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機械工業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創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新低 [打印本頁]

作者: 寂靜天花板    時間: 2016-2-5 20:08
標題: 機械工業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創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新低
   “今年以來,機械工業經濟運行面臨較大困難,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創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新低。”在日前召開的中國機械工業質量管理協會七屆二次理事擴大會上,中國機械聯合會執行副會長陳斌指出,2015年1~11月機械工業增加值增速低于全國工業平均水平,利潤增速低于主營業務收入,新常態下機械工業運行面臨新的嚴峻形勢。
  2015年10月底,根據國務院領導的指示精神,機械工業聯合會對專業協會推薦的10家企業進行了調研,調研情況總體可概括為:零部件企業好于主機企業、民營企業好于國有企業。陳斌表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集中反映是產能過剩、需求不足、負擔較重、競爭環境不公等。
產量下降超七成
  我國國內經濟運行下行壓力依然較大。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5年1~11月,機械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同比增長5.3%,低于全國工業0.8個百分點,低于全國制造業1.7個百分點。11月當月增速明顯提高,同比增長6.7%,比10月回升1.4個百分點,其中汽車制造業11月同比增長13%,比10月回升5.7個百分點。
  “如果除去汽車工業,其它機械工業2015年1~11月累計增長4.9%,11月增速比10月下降了0.4個百分點。”陳斌直言,這是機械工業近些年少有的增速低于全國工業、低于制造業的現象。
  機械工業統計的49個中類行業中,有14個中類行業增加值增速同比提高,35個中類行業增加值增根據速同比下降。累計同比下降的產品數仍超過半數。在重點監測的119種主要產品中,11月當月同比增長的產品品種數有44種,比10月增加5種。
  在重點監測的119種主要產品中,1~11月累計產量同比增長的僅有35種,占比29.41%;同比下降的有84種,占比70.59%。陳斌表示,前幾年累計產量同比增長占比一般都在70%左右。
  產量下降較大的產品主要集中在工程機械、載貨車、重型機械、其他專用設備、冶金礦山機械、石化裝備、常規發電設備、基礎零部件等;二是產能已嚴重過剩的普通機械產品,如普通機床、交流電動機、電焊機、電線電纜及低壓電器、互感器、中小型普通農機產品、照相機等。
  產量依然保持增長的產品占少數。其主要集中于與消費、民生、節能減排、產業升級關系密切的部分產品,如農機行業的大馬力拖拉機、4行以上玉米聯合收割機、大型自走式植保機械、青飼機械、烘干機械等產品;收獲后處理設備和農產品初加工設備;儀器儀表行業的工業自動化與控制系統、電工儀表、光學儀器、環保設備及環保儀器,電工電器行業的風力發電機組、光纜、1.6升以下排量的乘用車以及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等。
  陳斌表示,受需求不足的影響,機械產品市場競爭激烈,總體價格水平延續了多年的低迷態勢。去年1~11月,機械產品累計價格同比下降1.3%,已連續47個月同比下降。
  1~11月在統計的142種主要機械產品價格中,累計價格同比下降的產品有102種,占比高達71.83%;而累計同比價格上升的產品數量為32種,8種持平。
  2015年以來,機械工業主要效益指標延續了2014年以來的回落趨勢。陳斌表示,1~10月機械工業主營業務收入18.41萬億元,同比增長3%,與上年同期增速10.31%相比,回落了7.31個百分點。增速為2008年以來同期較低水平。
  數據顯示,2015年1~10月機械工業實現利潤總額12102.35億元,同比增長1.18%,增速比上年同期(13.25%)回落12.07個百分點。其中汽車行業的利潤下滑對全行業的影響較大。1~10月汽車整車制造業利潤同比下降10.44%,汽車零部件同比增長9.16%。
  
行業分化趨勢加劇
  機械行業進入轉型升級階段以來,行業分化明顯。經濟結構調整對以投資類產品為主體的行業影響較大。
  陳斌表示,機械工業行業80%屬于投資類產品,不同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增長速度的差距日益加大;不同類別產品的產量增長幅度差異日益明顯;不同企業的景氣程度明顯不同。
  在新常態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明顯加大,而投資的貢獻率則逐漸下降。
  與投資緊密相關的工程機械工業行業2015年1~10月主營業務收入、實現利潤同比分別下降7.3%、32.63%。重型機械行業服務于冶金礦山領域,受冶金礦山行業需求不足影響,重型機械行業產銷、利潤均逐月回落,1-10月主營業務收入、實現利潤同比分別微增0.98%和4.01%。石化通用機械行業受油價下跌影響,投資意愿減弱,利潤同比下降5.77%。
  與消費相關的食品包裝機械行業近年來增長較快,1~10月主營業務收入、實現利潤分別增長7.94%、5.05%。農機行業雖然屬于投資類產品但近年來隨著農民收入的持續增加,以及國家政策的扶持,繼續保持平穩運行,1~10月主營業務收入、實現利潤分別增長7.32%、9.88%。
  汽車行業2015年增速逐月回落。1~10月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86%,利潤同比下降2.6%。受其影響與之配套的內燃機行業增速回落幅度也較大,主營業務收入、實現利潤同比分別下降5.02%和17.34%。
  電工電器行業進入2015年下半年以來,在國家穩增長政策的帶動下,國家相繼批復了核電、輸變電等項目,電工電器行業呈現逐月小幅回升趨勢。1~10月電工電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5.37%,高于行業平均水平2.37個百分點,實現利潤增長13.13%,高于行業平均水平11.95個百分點,增速為各分行業之首。
  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回落趨勢有所改善。2015年1~11月機械工業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5033.02億元,同比增長9.75%,比1~10月提高0.48個百分點;但仍低于同期全社會(10.2%)0.45個百分點,與上年同期機械工業的投資增速(12.4%)相比,回落2.65個百分點。
  
結構調整有亮點
  “汽車行業經過多年的高速增長,國內汽車產銷增速已經進入相對平穩的增長階段。”陳斌坦言,2015年汽車增速有所回落,但結構在發生變化。
  1.6升及以下乘用車大幅增長。今年自國務院發布關于1.6升及以下乘用車購置稅減半征收政策,有力地促進了1.6升及以下乘用車銷售。11月份,1.6升及以下乘用車銷售155.66萬輛,比上月增長16.6%,比同期增長29%,成為今年以來該車型同比增長最快的月份。
  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占有率同比提高。1~11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767.83萬輛,比上年同期增長14.1%,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1.1%,市場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3個百分點。
  陳斌介紹,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保持高速增長。1~11月新能源汽車生產23.87萬輛,銷售22.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2倍和3.4倍。
  受益于相關政策的扶持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拉動,今年國產工業機器人市場實現了穩定增長。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CRIA)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共銷售工業機器人11275臺,同比增長76.8%,按可比口徑銷量增長27%,是去年全年銷售量的66.5%。預計今年全年國產工業機器人銷售總量將超過22000臺,同比增長30%左右。
  “在嚴峻的環境和市場壓力倒逼下,企業更加重視通過提高產品質量來提升競爭能力。”陳斌表示,機械行業截止目前已有400多家企業建立了品牌培育管理體系。重型機械行業在市場競爭激烈的壓力下,大型企業普遍開始重視鑄鍛件質量合格率,顯著提高鑄鍛件內在質量。目前,大型鑄鍛件合格率已達到98%左右。
  
尚存深層次矛盾問題
  2015年10月底,根據國務院領導的指示精神,機械工業聯合會對專業協會推薦的10家企業進行了調研。陳斌介紹,這10家企業中6家為主機或成套設備企業、4家為機械基礎件企業,6家為地方國有企業,4家為民營企業,涵蓋了機床、重機、石化通用、電力設備、軸承、液壓等領域。
  “本次調研著重了解企業當前經濟運行情況、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以及部分國有企業領導的思想動態。”陳斌指出,通過對10家企業的調研,在經濟運行方面有3家企業同比增長,7家企業同比下降,調研情況總體可概括為:零部件企業好于主機企業、民營企業好于國有企業。
  “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集中反映是產能過剩、需求不足、負擔較重、競爭環境不公等問題。”陳斌坦言,從行業總體上看,企業生產經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行業內呈現出明顯分化的突出特點。
  調研結果顯示,機械行業內企業存在的困難和主要問題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傳統產品產能大、占比多、效益低,新產品產能不足,尚未形成有效支撐,主營業務收入大幅降低。企業產品適應性調整不到位,仍然以拼價格和成本等方式參與市場競爭。
  二是市場需求低迷,企業訂貨普遍不足。陳斌舉例說,調研企業中有些企業近3年市場需求明顯下滑,從2013年開始訂單就已下滑一半,其中與煤炭相關的設備訂單下滑了87%、水泥訂單下滑已超過50%,2015年煤炭和冶金礦山設備基本上沒有訂單。
  “還有企業反映在去年訂單下滑比較大的基礎上今年訂單又下滑了26%。有些小企業往年都有8000萬的訂單在手,今年僅有5000萬訂單。”陳斌對記者表示,上游行業也存在產能過剩現象,整個石化行業投資在大幅度減少。
  三是產能過剩,設備利用率低。調研組通過調研發現,現階段高端產品產能也存在過剩現象,國內盾構機每年的需求不會超過100臺,但每年的總產能已達到500多臺,生產企業超過30家。
  四是新開工項目對市場的拉動被社會庫存稀釋。工程機械設備利用率全行業不到30%,施工單位里施工設備利用率也不到30%,大量的基礎建設投進去了并沒有起到拉動工程機械投資增長的作用。
  陳斌提到,產品價格持續下降,機械行業內惡性競爭蔓延。一是由于需求疲軟、訂單不足,用戶企業壓價與生產企業低價競爭現象十分普遍,涉及產品既包含小型基礎件產品也包括大型成套設備。二是為搶接訂單,部分企業在招投標過程中,惡意低價競爭、虛假承諾,不誠信經營的現象較為突出。“惡性競爭的結果是拉低了產業發展水平,阻礙了產業轉型升級。”陳斌表示。
  調研結果顯示,產品成本普遍上升、企業經營壓力較大;產品庫存增加,應收賬款拖欠嚴重;裝備高端化升級艱難,投入巨大但效益不明顯;國企歷史包袱沉重,主體地位未體現。
  陳斌說,企業普遍反應今年貨款回收難度普遍比去年加大,10家被調研企業中的7家企業2015年1~9月應收帳款就高達246億元。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