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總算有中國科學家得諾貝爾獎了 [打印本頁]

作者: 老鷹    時間: 2015-10-5 19:35
標題: 總算有中國科學家得諾貝爾獎了
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獲2015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而且得到一半獎金,另一半有另外2個科學家分享。顯然中國科學家貢獻是主要的。

文學獎似乎不那么令人信服,此次獲獎可能會讓中國人感覺有些不同。向這位偉大的中國科學家致敬。

------------------------
原標題:屠呦呦為什么落選院士

因為沒有博士學位、留洋背景和院士頭銜,屠呦呦被戲稱為“三無”科學家。無博士學位和留洋背景是“文革”前的歷史條件所致,落選院士則值得探究。據了解,前些年屠呦呦曾幾次被提名參評院士,但均未當選。

像屠呦呦這樣做出國際認可的重大科學貢獻而落選院士的,在我國并非個案:“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比袁隆平晚一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的中科院上海系統所研究員李愛珍,享譽海內外的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饒毅……

這些人是因為學術水平不高、科學貢獻不大而落選院士嗎?答案顯然不是。從上述幾位“落選院士”的治學為人風格中,人們或許能得到一些啟示。袁隆平至今仍像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一年到頭大部分時間扎在水田里研究超級水稻;李愛珍數十年如一日呆在實驗室里搞研究,如果不是因為她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恐怕還不為社會所知;屠呦呦除了“不善交際”,還“比較直率,講真話,不會拍馬,比如在會議上、個別談話也好,她贊同的意見,馬上肯定;不贊同的話,就直言相諫,不管對方是老朋友還是領導”(屠呦呦的老同事李連達院士語,筆者注);饒毅則是出了名的“敢講話”,研究之余還在自己的博客和國內外媒體上撰文,批評中國科技體制的弊端、教授不聽講座的浮躁學風等。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四川大學副校長魏于全、中國農大原校長石元春、哈爾濱醫科大學校長楊寶峰,雖然因涉嫌學術造假而屢遭檢舉、質疑,卻依然穩坐院士的寶座;相當比例的政府高官和企業高管,順風順水地當上了院士,風光于政、學、商諸界。

作為“國家設立的科學技術(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兩院院士的評選無異于風向標、指揮棒,具有無可替代的引領、示范作用。其評選是否客觀、公正,不僅事關院士群體自身的尊嚴和公信力,更影響著廣大科技人員的努力方向和工作熱情,甚至海外留學人員的來去選擇。

默默工作、不善交際、敢講真話、貢獻卓著的落選院士,涉嫌造假、擅長公關、有權有錢的卻順利當選、風光無限。兩相比照,向社會傳遞了怎樣的信號?給公眾造成了怎樣的印象?

是該檢討、改進兩院院士的評選標準、方法和程序的時候了。

點評:中國有許多能干的人,都被官僚體制壓制了。這體制不改,國家就絕對沒有希望。不能說體制阻礙不了你,體制和每個人都有關系。




作者: 花無百日紅    時間: 2015-10-5 19:39
不是華裔吧?
作者: 我本狂妄男    時間: 2015-10-5 19:55
不是華裔,的確是中國人,不過很早之前就已經提取出來了青蒿素了。
作者: 陽光小院暖茶    時間: 2015-10-5 20:08
真正的先有貢獻,后有榮譽,她心里一定很坦然,覺得是應得的。
作者: 寂靜天花板    時間: 2015-10-5 20:26
正常的科技人員,本就應該直率,講真話,不會拍馬。你看本社區和其它論壇上那些有所作為的,哪個不是這樣。反之,那些成天說怪話的,扯淡的,河蟹社會的,你指望這種人會用心在技術上嗎,或者準確地說,他是技術人員嗎,他們在現實中的真實身份是什么。
作者: larky    時間: 2015-10-5 20:26
中國是被體制所扼殺,思想被禁錮
作者: ylan    時間: 2015-10-5 20:56
鷹大,她是第一個在本土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中國人,楊振寧獲獎時拿的中華民國護照,還是中國人
作者: threetigher    時間: 2015-10-5 21:27
轉一篇“專業”一點評論:里面有提到饒毅。



說到青蒿素和屠呦呦,其實爭議挺多呢,我講講我了解的,大家補充

屠呦呦,81歲的老太太了,這幾天精神抖擻地飛到美國接受2011年拉斯克臨床醫學獎去了。自從屠呦呦發現青蒿素,40年來她一沒有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二沒有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大家都替她冤得慌,終于有一個這么重要的國際獎項給她發獎了,真是感動死人,如果她足夠命長的話,以后獲諾貝爾獎也是說不準的事情呢。

不過如果她真的獲了諾貝爾獎,肯定有一撥人要被氣得瘋掉。因為到現在為止,學術界還很多人根本不承認青蒿素是屠呦呦發現的。在網上搜一下就能找到,一個科學網博客,一個新浪博客,都在沒完沒了論證這件事。

不過實際上,屠呦呦這名字早就跟青蒿素牢牢焊在一起了,尤其是在拉斯克獎樹立的榮譽面前,再多的爭議也只是八卦,也只是為她的故事錦上添花而已。

話說這爭議是怎么回事呢……我先從頭兒講吧。中國文革時期科研經費相當低,就是越戰給了青蒿素一個機會,據說中國領導人是應越南請求才舉全國之力攻堅瘧疾的。那會兒老科學家基本都被斗倒了,所以項目里凈是中青年,屠呦呦作為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實習研究員加入進去的時候是39歲。

那會兒研究方向之一就是從中藥古方里找,在成百上千種中藥里,青蒿一直表現不好,一直就不是首選。后來屠呦呦率先想到是提取方法錯了,改用乙醚,結果用乙醚得到的青蒿提取物抗瘧性超強,幾乎達到100%。后來屠呦呦把這個方法在1972年全國工作會上一報告,大家就都知道了。

事情壞就壞在這兒。如果那會兒屠呦呦在大會報告前發表論文的話,就沒有后面那么多糾纏了。可惜當時的環境根本不讓發表什么論文,發了也不許署名。所以沒轍啊沒轍……

找到方法之后就想法兒提純唄。屠呦呦組里的一個人1972年底率先得到了“青蒿素II”結晶,另外有云南和山東省藥物研究所分別在1973年4月和12月得到“黃蒿素”(云南)和“黃花蒿素”(山東)。后來1974年鑒定,認為這三種東西都是一個物質,都叫青蒿素了。

本來,無論按照方法還是純化,屠呦呦小組都是最早的,如果她在純化后也能立馬發文章的話,估計也省了日后很多麻煩。但撇開這事不提,屠呦呦最落人把柄的,是她組的青蒿素II臨床試驗結果奇差。

云南與山東的青蒿素做臨床試驗都獲得效果好、副作用小的評價,可屠呦呦組的8例臨床試驗卻在其中5例惡性瘧患者身上出現1例反復、2例無效、2例心臟毒性反應的不良結果,不得不把試驗停掉。據此,云南和山東都認為屠呦呦當時所得的青蒿素II其實根本不是抗瘧有效單體,所以真正的青蒿素是由他們首先提純得到的。

另外,他們還強調為什么他們的產物效果好呢,是因為他們獲得青蒿素的方法跟屠呦呦不一樣,所以說他們不是從屠呦呦1972年會議報告受到的啟發,所以他們其實是獨立想出來的,跟屠呦呦無關,所以屠呦呦沒道理成為青蒿素的唯一發現者。

這種說法成立嗎?我實在沒有精力去翻看和比對那么多資料,所以也不好說他們到底是不是有道理,有幾成的道理。不過為什么屠呦呦小組最初得到的青蒿粗提物抗瘧效果顯著,而進過純化的提取物臨床試驗卻出奇的糟糕?曾參與當年項目的化學家吳毓林猜想,原因也許出在原料植物的選擇上——中藥藥材中有兩種所謂的青蒿,黃花蒿(Artemisia annua)和青蒿(Artemisia apiacea),現在知道僅黃花蒿中含有青蒿素,而且黃花蒿中青蒿素的含量與產地大有關系,中國北方產的黃花蒿中青蒿素含量極低。因此,也許是屠呦呦組前后采用的藥材產地不同,造成了藥效的天壤之別。從這個角度來說,當時屠呦呦其實都沒有搞清到底該用哪種植物提取……

說回科研體制。后來屠呦呦他們還是發了論文的,1977年第一篇中文論文,以“青蒿素協助組”作為集體筆名, 1982年發表英文論文,集體筆名“青蒿素及其衍生抗瘧藥合作組”。這種貌似公平、實際上嚴重不公的署名方法真是為日后的紛爭埋下地雷陣了。

另外,對于這么重要的原創新藥(中國僅此一例啊),在發表論文前,屠呦呦還應該為藥物化學結構申請專利的。可惜當時中國完全沒有專利制度,也沒有知識產權的概念,什么都沒有。

說來說去,我是支持青蒿素的發現應該歸于屠呦呦的。借用饒毅他們論文里的話:由于1)屠呦呦提出用乙醚提取,對于發現青蒿的抗瘧作用和進一步研究青蒿都很關鍵;2)具體分離純化青蒿素的鐘裕容,是屠呦呦研究小組的成員;3)其他提取到青蒿素的小組是在會議上得知屠呦呦小組發現青蒿粗提物高效抗瘧作用以后進行的,獲得純化分子也晚于鐘裕容,所以,青蒿素的發現被歸功于屠呦呦。

不過查看資料可知,屠呦呦這個人真的非常不得人心,她性格太差,做的很多事情也非常霸道無理,活該受到這么多的質疑和反對,有些質疑確實直中要害,比如屠呦呦名為組長,但在工作中是否是研究小組的PI?她是否霸占組內成員及其他合作者的功勞?是否故意抹殺競爭對手的成就?饒毅說她還私藏了一批中醫研究院當年的原始材料,秘不示人,讓很多事實無據可查……有人說她之所以沒有被評為院士,很大程度上就是性格所累……


作者: Pascal    時間: 2015-10-5 21:35
ylan 發表于 2015-10-5 20:56
鷹大,她是第一個在本土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中國人,楊振寧獲獎時拿的中華民國護照,還是中國人

楊,李獲獎時確實還是中國人。
屠老是土生土長的科學家。

個人看法,屠老沒評上中國院士,是她的光榮。
作者: 一展刀鋒    時間: 2015-10-5 21:36
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都付笑談中
作者: 寂靜天花板    時間: 2015-10-5 21:49
。其實青蒿素不是中藥,而是從植物中提取的成分單一、結構明確的化學藥。有很多化學藥最初都是以植物為原料提取或合成的,例如阿司匹林、達菲,我們不能因此就說它們是中藥。

所謂中藥,應該是指中醫傳統上使用的、用來治療相同疾病的藥物。中醫雖然傳統上也用青蒿治瘧疾,但是中醫所用的那種青蒿(又名香蒿)并不含青蒿素,已被證明對治療瘧疾無效。青蒿素是從與青蒿同屬的黃花蒿(又名臭蒿)提取的。中醫幾乎不用黃花蒿入藥,用的話也只是用來“治小兒風寒驚熱”,從不用它治瘧疾。青蒿素一開始也稱為黃花素或黃花蒿素,后來為了表明其與中藥的關系,才統一叫做青蒿素,再后來干脆在藥典里把黃花蒿改叫青蒿,定為青蒿的正品,讓人誤以為青蒿素真的是從青蒿提取的。

即便黃花蒿被用來代替青蒿使用,里面的青蒿素也起不了作用,因為中醫是把藥物煎成湯藥來治瘧疾的(最著名的是以青蒿、知母、桑葉、鱉甲、丹皮、花粉煎成的青蒿鱉甲湯),而一旦加熱到60攝氏度,青蒿素的結構就被破壞,失去了活性,殺不死虐原蟲了。

作者: threetigher    時間: 2015-10-5 21:57
寂靜天花板 發表于 2015-10-5 21:49
。其實青蒿素不是中藥,而是從植物中提取的成分單一、結構明確的化學藥。有很多化學藥最初都是以植物為原料 ...

中醫論壇老拿青蒿素作為中醫對現代醫學的貢獻之一,屠呦呦本人也不反對。

總之是中醫的好事嘛。神化和全否都是要不得的態度。學中醫的第一課就講中西結合的路子。

國人不要中醫,韓國巴不得呢,搶著要過去改頭換面,它的韓國名字叫“韓醫”。
作者: 海鵬.G    時間: 2015-10-5 22:4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寂靜天花板    時間: 2015-10-6 06:43
屠喲喲接受的是現代醫學教育,而不是中醫,也就是說屠喲喲是各位所說的西醫。
屠喲喲發現和檢驗青蒿素的方法是現代醫學的手段,而并非中醫手段。
中醫從未發現過瘧疾和其他瘟疫有什么區別,也不知道瘧原蟲是什么,更加不知道瘧疾的機制,無法診斷,就無法談及治療。
青蒿素治療瘧疾,沒有使用任何中醫理論,不是所有的植物藥、天然藥都和中醫有關。
現在的青蒿素全是化學合成,有明確的化學分式,原理和機制明確。而中醫最看不起化學成分、化學合成,中醫認為植物藥里作用來自看不見的東西,而不是明確化學成分。
地高辛也是植物提取藥,沒有哪個中醫敢號稱他是中藥吧。
更加不是中國人發明的藥物就是中藥。
作者: 逛逛論壇    時間: 2015-10-6 07:57
其父才厲害,1930年就把她跟"蒿"連在一起了.
取名是參考了詩經: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

據稱,“蒿”即為青蒿.
呵呵.
作者: liangquan6    時間: 2015-10-6 08:03
我原以為中藥中醫是不靠譜的,現在看不是這樣
作者: ylan    時間: 2015-10-6 09:08
各位,樓歪了,大家還是先恭喜下國人獲得諾獎吧,不管怎樣,可喜可賀
作者: ylan    時間: 2015-10-6 09:31
國慶節后上班,大家都努力工作,改善自己經濟條件同時也是為國出力了
作者: z424385518    時間: 2021-11-6 15:48
牛呀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