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中國人需要的是什么?是天才! [打印本頁]

作者: czk2003110    時間: 2015-11-2 23:03
標題: 中國人需要的是什么?是天才!
不好意思,又要憤青一把了,在這里又要瞧不起小日本和臺灣巴子了!

     先說說我的認識,汽車行業最終的目的是要向航空航天并軌的,這雖然不是一朝一夕,但也不會太久遠,這取決加工技術和材料科學,固有的經典加工技術和材料科學大家都玩純屬了,就好比文藝復興之后大家造的大炮都大同小異,但是只有少數人能加工出膛線和玩得出鋼炮,而膛線技術和鋼炮,真正意義上解決的時間超過100年...........
   
     那么關鍵在哪里,我認為是大量的基礎學科的集體進步,所以汽車行業需要的是航天技術的產業規模和研發體系!而航天行業則需要天才出來解決一系列的工程數學問題,錢學森老先生的系統工程學只是打開了一道門,但是里面空間完全是個虛無縹緲,歐美在培養天才方面的能力遠遠遜色于蘇聯,蘇聯能提供一個相對公平和相對安全的少年成長環境,至少蘇聯的幾個天才級別的科學家,美國是沒有可能培養出來的,雖然什么蘋果,什么英特爾能現在領先,但是現代科學概念下的,能達到幾何級的先進的概念和設計,都是來自于蘇聯,包括最為重要的鈦合金加工技術,動力演算,金屬材料研發技術,以及相對先進的F35!很多人說蘇聯造不好車,但是T系列的坦克足以讓全世界所有的車輛制造廠都黯然失色,敢說能造好坦克的國家造不好車的人,那是無知超過無畏!

     依然和很多人有矛盾的相關聯,就我所看到的一部分臺灣人和日本人來說,我認為他們是害怕中國真正崛起的,所以事事都在把日本和中國對比,實際上,我認為,日本和中國的可比性,早已經不存在了,很簡單,日本現在能做到的,中國也能做到,至于質量問題,只是缺乏吸引力而已,中國的有錢人能勾起他們的投資欲望的,不是質量,而是他們完全不懂,更重要的是能激活市場需求的,如果有,肯定有人會去投資,但是CCTV10的那些農民學大寨,是不可能引起技術革新的,正如一部海國圖志和一部分人的洋務運動也產生不了天才,更有一部分中國人也樂在其中,比如上海人一樣,多數上海人是不能看見比他們強太多的外地同行出現的,他們從骨子里認為他們天生就應該比內地的中國人更強,特別是涉及到科學技術的,在上海呆多了就見怪不怪了,技術方面,很奇怪的一件事,那就是認同感,你只有認同他們了,才能獲得他們的認同,但是如果你不認同還敢于公開不認同,那你就是找打!

     談談汽車設計,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日本人今年來汽車設計在動力利用方向上越來越差勁,以前三菱的幾款跑車還能做得很先進,好像是FX系列,那個什么86根本就不入流,陳冠希開的那個才是經典,但是現在,你會發現,三菱豐田在超高轉速動力輸出上,幾乎是不可能和寶馬奔馳分庭抗禮的,雖然他們收購了德瑪吉,可是,德瑪吉好像立馬就變成了一潭死水,現在連哈挺都能鄙視德瑪吉了.....................

     日本人在技術上,拿了幾個諾貝爾獎,可是你會發現,這幾個拿諾貝獎的日本人連一篇像樣的論文都木有,整個日本學術界都是以摘抄歐美為主流的,臺灣人照樣如此,大陸就更別提,在學術上都是跟日本,跟臺灣,早就是師出一門!沒指望了!

    今天的中國教育風氣和日本臺灣是一脈相承的,早就沒了蘇聯模式的自我探索,自我反省,自我創造能力!蘇聯時期的科學技術是最強大的,任何借口,任何謠言,任何毀謗也抹不掉蘇聯在設計技術上的光芒!只不過這些技術被抑制沒有運用到商業上而已,但是,俄羅斯只要把這些圖紙從保險柜里翻出來,隨便那么一賣,就是一大筆財富,F35的技術有多少來自蘇聯,F22的三維矢量技術在蘇聯未倒下去的時候一直都是傻逼兮兮的,蘇聯倒下去沒多久,F22就飛起來了,登月應該是成功的,可是那種登月技術是幾乎沒有任何升級的可能的,因為本身的動力技術就是靠著死點噴射,說是設計技巧,不如說是財富堆棧技巧!蘇聯不缺乏天才,只是后期都被扼殺了..................比起暴風雪那種純粹的技巧性技術含量,可以說,美國人更缺乏技巧,設計技巧,但是電子技術領先彌補了設計上的笨拙!可是,電子技術終究取代不了直接的動力技術,F22的FL系列很強大,推力比也很大,可還是飛不到2.5,米格25再這么壽命短,人家好歹也飛到了3.0,洛克馬丁的3.0一上天就立馬頭朝地,你讓他玩他也不敢,只能跑到大氣層頂端,當然了,沒有人,沒有空氣,神馬不能玩,這就是技巧問題!技巧性的東西,只有天才能完成,計算機是不可能取代的!

    汽車行業,動力輸出能做到0.00X的計算輸出的,日本人玩不出來,臺灣人玩不出來,美國人也玩不出來,就好像美國人可以指出德國人靠軟件作弊,但是,美國人能做到把軟件上的量演化到機械輸出上去嗎?壓根,美國人就沒有那種把計算動力輸出完全演化到機械輸出上去的能耐,所以,F22只能是三軸三維輸出,而不是360度的面維度輸出...........


    首先你的人就已經設計不出來和想象不出來那種模式,還談什么技術跳躍!

    通用再強悍也只能玩玩大動力大框架,其他的抄襲好咯,你要讓他玩一玩均衡輸出,我想,99%的通用工程師會讓你把他的工資翻3倍,而大眾和奧迪肯定不會是這樣!通用的車里面你就看不見有什么車能有什么樣的技巧性設計在其中,小日本就別提了,日本車的轉子發動機,4500轉發震,6000轉爆轟了......................德國車和美國車基本都能在6000轉發震,雖然說一分錢一分貨,可你總買低劣品,中國人也不傻,我也可以比你更低劣更便宜,比服務,中國是已經日本人韓國人之上,前提是一分錢一分貨...............

    汽車行業動力是第一,框架是第二,服務是第三,動力決定制造,框架決定安全,服務決定市場,小日本靠的是服務,這個服務就好比我們所說的第三產業,技術含量低,附加值高!比如什么保養之類的,但是,即便是跑車技術,豐田本田三菱在動力技術上也只能是抄襲抄襲曇花一現,真正的研發還得靠歐洲美國..................

    臺灣巴子,日本人,韓國人,在未來的汽車行業就是等著淘汰和做服務的命運,這是思想問題!

    中國人現在最要命的就是這種思想問題,好逸惡勞,不肯投資搞研發,還一個勁的去鉆質量這種牛角尖還一口一個好質量低價錢,尼瑪,這是違反市場規律的!

    就算投資搞研發也是扯淡的,整整三代人被臺灣人香港人日本人韓國人毒害了,誰去搞研發?你去問問70后,80后以后的上海同志們,他們有誰能想象并完整的寫出一輛汽車的研發設計流程?有么?你讓他想象一下,他們行么?就更比提神馬計算了.............他們也就那樣..............不過,他們都喜歡用軟件,而且還沒有廣東人用得好............

    你再讓日本人和臺灣人來搞計算,那就更扯淡了,99%日本工程師和臺灣工程師,計算基本靠軟件,畫畫圖還可以,但是畫的圖里面要想找出一個尺寸鏈出來恐怕都是困難的,雖然偶現在99%的時候都不知道怎么把整個設計圖紙變成方程式的尺寸鏈,但是我也知道這個東西是必須有的..............

    說到這里,你還是沒明白我在說什么,肯定的,人的想象力是有差別的,就比如做同樣一臺設備,別人做出來可以用就可以了,可是我們還得想怎么做成本更便宜,功能更強大..............這就是中國人現在不必去考慮日本和韓國的因素,我們需要的是技術跳躍,不是什么沖水馬桶............改變了上海人的生活質量他們也不會高看其他中國人多少,中國人挖空心思的去改變了質量,結果就是我們還是跟日本人,臺灣人,韓國人在同一水平上,想要超過,必要有所取舍,短期內的把質量放到其次也是應該的,因為中國需要的是超越,是設計上的超越,是技巧上的超越,是精神上,是靈魂上的超越.................


    中國人需要的不是成家立業過好日子,需要的是愛迪生,需要是克虜伯,需要的是瓦特,是笛卡爾,是安培,是福特,是萊特兄弟,不是神馬大江建三郎,不是神馬福澤喻明,村上秀樹,黑澤明...................................

   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布魯諾,敢于接受傳統火刑的布魯諾,敢于拋棄既有的美女跑車別墅,富二代白富美的布魯諾!敢于憤世嫉俗,敢于忘記一切的布魯諾.....................









作者: 菰韣旳幽霝    時間: 2015-11-2 23:35
呵呵
作者: hoverin    時間: 2015-11-2 23:55
一直有種歪論,說設計得出,制造不出,設計不是應該包含對制造過程的設計嗎,是那些偉大的設計師改變了這個世界
作者: supchao    時間: 2015-11-3 07:44
贊一個
作者: 生如丶夏花    時間: 2015-11-3 09:10
寫的不錯
作者: david1973    時間: 2015-11-3 09:27
就像998說的那樣,大家都等待“山里高人”露面出馬,搞定一切。
這個“天才”在哪里?
如果“天才”十年不出來,你就等十年?一輩子不出來,你就眼看著紅毛小鼻子端走你的碗?
作者: 濾油機廠家    時間: 2015-11-3 09:36
天才?得了吧,只有將軍,沒有副將和參謀的支撐,沒有士兵賣命,將軍也就是一坨屎
作者: 西斜    時間: 2015-11-3 09:41
坐等天才
作者: 大色貓    時間: 2015-11-3 09:5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周震    時間: 2015-11-3 12:15
樓主說的非常好,本人很贊同!
其實我感覺這些改變的本質還是在于文學、哲學體系的形成與興盛。現在我們的精力都浪費在了怎么賺錢、怎么更好的生存、享受,而不是如何造福后代,如何發展我們的文明。
畸形的思想是改變不了現狀的,只能在錯誤的道路上漸行漸遠。
如何才能再一次“百花齊放”,中國式的文藝復興何時才能出現?
也許我這輩子是沒多大希望的。

作者: negtive    時間: 2015-11-3 13:13
f22設計速度最大2.3m,設計決定的。如果毛子不服,老美還有a12(幾乎全身非標件)和x47伺候著。

t系列真心不夠好,美國人不懂坦克,要比就跟以色列人比,少花錢多辦事。
作者: 這樣的句點,    時間: 2015-11-3 13:54
坐等神回復
作者: 熊anh    時間: 2015-11-3 14:07
樓主的觀點稍顯偏激,天才的出現有一個充分必要條件:養育天才的土壤!這才是我們最需要的
作者: 熊anh    時間: 2015-11-3 14:19
negtive 發表于 2015-11-3 13:13
f22設計速度最大2.3m,設計決定的。如果毛子不服,老美還有a12(幾乎全身非標件)和x47伺候著。

t系列真 ...

蘇聯歷史上確實有幾個不世出的天才,這也是蘇聯時期,在經濟以及科技基礎上全方位落后西方,但是在尖端科技方面卻能并駕齊驅的一個主要原因。
網上有個小段子:美國人擅長用一堆先進的技術生產出一個很先進的東西,蘇聯(俄羅斯)擅長用一堆不那么先進的技術生產出一個很先進的東西,這就是俄羅斯人的厲害之處,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地方。
簡單的比較誰強誰弱,太娛樂了。

作者: m310286743    時間: 2015-11-3 15:48
總是指望別人改善大環境,有用嗎
作者: negtive    時間: 2015-11-3 18:20
熊anh 發表于 2015-11-3 14:19
蘇聯歷史上確實有幾個不世出的天才,這也是蘇聯時期,在經濟以及科技基礎上全方位落后西方,但是在尖端科 ...

別整段子。來實際的。

作者: negtive    時間: 2015-11-3 18:23
米格25幾歲了?

梅卡瓦從第一型和t系列的交換比就十分感人。早說了美國人不懂坦克,比個屁。
作者: negtive    時間: 2015-11-3 18:41
怎么沒干過,一型在貝卡村(應該是這個地名)對陣t72猴版,幾乎無傷。傷亡都是隨后的小羚羊編隊造就的。以后的二型,三型四型都有戰果,對坦克。目前有明確官方記錄的擊毀包括被rpg29攻頂,米蘭導彈攻頂,60噸tnt車底引爆。具體的你去問真主黨,他們干這個熟的很。大比例的梅卡瓦戰損都是面對游擊隊近距離轟擊,炸彈,武裝直升機這類非對稱攻擊產生的。至于正面被擊穿的梅卡瓦,還真的挺不好找。

我幫你查了查路邊社,sr71/a12一巡航速度可以到m3.2。米格25才多大,你可以再去看看xb70和a5有多大。要說毛子的進攻性武器最高水準的話,可以考慮拿逆火m說事。
作者: negtive    時間: 2015-11-3 19:15
自己百度去,真是夠了。
作者: 熊anh    時間: 2015-11-3 20:04
negtive 發表于 2015-11-3 18:20
別整段子。來實際的。

不知道大俠說的實際是指啥。
我說的這個段子的背后可是有太多東西的,蘇聯在尖端領域基本全面落后歐美,這是不爭的事實,材料、加工、尤其是電子,除了空氣動力這塊稍勝以外,其它的差距真不是一點,但是蘇聯卻能在航空航天上緊咬美國,這就說明了蘇聯人的聰明,一個是堅持走自己的路,還有一個就是蘇聯人超強的整合能力。
這就值得我們學習的,這就是干貨

作者: negtive    時間: 2015-11-3 20:15
本帖最后由 negtive 于 2015-11-3 20:20 編輯
熊anh 發表于 2015-11-3 20:04
不知道大俠說的實際是指啥。
我說的這個段子的背后可是有太多東西的,蘇聯在尖端領域基本全面落后歐美, ...

比如米格25的不銹鋼焊接技術和耐熱不銹鋼,以及怎樣降低雷達旁瓣干擾。與其說是蘇聯國家層面的能力,倒不如說是俄羅斯這個民族人才輩出,克服了很多國家層面的缺陷完成了很偉大的目標。

ak47不是什么高科技,原產的svd絕對代表了俄國當時的加工水平。

另外我看的野史資料,別連科,就是那個到了美國以后吃貓糧罐頭的那個。把米格25降到涵倌以后,日本人非常擔心俄國人用艦炮轟擊機場,炸毀米格25。當時附近就有現代級驅逐艦,艦艏一門ak130雙聯130mm平高兩用艦炮,每分鐘65發射速。夷平個破機場沒問題。但是俄國人就是什么都沒做。縱觀蘇聯解體之前,很多類似的國際事件,蘇聯人的表現都非常的“慫”。這跟他們對自身的發展水平的認識是分不開的,俄國人知道自己不行,政策上也非常強調這點,結果自然是按兵不動。
作者: 好好干機械    時間: 2015-11-3 20:28
希望大家不是一邊google一邊爭論...好了,玩笑結束,大俠們繼續...
作者: 熊anh    時間: 2015-11-3 20:39
negtive 發表于 2015-11-3 20:15
比如米格25的不銹鋼焊接技術和耐熱不銹鋼,以及怎樣降低雷達旁瓣干擾。與其說是蘇聯國家層面的能力,倒不 ...

所以蘇聯的教訓也告訴我們:如果只能二選一,幾個天才的作用遠不如一群人才!

作者: 熊anh    時間: 2015-11-3 20:45
好好干機械 發表于 2015-11-3 20:28
希望大家不是一邊google一邊爭論...好了,玩笑結束,大俠們繼續...

大俠這個玩笑一點也不好笑,一邊查資料一邊打嘴仗,這是一種極認真的態度,應該大力提倡,
再來個小段子,據說早些人,歐洲搞了一個調查:你認為人類歷史上影響最大的100位人物有誰,英國人選了貝克漢姆,戴安娜王妃;而有超過一半的德國人,在接受這個問卷后,跑到圖書館查資料。這就是態度!

作者: 好好干機械    時間: 2015-11-3 20:53
熊anh 發表于 2015-11-3 20:45
大俠這個玩笑一點也不好笑,一邊查資料一邊打嘴仗,這是一種極認真的態度,應該大力提倡,
再來個小 ...

證據可以搜來,觀點不要...
作者: negtive    時間: 2015-11-3 21:20
熊anh 發表于 2015-11-3 20:39
所以蘇聯的教訓也告訴我們:如果只能二選一,幾個天才的作用遠不如一群人才!

這個教訓告訴我們。手里要有干貨

作者: 普通的玩家    時間: 2015-11-3 21:47
啊哈,一個憤怒的軍事機械迷
作者: czk2003110    時間: 2015-11-7 09:58
好好干機械 發表于 2015-11-3 20:28
希望大家不是一邊google一邊爭論...好了,玩笑結束,大俠們繼續...

不銹鋼敢接技術............呵呵,大概他也認為米格25是東芝五軸加工出來的..................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