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社區
標題: 中國工業4.0被推遲了整整10年 [打印本頁]
作者: 老鷹 時間: 2015-6-13 18:59
標題: 中國工業4.0被推遲了整整10年
真不知道是生不逢時,還是命中注定。中國的制造業在2000年左右遇到了很好的轉型機會,如果腳踏實地往前走,創新和升級是水到渠成的。但是,偏偏就在那個時候,房地產行業迅速崛起,迅速吞噬了中國的制造業……
面對房地產行業“無法企及”的暴利,傳統企業再也把持不住了,紛紛投身其中。海爾、美的,不只是家電廠商,也是房地產商;李寧、雅戈爾,不只是做服裝的,也是造房子的。企業的根本目標是追求利潤,逐利依然是它的天性。
以前一提雅戈爾,我們想到的是西服,后來一提雅戈爾,大家想到是房地產。就連李寧前兩年也通過新入股的子公司要進軍房地產,涉資400億的沈陽和平區舊區重建計劃。
跟服裝企業相比,家電類的3C企業更講究創新,也更需要升級!但重點也紛紛傾向了房地產,TCL集團、美的、海信這些耳熟能詳的家電企業都早已成立房地產公司并運作多年。不只是房地產公司在買地建房,賣衣服的,賣電器的,搞醫藥的,做教育的,都一窩蜂扎進房地產業,各地頻頻出現的“地王”不再是房地產公司的專利。
過程很幸福,后果很嚴重:制造業的產業升級被擱置了,房地產泡沫越吹越大了。中國經濟到最后落了個兩頭空:
首先來看中國制造業現狀:中國國家統計局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CFLP)2015年1月1日發布數據顯示,中國2014年12月(官方)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降至50.1,錄得連續第四個月放緩擴張速度,創18個月最低水平。
2014年12月份中國制造業PMI為50.1%,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微高于臨界點,增長動力仍顯不足。
2014年12月31日公布的12月匯豐制造業PMI終值為49.6,預期49.5,前值49.5,顯示制造業在七個月來首次出現收縮。該調查聚焦小型企業,這些企業面臨較大壓力,特別是融資成本較高及獲得貸款存在難題。
再來看下中國房地產現狀:
2014年以來,房地產市場量價齊跌,2014年12月,中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為每平方米10542元(人民幣,下同),環比下跌0.44%。這是百城房價連續第8個月下跌,且跌幅較上月擴大0.06個百分點。就像一座座攀升的樓房一樣,中國各地樓市的庫存也結結攀高,以二線城市杭州為例,目前一直穩固在15萬套左右徘徊。
2014房價很難再有2012-2013年的上漲幅度。尤其是一些三、四線城市,本來供應過剩,2013年就處于滯銷態勢,部分城市房價可能步入下跌通道。
現在再來回頭看看這些企業現狀,你就會發現房地產只能短期提升一個企業的利潤,并不能使一個企業長治久安,看看李寧和雅戈爾吧,他們反而遇到了更大的困難。這一點真的很有戲劇性。
這也映射了中國經濟的現狀:
中國經濟在2014年的關鍵詞是“增減”。在過去的三十多年里,中國經濟保持了高速增長,創造了世界經濟增長的奇跡。然而近年來中國GDP增速明顯放緩,2010年為10.3%,2011年9.2%,2012年為7.8%,2013年為7.7%;2014年前三季度分別為7.4%、7.5%和7.3%,三季度同比增速回落明顯。
我們不是在唱衰中國經濟,反復強調什么經濟“空心化”的威脅,但是中國經濟遇到了困難是客觀現實!
制造業是工業4.0的基礎
工業4.0這個概念為什么發源于德國,就是因為德國長期以來一直專注制造業。德國也曾有過經濟蕭條期,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來,在長達10年左右的時間里,德國因為經濟增長緩慢而被稱為歐洲的“病人”,然而自從2004年,德國經濟增長明顯加快,政府債務率也得到了較好的控制,就業情況持續改觀。2011年,德國經濟在G7國家中更是一枝獨秀,多項主要經濟指標明顯好于其他G7國家。德國經濟再度崛起,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長期專注于制造業的發展為經濟崛起奠定堅實基礎。
央行認為,正是對工業制造業發展的這種執著和專注,使得德國免受泡沫經濟破滅后的痛苦,同時也使得德國憑借工業制造業出口的優勢,經濟能夠快速崛起和率先復蘇。
中國制造業進退兩難
在歐美,企業往往會把10%以上的利潤投入到研發創新中,從事制造業的企業往往手里并不缺錢,有錢為何不花到產業升級上?而且國家這些年沒少出政策來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但是愿意與之相呼應的企業有幾個呢?究其本質,就是因為這種轉型“來錢來的慢”!
房地產就不同了,一方面收益高,另一方面風險小(前些年是這樣)。房價一直處于漲勢,政府偶遇調控也是越調控越上漲,企業隨便投資幾個樓盤的收益,就遠高于自己主體項目的收益。于是就將所有利潤,甚至收入,甚至從銀行貸來的經營款投向了房產。這就是中國傳統制造業謀求的發展之路。
當整個社會的資金、資源、人才大量涌向房地產,必然導致流向制造業的資金和資源嚴重不足,從而導致實體經濟和高新技術的萎縮。
于是,美國GDP依賴太空、航空、計算機、生物科技、現代農業,日本GDP靠汽車和電子產品,而我國的GDP現在卻大量依賴房地產,有些地方政府的賣地收入甚至貢獻了稅收的60%。直到現在,我們背負著“制造業大國”的名義,卻很難在制造業方面找到一個民族脊梁,何其悲涼?!
但是,即使到了制定結果的今天,如果再讓很多企業回到2000年,給他們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我想大部分人會毫不猶豫選擇房地產,這就是中國企業的現狀!
如今的中國制造業,相對于美國、日本、英國、德國等發達國家的水平,在基礎材料、基礎零部件、基礎工藝和產業技術4個方面都有較大的差距。許多產品缺少核心技術,高端裝備和關鍵部件依賴進口。雖然加工貿易曾在中國整個外貿當中發揮了很大作用,規模很大,但主要集中于生產加工組裝環節,研發能力不足。由于大多數產業真正的核心技術并沒有掌握在中國制造企業的手中,中國制造業企業只能分配到極低的利潤,導致中上游的企業拼命壓榨下游企業的利潤空間,讓下游的供應企業得不到長足發展,從而不能建立起強大的供應體系。
講到這里,不得不提到中國經濟的縮影——溫州。就在去年央行降息后第二天,溫州某樓盤就擠滿前來購房的人,又出現了久違的“千人搶房”場面。這個情景就是中國制造業進退兩難的最真實反應。
“前些年,很多溫州制造業企業都投身到房地產項目中,但隨著樓市持續下滑,很多這樣的企業被套牢甚至被拖垮。過去十年來,溫州制造業的持續衰落也是不爭的事實,面對利潤率越來越低的制造業,投身房地產也是很多企業沒有出路的出路,包括我本人也曾經嘗試過投資房地產項目。”日豐打火機董事長黃發靜說。
上世紀90年代,溫州制造業經歷過飛速發展的“黃金十年”。最高峰時,全國30%的服裝和鞋、70%的低壓電器,以及全球90%的打火機均產自溫州……
而前些年房地產價格飛漲,很多制造業企業都投入到房地產項目中,大企業蓋樓,小企業炒房的現象在溫州非常普遍。但隨著溫州樓市持續下滑,很多企業都被套了進去,最后因資金鏈斷裂被拖垮。”周德文表示。
據去年底溫州銀監分局調查統計,受商品房價格下跌影響,當時溫州“棄房”數量已達1107套,涉及不良貸款64.04億元。其中,因抵押物價值縮水而“棄房”的比例高達56%。今年6月以來,溫州曝出數起企業因房地產項目造成資金鏈斷裂而“跑路”的消息。(本段節選自中國證券報記者的采訪)
這說明,中國制造業在第一次轉型失敗之后,一直沒有找到更好的出路。直到現在,都還沒有擺脫跟房地產的依存關系!
制造業的回歸
放眼望去,如今發達國家紛紛開始實施制造業回歸戰略,為了保持先進制造業優勢,他們會牢牢控制高科技產品出口,因為一旦在關鍵領域掌握核心技術,就可以掌握標準制定的話語權和整體設計的主動權,從而掌握未來的主動權!
而同時,越南、緬甸、印度等東南亞新興經濟體開始依靠資源、勞動力等優勢吸納低端制造業,走中國制造業舊路,侵蝕中低端制造業市場。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和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中的勞動密集型生產環節大量轉移到這些國家。也就是說中國制造業幾乎被“斬頭去尾”!
中國的房地產不可能成為中國戰略的發展重點與方向,而代表一個國家工業整體水平的制造業才是一個國家工業實力是否強大的衡量標準!
還有一個例證:在金融危機前,歐美發達國家普遍出現產業空心化的趨勢:工業占GDP比重逐年下降,與房地產密切相關的金融業、房地產業和租賃及其他服務業占GDP比重逐年上升。OECD統計數據顯示:在2004-2008年四年間,法國、英國、意大利工業占GDP比重分別下降了2.3、0.6和0.8個百分點,金融、房地產和租賃服務業占GDP比重分別上升2.4、1.2和2.7個百分點。而德國則始終專注于工業制造業的發展,同期德國工業占GDP比重上升了1個百分點,金融、房地產和租賃服務業占GDP比重基本保持不變,從而為工業4.0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當美國政府重提“制造業回歸”、德國政府啟動“工業4.0”之后,曾經的“世界加工廠”也到了該轉變的時候。我們必須以“創新”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驅動力,中國錯過了工業1.0、工業2.0、工業3.0,難道還要再錯過工業4.0嗎?
中國做好工業4.0的準備功課,就要先成為“制造強國”:一是擁有一定數量世界知名的企業;二是具備高創新能力及競爭力;三是掌握尖端技術和核心技術;四是效率提升與質量安全兼具;五是具備可持續發展的潛力。這要求中國的企業一定要安于寂寞。
中國工業4.0的機遇
美國《大西洋月刊》雜志早在2年前就以“美國制造業回流”為主題,登載兩篇以流向變化分析制造業趨勢的文章。一方面,中國人力成本快速上升導致廉價優勢削弱,低端制造業外流;另一方面,美國智能時代的再工業化,使這一波美國內制造業復蘇具有與以往不同的特征,并非經濟周期的簡單反映,一定要抓住這個不可逆轉的優勢。
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中國彎道超車的優勢:在中國電子商務已經蓬勃發展十年的推動下,在中國正掀起新一輪移動互聯網的革命下,產品的設計、生產、銷售、服務等的各個環節都發生了重大改變,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日益強烈,產品的定制化周期被縮短,成本被降低。2015年是一個新的經濟周期的開始,中國的創業者會越來越年輕,中國的消費者會越來越挑剔,中國的企業又迎來了一次轉型機會,這些都是工業4.0的征兆!
眼下,全球正在掀起工業4.0的大潮,中國必須抓住這個機會早日進入工業4.0的軌道,這是中國真正的強國之路!
(轉)
作者: 十月的魔法師 時間: 2015-6-13 19:27
4.0真的很神奇嗎?
作者: xiuguoz 時間: 2015-6-13 19:34
目前,工業不行,就業壓力大。以后只能大力發展第三產業,解決就業問題。工業已經來不及了。
作者: 逍遙處士 時間: 2015-6-13 20:28
標題: 各種工具出力分析
xiuguoz 發表于 2015-6-13 19:34 
目前,工業不行,就業壓力大。以后只能大力發展第三產業,解決就業問題。工業已經來不及了。
覺得你說得有道理。現在并不是研究種麥子或水稻的問題,而是保證眼前要維持下去。哪里能找到野果子果腹,維持生存。
一個普通人得培訓多長時間才能勝任技術工作?而服務業是個人就會搞。
不能因為我們是制造業內人員,就自私的要求政策都向制造業傾斜。
想不開就只能憂郁一輩子。
作者: royann 時間: 2015-6-13 21:51
值得回味,想靜下心來做點事的太少了。想當年本人也是一心去噪,努力追求所謂的技術,后來才發現,技術再好抵不過人家幾句話。現在的我也再難靜下心來。。。。。。。。。自己都覺得悲哀啊,呵呵!
作者: 小人物1 時間: 2015-6-13 22:39
這種狀況對于我們這種8090打擊是最大的吧 呵呵
作者: 背影2010 時間: 2015-6-13 22:56
中國啥時候才能進入4.0呢?
作者: 把刀用好 時間: 2015-6-13 23:16
打個不甚恰當的比方。服務業就是飯店里的服務生,而工業就是飯店的廚子,農業就是食材。服務生再厲害,沒有食材和廚子,頂用嗎?食材和服務生滿大街都能找到,廚子呢?沒有好廚子的飯店就不是好飯店!
作者: 花落東海 時間: 2015-6-13 23:20
作為一名工藝人員,我只能說,能夠堅持做技術的人真的是耐得住寂寞的人,國外情況如何我不知道,但是國內技術人員的待遇真心低,身邊已經有很多人辭職去搞銷售了,我現在也不知道自己還能堅持做多久的技術,因為待遇實在是連生活的基本需求都滿足不了
作者: fmdd 時間: 2015-6-14 00:03
聽這話鋒,責任都在影帝了?
中國離工業4.0還很遙遠,德國的制造業有40%以上的已經具備了小批量、多品種自動化生產的能力了,他們才敢談工業4.0。中國目前連4%都實現不了,在2025年能達到20%就謝天謝地了。
目前談工業4.0,就如同幾十年前我們談共產主義一樣。
現在這個概念催生了很多騙子,有些脫離了技術崗位的人員,聽了他們的忽悠,就開始熱血沸騰。
面對忽悠,建議冷眼旁觀,一臉壞笑。
作者: 云海思道 時間: 2015-6-14 00:03
就是一種病態的發展軌跡,說的夸張點,是一個心態問題,就好比我們平常人真為自己子女考慮的話,是關心他們的前途和一生的幸福,嚴格要求他們認真的工作和學習。
作者: xzcs 時間: 2015-6-14 08:21
到底什么是4.0?踏踏實實做事就好,炒做概念?
作者: laodongbeiren 時間: 2015-6-14 08:35
不管黑毛白毛不管黑毛白毛
作者: 歐洲機電 時間: 2015-6-14 10:19
在改革唄反正我從記事起我國就是改革在改革 到我孩子現在上學教育體質改革還沒有成功,沒有一代技術工人,談何工業4.0.
作者: cay.yang 時間: 2015-6-14 11:22
看你這么以分析, 我覺得對于我90后 20歲就開始創業,所謂的實業,機械加工, 到現在5年了, 真心覺得木有前景了,沒有自己的產品開發, 沒有獨特的冷門技術, 真的感覺機械一片渺茫
作者: zhihao8527 時間: 2015-6-14 13:03
你是說房地產是阻止中國工業發展的一個重大原因,這個好多人都知道,主要是土地比較稀有,國家全面掌握著土地資源,不允許土地流轉,利潤來的快,大部產分人都控制不住自己,都去搞地產了,當有一天發現地產形勢不好時,已經退不出來了。
作者: ygang86 時間: 2015-6-14 17:24
工業4.0是什么?? 不是很清楚 汗
作者: 吟嘯徐行 時間: 2015-6-15 12:59
本帖最后由 吟嘯徐行 于 2015-6-15 13:05 編輯
2000年還是朱當政,
換個角度,如果時間倒流了。現在是2000年,很多企業會自我升級嗎?富士康會內遷到河南嗎?我覺得答案是否定的。
產業升級都是伴隨著大量死亡而成的。日子好過,沒多少人和企業會居安思危的
即便如此嚴酷的產業升級狀態,我感覺河南吸引東部制造業的速度比我想象的還要慢。
作者: liushaobo1989 時間: 2015-6-15 18:24
xiuguoz 發表于 2015-6-13 19:34 
目前,工業不行,就業壓力大。以后只能大力發展第三產業,解決就業問題。工業已經來不及了。
沒有腳踏實地,越高摔得越慘!中國這么多人,出了問題更慘!
作者: 642093071 時間: 2015-6-16 06:28
前天給一個搞塑料制品的老板打電話,老板說業務上他現在基本不過問了,主要在炒股,將炒股賺了些,談了很多如何選股反面的問題,現在有一幫子人跟著自己選股。工廠效益不好,而他的股價在漲,最終的收益從哪里來?
作者: 招福 時間: 2015-6-17 08:31
推薦一本書《零邊際成本社會》,就是《第三次工業革命》那個作者新寫的。
中國當下的國家戰略大部分跟書中敘述的相似。
作者: dymeaststar 時間: 2015-6-17 10:21
中國基礎工業基本上廢了,沒有很好的基礎工業,什么X.0都是夢。比如想買一個性能過關的特種軸承,國內弄不到。別軸承了。買個剪指甲刀,國產的過來刀柄捏上去都是軟趴趴的,你怎么玩?別說熱兵器,就算是冷兵器,人家一刀砍過來直接把你的盾牌砍破了,這個仗怎么打?
作者: 花弄影 時間: 2015-6-17 11:15
中國的房地產就是海洛因,政府叫喊產業升級轉型就是在戒毒。咬緊牙關子的戒,堅持一陣子,實在挺不住了。還是再吸一口吧,至少吸了這口能活下去,活下去才能戒嘛!
作者: 花弄影 時間: 2015-6-17 11:17
談工業4.0 太奢侈。中國人用筷子吃飯已經幾千年了,到目前做出來的筷子有的連菜都夾不起來!
作者: 花弄影 時間: 2015-6-17 11:21
只要我們背后那龐大的官僚體系不改,那么就不要談什么工業4.0, 那跟我們沒啥關系,我們準備搭便車就是。
作者: 常大爺 時間: 2015-6-17 13:57
啥時候專車服務這種新生的順應時代要求的事物不再受到打壓,反而是受到大家的關注、支持、完善......中國再說工業4.0的問題,任何時候,一個事物,暴力部門是最大受益者的時候,談革新就是在扯淡!
作者: 此男子不抽煙 時間: 2015-6-17 17:18
看了之后,沒看出到底那個“他”是誰?誰給解釋一下呀!
作者: zhljlyy 時間: 2015-6-17 22:00
現在的工業已經觸及了底線,中小企業在艱難的維持運作,為了降低公司的運營成本,不斷的裁員和降低原材料價格壓縮制造成本,我想工業4.0需要國家盡快出動政策幫扶中小企業順利的轉型、升級!
作者: 虛竹100 時間: 2015-6-17 22:32
好文章,學習了!
作者: 黃海是我 時間: 2015-6-18 11:44
并不贊同,不能所有責任都是房地產。請問如果沒有房地產,那么這么大的資金量全部投到制造業就能行,制造業現在已經嚴重產能過剩,這么大量的資金進入制造業,那么產能過剩是現在多少倍。問題不是出在哪個行業,問題出在政府,政府把土壤搞壞了,怎么長都是歪苗。
作者: 老人與海221 時間: 2015-6-18 11:49
我都不敢說我們這有工業
作者: 俠客黑客 時間: 2015-6-18 11:50
我們還在補課中, 2.0 和3.0 還沒完成呢。
作者: 靜石 時間: 2015-6-18 13:03
一直沒明白工業4.0到底是指什么
作者: 鐵哥們機械 時間: 2015-6-18 13:32
花落東海 發表于 2015-6-13 23:20 
作為一名工藝人員,我只能說,能夠堅持做技術的人真的是耐得住寂寞的人,國外情況如何我不知道,但是國內技 ...
只有在這行業里的人才有這么深的體會!
作者: 異樣人生 時間: 2015-6-18 16:18
看完有種酸酸的感覺
但又感覺我能做些什么。又給祖國添亂了。
作者: 天馬行空hs 時間: 2015-6-18 16:30
既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中國的技術人員承擔了太多生活和社會壓力,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不是靠幾個工“業運動”就能短期實現的,它需要幾代人腳踏實地的不懈努力,每天的一小步,就是未來的一大步。
作者: 進口機械FRANK 時間: 2015-6-18 16:32
先2手的 其余慢慢來吧
作者: 進口機械FRANK 時間: 2015-6-18 16:35
也不能說完全炒概念,我個人覺得跟3D打印技術和大數據一樣,所有的信息是成熟的頂峰概念,然后在歸于實際慢慢的發展,至于用多長時間才能到達現在的4.0概念,我們只能拭目以待了。。。。
作者: 一重科技 時間: 2015-6-18 17:00
當時要是把那部分錢和精力投入到機械行業,那肯定是突飛猛進啊!!
作者: chen0024 時間: 2015-6-18 17:11
所有的人都在以錢生錢,結果是銀行里沒錢了,市場上有錢了
接著大家看到錢多都來玩了,慢慢的制造業上面的錢都抽到市場上了
慢慢的制造業就死掉了,慢慢的市場上全剩下錢玩錢的。
沒有實體企業支持的經濟數以空中閣樓,不知道啥時候能在外邊說學機械的不被嘲笑和打擊。
各種曬工資,各種說不行。但是豈不知所有的東西都是從制作開始的嗎?
為啥就看不起工人,為啥就說工廠里面掙不來錢。
作者: masterzhuce 時間: 2015-6-18 23:13
沈陽和平區 舊小區改造???我就在和平區,,我壓根就沒聽說 有這事兒啊。。哈哈。。他們玩的什么貓膩。。
作者: 語默于塵 時間: 2015-6-19 11:09
老百姓是要生存的 光畫餅是沒用的 沒有錢真的很難 我想國家之所以選擇房地產 也是來錢快 就可以擴張軍事 國際地位也能提高 反正就是買國外的東西回來仿制 學習他們的技術 畢竟德國底子好 像中國底子差 自己悶頭搞 周期太長 我想這也是兩難的選擇 不在其位 不謀其政 雖然我作為一個機械人 比較感到惋惜 然而并沒有什么用
作者: xxxbill 時間: 2015-6-21 08:55
總覺得中國人現在全都在瘋狂的圈錢,自顧眼前利益,果然是“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
作者: glj 時間: 2015-6-21 14:02
花弄影 發表于 2015-6-17 11:17 
談工業4.0 太奢侈。中國人用筷子吃飯已經幾千年了,到目前做出來的筷子有的連菜都夾不起來!
筷子是彎的,還真不是每次都能夾住。。。。
作者: 桂花暗香 時間: 2015-6-22 16:09
2012-09-13 張維迎的這十年:經濟是最好的十年 改革是失去的十年.
作者: 龍九禪師 時間: 2015-6-23 09:18
逍遙處士 發表于 2015-6-13 20:28 
覺得你說得有道理。現在并不是研究種麥子或水稻的問題,而是保證眼前要維持下去。哪里能找到野果子果腹, ...
我們一起改行,去做技師(洗腳按摩)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