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設計困惑!如何設計出像模像樣的結構? [打印本頁]

作者: qq449294326    時間: 2015-12-27 16:56
標題: 設計困惑!如何設計出像模像樣的結構?
最近一直再研究前人的設備,一眼看去,原理 大體結構,一目了然,感覺很簡單。
真到自己設計的時候,設計出來的東西總是不協調,板長板寬板厚總是拿不定主意……
然后看他的建模思維,比如說要固定一個特定形狀,他的建模思維是先畫出特定形狀畫出來,再畫連接部分(既由小到大)。
而我的一貫思維,喜歡往大的話,先把連接部分畫出,再畫特定形狀(既由大到小)……
請教各位前輩大俠,你們在設計的時候,靈感、建模思維都是怎么來的?
怎么設計才會讓東西看起來協調,在不考慮受力和干涉的情況下,長寬高什么樣的比例看來最協調?


作者: chengyu.6    時間: 2015-12-27 17:02
一般都是想好形狀的
作者: laotounihao    時間: 2015-12-27 17:30
我也有這個疑問,像板厚怎么確定,可以計算嗎?
作者: 冷月梧桐    時間: 2015-12-27 18:40
只能說是你抄的量還不夠大,不是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能吟”
作者: gztan    時間: 2015-12-27 19:11
好的設計都是理論與實踐的完美接合。
作者: qq449294326    時間: 2015-12-27 19:13
chengyu.6 發表于 2015-12-27 17:02
一般都是想好形狀的

恩。我也要開始這種建模思維。。 哈哈

作者: qq449294326    時間: 2015-12-27 19:14
laotounihao 發表于 2015-12-27 17:30
我也有這個疑問,像板厚怎么確定,可以計算嗎?

可以計算的,我說的前提是不考慮力學和干涉,怎么把東西設計的好看。

作者: qq449294326    時間: 2015-12-27 19:14
冷月梧桐 發表于 2015-12-27 18:40
只能說是你抄的量還不夠大,不是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能吟”

哈哈,這位兄弟這句話我頓時就笑了,在理在理。
作者: 祥云飛魚    時間: 2015-12-27 19:16
其實自動化這塊(小缸徑)氣缸驅動的, 板厚 拿不準的時候  可以先了解 螺栓的鎖緊力開始   螺栓明確了  板厚 就明確了 ,還要分清負載  形式。其實大家要是熟練減速機設計  應該就明白這個道理,齒輪明確了  就確定了箱體厚度。
作者: fwsc    時間: 2015-12-27 20:18
你設計還做的太少,缺乏直覺和悟性
作者: qq449294326    時間: 2015-12-27 21:26
fwsc 發表于 2015-12-27 20:18
你設計還做的太少,缺乏直覺和悟性

你的回答一針見血,
前輩可否給我一些建議?

作者: 逍遙處士    時間: 2015-12-27 21:30
觀千劍而后識器,操千曲而后曉聲,畫千圖而后搞機!
作者: qq449294326    時間: 2015-12-27 21:33
逍遙處士 發表于 2015-12-27 21:30
觀千劍而后識器,操千曲而后曉聲,畫千圖而后搞機!

久聞處士文采,果真其然,想必生活中也是極具幽默,晚生佩服。

作者: qq449294326    時間: 2015-12-27 21:39
祥云飛魚 發表于 2015-12-27 19:16
其實自動化這塊(小缸徑)氣缸驅動的, 板厚 拿不準的時候  可以先了解 螺栓的鎖緊力開始   螺栓明確了  板 ...

這種大塊板厚我也是按螺栓的力和牙來確定的,
主要是那些很小的結構件難以把握。

作者: 逍遙處士    時間: 2015-12-27 22:01
qq449294326 發表于 2015-12-27 21:39
這種大塊板厚我也是按螺栓的力和牙來確定的,
主要是那些很小的結構件難以把握。

機械零件亂紛紛,
由吾觀來皆一輪;
天地由來一根軸,
轉盤一動萬象生。


作者: 學有所用    時間: 2015-12-28 08:36
黃金分割
作者: 王力wangli    時間: 2015-12-28 09:00
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人與機器的完美結合
作者: ypw    時間: 2015-12-28 11:08
應該多去現場看看實物會好點的
作者: 雨中開花結果    時間: 2015-12-28 11:10
都是有聯系的根據什么定什么,把之間聯系確定了就能確定了
作者: 藍色精靈    時間: 2015-12-28 21:21
我個人感覺設計的東西多了就好了,還有你看別人設計的好產品的時候要多問問自己,多看別人的細節設計
作者: 青bj    時間: 2015-12-28 22:32
很多情況下做起來就好了,思考的多錯的多。
作者: eastrong    時間: 2015-12-29 01:26
本帖最后由 eastrong 于 2015-12-29 01:37 編輯

      淺談一下自己做設計的感覺:首先要有想法,想要實現的功能是什么,然后能實現這個功能的原理是什么,然后跟這個原理相關的產品有沒有,也有建筑行業有了,但是石化行業沒有,也許機械行業有了,醫療衛生行業還沒有。舉個例子,比如粉碎石頭。常見的礦石粉碎機,用的是破碎錘粉碎或者顎式粉碎機,存在噪音粉塵的問題;有沒有沒有噪音沒有粉塵的粉碎設備,關鍵詞就是粉碎;后來查了一下,超聲波體外碎石機,用來粉碎腎結石的,碎末隨小便就排出體外了,體外工作,碎石過程不傷人,無噪音更無粉塵。
      很明顯,醫療衛生行業用的這種粉碎技術比礦山機械行業先進的多。原理行得通,再來看結構,無非就是腎結石換成礦石,別的結構改動起來也不是瞎貓撞死耗子。
      2008年,北京傾倒填埋的建筑垃圾在4000萬噸,整個周邊已經被垃圾包圍了。我們舉一反三的想一下,建筑垃圾無非就是鋼筋混凝土、磚瓦石頭,如果就近直接粉碎成粉末,完了加點水、加點水泥,一攪拌又成混凝土了。不用再填埋或者傾倒掉,造成環境污染。那么這種建筑垃圾的超聲波粉碎設備,是不是也是一項了不起的發明。
      這些都想通了,再來動手做,你就不會糾結在到底是先做凳子面還是先做凳子腿,這都不是重點。
      以上,拋磚引玉,與君共勉。
作者: eastrong    時間: 2015-12-29 01:41
      淺談一下自己做設計的感覺:首先要有想法,想要實現的功能是什么,然后能實現這個功能的原理是什么,然后跟這個原理相關的產品有沒有,也有建筑行業有了,但是石化行業沒有,也許機械行業有了,醫療衛生行業還沒有。舉個例子,比如粉碎石頭。常見的礦石粉碎機,用的是破碎錘粉碎或者顎式粉碎機,存在噪音粉塵的問題;有沒有沒有噪音沒有粉塵的粉碎設備,關鍵詞就是粉碎;后來查了一下,超聲波體外碎石機,用來粉碎腎結石的,碎末隨小便就排出體外了,體外工作,碎石過程不傷人,無噪音更無粉塵。
      很明顯,醫療衛生行業用的這種粉碎技術比礦山機械行業先進的多。原理行得通,再來看結構,無非就是腎結石換成礦石,別的結構改動起來也不是瞎貓撞死耗子。
      2008年,北京傾倒填埋的建筑垃圾在4000萬噸,整個周邊已經被垃圾包圍了。我們舉一反三的想一下,建筑垃圾無非就是鋼筋混凝土、磚瓦石頭,如果就近直接粉碎成粉末,完了加點水、加點水泥,一攪拌又成混凝土了。不用再填埋或者傾倒掉,造成環境污染。那么這種建筑垃圾的超聲波粉碎設備,是不是也是一項了不起的發明。
      這些都想通了,再來動手做,你就不會糾結在到底是先做凳子面還是先做凳子腿,這都不是重點。
      以上,拋磚引玉,與君共勉。
作者: tashanzhiyu    時間: 2015-12-29 08:02
關鍵部件尺寸要受力分析來確定 !
作者: wd521    時間: 2015-12-29 08:07
做的少,做多了就好了
作者: oldpipe    時間: 2015-12-29 11:07
好設計是改出來的。“先畫一個”沒錯,但不能停留在這個階段,要反復找毛病,修改,有時也許只是換個辦法試一試。設計,說白了就是調和矛盾,各有各的思路,各有各的問題,各有各的解決辦法。有些問題你想不到,或者懶得再改了,出來就會有毛病,就得讓別人數落。所以要多想、多看、多問,多改。早改主動、晚改被動,不改反動。只有通過不斷的改,才能逐漸逼近你心目中的目標。這個過程走上三五回,你也會成為后人的標桿。
作者: qianglong    時間: 2015-12-29 11:51
同感。感覺技術不到位

作者: 卡贊    時間: 2015-12-29 19:58
laotounihao 發表于 2015-12-27 17:30
我也有這個疑問,像板厚怎么確定,可以計算嗎?

計算或仿真,滿足強度剛度要求,不重要的件就根據經驗

作者: 逍遙處士    時間: 2015-12-29 21:16
laotounihao 發表于 2015-12-27 17:30
我也有這個疑問,像板厚怎么確定,可以計算嗎?

板厚沒你想的那么難選。
不會選就先選一個,10mm。厚了嗎?8mm。還厚了?6mm、5mm、4mm,直到合適。
10mm薄了嗎?那就12mm,不行就16mm,再不行就20mm,再不行就25mm。

搞機械,就那么幾個數字玩來玩去。不像你想象的那樣,蹦出來一個比如7.3mm的板。你又不是搞飛機搞導彈,用不著那么精確。

記住,沒把握就往厚了選,厚了有好處。


作者: 一點一滴    時間: 2015-12-29 21:31
laotounihao 發表于 2015-12-27 17:30
我也有這個疑問,像板厚怎么確定,可以計算嗎?

嚴格說當然要計算,要不怎么保證強度、剛度等。不過一般設計都是憑感覺,要是重要的地方真要計算一般都不容易的,光靠大學那點知識沒法算什么板厚度的。
作者: hpd0001    時間: 2015-12-29 21:43
見的多了 可能會越來越好
作者: laotounihao    時間: 2015-12-29 22:46
一點一滴 發表于 2015-12-29 21:31
嚴格說當然要計算,要不怎么保證強度、剛度等。不過一般設計都是憑感覺,要是重要的地方真要計算一般都不 ...

謝謝姐姐哈

作者: c592546588    時間: 2015-12-30 09:37
這種我也不是很清楚    板厚什么的   看起來很簡單  做起來很多經驗在里面
作者: 羊猴    時間: 2015-12-30 11:54
很多時候考的是經驗或者有參考的樣本,要么有類似的,但是主要是做的多就差不多~!有些東西很難計算的,不是那么簡單的~!
作者: 打鐵的    時間: 2015-12-30 15:55
設計分兩大系:抄系和創系,抄系的渣渣就不說了。
創系又分幾派,學院派、經驗派、無厘頭派,學院派以標準產品設計為主,經驗派以非標設計為主,無厘頭派的渣渣也不說了。
一個人的設計風格除了派系,還要看軟件,比如用SW、UG和PTC的家伙是三種不同的貨色,通常是相互鄙視。
學院派和經驗派怎么區別呢?
如果一個人跟你詳細解說產品怎么一步步設計計算,那么他是學院派的。
如果他直接跟你說,做多了就有經驗了,那么這個人就是經驗派的。
而像我這種有空扯淡的,就是典型的無厘頭派。
作者: 默默dc    時間: 2015-12-30 16:23
經常畫圖,熟悉各種加工工藝,就知道設計時,應該用多大的尺寸了
作者: 王力wangli    時間: 2015-12-30 17:27
受益匪淺
作者: 機械小白條    時間: 2015-12-31 14:11
逍遙處士 發表于 2015-12-29 21:16
板厚沒你想的那么難選。
不會選就先選一個,10mm。厚了嗎?8mm。還厚了?6mm、5mm、4mm,直到合適。
10 ...

我選板厚的方法就是跟逍遙的一樣,一個一個數字試,直到合理協調為止。



作者: 機械小白條    時間: 2015-12-31 14:16
不會選就先選一個,10mm。厚了嗎?8mm。還厚了?6mm、5mm、4mm,直到合適。
10mm薄了嗎?那就12mm,不行就16mm,再不行就20mm,再不行就25mm。

搞機械,就那么幾個數字玩來玩去

逍遙處士的這段話我太贊同了,我設計的時候就是這么去選取得。就是這么幾個數字之間選擇
作者: zeki007    時間: 2015-12-31 14:39
先要有個大體的框架
作者: huzejun163    時間: 2015-12-31 15:10
冷月梧桐 發表于 2015-12-27 18:40
只能說是你抄的量還不夠大,不是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能吟”


作者: 黔遵客    時間: 2015-12-31 16:35
選個板厚還這么糾結,后續的工作還要不要做了?
作者: 韓正州    時間: 2016-1-3 23:52
學習了
作者: 神仙老虎狗    時間: 2016-1-4 00:12
huzejun163 發表于 2015-12-31 15:10
冷月梧桐 發表于 2015-12-27 18:40
只能說是你抄的量還不夠大,不是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能吟” ...

送你一聯:
男人:閱盡天下A片,心中自然無碼。
女人:追完所有韓劇,開燈也是偶吧。




作者: chinacheng87    時間: 2016-1-15 10:43
同感,欠缺的太多。學習中。。
作者: future@此刻    時間: 2016-1-15 14:04
和樓主一樣的感覺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