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天南海北聊企業 [打印本頁]

作者: 少抱怨多實干    時間: 2015-5-30 22:51
標題: 天南海北聊企業
     因為想尋找機械行業是否有值得投資的企業,所以搜到了這個論壇,本樓主不在機械行業,所以不能對機械行業發表具體的見解。前兩天看到鷹大發的機械城市系列,尤其講到東北機械行業的衰落,深感惋惜,所以心血來潮,想聊聊企業管理,在本人看來,行業雖然不同,但企業管理是相通的,而企業的衰敗,根子總是在管理上,這里的管理是廣義上的概念,不能狹義的理解。
作者: 通天沙河    時間: 2015-5-30 23:05
其實我也是在找的呢
作者: 少抱怨多實干    時間: 2015-5-30 23:30
第一個問題,就是體制和機制。
    一般人,總會把國有企業的衰敗簡單地歸根于體制問題,認為只要轉成私營企業就肯定如何如何,因為大家看到的絕大多數國企確實不行,但是個人覺得根本原因還是機制問題更為突出。何為機制?就是調動人的積極性的辦法。做到這點也很簡單,就是對競爭性國企(壟斷性國企不行)的管理層和企業骨干進行股權激勵,可惜到目前為止,只有很少的國企在實行,而且股權激勵的比例偏小,造成這個原因的根源在政府領導,部分領導想利用國企搞腐敗,部分領導是觀念陳舊,美國在10幾年前就很流行期權了,我們國企到現在連股權激勵都很少實行,這就是差距。
作者: 云海思道    時間: 2015-5-31 00:29
現在要緊的是生存,別的事等吃飽了飯再琢磨。
作者: 老鷹    時間: 2015-5-31 07:39
樓主曾任8000人大企業的高管,這個話題極其重要。

關于東北國企的問題,樓主上次的發言給我很多啟示,關于企業骨干參股的問題,期權問題,非常值得往細節處深入探討。
我初步認為,國有企業靠上市籌集一點資金是可以的,但靠這個不能改變機制,因為這些散戶根本沒有發言權。這些國企太大,一次性賣掉也不可能。過去有些中小國企賣給領導層,其實就是白送。全體職工參股,好像也不行,操作起來也很復雜。樓主說的骨干持股,也許是個辦法。不僅對國企,對民營企業同樣適用,甚至更加實用。

技術和管理是兩個行當,會管理的人可能對技術根本不通,但技術精湛的人,如果讓他管理也可能一塌糊涂,分析問題驢唇不對馬嘴。沒有管理經驗的人關于管理問題的發言,和沒有做過研發的人來談論技術,感覺上可能會有些類似。所以,工程師不能一說到管理人員就嗤之以鼻。

再說幾句骨干持股,我覺得形勢特別好的時候,資方沒有動力去辦這些事情。只有面臨危機的時候,人們才會想著改變。而在企業形勢特別糟糕的時候,雖然資方很想留住企業骨干,甚至想著大方一點讓骨干持股。但這個時候操作起來也有困難,企業骨干這個時候都想離開,因為他們要靠工資生活,許諾未來不一定能夠吸引他們,而且形勢不好的時候往往人們會更加悲觀,從危機中看到希望的人,畢竟是極少數。

所以從資方來說,洞察力特別重要,如果能在企業形勢尚好的時候看到隱憂,并在此時發起職工持股的活動,是最為有利的。這是說的時機問題。

骨干持股的具體操作方法問題,也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實股還是期權,是白送或基本白送,還是要骨干們掏出一筆錢呢?請樓主和各位大俠來談一談。
作者: LIAOYAO    時間: 2015-5-31 08:26
老鷹 發表于 2015-5-31 07:39
樓主曾任8000人大企業的高管,這個話題極其重要。

關于東北國企的問題,樓主上次的發言給我很多啟示,關 ...
  1. 骨干持股的具體操作方法問題,也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實股還是期權,是白送或基本白送,還是要骨干們掏出一筆錢呢?
復制代碼
這個問題在深圳就有兩個典型廠,實股--富士康 ;期權--華為 。

錢(限額內自由認購)--富士康、華為 ;

錢(員工分紅獎勵)--富士康、華為 ;

百萬人的企業與高利潤率的企業,有興趣者可以自行查找。
作者: 老鷹    時間: 2015-5-31 08:50
LIAOYAO 發表于 2015-5-31 08:26
這個問題在深圳就有兩個典型廠,實股--富士康 ;期權--華為 。

掏[/backcolo ...

好啊,大家一起研究,同時看看這種辦法是不是和東北的企業。

作者: 寂靜天花板    時間: 2015-5-31 08:53
被管理的員工太有資格說話了,這又不是奴隸社會。你都不知道被管理者的心思,管理個毛。
8爺說過,老板與伙計要互相盡職,要我說更簡單,老板與員工,別把對方當傻逼就行,現實中太多的糾紛就是老板以為員工是傻逼,沒把我這個流氓看透了;這里有一例
最終,還是被“逼”出了短視的本性
http://www.ytsybjq.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5955
員工也以為老板除了有錢,毛不懂,雇了一幫傻逼親信作中層,天天被中層耍猴。本社區的例子就是周健先生,馬甲王,一發帖就把老板罵了個狗血淋頭。
作者: 祥云飛魚    時間: 2015-5-31 09:00
當今管理目的是協調人,達到企業盈利目的。肯定大多工程師不贊成,管理一定在技術前面才能發展道理。事實是阿里在杭州發展時候就被”洗腦了”。華為在代理產品之后也有一個長期發展規劃,南北車,也不是跟著”黨的“規劃往前走嘛!重組了。 技術可以創造價值,創造利潤就比較難了。
作者: propowerpump    時間: 2015-5-31 09:19
繼續
作者: rusher1221    時間: 2015-5-31 10:08
本帖最后由 rusher1221 于 2015-5-31 15:38 編輯

1、企業出問題,根子在管理上
2、管理出問題,根子在老板水平上
3、機械行業,對管理水平要求高于一般行業;裝備制造業在機械行業中屬于對管理水平要求高的。

第一和第二點沒什么好談的。
關于第三點,展開說2句。
1、行業的綜合性越強,對知識的要求越高,對吸收掌握新知識的能力要求越高;
2、對耐用性要求越高的,對理論的要求越高,
3、對精度要求越高的,對一線員工素質要求越高,

綜上:
機械行業對從業人員的工作主動性要求高,所以激勵重要。激勵分為正激勵和負激勵,在工作容易標準化的行業(比如富士康),負激勵重要;反之正激勵重要(比如華為)。

對于激勵,核心問題不是激勵的手段,而是激勵標準的設置。
由于機械本身理論難度較大,理論在實踐過程中容易受到的干擾因素太大;所以員工的付出多少,未必能與結果的好壞形成正相關。
所以,激勵要對過程本身進行,而非結果——此點就是所謂的“體制問題”或者說“機制問題”——說到這里就很簡單了吧?
哈哈
作者: 少抱怨多實干    時間: 2015-5-31 10:35
本帖最后由 少抱怨多實干 于 2015-5-31 16:18 編輯

接著上面第一個問題。

     為何說機制是主要的,而不是體制呢?大家都知道,90年代我們國家很多國企都轉成了私企,這么多年過去了,那些轉為私營的企業,你看到有幾個發展壯大了呢?我看到很多都被外企收購了,有些倒閉了,也有的奄奄一息在艱難度日。那你說絕大多數國企也不行啊,是的,但在我認為,那是國企沒能產生好的機制。
      我說機制重要,并不是否認體制改革的必要性,機制改善能提高企業活力,增強企業競爭力,但是體制的束縛對企業的發展多少會有影響。我個人認為,一個企業不管體制如何,只要機制好,生存的問題不大。最典型的是格力電器,我曾經工作的國企也是如此。
      如果你有興趣去研究一些著名外企的股權結構,你會發現,很多外企嚴格來說都不是我們所認為的私營企業,他們更像混合所有制企業,一般企業員工最多也就是拿點獎金,根本沒有股份,但是他們采用了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對職業經理人采用股權、期權激勵等辦法,而這些都屬于機制的范疇。
     現在國家開始對國企進行混改,應該也是學習外企做法。  國企的混改要成功,也必須嚴格實行現代企業制度,要削弱政府對企業的管理,董事長、執行長等等人選絕對不能由政府來指定。同時在企業內部要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沒有激勵機制配套的混改是很難成功的。
      
作者: ValleyViews    時間: 2015-5-31 11:22
本帖最后由 ValleyViews 于 2015-5-31 11:24 編輯

期權激勵機制是有賴于經濟和政策環境的。樓主的這個問題其實是對社會環境的改變寄予了相當大的有特定方向的期望。

作者: zhzh1001    時間: 2015-5-31 11:26
"當一個企業規模不斷壯大的時候,多多少少都會有大企業病,這就要求企業不斷調整組織架構,不斷創新企業機制,始終把企業員工的利益和企業發展相結合。"
要考慮到員工的利益,前提就是公司的業務能力,以及員工的綜合能力及素養。

作者: 云海思道    時間: 2015-5-31 18:48
云海思道 發表于 2015-5-31 00:29
現在要緊的是生存,別的事等吃飽了飯再琢磨。

謝謝回復,不過請勿曲解。
作者: ygang86    時間: 2015-5-31 23:44
怎么感覺聊著聊著就跑題了
作者: 良生    時間: 2015-6-1 00:26
少抱怨多實干 發表于 2015-5-31 10:35
接著上面第一個問題。

     為何說機制是主要的,而不是體制呢?大家都知道,90年代我們國家很多國企都轉 ...

大俠原來是做投資的,說實話,國內制造業,特別是機械制造業,還是靠低成本取勝,長期競爭優勢真的沒有。以長期的投資眼光看,基本上找不到好的標的。在國內,廣義的消費類的公司可能會有點優勢,市場需求是消費者體驗導向。機械類公司是生產支持類,市場需求基本是技術與成本導向,國內企業基本只有成本優勢,最后利潤微薄。
優秀機制的驅動還是靠主要領導人,華為機制和文化的建立主要靠任正非,其中關鍵一點是選拔和培養優秀的人。
說到格力,個人認為董明珠正在破壞格力踏實的制造業文化,特別是出了個什么格力手機,這個明顯不是格力的領域。真不知道格力為什么要做手機,唯一的解釋是董個人內心功利的膨脹。


作者: 小鼠大膽    時間: 2015-6-1 12:20
好像李克強總理已經找全國最大的國企負責人談話了,國企高管很麻煩,第一必須是黨員,第二是書記,,所以這個政府高層想對這個利益集團改革,很難很難.
作者: 俠客黑客    時間: 2015-6-3 08:50
股權激勵是個方法,但不是靈丹妙藥。我對德國企業了解一些。包括許多歐洲企業,他們好像不太用這個方法。當然他們也一定的弊端。
歐洲國家普遍福利好,員工的基本職業素養要高,而且老百姓的誠信和對財富的看法也比我們要理性一些。
管理我的理解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沒有一樣企業也沒有一樣管理。只要保證企業盈利和長遠發展,其他的都是為我所用的方法和手段,有效就用,沒有就取消。
作者: 一朵嬌粉嫩的花    時間: 2015-6-3 13:10
工廠管理說到底是利益分配的問題
1.金錢報酬
這個不用多說,養家糊口都是靠這個,就像我的簽名一樣,做對得起薪水的事情,
對于工廠管理者來說,當一個員工獲得的薪水和他付出的勞動持平或者稍低的時候,就要注意了,不要空談以后
2.感情報酬
就是要考慮員工對企業的認同度,這個又是太多啰嗦的話,是否讓員工覺得能發揮所長,公司或者說主管能重視自己的意見,

如何分配所得才是真正的精髓所在
而這個卻不是一句話或者一段話說得清的
作者: 你說啥    時間: 2015-6-4 20:09
一朵嬌粉嫩的花 發表于 2015-6-3 13:10
工廠管理說到底是利益分配的問題
1.金錢報酬
這個不用多說,養家糊口都是靠這個,就像我的簽名一樣,做對 ...

還是馬娘娘的 錢沒到位 或者人不爽了

作者: hoot6335    時間: 2015-6-5 14:57
創業期股權激勵是好辦法。等企業壯大了,再來激勵對個來說挺好,但對企業來講卻不一定。
企業小的時候才是老板自己的,等壯大了,就成社會的了。
作者: 千浪一石    時間: 2015-6-7 15:25
少抱怨多實干 發表于 2015-5-31 10:35
接著上面第一個問題。

     為何說機制是主要的,而不是體制呢?大家都知道,90年代我們國家很多國企都轉 ...

因為對管理不太懂,想借此機會請教一下哈:
       現在國企混改采用股權激勵,比如聘用一位總經理,是不是就給他公司一定份額的股份了?如果聘用三年期滿后,股份能否收回,按三年內的效益給他一定獎勵?再比如交通銀行的改革,會不會出現銀行現有職員均在國有資產下受益,而非國企職員不能受半點益的社會不公呢?

作者: 南瓜1號    時間: 2015-6-12 12:38
企業員工來報道
作者: 龍游大海    時間: 2015-6-12 22:50
樓主哪里?對自動化機器人行業是否有興趣?
作者: ruosi13    時間: 2015-6-18 18:49
學習了
作者: 雅斤    時間: 2015-6-18 21:07
生意難做,大有大的難處小有小的難處
作者: chen0024    時間: 2015-6-19 11:20
資本主義現代化的進程正在發展,啥時候上級領導能不抽:人頭稅:
和截胡,啥時候制造業就繁榮起來了
作者: mingguang    時間: 2015-6-21 19:13
老鷹 發表于 2015-5-31 07:39
樓主曾任8000人大企業的高管,這個話題極其重要。

關于東北國企的問題,樓主上次的發言給我很多啟示,關 ...

應該是出些錢,肯出錢入股的人對企業發展對未來也是有信心的,不肯出錢的人想拿干股的人不可重用。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