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機械設計實例:山寨之二,圓盤80工位斷續分度 [打印本頁]

作者: 害怕伏櫪    時間: 2016-1-15 10:11
標題: 機械設計實例:山寨之二,圓盤80工位斷續分度
本帖最后由 害怕伏櫪 于 2016-1-15 10:34 編輯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Q0NTg3MDcxNg==/v.swf
社友season22本月12日發了個帖子“一個大轉盤的快速起停機構,請問···”http://www.ytsybjq.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40611
帖子內容如下:“近來在想別人家機器的一個機構,圓盤直徑達8米多,圓盤轉動重量達8噸,起停很快!,我偷看了圓內周有兩個動力源,自制的轉齒,但搞不明他兩個動力源如何同步,同時這個轉動是大概什么情況,有人分析一下嗎?這個轉動機構如何做”
同時有張圖片。
然后在11樓有補充:
“慣性很很很很的大,如果用齒輪轉動就可以見到一點點齒隙都有很大的回彈,我現在第一臺機就是用齒輪!很慢!不然根本用不了。轉盤上有80個工位,大概是1.5秒轉過一個工位然后停止,準確定位內圓周即2米內圓上如圖所示的齒,有多少個工位就有多少個齒,驅動齒轉動的是兩個圓輪,轉過180度或者360度齒輪轉一格(這是我猜想,人家不讓看!)外周是8米,我當時看了下面是意大利邦什么牌的減速機,然后人家趕我走了·······”
說得可憐巴巴。
我琢磨了圖片,判斷其為馬氏盤變型,第二天在15樓跟帖:
“這個機構應該是馬氏輪的一個變種。
按照你給出的槽輪2米直徑數據,其槽寬應在43-44,徑向深度大于66。兩個驅動滾子的直徑40,間距約82就可以了。具體數值可以用作圖方法確定。
馬氏輪的驅動,其最為可取的特點是旋轉速度是加速再減速,分度結束時被驅動圓盤的瞬間速度為零,并且驅動件與圓盤結合可以無間隙,用它來分度當然可以非常平穩。
1.5秒鐘轉過圓周的1/80,再重的東西慣性也有限,驅動力量也很小,樓主可以計算一下。”
很奇怪的事是這位社友在12日之后居然沒有再登陸論壇。
這樣,沒法和他討論,我只好另發這個帖子,把這個機構說一說了。
貼出SW2013的造型和裝配體:
(, 下載次數: 622)






作者: kingreader    時間: 2016-1-15 10:25
  彭老師好:那天這帖子看到了,經人提點也明白運動方式;只是我這腦子分析不出受力,看做變形齒輪傳動結構?
作者: 十字背包客    時間: 2016-1-15 11:17
挺巧妙實用的機構,學習了!
作者: 靜待瓜熟    時間: 2016-1-15 11:38
大開眼界。謝謝老師。就是我的2006版本打不開。
作者: 曾經我愛你    時間: 2016-1-15 12:30
謝謝彭老,跟老師學習了
作者: LIAOYAO    時間: 2016-1-15 12:45
俺看視頻的動作,首先想到的是馬氏輪。

前些時間畫了個接料機構,也是用馬氏輪來完成間歇驅動,相關動作如下,
沖床上下往復運動,用齒條帶動齒輪旋轉,再經二級變速后傳遞到單槽馬氏輪,馬氏輪工作角度為90度往復擺動,再經擺桿傳遞到水平往復機構。如此就可以在模具開模時進模接料,在上極點附近頂桿頂出工件,落到接盤里再退出。
作者: zah977    時間: 2016-1-15 13:37
好東西!可憐就是我的威望有少了10點
作者: 陽光MAN    時間: 2016-1-15 14:05
老師是意大利邦飛利減速減。

作者: pack    時間: 2016-1-15 14:40
開眼界了 ~學習了
作者: ug機械設計    時間: 2016-1-15 19:32
學習一下
作者: 走江湖    時間: 2016-1-15 20:16
學習了
作者: fly402418688    時間: 2016-1-15 20:38
這么大的外徑齒加工也是個大問題啊
作者: 祥云飛魚    時間: 2016-1-15 20:41
艾默生 發電機專用設備有這種驅動方式
作者: cunzhang3000    時間: 2016-1-15 20:44
感謝老師指導
作者: 歐陽絕痕    時間: 2016-1-15 22:56
LIAOYAO 發表于 2016-1-15 12:45
俺看視頻的動作,首先想到的是馬氏輪。

前些時間畫了個接料機構,也是用馬氏輪來完成間歇驅動,相關動作 ...

大俠,目前我同事也遇到類似這樣的一個問題,同樣是從沖床取料,不過不是推出,而是用吸盤的形式吸到模具外,他們用伺服電機控制一個搬運機構,因為不是純機構,所以取料機構和沖床要進行信號交互,會嚴重影響速度,而且存在取料機構被模具壓爆的風險。我提出一個建議,就是利用沖床滑塊的升降作為動力,設計一種拾取機構,速度完全取決于沖床自身速度。不過目前還沒想到很好的機構。因為我們生產的產品種類很多,也就是模具很多,所以沖床滑塊升降高度不盡相同,要做成通用,增加了設計難度。

作者: LIAOYAO    時間: 2016-1-15 23:27
歐陽絕痕 發表于 2016-1-15 22:56
大俠,目前我同事也遇到類似這樣的一個問題,同樣是從沖床取料,不過不是推出,而是用吸盤的形式吸到模具 ...

用馬氏輪機構就可以呀,俺說的例子的工作時間只有90度,其余時間就是驅動軸在輪槽外擺動空轉,槽輪不動作來完成間歇驅動。
沖床滑塊升降高度不盡相同木有關系呀,俺用二級變速+擺動空轉,就可以很容易調整機構的工作時間(工作角度范圍)。

作者: ctz556    時間: 2016-1-16 00:34
下載學習
作者: ltzian    時間: 2016-1-16 08:16
學習了,馬氏輪。
作者: nobody1985    時間: 2016-1-16 08:21
8米的轉盤,不敢想象!
作者: 月光傾城2015    時間: 2016-1-16 10:52
上次那個帖中圖片可以看出是馬氏輪演變而來的,這種應該不適合速度高的機構,
作者: 肖振霖    時間: 2016-1-16 11:12
學習了
作者: 月光傾城2015    時間: 2016-1-16 11:16
月光傾城2015 發表于 2016-1-16 10:52
上次那個帖中圖片可以看出是馬氏輪演變而來的,這種應該不適合速度高的機構,

晚輩說話不夠嚴謹,讓前輩見笑了,呵呵
作者: LIAOYAO    時間: 2016-1-16 11:34
將這兩種槽輪機構合并,就符合本帖案例。




http://jpkc.stdu.edu.cn/jxyl/dzja/z-wangzhan/chart13/image/caolun.AVI
作者: LIAOYAO    時間: 2016-1-16 11:51
歐陽絕痕 發表于 2016-1-15 22:56
大俠,目前我同事也遇到類似這樣的一個問題,同樣是從沖床取料,不過不是推出,而是用吸盤的形式吸到模具 ...

這是去年畫的槽輪間歇往復接料機構。分兩部分,一是驅動部,采槽輪機構,借由沖床上下往復運動拉動齒條帶動齒輪正反轉,使槽輪動作是正逆搖擺轉動。二為直線往復機構,由槽輪帶動一搖桿來驅動直線機構。

你的案例還得在直線往復機構裝置一個上下直線運動機構,帶動吸盤的上下。

(, 下載次數: 229)
作者: 菊花爆滿山-34    時間: 2016-1-16 15:46
有點不明白下面的兩個輪子是靠摩擦帶動還是單個電機驅動后帶動啊?腦子笨~~
作者: ygyi2009    時間: 2016-1-16 21:15
挺巧妙實用的機構,學習了!
作者: 有時候    時間: 2016-1-17 10:26
給力
作者: 有時候的日子    時間: 2016-1-17 10:41
不錯,可以借用
作者: renjinh    時間: 2016-1-17 13:48
不錯謝謝老俠的無私付出
作者: 龍游大海    時間: 2016-1-17 14:59
學習
作者: SSIG-Glenn    時間: 2016-1-17 16:50
感謝老前輩分享
作者: 靜待瓜熟    時間: 2016-1-18 11:15
老師的圖下了,打不開。于是按照伏櫪老師的思路,又重新畫了。不知理解的對嗎         ?               
  
(, 下載次數: 238)                    (, 下載次數: 229)    


1.  根據直徑2M,計算圓周周長,然后80個工位計,2個工位間距78.5.  
     圓整槽寬40,凸臺寬78.5.。均為弧長。由于直徑很大,炫長于弧長接近。
2.  轉輪直徑設定39,與槽有1個的間隙。兩個轉軸間距也為78.5,他的運動軌跡距轉盤最近為58.75. 我設定槽深66。
3.  這個運動的關鍵是,一個轉輪出槽時另一個轉輪剛好進槽,以保證運動的精準。
     所以我把驅動的中心至于轉盤的法線上。這里有個疑問,如果保證運動精準,是否可以將驅動向轉盤中心靠近,即至于法線  內?
4.  對于轉盤是不是可以采用平面軸承和滾動軸承? 這2個驅動轉軸能否用2個滾動軸承代替?
作者: jokeryoung    時間: 2016-1-18 12:23
zh這個好,學習
作者: wudihero    時間: 2016-1-18 12:54
開眼界了 ~學習了
作者: 錢塘小寶    時間: 2016-1-18 13:04
學習學習
作者: 靜待瓜熟    時間: 2016-1-18 14:42
靜待瓜熟 發表于 2016-1-18 11:15
老師的圖下了,打不開。于是按照伏櫪老師的思路,又重新畫了。不知理解的對嗎         ?               
...

這個是驅動軌跡 。



(, 下載次數: 236)
作者: 謝家大公子    時間: 2016-1-18 16:22
感謝分享

作者: 謝家大公子    時間: 2016-1-18 16:43
歐陽絕痕 發表于 2016-1-15 22:56
大俠,目前我同事也遇到類似這樣的一個問題,同樣是從沖床取料,不過不是推出,而是用吸盤的形式吸到模具 ...

你的意思就是 聯動機構了

作者: sull    時間: 2016-1-18 17:05
開眼了,機構設計無上限啊!
作者: ug機械設計    時間: 2016-1-18 19:42
好好學習
作者: 靜待瓜熟    時間: 2016-1-19 11:03
   (, 下載次數: 257)                                         (, 下載次數: 259)
按照害怕伏櫪  老師的建議:結構尺寸:圓盤槽寬44、滾子直徑40和滾子中心距82。重新裝配如上。

這時又有疑問,請老師解答:
1.  這么大的轉盤,齒槽怎么加工?用什么設備?刀具?
2.  分度誤差肯定會有,按照手冊上5‘的偏差,分度80個累計下來應該有6.7°。直接影響到裝配。會有這樣的問題嗎?怎么解決?
3.  我按照加工的難易,將齒槽設計為直槽,那齒就上大下小了。這樣沒問題吧?
作者: hmhnh    時間: 2016-1-19 12:29
很好的機構,學習了
作者: 891154223    時間: 2016-1-19 13:31
最大的問題在加工和精度吧
作者: a667825    時間: 2016-1-19 15:47
xuexi xuexi
作者: 精雕達人    時間: 2016-1-19 16:26
分析的很到位,受教了
作者: 奧森木    時間: 2016-1-19 20:35
學習了
作者: 1115432780    時間: 2016-1-19 20:43
學習了啊啊
作者: ExplorerEzreal    時間: 2016-1-20 09:43
好東西,學習了!
作者: long_wzq    時間: 2016-1-21 10:14
老師有沒有什么機械機構分析類的書籍推薦,我沒有上過大學,基礎薄弱,但還是很想在機械設計這個行業里走下去。
作者: 海之戀i    時間: 2016-1-21 14:55
學習了!!
作者: 一米陽光兔兔    時間: 2016-1-21 23:31
學習啦
作者: 大衛WQ    時間: 2016-1-22 10:43
前輩大俠,直徑8米的圓盤,還要加工分度齒槽,怎么加工是個問題,還望指教
作者: 哆嗦使人落后    時間: 2016-1-22 10:45
想法給力
作者: 新生代90123    時間: 2016-1-22 20:35
這個只有大師才能想到
作者: rencaiwang    時間: 2016-1-22 22:39
學習了,謝謝彭老師
作者: 星月xingyue    時間: 2016-1-23 13:53
學習學習,真是大開眼界。
作者: HAWK1325    時間: 2016-1-23 16:40
一下載,威望立馬少了很多,趕緊補一補吧~~

作者: q213625    時間: 2016-1-25 15:54
挺巧妙實用的機構,學習了!
作者: 檸檬gy    時間: 2016-1-25 16:05
不錯。。想法是不錯的
作者: 大衛WQ    時間: 2016-1-26 09:05
大衛WQ 發表于 2016-1-22 10:43
前輩大俠,直徑8米的圓盤,還要加工分度齒槽,怎么加工是個問題,還望指教

哦,沒看清楚,謝謝前輩大俠
作者: 非標UFO    時間: 2016-1-26 09:47
非常棒的結構,這么大的轉盤,一般應用在什么地方呢

作者: 海鵬.G    時間: 2016-1-26 10:2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勇往至錢    時間: 2016-1-26 10:48
開眼界了,謝謝老師分享!
作者: feng168    時間: 2016-1-26 14:18
學習了

作者: siyuan6686    時間: 2016-1-26 15:33
學習了謝謝
作者: 火車司機1667    時間: 2016-1-26 15:34
頂一個
作者: 問諦    時間: 2016-1-27 10:33
厲害! 學習了!
作者: 靜待瓜熟    時間: 2016-1-27 11:14
老師,我再較較真,在不斷畫圖示意中,我將驅動向轉盤中心移位5mm,然后觀察動態動畫,轉盤會回退一點,再前進。我不會上視頻,您看圖示。
(, 下載次數: 250)

怎樣解決?
作者: long_wzq    時間: 2016-1-27 13:11
long_wzq 發表于 2016-1-21 10:14
老師有沒有什么機械機構分析類的書籍推薦,我沒有上過大學,基礎薄弱,但還是很想在機械設計這個行業里走下 ...

謝謝老師!給我榜樣的信心。
作者: 吳永童    時間: 2016-1-27 15:15
為什么見了是個威望

作者: 海鵬.G    時間: 2016-1-27 15:3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zxmgsq7806    時間: 2016-1-27 15:59
學習了,這個對加工精度要求高嗎???
作者: 胡ss    時間: 2016-1-27 17:34
連續看了兩個馬氏輪的機構,貌似有點明白了
作者: 三軸坐標系    時間: 2016-1-27 19:56
長見識了,謝謝老師
作者: 靜待瓜熟    時間: 2016-1-28 10:19
機械設計實例-使用馬氏輪的送料裝置由于老師不常去這個帖子,所以在這個樓咨詢老師。

又重新學習這個帖子。 有不太明白的:

1.  這個銷輪的Φ38的凸臺,是出于什么考慮嗎?是不是可以省去這個凸臺,只要保證凸輪的回轉中心就好了?


2.  還有這個銷輪的Φ38凸臺與馬氏輪的配合尺寸,是出于什么考慮?我做示意時將這里改為Φ37 或   更小,沒有影響。
     配合可以更粗放嗎?     


3.   尾座φ47可否不裝配軸承呢? 原因:星型輪軸很長,裝配中難免有誤差,別勁。而且,我看裝配整體在此位置是一個支撐作用(不知是否對?)將47內孔裝配稍有間隙配合的襯套,是否可行?

4.  馬氏輪已經有平鍵傳遞扭矩,這個M5的螺孔是何用?

作者: 機械愛好者yx    時間: 2016-1-28 12:27
學習了,這個機構解決了大回轉盤的轉動慣量大的問題
作者: ms210041    時間: 2016-1-28 16:10
謝謝老師,又學到了一重旋轉的驅動方式,用了10積分值了。
作者: 竹林居士yrx    時間: 2016-1-28 20:07
厲害啊
作者: 竹林居士yrx    時間: 2016-1-28 20:12
厲害啊
作者: ty9413    時間: 2016-1-28 20:40
謝謝樓主
作者: negtive    時間: 2016-1-28 21:04
那這個馬氏輪和齒輪,本質上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作者: 昊納9129    時間: 2016-1-29 14:41
不錯
作者: artisan2014    時間: 2016-1-29 15:21
機構很巧妙,贊
作者: 大校江湖    時間: 2016-1-29 18:31
大開眼界,學習啦,謝謝。
作者: mec1993    時間: 2016-1-29 19:03
還帶這樣玩的
作者: zhangli019    時間: 2016-1-30 12:42
壓縮包什么內容,是預覽的那個圖片嗎?



作者: syzhb    時間: 2016-2-4 01:01
不錯的帖子
作者: iyxx37    時間: 2016-2-4 16:48
書上說馬氏輪沖擊大,不合適大的東西,書上說轉盤一般只做到6個工件組裝的以下,否則停機時間維修太占時間
作者: 害怕伏櫪    時間: 2016-2-7 10:43
@ jpcen05
是槽輪機構,不是針輪機構。
作者: ymg    時間: 2016-2-8 14:30
謝謝彭老分享
作者: dove2199    時間: 2016-2-8 21:19
感謝老師分享,第一次看到這樣分度的,見識了。新年好!
作者: hzt-小濤    時間: 2016-2-12 19:10
學 習了

作者: 劍南春17385    時間: 2016-2-12 21:09
學習!

作者: 琥珀0325    時間: 2016-2-13 09:44
學習一下,謝謝!
作者: 琥珀0325    時間: 2016-2-13 10:20
又長見識了,前年一個大直徑回轉任務沒完成,希望吸收以后再試試那任務
作者: 三樣樹    時間: 2016-2-15 15:07
可憐新手啊!想學習,但是積分太少了!
作者: 圍困    時間: 2016-2-17 15:53
好東西啊
作者: 楊冬冬    時間: 2016-2-19 09:21
下載來看看
作者: 卡農戟    時間: 2016-2-19 10:11
原圖好像是內切過齒的吧
作者: 優利佳33    時間: 2016-2-25 08:39
昨晚上看了帖子很受啟發,讓我聯想到圓盤澆鑄機的間歇運動。還有人發表過論文
目前工業還是使用內齒圈在圓盤中心驅動,使用雙電機消除齒側隙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