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中國可以挑戰美國半導體業?仍然任重道遠!
[打印本頁]
作者:
gj5202014gs
時間:
2015-10-23 15:43
標題:
中國可以挑戰美國半導體業?仍然任重道遠!
最近一個月國內半導體業可謂是熱鬧非凡,企業連連出擊收購。先是清華紫光傳出要收購美國芯片存儲巨頭美光,遭美國政府阻撓而失敗,而后入主美國硬盤制造商西部數據,成為其第一大股東。而國內最大的芯片設計服務公司芯原微電子(Verisilicon)也傳出消息即將收購美國嵌入式圖形處理器設計商圖芯技術(Vivante)。接著,AMD旗下兩家子公司85%股權被通富微電收入囊中。一時間,外媒驚呼美國半導體業正在面臨“中國挑戰”。
不過顯而易見,目前中國還是很難撼動美國半導體的地位,與之差距還是非常明顯的。
最能體現差距的恐怕是去年集成電路的成績單。根據工信部的相關數據,2014年集成電路產業實現出口609億美元,進口2176億美元,貿易逆差1567億美元。芯片的進口量都趕上了去年的原油進口量,成為最大宗的進口貨物。這說明中國的集成電路產品基本局限在中低端,高端被外國壟斷。
下面是半導體行業分析機構IC Insights 發布的2015年上半年全球Top20半導體公司。
名次
企業名稱
國別
1
英特爾
美國
2
三星
韓國
3
臺積電
中國臺灣
4
高通
美國
5
海力士
韓國
6
美光
美國
7
德州儀器
美國
8
東芝
日本
9
博通
美國
10
聯發科
中國臺灣
11
意法半導體
歐洲
12
英飛凌
歐洲
13
安華高科技
新加坡
14
瑞薩科技
日本
15
恩智浦
歐洲
16
索尼
日本
17
全球晶圓
美國
18
飛思卡爾
美國
19
夏普
日本
20
聯華電子
中國臺灣
很可惜,這里并沒有大陸公司,相反美國有多達7家企業上榜。要知道,去年全球前20的半導體公司的銷售額要占到全球份額的50%以上。所以,大陸至少現在還未出現一家稱得上全球半導體巨頭的企業。
同時,半導體行業也只能是“土豪”才能玩得起,不但投資巨大,而且技術發展很快,要求企業必須投入大量的資金研發。下面是2014年全球研發費用Top10,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排名
類別
公司名稱
研發費用(億美元)
占營收比例(%)
1
IDM
英特爾
115.37
22.40
2
IC設計
高通
55.01
28.5
3
IDM
三星
29.65
7.8
4
IC設計
博通
23.73
28.2
5
晶圓代工
臺積電
18.74
7.5
6
IDM
東芝
18.2
16.5
7
IDM
意法
15.2
20.6
8
IDM
美光
14.3
8.5
9
IC設計
聯發科
14.3
20.3
10
IC設計
輝達
13.62
31.3
行業老大英特爾的研發費用達到了115.63億美元,實在是讓別人難望項背。當然,在這個榜單里也沒有大陸的企業。國內半導體代工巨頭中芯國際在去年的年報中透露,當年研發費用1.91億美元,約占營業收入的9.6%,也與上述前十家企業有數量級上的差距。
在半導體制造業中,最核心的是設備制造。因為什么樣的設備決定了一家企業的工藝技術的極限。一家半導體生產企業的巨額投入,并不是人工有多貴,而是那些生產設備。所以,半導體設備生產商才是站在半導體制造的頂端的存在,利潤也是出奇地高。很可惜,這塊領域被美、日、荷巨頭占據,代表企業有美國的應用材料、荷蘭的ASML、日本的尼康等等。由此帶來的后果是,國內要么花更高的代價獲得同樣的設備,要么根本買不到,所以也不可能有最先進的制備技術。
不過,在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的刺激下,短短一年,中國半導體行業從之前的籍籍無名就弄出這么大的響動,總算成為領域內的重要的玩家之一了,未來還是很可期的。
作者:
祥云飛魚
時間:
2015-10-23 15:55
三星 應該算 最厲害的了 其他都要死不活。
作者:
門童
時間:
2015-10-23 16:00
能在國內流片再吹,呵呵……
作者:
夢里尋花
時間:
2015-10-23 16:11
哈哈哈哈,一笑了之
作者:
引擎的節奏
時間:
2015-10-23 17:13
看論壇電子設備板塊這么冷清就知道有多差勁了,高端的半導體設備一直以來都是弱項,國內絕大多數都是做處于產業鏈上最低層次最低要求的,設備的硬件軟件差距不是一點點。不要說挑戰美國,就是追趕日、韓、德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作者:
鑫森淼炎垚
時間:
2015-10-23 17:41
努力吧。
作者:
ak19471100
時間:
2015-10-23 18:06
還是ASML厲害
作者:
Ruland聯軸器
時間:
2015-10-24 12:00
關于半導體行業,做機械的可能有點遙遠,但半導體產業鏈上的設備制造業離我們卻不太遠。在這方面,我們接觸的比較多,像國外的Applied Materials, ASM, Veeco等,他們在設備的制造方面要求比較高,產品零部件的選用基本上以考慮性能為第一因素,價格是以實際使用及維護方面考慮,這就基本保證了他們的產品質量,減少了故障停機時間,提高客戶滿意度。曾接觸過國內的一些中字頭的研究所,理念從根本上就有區別,他們關注的第一要素就是價格,然后是說某某某公司用的什么類型的產品,你們有沒有類似但價格便宜的產品。當然,這是競爭壓力造成的,但有些關鍵的傳動件是保障產線長期可靠運轉的重要支撐。
片面地追求成本控制是造成中國的制造業一直在低端徘徊的重要原因,這其中原因很復雜。只能說,制造業之路任重而道遠,所謂挑戰美國半導體地位,沒有一個良好的環境,沒有每位技術人員踏實的工作,一切都是癡人說夢。
一個產業地位的提升,不僅是資本的運作,更多的是需要產業鏈各個層級中從業人員務實、創新的工作。
資本可以買到公司,但買不到千千萬萬踏實的員工,制度和環境的轉變才是走向制造業強國的根本之道,這個過程可能很長,但比較渾厚。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