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屠呦呦獲諾貝爾獎——榮耀映襯下浮現的十大不良性情 [打印本頁]

作者: 寂靜天花板    時間: 2015-10-12 08:20
標題: 屠呦呦獲諾貝爾獎——榮耀映襯下浮現的十大不良性情
著名科學家屠呦呦榮獲諾貝爾獎,這是中國本土科學家首次獲得這一世界科技界的最高榮譽。喜訊與盛榮之下,也映襯了一些國人的不良性情:9 o, K1 x- ^# e9 b
  一、屠呦呦的科技成就,是在1970年代取得,這和“兩彈一星”一樣,都是那個時代的成就,和所謂改革開放時代無關。這種思想簡直迂腐透頂!把好的東西,盡量往自己所迷戀、所向往、所信仰的那個時代靠;把一切不好的,都歸之于自己不適應、不理解、不滿足的當代,卻很少考慮時代背景與科技成就之間是否存在必然的、無可質疑的因果聯系。這是不可理喻的。實際上,如果不是在開放的,與國際科技界同行交流日益廣泛而深入的當代,使國際業內了解并關注到了屠呦呦在青蒿素發明過程中的關鍵性、突出性、開創性貢獻,而僅以集體研究成果做結論的青蒿素發明,就如當年的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一樣,是不可能獲得諾貝爾獎的。  二、屠呦呦過于突出了個人貢獻,忽視和貶低了團體協作中其他人的作用,實際上以個人名義取代了集體榮譽和團體貢獻。據說,屠老參評院士多次落選,就因為對人際關系考慮不周,沒有顧及他人的感受,而且不會拉關系、走后門、搞公關。這種思想實際上暴露了部分國人“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和槍打出頭鳥的丑惡嘴臉。從來不愿承認自己至少在某些方面能不及人、才不達人的缺點,指望靠抵毀、淡化、抹黑、貶低他人成就,來顯示和抬高自己的名望與地位,這種心理失衡引發的酸葡萄思維,是許多國人積弊已久的陋習之一。實際上,屠老在獲獎前后也好,諾獎評審委員會也罷,都沒有抹殺集體智慧和團體協作在青蒿素發明中的重要貢獻,只是屠呦呦在其中做出了至關重要的關鍵性、原創性的貢獻,是整個集體中做出最核心、最突出、最重要貢獻的個人。從這方面來講,共和國成立后的中國本土科學家,到目前為止至少錯失了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結晶牛胰島素,這一重大原創性科研成果的諾獎資格。因為即便是很多人共同參與的集體科研成果,也不可能在最關鍵、最具突破性的原創性貢獻節點上,十幾個人,甚至數十人同時做出了同等重要的貢獻。時點有先后,貢獻有輕重,最關鍵時刻的成就,往往是少數幾個人最先成功的,這也是諾貝爾自然科學獎最多只能由三人分享的考慮因素之一。$ N4 p$ ^! {; u. w0 a2 ^3 R& @
  三、獲諾獎卻多次未能獲評兩院院士,值得反思的是誰?中國兩院院士的評選,據說不僅要看科技貢獻,還要參考多方面因素。有學歷、論文、項目等多重硬件指標,還有資歷、影響、各方面意見等軟實力因素。實際上評選院士,也成了各大院校和科研機構,甚至某些國企與黨政領導進行申報競爭的公關項目。可以想像,在此等環境下操作的院士評選,不太可能讓屠呦呦這樣一個數十年埋頭于科研,卻不善交際與應酬的人勝出。院士評選成了名利角逐場,難怪有些做出被國際同行認可的,有突出成就的內地學者,在國內參評兩院院士失敗,卻被國外知名科學院評為外籍院士了。當政治權力和經濟利益能夠影響,甚至完全左右學術評價和學界話語權的時候,學界腐敗、學術霸權,將成為不可避免的毒瘤。
- o. _2 B8 `3 L$ v  四、屠老獲諾獎,完全是響應當年偉大領袖號召的結果,再次體現了偉人的偉大。把一國科學家的獲獎,歸恩于當時的政治領袖和某某政治思想指導下的結果,這在國際同行看來簡直就是一個天大的笑話!也許是有意無意中,當政者的號召對于科研人員的成就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但科研工作者做出成就的靈感,不太可能得益于政治人物的的行政權威。如果說集全國之力攻關的科研項目集結號,是當權人物發出并組織實施,否則科研工作者連相關的經費和其他人力、物力條件都沒有,不可能做出重大成果,因此而將功勞歸恩于當政者,那即便不是仰仗權勢據功為己的無賴思維,至少也非諾貝爾獎評定所考慮的范疇。
1 W6 i3 }3 f! E7 ?5 ]% J4 x  五、青蒿素項目發起的政治背景讓人頗有感慨。據媒體披露,中國啟動尋找新型抗瘧藥物的科研項目,源自WG時期中國內地進行抗美援越的戰爭期間。由于當時交戰的美國和北越都受到了嚴重的瘧疾影響,北越的胡志明政權向中國求救治瘧新藥,當時的最高當權者才發出了偉大號召。中國南方,一直是瘧疾的高發地區,人民深受其害已有多年歷史,包括早年的偉大領袖在內,很多人都得過瘧疾。即便不考慮當時助北越一統南北,進而帶來目前中國南海主權維護更加被動的后患不談,為什么不是根除瘧患造福億萬人民,而是在抗美援越的政治背景下,應北越政府的要求才發出“偉大號召”?如果當年完全是在關心人民健康,根治瘧病的情況下發出號召,并最終導致青蒿素這一偉大發明的出現,那我也和很多那個時代的迷戀者一樣,由衷地為之歡呼、歌頌并感嘆當年“華佗無奈小蟲何”的慷慨與豪邁。5 L7 d$ B% A. u! R8 {, M3 _
  六、青蒿素成就與當時的其他科技成就有何異同?一些人在對過去時代輝煌成就如數家珍的同時,往往認為當代的任何成就都無法與類似“兩彈一星“的偉大成就相提并論。這是很大的偏見和誤區。筆者也曾撰文說,僅從科技成果的國際地位來說,當年“兩彈一星”的科技成就其實并不高。因為其中屬于中國科技人員原創的科研成果少之又少,只因在當時的國際政治背景下,當權者太看重“兩彈一星”的政治和軍事影響力,才將之提到了至高無上的地位。但青蒿素的發明則不同,它完全是中國科學家的世界首創,而且是一個治病救人造福全人類的偉大發明。所以,單從科技成就的國際地位來說,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和發明青蒿素的原創性貢獻,遠比“兩彈一星”高得多。
' f; M5 I! G+ W5 ?+ W) J! _  七、國內知識產權的保護任重道遠。就青蒿素這一偉大發明的貢獻和特點來說,如果有今天這樣,良好的產業化、市場化環境和知識產權保護措施,其能給國家、科研機構和發明者個人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是不可限量的。就算我們不能完全以經濟效益來衡量科技成就,就算再提倡科學家淡泊名利,不計個人得失,但良好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和整個社會發展與進步的靈魂。在青蒿素發明的年代,中國內地不僅沒有專利制度,絕大多數人甚至連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都沒有。由于多年的洗腦式教育,在當時很多人的觀念里,認為只有耕田、做工這樣的體力勞動才算勞動,而廣大知識分子不過蹲在室內動動腦子、寫寫稿子、出出點子,這樣四體不勤的工作根本不算勞動。難怪其后多年,中國內地腦體倒掛現象嚴重,甚至多次發生中青年科學家英年早逝這樣令人痛心的現象了!保護好科技成果的知識產權,就是確保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軟實力、科技競爭力與經濟發展的源動力,這是我們進步發展的核心競爭力!8 i* z- }; \7 F2 e( j3 j, y
  八、獲獎對屠老的影響有幾何?和莫言一樣,屠老的獲獎,很可能名利雙收。我們知道,屠呦呦走進公眾的視野,大概源自幾年前她獲得拉斯克臨床醫學獎。此前,除了業內的一些人,很少有人知道她。現在可不同了,榮獲諾貝爾獎這一至高無上的榮譽,就意味著她成了一個公眾人物。記者、媒體、黨政官員、業界同仁、親朋好友、各界領導、社會輿論,一個本來在試驗室和科研院所默默工作的科學家,也可能就此結束寧靜而安逸的生活與工作。她的一言一論、一舉一動,都可能成為新聞。就算84歲高齡的屠老能夠以平靜淡然之心對待,可媒體、公眾、領導、單位、同行、輿論還能把她當成一個普通科學家嗎?從作家莫言的經歷看,中國內地還遠沒有做到以冷靜、理智和淡然的心態對待本土諾獎獲得者。但愿屠老不因諾獎而擾亂了原本的生活與工作。
( r$ F/ s7 A6 X) x  九、看待諾貝爾獎的態度有幾多變化?擁有一百多年歷史的諾貝爾獎,是衡量一個國家或科研機構原創性發明成果的重要標志。所以,許多國家、機構和個人都很看重它。有人說諾獎是西方人設立的獎項,不可能關照中國人,也有人說我們不稀罕諾獎,讓外國人拿去吧,我們只管做好自己的事。對那些科學家來說,諾獎的獲得與否不是運動員參加體育比賽,僅以成敗和獎牌論英雄。最好還是如前諾獎獲得者丁肇中所言:為拿諾貝爾獎來工作是十分危險的!還是淡泊名利、專心治學、大膽質疑、勇于創新,嚴謹工作,不慕虛榮,為科研所帶來的興趣與愛好的成就感而愉悅吧。得到了就應給予應有的尊重,獲獎者完全可以感到由衷的喜悅,外界也應表達由衷的祝福,得不到也不必為此懊惱和失落。但最好不要因此而對諾獎,特別是其自然科學獎的評審進行過多的指指點點、論是道非,這樣做是無法得到國際同行尊重的。
6 H$ V# w$ w7 t# `& p  十、對國內科研體制和教育的反思。中國內地無論大專院校也好,科研機構也罷,在較長時期內一直難以得到國際業內的較高評價,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關鍵在根源,還在于內地教育界、學界,甚至整個社會在選人用人、人才評價方面的機制和理念還相當落后。年齡、學歷、職稱、資歷等等硬件條件,一方面限制了很多優秀人才的脫穎而出,不符合不拘一格選人用人的思想;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急功近利、弄虛作假等浮躁情緒的蔓延。在學界和社會各界,年齡、學歷、資歷等等方面的作假現象頻出,學術造假,論文抄襲等事件也屢見不鮮,這既是一種不良習氣,在很大程度上扼殺了優秀人才淡泊寧靜專心治學的原創能力,也是我們選人用人過分拘泥于講學歷、論職稱、看論文、設年限所導致的必然。2 y9 f* M, ^0 Y) ~

作者: pengzhiping    時間: 2015-10-12 08:34
本帖最后由 pengzhiping 于 2015-10-12 08:35 編輯
* D/ z/ C: B# E* ~3 B. C6 d) Z: _) s& x$ O1 c0 }) Z# c
黃曉明PK屠呦呦:一生努力不敵一場作秀!1 k& }& V0 t4 e" D3 A# x! L( }
http://bbs.tianya.cn/post-5244-1150-1.shtml
6 D% Q1 @; s( o7 Q! y7 r5 b期媒體關注有兩大人物:屠呦呦,黃曉明。, L5 x  S- v! S- C

! S+ o2 G. P, h! o- N, e) ?' s7 C2 Z屠呦呦,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中國本土科學家,也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其研究成果拯救了、拯救著、還會拯救無數人的生命!
2 R9 v" F  F, X5 q# s6 D0 p( a0 |
黃曉明,結婚。
" @/ U) k4 L, J/ N" g
" v" y- T8 O) ?) l; w但兩人的差別讓我感慨良多!
+ R3 u) A# V0 x, Nfile:///d:/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Application%20Data/360se6/Application/User%20Data/temp/230595442.jpg% ?: I- T, |+ t
5 w% U: Z( Q5 y  z
當電視、廣播、app新聞等各大媒體爭相報道黃的婚禮,鋪天蓋地全是后者消息的時候,屠呦呦的報道卻明顯冷清很多,甚至很多人不知道屠呦呦是誰。; J' Z# E: Q; x% m- n& y2 j

( R4 L. ?8 P; Y: @; ]) R. E讓我不禁以為難道對社會做出貢獻的不是屠,而是黃嗎?
3 G1 S9 B: A9 t
7 A1 L1 S" p9 Q+ \( p) [當黃曉明婚禮因參加的大牌太多,導致浦東和虹橋兩機場幾近癱瘓,婚禮現場比諾貝爾頒獎典禮都要隆重的時候。
1 W" n% T/ A. r& Z8 ?
4 p8 {: z1 }  K2 f9 b) l讓我不禁以為難道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是靠演藝圈推動的嗎?3 A0 V* B5 b- _. V7 \

) X7 a8 I- s& n5 k2 |當黃曉明揮金如土,婚禮奢華,費用達兩億的時候,而諾獎得主屠呦呦嘔心瀝血,一生奉獻,獎金卻只能在北京買半個客廳,所獲報酬遠比不得baby一季跑男的收入。
) J3 a8 K" b& o3 K- M3 }' W8 {: v, k% G  k, u
這真的不會讓年輕人以為讀書并沒有什么卵用嗎?0 z9 B8 i1 I; S9 H5 n9 A2 M7 Y1 y( y

7 e2 @! _4 e, a! y8 f( r當屠呦呦以身試藥,歷盡坎坷,若未獲諾獎,必終身默默無聞;即使得獎,帶來的是爭論,更被某些人吐槽的時候,黃曉明的婚禮帶來的卻是全國圍觀,全民羨慕,更被尊為典范。
: G! Z7 A7 z. a9 x
1 Y% |4 i1 W% x- T7 q: k, p我不敢想象,多少勤懇努力的人會受到多大的價值觀上的傷害。' H! Y, w+ c, z5 c, F$ }

/ |" t: w+ I( S+ G" C0 {2.png
7 O* {# k. j; D3 x6 p7 X
" _/ Q( Z7 k$ l+ F" N. \2 ~5 P原來有句話叫:搞導彈的不如搞茶葉蛋的,而現在:
* Q$ b" c  U$ h6 e9 d  t1 ^$ ]6 f- Z$ Z6 W# h
做科研不如演戲的;7 y! v! Z# p  S* s% ?
賣技的不如賣藝的;6 Z6 s0 H' ?8 D! C5 b0 t/ t, h- v3 R
搞實的不如作秀的;
4 u$ r' V( T' u" H救命的不如搞笑的!
1 {; w' i' B6 Q6 }  K4 H, R
* a4 I  R0 {5 ~" G. U當開創中國自然科學先河,意義不亞于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事件卻比不上兩個藝人的一場婚禮的時候。
+ t  r3 f0 \5 M" o. e9 ]7 T+ {. b, Y! s- A! Y: @2 c  o2 e( P( M
讓我不禁以為難道中國夢要落到“戲子”身上嗎?3 J4 p% i1 \2 s4 b' v( M

6 K6 s/ ^3 l* q) m8 g3.png& {" R+ ?9 p& F. W, k& g
$ V- b% M3 [3 l, X% _
. J4 ]2 Y( ^! p2 D6 M7 }  j
當這社會虛榮成為風尚,看臉成為審美,娛樂成為主流,浮華成為氛圍的時候,下一個諾貝爾獎,真的會從中產生嗎?我們的民族真的能保持競爭力嗎?我們的下一代真的能夠肩負起強大自己、強大祖國的重任么?這種情形如若加劇,誰敢保證這一個諾獎“空前”但不“絕后”呢?
" _& e2 r* ?3 x! y7 ?, l" [: C7 R' O5 v; a: _! k" u6 ^$ `
我們的文化喜歡務虛不務實,大眾都喜歡樹上的果實,不喜歡埋在樹下的樹根。但是沒有樹根怎么有果實,沒有實力如何娛樂!+ B) F$ r* I+ z- T7 l  }

+ H/ e; O$ d( _4 z1 `) r( r8 J. _當歐美的孩子,在假期去博物館、去參加科普活動的時候;我們的孩子,卻在看《中國好聲音》,去聽各種演唱會,去機場追星!
& k6 G; G) M" F( Z  \1 W
  ~& V8 z3 @; X8 X% o: \! A這樣的價值觀怎么能有競爭力?!3 m( v  n# `  V/ }4 r  e5 g  O

2 a. L' ?8 H3 D" {: q記得小時候老師問我們,長大后理想是什么?十個同學有九個驕傲的回答:“科學家!”/ _( F5 }+ X, a# o
- O; p7 \7 i/ C
希望不要有一天,十個小學生有九個驕傲的回答:“大明星!”

作者: 濾油機廠家    時間: 2015-10-12 09:07
說得好啊,中國文化垃圾太多不以傳承
作者: HYFJY    時間: 2015-10-12 09:29
中國傳動的封建社會屬性扼殺的是民族的優良品質,傳播的是官本位,錢本位。不會搞技術的從技術學堂出來的人都當了官,最后壓制的是真正搞技術的人。& R, f% N3 y. G" @% f: l
搞我國第一代航母艦載機的人倒在了第一次成功的甲板上,而他旁邊,是“領導”,還是透活透活的。
作者: 781995655@    時間: 2015-10-12 09:30
獲諾獎卻多次未能獲評兩院院士。
* `) P! D% D& O. J2 j; d* Q$ C
7 W8 ~. T' H9 _絕對絕對是中國的特色。
- k+ l0 t# l7 E. h1 D6 |/ g
作者: wjiafu72    時間: 2015-10-12 10:08
781995655@ 發表于 2015-10-12 09:30
# H/ A2 G6 M1 o9 n' s, H獲諾獎卻多次未能獲評兩院院士。5 [# k$ {( c9 I% s$ ~4 D
  `  V9 M( V! d; |7 b1 S- @' A
絕對絕對是中國的特色。

5 |4 J% j6 _+ X打了某些人的臉。
& m3 @6 G# L5 X- T1 v( \
作者: aiwolei    時間: 2015-10-12 10:30
諾獎的最終意義在于,
$ H# U& a8 p. Q* z- ~在人類的歷史進程中,這個人的名字值得記住!!
作者: 小曹11    時間: 2015-10-12 16:53
時代在進步啊,現在說真話都不怕殺頭了!以前可不是這樣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