲線求好后,如何反推其正確性(通過已有的機床直線度數據反求)' r" G* E& {4 \3 p0 R. Q7 k
具體的解決思路:
7 K4 F( p. m% B+ N為了便于理解,我對機床軸和坐標軸的對應關系做一個描述:令機床軸X軸的中點作為坐標的原點,坐標軸X軸的正向為機床軸X軸行程的正向,這樣,這個問題中700mm的行程可以在坐標軸上對應為為X軸的-350,-320,…,0,…,320,350,單位為毫米,坐標軸Y軸和機床Z軸重合,方向一直,單位為微米。
, B6 n4 i  J  g0 l" k1.如何根據輸入的幾個點求整條軸的直線度?
" n2 l7 [. V9 T; K% Q: r這個問題比較簡單,只要在坐標軸上畫出每個點對應的X軸Z方向的直線度測量數據,然后通過最小二乘法擬合出一條直線,每個點與該直線的豎直距離(注意是Z方向差值的絕對值,而不是點到直線的垂直距離,這個具體可以參考最小二乘法的定義及求法)的差值即為該點的偏差值,這個行程上點與點之間偏差值的差的最大值就是X軸在Z方向的直線度。下面就以圖2的檢測數據為例編程求出該機床的X軸Z方向直線度(圖4)。0 _9 r4 Z4 [5 p# o" ~
[attach]380279[/attach]
圖4  X軸Z方向的直線度求法模擬
6 `4 V' l, Q1 k8 i) b
由圖中可以看出,用該方法求出的偏差值及直線度誤差與系統給出的完全一致,這里給出的精度甚至更高。(具體的編程代碼我就不給出了,熟悉編程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編個看看)
2.如果該直線度的走向有規律可循,如何找到該規律?換言之,該直線度的走向能否被一條曲線擬合,如果能,那曲線的方程應該是什么?) D$ j& Z, _/ m. B: ~
上面既然求出了每個點的實際偏差值,問題就簡單了:把實際偏差值輸入到坐標軸中,用合適的曲線模擬出偏差的趨勢或走向,用的當然還是最小二乘法。至于擬合曲線的選取,我這里選擇了二次曲線,當然讀者也可以選更高次的曲線模擬。(圖5)' I) A& o6 q. h; h/ O( |
[attach]380280[/attach]# C! ?# \$ L- L+ B
圖5  用二次曲線擬合直線度偏差點# t8 o2 y$ k: M) x

8 u' e/ ~  I  r+ C" W從圖中可見,模擬的效果還是不錯的,點的位置基本上符合了二次曲線的規律。
3 I& a7 g+ p8 q7 k. K2 |7 z
% Q" ]) i5 H! [5 \% r5 X3.如果我手上有幾十臺該直線度的檢測數據,我如何來求得最適合的一條擬合曲線?
$ D. \; B0 i6 v& i7 E* x
從問題2中我們可以求得每臺機床的直線度情況,但是供應商加工鑄件的精度在一定范圍內是隨機的,這就需要我們從大數據中求得最適合的一條曲線,通過該條曲線的加工補償,可以使得每臺機床直線度都不至于偏離太遠。這個最適合應該怎么定義呢?我還是使用最小二乘法的原理,在軸的每個特定位置求出剛剛擬合出的幾十條曲線的直線度偏差值,然后找到該位置上的一個偏差值使得該值到其他機床在該位置偏差的距離的平方和最小,如此再做最小二乘擬合,所得的二次曲線便是幾十臺機床直線度誤差的平均值了。(圖6); `8 f# A' o# f# B" P4 q# ?
[attach]380281[/attach]) v) O; n3 S+ e; C
圖6  多臺機床直線度數據擬合
; A& u9 C, @- S2 J) D0 |/ \' a, i: S" N/ ]/ Z8 W2 m9 ?9 z" R
本次我一共擬合了10臺的數據,得到了上述的表達式和函數圖像
0 a0 t5 l- A' d( j  j
4.如何求得3中提出來的擬合曲線的補償曲線?
; b# h2 p2 O# L% y' I4 Q
上面的曲線方程出來以后,這一步也就可以順利解答了,只要把上面的方程按X軸對稱即可得到補償函數,當然這個函數還不是我們要的,為了方便加工,給出的函數需要假設兩頭為0,中間高,從而讓加工廠不必費力再去計算各點的差值,直接從函數中就可以計算出每個點的補償值。(圖7)當然考慮的實際的精度,中間一項可以刪除。從而得到更加簡潔的函數表達式。
[attach]380282[/attach]
0 r9 |2 D& ^+ _0 h% q圖7  最終得到的可用于加工的補償函數及圖像
8 u+ P- ?  P8 q( ]! c: T2 e 3 i! {& K  x% N& G$ y! Q
5.補償曲線求好后,如何反推其正確性(通過已有的機床直線度數據反求)
把上面求出的補償曲線與每臺機床的直線度誤差曲線合并后,再使用步驟1的方法可以得到補償后的結果。(圖8)
3 P) D8 O$ B+ W+ ]+ f' Z[attach]380283[/attach]
/ m3 v. ]% u2 V5 l圖8  補償前后直線度誤差對比7 y/ b8 k0 ]7 s! s1 E
# f% |1 o/ g+ W; t
由上圖可以看出,補償后的直線度誤差沒有超過6微米的,除了第5臺機床,其他的都要明顯好于補償前的結果。+ P: G) x3 m/ C& j
結論:
- J3 N" b# q+ L6 Q% u通過機械的補償可以達到預期的效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補償后的誤差仍然可以通過系統插值法來進一步補償。而軟件補償是針對單臺機床來說的,從下圖可以看到,如果需要,二次補償后直線度在1微米之內甚至更高精度要求內完全沒有問題。7 ?% B0 h& L8 j+ C
[attach]380284[/attach]
" Z+ q5 S  ?, B  Q' o7 i4 k圖9  補償后的偏差仍然可以通過二次曲線在軟件中補償& L8 K: Q7 h, y' Z9 S$ P) l

+ [! D! N- w4 M1 e
! g' h. A) w. ?1 T8 q  v7 R4 V) h( i; Z9 Y6 n0 S  _

/ e$ @: G! Q, C; Y

作者: 鰻魚雞湯飯    時間: 2016-3-6 01:04
完全的開環控制么?
$ q; y, l  C8 D您這個過程就是測量工作臺面變形,然后利用10臺的測量數據,生成一個通用的補償函數,Z軸的進給量按照這個函數進行補償。我這么理解對么?
6 ~) a& H  P- ?$ v9 I那么為什么第五臺的直線度反而高了呢?這里其實不能算直線度了,應該算是補償后的讀數值的計算值吧?5 p# p1 B9 y) ~! W. }
能不能把直線度計算前10臺設備的14個點數據也貼出來么?
作者: pacelife    時間: 2016-3-6 08:45
鰻魚雞湯飯 發表于 2016-3-6 01:04
! I! j: W) _: C6 ~6 |完全的開環控制么?! i6 X5 n: j( n. |1 D* j
您這個過程就是測量工作臺面變形,然后利用10臺的測量數據,生成一個通用的補償函數, ...

! U7 p# m7 u; d1 A有一點沒說清楚,不好意思,不是測的工作臺的變形,而是測的立柱在z方向的變形,因為機床結構不方便貼出來,所以這里沒詳細說& |: W/ b5 O+ s1 U2 x/ S! G& Q

作者: pacelife    時間: 2016-3-6 08:51
鰻魚雞湯飯 發表于 2016-3-6 01:04
' r. B! Y$ L# G6 N# m0 B% G( @& B完全的開環控制么?
# z* v, i4 [' v您這個過程就是測量工作臺面變形,然后利用10臺的測量數據,生成一個通用的補償函數, ...
5 A' Q9 H  {. K" a, b0 {
機床當然是全閉環控制啦,正如文中所說,公司不允許在工廠內對該處直線度進行差值補償,必須要求機床本身的機械精度夠高才行 ,另外我貼的數據已經完全了,不存在什么直線度測量之前的14臺數據
  r/ C4 L1 J% k4 U
作者: 迷茫的維修    時間: 2016-3-6 10:38
養肥了,慢慢看
+ d4 S: n$ k4 p* N我見過
+ u( a3 t2 e: ^6 {% FHELLER測直線度是放個無線量儀4 C+ I; n" S+ Y
測的時候,數據直接可以顯示成曲線
作者: 迷茫的維修    時間: 2016-3-6 10:44
為什么不刮研呢?
作者: 迷茫的維修    時間: 2016-3-6 10:44
為什么不刮研呢?
作者: 迷茫的維修    時間: 2016-3-6 10:45
為什么不刮研呢?
作者: pacelife    時間: 2016-3-6 11:09
本帖最后由 pacelife 于 2016-3-6 11:11 編輯 0 W8 _6 S" y6 T" i8 e
迷茫的維修 發表于 2016-3-6 10:45 3 J8 B6 @$ M0 Q- t. _8 \0 W
為什么不刮研呢?
5 D, m" x% m+ g# F7 x/ R
刮研并不是一個好的辦法,因為機床直線度超差是因為立柱受到中拖板y軸z軸滑枕等的移動部件重力影響,刮研結果不好實時反饋,導軌安裝面本身的精度是沒問題的" R, g! G" V- G+ |, z* c% h0 Z

作者: tashanzhiyu    時間: 2016-3-6 11:51
謝謝樓主,拜讀大作!
作者: biudiu    時間: 2016-3-6 11:55
本帖最后由 biudiu 于 2016-3-6 11:56 編輯   n# D. P# c& h

6 A" X9 Z! W2 u0 ?1 o/ _大俠,我做過和您這個機床類似的工作
& N& Q' e5 U. k. w; o& N+ k" ~- X  W" L$ W( h
您這個機床在客戶處的反饋如何?
! `: l. T1 {; R( ]2 l8 S8 k# z# s8 X+ z: G0 k# X
機床剛性和加工表面質量如何?8 A% v- q" V, m3 b" A4 p
9 {0 s6 P  N% ?* [4 N4 w+ Q
非常感謝您分享的寶貴經驗
作者: 機械huhuang    時間: 2016-3-6 11:58
路過, j7 y8 P& W" {/ ?$ q0 t

作者: pacelife    時間: 2016-3-6 12:06
biudiu 發表于 2016-3-6 11:55
' p+ X: j* J0 Q大俠,我做過和您這個機床類似的工作
# e9 j/ _) N, T# y' F0 J7 p( C" E! X2 ]5 j6 ~7 N
您這個機床在客戶處的反饋如何?

* {, y4 m$ p$ D/ q這是一款系列產品,該產品到現在總共賣了有五六百臺的樣子吧,中間經過了超過五百次的更改,當然到我手上也就不到一年時間,總體來講機器的質量還可以的。
1 a) r& N( h/ ]6 [1 o: ]+ c0 Z: K. z
作者: leftwall    時間: 2016-3-7 09:16
大俠應該說“以上內容純屬虛構若有雷同純屬巧合”
作者: 成形極限    時間: 2016-3-7 09:42
我想說的是如果僅重力就導致直線度偏差11微米,那么在加工時切削力以及激振動態力作用下,導軌直線度會偏差多少呢?切削力在垂直方向和重力相比哪個大那個小呢?全閉環只是在某一軸運動方向上,其導軌變形對導軌垂直方向的影響在其他軸上的閉環控制也是無法知曉和補償的,因此你這里的補償也只是開環的。增加剛度才是正道
! k3 f9 L' Y/ v# ~; Y
作者: pacelife    時間: 2016-3-7 10:45
成形極限 發表于 2016-3-7 09:42 3 v7 F2 m$ X9 H; M! P+ h$ E* g
我想說的是如果僅重力就導致直線度偏差11微米,那么在加工時切削力以及激振動態力作用下,導軌直線度會偏差 ...

& D4 ~# V! N- U3 ]因為移動部件較重,而立柱中間又開了很大一個口子放轉臺,加之X軸行程長,所以會產生改直線度的問題,至于z方向的切削力和重力相差太遠,可以不用考慮,其實該機床的結構,各位可參考DMU50,一望便知,至于實際的效果,我也在等待,有情況了會在該帖更新
# T  X& ?: G% j$ J+ {
作者: pacelife    時間: 2016-3-7 10:49
為何能夠補償,這是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因為該直線度異常是移動部件的重力導致的,是有規律可循的,這在幾十臺機床的直線度報告也能顯示出來,而不是說補償的是導軌加工過程中面的不確定度
作者: 624272884    時間: 2016-3-7 12:11
你這個不是長久之計啊,立柱剛度不行,現在擬合過關了,時間久了,那不是還要超差
作者: 哥是個傳說    時間: 2016-3-7 12:41
感覺治標不治本,為了節約那么點鋼材錢,翻來覆去花了NNNNNNNNNN多人力物力
作者: pacelife    時間: 2016-3-7 12:49
哥是個傳說 發表于 2016-3-7 12:41 ! d  u) U/ }' p0 Q/ b/ z0 n- W' b
感覺治標不治本,為了節約那么點鋼材錢,翻來覆去花了NNNNNNNNNN多人力物力

$ K& l( G: B9 |- u7 j. W8 p不知所云
0 `% A5 Q1 _3 A& o
作者: zhuchenghao117    時間: 2016-3-7 14:52
收藏了慢慢看
作者: pacelife    時間: 2016-3-7 19:39
本帖最后由 pacelife 于 2016-3-7 19:45 編輯
2 _2 Y' K6 \! |" |* O) r; I" \; {6 h4 S9 q; _1 j2 d4 [5 w- u  C/ h
附圖是10臺機床的直線度誤差曲線圖,可以看到,凡直線度誤差大的,都是大致呈拋物線形狀,這也是為什么可以機械補償的原因,圖中也可以大致得出第5,7,10臺的補償效果不會很好,后面的補償結果充分反映了這點,第5臺補償后效果反不如前,第7和第10臺只比補償之前好了2微米。
& T" N" @+ e2 w1 y  _2 `7 Y9 Y[attach]380445[/attach]5 f2 ~3 K6 e$ C. x" b
# B) ?) ~& w9 W& O( ?$ w

作者: pacelife    時間: 2016-3-7 19:52
還有人質疑這么大的直線度誤差“還算是機床?”,國標X軸Z向的直線度允差是0.015mm,那我們國家生產的還是機床嗎?
- c, _* t% {2 q4 J我貼下這臺機床的三軸標準件切削結果吧,沒有超差的項目
: P  P. Z" r5 h4 Z0 a* Y[attach]380446[/attach]
' u& N& H" u1 z+ m" W; c7 y& g& Q7 S# X" }

' [( o( u) y2 H7 w% V
作者: alex_謝    時間: 2016-3-8 19:43
mark下,回去再看,樓主牛逼
作者: 15880640771    時間: 2016-3-9 11:59

作者: 15880640771    時間: 2016-3-9 11:59

作者: 15880640771    時間: 2016-3-9 11:59

作者: 15880640771    時間: 2016-3-9 11:59

作者: 15880640771    時間: 2016-3-9 11:59

作者: 15880640771    時間: 2016-3-9 11:59

作者: 15880640771    時間: 2016-3-9 12:00

作者: 15880640771    時間: 2016-3-9 12:00

作者: 迷茫的維修    時間: 2016-3-9 13:03
中凸的話,連接面沒有完全貼合,剛性會變差的,應該是一條斜的直線較好
作者: 迷茫的維修    時間: 2016-3-9 13:03
中凸的話,連接面沒有完全貼合,剛性會變差的,應該是一條斜的直線較好
作者: 一900    時間: 2016-3-9 19:30
看了一遍,雖然不是太懂,慢慢學習
作者: xudingjia820    時間: 2016-3-9 20:59
謝謝分享,留爪學習!
作者: glhtbp    時間: 2016-3-12 10:02
學習了,進步自己
作者: 設計夢想    時間: 2016-3-15 10:58
其實能否把數據及測量方法給分享,或許有其它的方式可以解決,這似乎是個數學問題了
作者: pacelife    時間: 2016-3-16 19:43
設計夢想 發表于 2016-3-15 10:58 5 ~* V8 a8 o6 _) y# u. \8 x" S
其實能否把數據及測量方法給分享,或許有其它的方式可以解決,這似乎是個數學問題了
8 g% w! W0 a; P% u0 b
十臺的樣本數據都在文中,檢測方法開篇就寫了,程序代碼沒有詳細給出,畢竟是我兩晚的成果,但是具體思路在文中都寫的很詳細了,后面有進展的話我會在該帖中詳細說明- H' e% b7 U6 \- l/ y! u% o

作者: 枯藤    時間: 2016-3-16 22:13
是否可以在精加工導軌時施加一個力,使其預先變形,這樣就可以從機械上補償導軌的變形量
作者: pacelife    時間: 2016-3-17 07:29
枯藤 發表于 2016-3-16 22:13
. _/ L9 }  y# K' u. S- j" o是否可以在精加工導軌時施加一個力,使其預先變形,這樣就可以從機械上補償導軌的變形量
; G. Y3 N: E- [* ^: M
你說的也是一個加工補償的辦法,但是這里受力情況比較復雜,施加的力很難一次試驗成功,具體要看加工廠自己的實際情況才能確定最后的加工方案了
0 m$ t: {+ {' Z5 Y
作者: pacelife    時間: 2016-3-30 22:54
我來更新一下具體的進展吧,按要求更改后第一臺的測試結果已經出來了,誤差為5.9um,回來后我自己分析了一下,前650mm行程內誤差為2.45微米,在行程700處有突變,不知道是否是供應商加工控制有問題,但還是遠遠好于補償前的結果,而整個行程內點的分布已經是隨機的了,這已經能證實補償的手段是完全成功的,當然這只是一臺的結果,最終的結論需要通過更多的機器來反映。
( @: m8 m& s- U  m  Q1 j; V[attach]382610[/attach]9 r5 X3 @; h# z) ?; y
下面是全行程內的結果,和上圖可以對照著看1 ^9 H7 \+ z0 E! O4 d
[attach]382614[/attach]
) ^( w* U5 [" a3 s/ w! G2 J' m& }下面是650行程內的結果,可以看出在這個范圍內其補償結果是相當理想的
/ H9 N8 g) C& i6 n) C4 Q[attach]382616[/attach]2 C% v+ j$ k9 z

作者: 逛逛論壇    時間: 2016-3-31 13:44
大俠,討論一下。) b1 e3 }. n7 I! k6 f5 r
1,數據來源的準確性。既然是立柱上的X軸,那么做為橫梁來處理是可以的。那么X軸的直線度,在遠離它的工作臺上測量,
2 g; s, \2 H, L) Z$ y; ?是否要考慮阿貝誤差?對精密機床是非常重要的,不是一根直尺能解決的。8 m# s& }* D" z9 z# p& c. a; I$ d
測量手段是非常重要的,是你原始數據的來源。
1 k0 F1 |7 q9 u2,機床X軸的真實軌跡也不是一根直尺能描述的。除了pitch,它總體上必然是根曲線,理想的直線是沒有的。
1 X( n  h+ w  \那么這根曲線,就是你補償的對象了。比如,你銑一個平面,它是中凸的,反過來怎么加工?平板上有怎么測量?1 G6 y. B0 g# ~; u, g- j# \
蹺蹺板,對吧。% Z# d8 F- t4 m( n' P+ k  d6 A
所以,補償必定是對你規定的“曲線”的補償,不是直尺的讀數值。
/ d: b) F. ?+ N# _$ ~4 t3,很奇怪你用的直線度測量數據灌入軟件后得出的曲線。一條導軌,用最原始的水平儀來測,用坐標旋轉法計算(手工的),; r: F5 t+ m! }, G) r% A
都能求出被測導軌兩端為“零”,中間的“曲線”也就自然出來了。
4 @! Z6 x3 @1 @' W& w$ M$ y討論一下,你的方法沒錯的,只是精密度,不是你簡單一根平尺和測量手段能解決的。精密機床不是這么生產出來的。
, v+ x3 {# R9 P6 _談到“微米”級的機床,世界上也沒幾家的。
作者: pacelife    時間: 2016-3-31 17:38
本帖最后由 pacelife 于 2016-3-31 17:47 編輯
, g' v; }5 }% E) H: |
逛逛論壇 發表于 2016-3-31 13:44 ; P- N1 O7 K! B4 G+ I" A9 w
大俠,討論一下。& ~/ i$ Z3 T7 ~$ m* ]
1,數據來源的準確性。既然是立柱上的X軸,那么做為橫梁來處理是可以的。那么X軸的直線度 ...
9 k3 B% y% O) J+ X8 S4 k
現在正好有空,手機上簡單回復一下吧:
% [' ^8 l2 _2 E1.關于阿貝誤差,大俠多次提到阿貝誤差,這其實是任何一臺機床上都會存在的,在一般加工過程中,光柵尺位置離主軸的距離決定著阿貝誤差的大小,注意不是離導軌的距離,而測量精度當然需要在主軸下面的工作臺上進行,這樣才是最精確的。- O: v4 C, |6 B7 ^: A5 D
2.關于平尺能否反應真實的直線度,當然可以,平尺就是基準,而測出來的結果的評定大俠好像也有質疑,我在貼中特意把標準測量結果和我自制軟件結果做了對比,可以看出沒有任何不符合的地方,也就是說我計算直線度的方法完全符合ISO標準,具體在貼中寫的很詳細了,這個再說也沒意思了
7 L1 u0 w, s5 Y3.其實最大的問題在于加工廠商對導軌面的控制是否能符合我給出的曲線,這個真沒法保證,我們現在會對每臺加工好的中凸導軌面進行三坐標檢測,第一臺確實是中凸的,經過直線度的評定后可以看出點的分布不再具有明顯的趨勢,也即補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8 O/ |  F8 B5 z' L
作者: pacelife    時間: 2016-3-31 17:43
逛逛論壇 發表于 2016-3-31 13:44
# V4 n, b# g. u# W* z大俠,討論一下。9 z& q  t4 [7 x& f
1,數據來源的準確性。既然是立柱上的X軸,那么做為橫梁來處理是可以的。那么X軸的直線度 ...

4 {  {0 _& {* r7 i- h& E! }大俠好像是用水平儀來測直線度的,兩端調零,看中間曲線 ,其實這種測法并不合理,現在的機床早就用最小二乘法來擬合直線算直線度了,你不相信可以查ISO和國標9 j- _' R( e$ {0 x5 g) ]

作者: 迷茫的維修    時間: 2016-4-1 05:26
哈哈,原始數據測量有誤差,后面都是對的
作者: 迷茫的維修    時間: 2016-4-1 05:26
哈哈,原始數據測量有誤差,后面都是對的
作者: 迷茫的維修    時間: 2016-4-1 05:26
哈哈,原始數據測量有誤差,后面都是對的
作者: 逛逛論壇    時間: 2016-4-1 14:51
本帖最后由 逛逛論壇 于 2016-4-1 21:47 編輯 6 O; k. O9 I) L/ f! }0 x- a
pacelife 發表于 2016-3-31 17:43 , t' H! S6 t# b  ~
大俠好像是用水平儀來測直線度的,兩端調零,看中間曲線 ,其實這種測法并不合理,現在的機床早就用最小二 ...

/ ~0 A4 L$ H6 S  m$ T
: F2 c2 Q$ ^1 o: @5 r7 z二十萬到四十萬的測量工具都玩過,水平儀只是個基礎知識,再說一遍,一個平尺,一只千分表是不說明問題的。
6 Q6 j+ k- z/ n+ c6 j說句我自己的認知,一個測量者,沒有對水平儀有深刻的理解,很難玩好那些高檔的測量儀器的。想想導軌誤差的本質
% x, [. k+ K2 c1 D是什么就好了。. G6 Q; ^) N+ v0 @2 ^" T, L
一個扭曲,就忙死那些激光測量儀的廠家了。$ Q, b3 |2 j2 E5 O% i# q& g
討論而已,我不是只會一個水平儀兩頭調平的人。
  E. T8 X6 z3 h& g& B' a水平儀坐標璇轉法,百度一下吧。5 o' h* P- L/ [$ f" u$ q

作者: pacelife    時間: 2016-4-1 17:29
逛逛論壇 發表于 2016-4-1 14:51 2 a2 @0 _. j1 ?! d# k
二十萬到四十萬的測量工具都玩過,水平儀只是個基礎知識,再說一遍,一個平尺,一只千分表是不說明問題 ...
; E9 u0 D  F0 S! v+ S* N
導軌問題確實非常復雜,以后還要多向大俠請教
作者: however1241    時間: 2016-4-1 18:17
精華帖都是06年的帖子啊。真經典。
作者: pacelife    時間: 2016-4-9 23:26
本帖最后由 pacelife 于 2016-4-9 23:30 編輯 4 C9 C# ?" L4 V/ ]
3 ^" J  W& W4 \. B8 X% W
繼續來更新一下帖子吧,就如前面有大俠提過的,導軌問題非常復雜,該處直線度誤差來源不僅僅是單根導軌的形狀誤差,還有前后導軌的扭曲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但是后者的影響是隨機的,并不會對系統誤差的分析產生決定性的影響,當然我也分析了導軌面的三坐標數據。但是之前我考慮的還是過于簡單,導軌面在整個行程范圍內的變形并不是簡單的中凹,而是具有一定的波動,具體形狀如下(當然這是部分推理的結果,并沒有經過嚴格的有限元驗證),為了減小加工的難度,補償的方程主要針對中間,而兩端并未做補償,這會對直線度產生影響:5 q. `1 t) ]* U, n

6 \/ M3 z1 W7 O[attach]383424[/attach]0 G8 L6 f3 L. e2 L+ L
9 H- S0 p' G: W: O" a; B
現在兩臺樣機的結果已經出來了,為了便于比較,我把未做中凸的機床數據貼出來,方便對比:& B$ r- E0 a, t! ?8 C/ {1 a
[attach]383425[/attach]; m) j  Y0 _% }3 s, g
下面是中凸的兩臺樣機的結果:$ Y$ B# X9 w  M: a' ]: l4 ]
[attach]383426[/attach]
+ u! q; i/ m! q! C可以看出,中凸的機床明顯消除了導軌面中間部分系統性的誤差,點的位置變得隨機起來,而直線度也有很大的提升:分別為5.9微米和5微米,第一臺在后面產生了較大的波動,經三坐標分析是因為兩個導軌面高低差過大產生的影響,而第二臺兩端曲線的凸起基本上反映了未經補償的導軌面在重力作用下的輕微變形,但還是在可控范圍之內,所以暫時不會對其進行處理,這兩臺的結果和之前幾臺的對比基本上可以證明本文中方法的可行性,當然我還需要更多的數據支持(會有大概10套左右的數據樣本作為下結論的依據): d# c+ J/ E+ \0 \" N/ v

) o* k' r  Y( {/ \  _+ G) v
作者: 狼術    時間: 2016-8-19 13:27
學習 保持關注
作者: dyq711    時間: 2016-8-22 22:48
真心的不錯
作者: dyq711    時間: 2016-8-25 22:48
完全可以發一篇高質量的論文了
作者: bzq596615861    時間: 2016-12-23 20:07
有點深,被精細的數據唬住了,最后還是看到機型才明白。這東西跟龍門的橫梁一個意思,關鍵還是剛性,國產的剛性還是不行,龍門都是跨度2米以上的這下垂不是一點半點,我們的解決辦法也是加工!為了防止鑄件形變,采集數據人為的讓鑄件上凸。就像逛逛大俠說的幾點滑塊的跨距是很重要的,但是這種做法有缺陷,而且缺陷不小。還有溫度誤差,光冬天和夏天這個概念完全不一樣,還有熱變形量。我們2米的跨度都能保持在0.01左右,你這是有點大。三軸的龍門可沒系統給你補償。真希望跟有這方面經驗的探討學習。不知道國外的機床是不是有這麻煩。
作者: zll3310737    時間: 2016-12-28 22:42
好帖,能做微米級的機床真不多…我們國人若都是如此,中國一定有希望
作者: ygyi2009    時間: 2019-12-23 11:25
看看
作者: fobyellow    時間: 2020-1-24 18:28
好貼,我不是這個行業的,我們在做多通道的CCD畫面采集的時候用到了類似的思路,采取過線性和非線性的補償手段,最終用了帶溫度的查找表獲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作者: yyhhuzi    時間: 2020-2-4 21:32
不知機床結構,學習了
作者: 紅動中國    時間: 2023-6-30 21:27

作者: ytzhanggj007    時間: 2023-7-2 08:12
幾點看法# Q( @# S4 {' a( v1 b
1.樓主活學活用的做法值得贊賞和學習;$ ?; w5 _4 |: J( N3 a# D
2.直尺的精度要事先檢測不能影響結果的檢測;, ~. n# F) c; w9 w6 ?# c- N! X
3.此處盡管盡量排除了工作臺表面誤差對結果的影響,但是如果小件加工,還是要排除工作臺開槽造成的誤差,這點也許是我多慮了;
( N2 ^$ {8 q  O* v  |4.贊賞出廠前不能用軟件補償的規定,因為機械是基礎和底線,基礎做不好,等軟件補償,是沒辦法的辦法了。此處你的方案就是很好的辦法。
作者: ytzhanggj007    時間: 2023-7-2 08:18
關于刮研,我認為在出廠前不是最好的辦法。理由是,如果通過某種辦法能得到一個規律,可通過機械加工的辦法很快矯正這個缺陷,就不要用速度慢,不能直觀檢測,全憑感覺處理的辦法。如果出廠了在客戶處,由于某種原因處理個別問題,刮研當然是操作難度最小,速度最快的辦法了。
作者: ytzhanggj007    時間: 2023-7-2 08:20
pacelife 發表于 2016-3-6 08:45* A0 f! V2 C0 N" q8 \' {
有一點沒說清楚,不好意思,不是測的工作臺的變形,而是測的立柱在z方向的變形,因為機床結構不方便貼出 ...

8 X. q/ T4 j! o3 u& u8 O2 [6 Q+ ~, ]確實檢測的是相對高度
- M% f) M  t, V
作者: ytzhanggj007    時間: 2023-7-2 08:28
成形極限 發表于 2016-3-7 09:42
  n% w% @2 H8 ^' X我想說的是如果僅重力就導致直線度偏差11微米,那么在加工時切削力以及激振動態力作用下,導軌直線度會偏差 ...

& a. U9 m( R5 X& `" R/ u我感覺不是重力的影響,看數據的變化,如果是對稱結構,一端0,一端9u的數據說明這不是重力的影響,而是由于結構的原因比如樓主說的開口的因素導致的,加工時也消除不了這個影響,所以才會出現這個數據。當然,如果能在結構上大改到剛性好到誤差是0那是最好不過的,但是如果結構不允許或者太難改,我認為象樓主的辦法已經是最棒的辦法了。& ?1 ~# ]- ^$ e4 ]( s: e6 w4 x

作者: 穩定的訂書機    時間: 2023-8-20 14:30
真大佬,有數據的大佬才是大佬
作者: YIDA.    時間: 2023-10-22 07:28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