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機械設計知識點(上) [打印本頁]

作者: 長木公    時間: 2015-5-13 15:10
標題: 機械設計知識點(上)
一、提高強度和剛度的結構設計* _: ^7 n9 }& l8 w& L8 _+ A$ O, B  o
1.
避免受力點與支持點距離太遠$ ?3 `& R) o5 l$ I0 m
2.
避免懸臂結構或減小懸臂長度) r" o( H6 c2 O5 Y
3.
勿忽略工作載荷可以產生的有利作用6 R' H) K: X. g
4.
受振動載荷的零件避免用摩擦傳力
" D& ~, o2 h! v5.
避免機構中的不平衡力
# E  C) R1 _" ?+ L- x4 f, w# D6.
避免只考慮單一的傳力途徑+ t% u4 ?. A* o& ~0 `; h6 m0 t# O; l# T
7.
不應忽略在工作時零件變形對于受力分布的影響
, \4 @  U, \: }& E9 a* i8.
避免鑄鐵件受大的拉伸應力;
8 u! _. M5 {! O/ d- s8 N9.
避免細桿受彎曲應力
0 D2 |5 H) A! _0 y0 X3 H# H10.
受沖擊載荷零件避免剛度過大
/ F0 W; ?+ u) {; |0 @# p: {11.
受變應力零件避免表面過于粗糙或有劃痕: V5 y- o  v# t0 m8 z: a
12.
受變應力零件表面應避免有殘余拉應力' S+ X! \" m( R2 A1 q+ j
13.
受變載荷零件應避免或減小應力集中5 S/ U4 S7 d1 ], x# @
14.
避免影響強度的局部結構相距太近
0 K' Y  A8 ]- [. p% v& I9 G15.
避免預變形與工作負載產生的變形方向相同
6 @/ B% n* A- X8 @% w+ \% A16.
鋼絲繩的滑輪與卷筒直徑不能太小
5 y# @  h. ]0 J- j; z5 ]( i17.
避免鋼絲繩彎曲次數太多,特別注意避免反復彎曲; K' S! R0 `7 m& A& I7 y- V
18.
起重時鋼絲繩與卷筒聯接處要留有余量" O4 L+ m8 F2 B# T. Q
19.
可以不傳力的中間零件應盡量避免受力
  s* N( K! X$ e1 [7 A8 T20.
盡量避免安裝時軸線不對中產生的附加力
1 ~- `9 }' X! B4 O( B21.
盡量減小作用在地基上的力6 _' c) u7 m8 l
二、提高耐磨性的結構設計8 O" T9 Y: x6 E6 e3 {
1.
避免相同材料配成滑動摩擦副
; h0 K- K2 j/ ^2.
避免白合金耐磨層厚度太大
, @& L; F9 `0 W7 o( p3.
避免為提高零件表面耐磨性能而提高對整個零件的要求
, q8 o1 e. ]$ |" r0 H' |+ m5 v4.
避免大零件局部磨損而導致整個零件報廢( S# p2 C/ ~& [7 b
5.
用白合金作軸承襯時,應注意軸瓦材料的選擇和軸瓦結構設計( }1 a; V5 J9 L8 L- ]
6.
潤滑劑供應充分,布滿工作面
4 I9 H% B% l* I- g% K& g' \7.
潤滑油箱不能太小6 u* g3 ^8 y# Z- v5 {; N
8.
勿使過濾器濾掉潤滑劑中的添加劑# x& o$ M& _; `
9.
滑動軸承的油溝尺寸、位置、形狀應合理( o2 S! ~& B; g* U3 T  h: |
10.
滾動軸承中加入潤滑脂量不宜過多% a) \( y$ c0 ~1 j$ A# d
11.
對于零件的易磨損表面增加一定的磨損裕量
; T0 b) j+ s* N# _1 x, `, m12.
注意零件磨損后的調整
% \/ n6 c- n) J1 g13.
同一接觸面上各點之間的速度、壓力差應該小9 C6 X% o  j) Q
14.
采用防塵裝置防止磨粒磨損# p/ E5 y9 t3 e3 x* b1 r! o+ s- J" f
15.
避免形成階梯磨損& l! I; X. @$ b" P  K" F  j6 x
16.
滑動軸承不能用接觸式油封
6 U9 L( t" I  j3 y" v9 L17.
對易磨損部分應予以保護
. T4 j' D1 z; y/ J18.
對易磨損件可以采用自動補償磨損的結構/ p5 D5 M0 Y% B, U% D3 q; j
三、提高精度的結構設計- e4 O% A- g8 M% l1 ?! L# p
1.
盡量不采用不符合阿貝原則的結構方案" _" w# R: j' \1 V7 {& D
2.
避免磨損量產生誤差的互相疊加
& @5 a, |6 W5 ]( }, N! ?: u3.
避免加工誤差與磨損量互相疊加! |1 L& s9 Y4 q  i4 H4 s# `
4.
導軌的驅動力作用點,應作用在兩導軌摩擦力的壓力中心上,使兩條導軌摩擦力產生的力矩互相平衡
' }. T$ N0 M) D" t+ C& m5.
對于要求精度較高的導軌,不宜用少量滾珠支持
/ d1 F+ E& \* {& Z0 w6.
要求運動精度的減速傳動鏈中,最后一級傳動比應該取最大值
* g2 f& U2 i0 V% G7.
測量用螺旋的螺母扣數不宜太少4 G$ f' T* ]9 B# b/ b
8.
必須嚴格限制螺旋軸承的軸向竄動9 O( l; n* n) E: L9 ^2 j% X
9.
避免軸承精度的不合理搭配. T# R. x5 y6 r
10.
避免軸承徑向振擺的不合理配置
0 {# w, I# ~- Q) z6 d; _11.
避免緊定螺釘影響滾動導軌的精度! F6 s5 I1 t2 h0 W  @' f# G0 \0 S
12.
當推桿與導路之間間隙太大時,宜采用正弦機構,不宜采用正切機構5 K1 w- M+ L' _. q4 V+ B
13.
正弦機構精度比正切機構高
* ~$ m7 S( n! [9 j- {
四、考慮人機學的結構設計問題5 s( c2 f/ ^5 \! S/ A/ P
1.
合理選定操作姿勢" g. A6 o: X$ {
2.
設備的工作臺高度與人體尺寸比例應采用合理數值
, P/ o3 n4 N5 n  L3.
合理安置調整環節以加強設備的適用性9 r9 C" Z# [; b5 c# K! C0 c! P
4.
機械的操縱、控制與顯示裝置應安排在操作者面前最合理的位置
+ @' Y2 q6 ~2 Q0 X5.
顯示裝置采用合理的形式, j( G# e$ M5 n# p5 f
6.
儀表盤上的刻字應清楚易讀
3 d. P8 V/ C2 h+ g. }7.
旋鈕大小、形狀要合理4 X. U- Z" j% t8 G
8.
按鍵應便于操作$ J+ K7 ?9 N- u8 P" S# Q4 v' H
9.
操作手柄所需的力和手的活動范圍不宜過大
6 B5 J* D' y$ ?) `10.
手柄形狀便于操作與發力7 |$ T0 U  A$ `+ c8 U$ [! l
11.
合理設計坐椅的尺寸和形狀) ^) R, E7 @4 |5 M4 b6 x3 w
12.
合理設計坐椅的材料和彈性
+ B8 V, [6 s4 I5 d" h4 ?/ ]  w13.
不得在工作環境有過大的噪聲
" \7 ?# U8 _' ~3 f" P9 z( I14.
操作場地光照度不得太低/ }+ Q7 x! R; l, c  B
五、發熱、腐蝕、噪聲等問題的結構設計
2 l1 _4 L) v) K+ p, X1.
避免采用低效率的機械結構
( ]$ J, m6 i& ~+ i5 _2.
潤滑油箱尺寸應足夠大
) ~8 ^4 z/ |) K% A/ r1 g5 W3 @. f3.
分流系統的返回流體要經過冷卻
5 ~3 p$ h+ f& d. R8 k7 `- f4.
避免高壓容器、管道等在烈日下曝曬
* ?# {5 _5 M. G# ]: G5.
零件暴露在高溫下的部分忌用橡膠,聚乙烯塑料等制造
4 f) `: v! K, _. D! S5 o9 N5 [6.
精密機械的箱體零件內部不宜安排油箱,以免產生熱變形
1 a' d8 h2 X' t; U8 Q/ f, X7.
對較長的機械零部件,要考慮因溫度變化產生尺寸變化時,能自由變形
3 a' O' |8 ]1 |# ^0 L9 K/ ^  u1 n# R8.
淬硬材料工作溫度不能過高
5 P  w5 f0 g7 @( ~- N& W9.
避免高壓閥放氣導致的濕氣凝結
( K; t* E5 C+ w  R! A; c% A10.
熱膨脹大的箱體可以在中心支持; O2 G6 Z4 E" F% _! M& i, e
11.
用螺栓聯接的凸緣作為管道的聯接,當一面受日光照射時由于兩面溫度及伸長不同,產生彎曲+ Q: ?" A) x) P$ Q7 F
12.
與腐蝕性介質接觸的結構應避免有狹縫# v3 `7 \* b6 O
13.
容器內的液體應能排除干凈
) c8 b. A+ C9 W6 a4 q3 T2 V" `1 Z3 g: S14.
注意避免軸與輪轂的接觸面產生機械化學磨損(微動磨損)
: H4 ]! t/ v& C$ E( U15.
避免易腐蝕的螺釘結構
# _+ f; i: P/ ]) E2 L) Y  T16.
鋼管與銅管聯接時,易產生電化學腐蝕,可安排一段管定期更換" |0 M" l2 e! w
17.
避免采用易被腐蝕的結構
: M. [6 ?0 n! \' j- H$ @5 i18.
注意避免熱交換器管道的沖擊微動磨損
$ ]2 a: X5 |# G1 j. Y! x2 u19.
減少或避免運動部件的沖擊和碰撞,以減小噪聲- q( F; \$ J( N5 l" v% q& v( F
20.
高速轉子必須進行平衡$ }* d  N' d5 J" x+ _/ |& f
21.
受沖擊零件質量不應太小. W0 U7 W7 z5 i/ g7 Z
22.
為吸收振動,零件應該有較強的阻尼性8 T6 X& K8 h! L8 v
六、鑄造結構設計- j1 d; m8 t, f2 M
1.
分型面力求簡單& t, O0 b# A# {8 J4 r( ^  u
2.
鑄件表面避免內凹( [2 [1 g1 a- ?1 D: k, s% `3 ?
3.
表面凸臺盡量集中
9 s- N. g6 X# S+ u- u4 ?3 y4.
大型鑄件外表面不應有小的凸出部分
& N- U$ u& t# |" ?; J8 V5.
改進妨礙起模的結構: _5 s! m- H/ K6 e' Y' A& b
6.
避免較大又較薄的水平面  V# |5 @& j; `0 l/ Q$ t3 u
7.
避免采用產生較大內應力的形狀  o4 M6 ^- o- R% g; B2 F3 s
8.
防止合型偏差對外觀造成不利影響
) Y" K8 X# n. H6 y9.
采用易于脫芯的結構/ j- A: l2 E8 j! X
10.
分型面要盡量少
" t* W4 @1 d1 Y# z+ H11.
鑄件壁厚力求均勻' X0 G- [9 V' ]4 s! [: Z" S
12.
用加強肋使壁厚均勻
5 C2 q$ j: M& c: Z* h, ]: ~13.
考慮凝固順序設計鑄件壁厚
& P7 s2 J+ q* w1 Y: E8 h" }& D14.
內壁厚應小于外壁厚# }9 m$ J  @) i* ?) d& |
15.
鑄件壁厚應逐漸過渡
% f. |5 R6 I: C9 y1 e16.
兩壁相交時夾角不宜太小' x) X% I9 Q3 G* V! r
17.
鑄件內腔應使造芯方便
. g" ~1 X  Q" F$ j: j18.
不用或少用型芯撐" c* `3 T2 I* A0 r8 |7 ^
19.
盡量不用型芯& z0 s* i6 v9 K5 ^' f/ X& }+ D# m. N
20.
鑄件的孔邊應有凸臺
, n! Z7 r8 ]1 J# \9 h* W3 q9 K1 e& {21.
鑄件結構應有利于清除芯砂9 {1 Z5 x9 Q% M; N& b- V
22.
型芯設計應有助于提高鑄件質量0 @2 _  @# y0 Y. H9 l
23.
鑄件的孔盡可能穿通5 Q) V3 k8 S* l7 u1 q9 v+ ^+ Y* P; ^
24.
合理布置加強肋
0 E1 P, h0 Y; {2 ]) z5 K/ F2 E25.
保證鑄件自由收縮,避免產生缺陷, Y% T2 T" _; s) n# ^
26.
注意肋的受力- L& ^4 W( p% @/ A, C
27.
肋的設置要考慮結構穩定性5 G) `5 M4 M! i3 x
28.
去掉不必要的圓角# x# A0 y9 ^: z
29.
化大為小,化繁為簡
' Z, g/ G& O/ M0 h" v, S: P- m! U30.
注意鑄件合理傳力和支持
5 P( H  _, D1 J7 p; H/ B/ y! q4 ]) @
七、鍛造和沖壓件結構設計0 j+ ]9 t# r6 M- p3 |
1.
自由鍛零件應避免錐形和楔形
2 K% I- i. X1 ?9 A  T; ~* G2.
相貫形體力求簡化
. ?- M' F6 h: n" a7 k! q3.
避免用肋板. @7 h$ l# E5 v8 N
4.
自由鍛件不應設計復雜的凸臺
, K& {; a7 J8 j0 w" ~5.
自由鍛造的叉形零件內部不應有凸臺
, b2 Z9 U5 I; U$ q5 v! z. b6.
模鍛件的分模面尺寸應當是零件的最大尺寸,且分模面應為平面6 `$ a: M! Z; r! c9 m! o* C7 {9 h3 [$ f
7.
模鍛件形狀應對稱. i3 d  O! M% f' k* ^
8.
模鍛件應有適當的圓角半徑
' ~! j& p' I+ v0 {9.
模鍛件應適于脫模
  v5 C' v- P  \- c. m; e* N% j3 E10.
模鍛件形狀應盡量簡單
/ L) s8 \4 U, t; U3 u0 e11.
沖壓件的外形應盡可能對稱
1 m6 {6 v0 h) ]2 d  p3 ~12.
零件的局部寬度不宜太窄4 F; o/ y, K) p
13.
凸臺和孔的深度和形狀應有一定要求, n6 }( E$ ?. B, m4 u; o2 t
14.
沖壓件設計應考慮節料
8 s! j- X. x- E/ j2 k" U- F15.
沖壓件外形應避免大的平面
; p: j; a: D$ X) n% C16.
彎曲件在彎曲處要避免起皺
3 u$ i1 x- l4 n3 ~) R17.
注意設計斜度
5 r9 _: L6 a: P6 p0 Y18.
防止孔變形8 X, L# T* L) B, }# Z
19.
簡化展開圖) A+ k+ x1 H2 {, }
20.
注意支撐不應太薄
- E9 R* J  g; M8 e1 Y" K21.
薄板彎曲件在彎曲處要有切口
0 @' P, v; L. [+ v2 o22.
壓肋能提高剛度但有方向性
9 Z+ w8 U0 a% W" I1 S. X23.
拉延件外形力求簡單
; j! ?$ q# Y# C& K, b24.
拉延件的凸邊應均勻2 T5 Z5 p9 Z. p& X( f2 {+ H% x, L
25.
利用切口工藝可以簡化結構
' q$ ]+ [" I, W) t5 o26.
沖壓件標注尺寸應考慮沖模磨損% l% I+ d% M, R6 |. Z$ j% @
27.
標注沖壓件尺寸要考慮沖壓過程+ b' r3 L' V' [
八、焊接零件毛坯的結構( I3 [. D1 f* x2 s7 d. |
1.
合理設計外形. c5 p) v/ k7 n1 b5 j9 V
2.
減少邊角料
8 P* s/ N) {1 h2 ~- l3.
采用套料剪裁% b* P) @% D, B2 W# a
4.
斷面轉折處不應布置焊縫( c) W4 U4 h6 E3 K4 Y. M
5.
焊件不能不顧自己特點,簡單模仿鑄件" Y+ Y+ v4 ^7 v- m8 A* U
6.
截面形狀應有利于減少變形和應力集中+ O" g: W4 C! C& X. ^7 Q* }6 f, f
7.
正確選擇焊縫位置+ T" y  b- `( |2 {  Y7 Z8 k
8.
不要讓焊接影響區相距太近
) B! P6 c( v! ?& Q7 V& Z. t9.
注意焊縫受力
, j: k" w: |1 |/ q. K10.
焊縫的加強肋布置要合理
) N# ^1 V, g& }5 F11.
減小焊縫的受力
2 V# P! G! B2 Y4 U8 ]# f- ~, r12.
減小熱變形, b+ P' A  |8 i4 R! C
13.
合理利用型材,簡化焊接工藝
8 L: f4 D; F  u' S4 o14.
焊縫應避開加工表面* h6 c# k$ d" N# C
15.
考慮氣體擴散
( @& k. R# }. \0 b; U16.
可以用沖壓件代替加工件
5 D" P2 y9 g  s6 z$ {17.
采用板料彎曲件以減少焊縫
: Z; `, {. K/ e9 U7 U6 z' c* B: c
九、機械加工件結構設計1 Z: J9 |0 {3 H4 u& |6 i3 L( ]
1.
注意減小毛坯尺寸6 F- q. p7 {' u! S0 m
2.
加工面與不加工面不應平齊" q; t1 Q4 |" F4 k
3.
減小加工面的長度/ R: r8 K& v4 X/ M3 Y, P
4.
不同加工精度表面要分開
9 X. g2 B9 {3 i7 Q7 m+ c7 Y5.
將形狀復雜的零件改為組合件以便于加工' [/ F0 F* A) k) H0 y3 O! ]- Z
6.
避免不必要的精度要求+ m8 j' _2 B. M) u
7.
刀具容易進入或退出加工面
  d6 M- n# g$ Q  s0 Z8.
避免加工封閉式空間
) Q% t. ]1 F0 x9.
避免刀具不能接近工件* n9 ?+ H# m* j5 C
10.
不能采用與刀具形狀不適合的零件結構形狀8 f; O. H) [- b
11.
要考慮到鑄造誤差的影響
/ M- D0 ^! O! {( l12.
避免多個零件組合加工6 C5 g: @: U0 o/ {' f* H7 ?
13.
復雜加工表面要設計在外表面而不要設計在內表面上1 m' Z  F0 `2 D' A, m8 D
14.
避免復雜形狀零件倒角( b8 z9 I+ t& d  T
15.
必須避免非圓形零件的止口配合$ T6 Z( h! ~, S/ i/ l& j# B4 W
16.
避免不必要的補充加工
# L# M: \% }7 ^% T* K' u! l' i3 e17.
避免無法夾持的零件結構
! ~  A9 J3 y$ O4 U18.
避免無測量基面的零件結構1 O1 R( G4 e& p, C
19.
避免加工中的沖擊和振動
! F3 b, w; K; |7 ]" x* d  X20.
避免在斜面上鉆孔
0 }  K. ]: E  b( ?4 Z8 G3 c21.
通孔的底部不要產生局部未鉆通0 h0 n) i: @8 Y0 ^% t0 B
22.
減少加工同一零件所用刀具數
1 G- v8 |/ t* s3 ~, T4 B23.
避免加工中的多次固定
/ c4 S0 ~' l" u- z: A" g24.
注意使零件有一次加工多個零件的可能性: b6 f. C3 U6 l4 C) J+ `, ?
十、熱處理和表面處理件結構設計
2 S4 E1 H( M" R6 Y8 E1.
避免零件各部分壁厚懸殊
, m. Y  M8 G( p2.
要求高硬度的零件(整體淬火處理)尺寸不能太大# g; ~0 a- c2 r9 v9 k6 [/ y" a! I' \
3.
應避免尖角和突然的尺寸改變
9 f# p  d5 e* B" {5 p+ _# S2 m: V5 U4.
避免采用不對稱的結構$ i- B3 V/ q* r5 s& y
5.
避免開口形零件淬火0 i* x% E5 r; H- c% O- e; N
6.
避免淬火零件結構太復雜/ w3 O; C* O* K: q. h; j* `
7.
避免零件剛度過低,產生淬火變形
8 w+ t, M$ X4 \7 i- `8.
采用局部淬火以減少變形5 J5 T! G* w8 K7 {
9.
避免孔距零件邊緣太近
/ ?$ O0 E- G9 O8 b" O1 \10.
高頻淬火齒輪塊兩齒輪間應有一定距離! a% o1 }1 q) @7 u$ C( ~4 \
11.
電鍍鋼零件表面不可太粗糙
% {* Z) J4 e/ B6 o- b. x9 O2 M12.
電鍍的相互配合零件在機械加工時應考慮鍍層厚度
& O9 \& L8 E8 z+ A/ Y  m13.
注意電鍍零件反光不適于某些工作條件& g% ?* I9 [2 D4 \$ p( Y
十一、考慮裝配和維修的機械結構設計; @; F; a0 `3 U0 i. E0 s7 d: y
1.
拆卸一個零件時避免必須拆下其他零件
' c1 N1 t" Y& v# q1 A2.
避免同時裝入兩個配合面
/ p6 g. B* D- x  }) z# v3.
要為拆裝零件留有必要的操作空間
4 i, h* G' E% K$ V# d, D1 L  Q; j4.
避免因錯誤安裝而不能正常工作' Y7 y1 e7 h1 b+ ?( h& v
5.
采用特殊結構避免錯誤安裝
1 E: h, s9 u% l6 v4 L6.
采用對稱結構簡化裝配工藝
+ d# M" K5 s& ]' \4 {# U7.
柔性套安裝時要有引導部分
9 N& S- m9 }$ p% q8.
難以看到的相配零件,要有引導部分5 A" v- d8 g; a1 j) z( o
9.
為了便于用機械手安裝,采用卡扣或內部鎖定結構
4 w. E! y+ q) |" P) s10.
緊固件頭部應具有平滑直邊,以便拾取" B1 m1 n! x- E- @1 W# w; i
11.
零件安裝部位應該有必要的倒角% ]3 l/ u" H5 G
12.
自動上料機構供料的零件,應避免纏繞搭接
1 y! W4 B+ Z5 U5 V6 Z3 U13.
簡化裝配運動方式/ @5 C6 u  S3 e% g6 X7 n5 R9 \
14.
對一個機械應合理劃分部件3 M- W* P! q- V, O1 a! S- t
15.
盡量減少現場裝配工作量* `  C$ z& v; b2 M1 N8 c
16.
盡量采用標準件! P/ ^; D  c* Y) x; Y
17.
零件在損壞后應易于拆下回收材料% K6 O2 e3 b! }: c% O  \

6 ^6 V3 x$ ~/ s& Q, t- s/ N) J

, V& I) J$ D& t; y
作者: 445823809    時間: 2015-5-13 15:40
學習
作者: shaokuang    時間: 2015-5-13 16:09
8.勿使過濾器濾掉潤滑劑中的添加劑5 c& Z- Y$ V. c+ q9 D

* M1 R7 m8 I8 Q這也要看過濾器具體的精度,一般應該不會吧?下面是百度百科一段話:
* `7 J6 n. ?: o
1 j1 y- g/ G) M* R“例如有些機械生產廠家,或工程機械用戶沒有用于添加液壓油的無塵車間,即使花了大價錢購買了NAS 5級別的產品,在打開產品的瞬間,高清潔型NAS 5 液壓油就變成了NAS 8的等級了,而且液壓油NAS等級高意味著過濾次數多,過濾過程中就會把昂貴的添加劑成分過濾掉,因此從專業的角度來講,NAS等級不必過于追求。”
作者: 靜哥Jax    時間: 2015-5-13 16:27
好東西研究一下
作者: 翼飛Brian    時間: 2015-5-13 16:31
值得細細品味,多謝分享
作者: tanghualian    時間: 2015-5-13 16:34
句句精辟
作者: 五六八八    時間: 2015-5-13 17:55
這些東西其實網上都能找到,但對于沒有豐富實際實踐經驗的新手來說我感覺是很難辯證的看待的,不知道樓主水平幾何,更多的是希望樓主能對其中的每一個知識點能有個點評或者說講解、解釋(即為何如此,不如此會怎樣),當然,這個工作量比較大,我也只是建議,如有不對,見諒!
作者: 米fans    時間: 2015-5-13 18:00
這些可以看機械設計手冊。來點實際的
作者: huhaofei    時間: 2015-5-13 18:52
還是不錯的
作者: 極速尖兵    時間: 2015-5-13 19:49
這個確實蠻好的,收藏下。
作者: 星空xzp    時間: 2015-5-13 19:50
樓主總結的還可以
作者: 游離縉云    時間: 2015-5-13 20:33
阿貝原則,第一次聽說,上次測量某些尺寸總感覺心虛,比如測圓柱,要用厚的地方卡住才覺得安心
作者: 默笑滄海    時間: 2015-5-13 20:51
謝謝分享,都是經驗結晶啊
作者: kunge660    時間: 2015-5-13 22:58
謝謝
作者: kunge660    時間: 2015-5-13 22:58
謝謝
作者: 韋德900811    時間: 2015-5-13 23:05
不錯,收藏
作者: 郝奇吾乃    時間: 2015-5-14 00:04
要是有解釋和原因
作者: wanghuang117    時間: 2015-5-14 03:37
經驗之談,貌似見過
( M. p+ R7 C, U
作者: 長木公    時間: 2015-5-14 09:26
wanghuang117 發表于 2015-5-14 03:37
* u7 Z2 j( L- N" k1 D! X經驗之談,貌似見過
' }: M8 u: R% v
都是之前積累學習到
# E0 Y* Y$ w6 @' S
作者: 長木公    時間: 2015-5-14 09:44
五六八八 發表于 2015-5-13 17:55
# ]$ r/ j5 z, G: X這些東西其實網上都能找到,但對于沒有豐富實際實踐經驗的新手來說我感覺是很難辯證的看待的,不知道樓主水 ...

$ N$ ]6 ~2 L  T5 D7 M2 G, R這些也是我自己學習的,拿來分享一下,謝謝各位用心/ B( _  U0 z  K! Z) O6 r2 U

作者: K天空之城-    時間: 2015-5-14 16:36
很好,學習了。
作者: 灰澀    時間: 2015-5-14 19:42
長知識
作者: 機芯齒輪    時間: 2015-5-14 22:03
總結的幾個問題比較深入
作者: 蕭mj    時間: 2015-5-14 22:34
挺好的,收藏
作者: wanghuang117    時間: 2015-5-15 04:25
長木公 發表于 2015-5-14 09:26
+ p8 l/ L, X7 S* I  i都是之前積累學習到
& A0 q- k, v2 R+ J
每一點能舉個例子就完美啦,可以出本書!4 F% W1 T7 X  K' U' E( s

作者: 李卉    時間: 2015-5-15 10:53
太好了,就喜歡這樣的貼子
作者: zhangzezz112    時間: 2015-5-15 13:27
戰略性MARK
作者: 德龍dl    時間: 2015-5-15 14:26
總結得不錯,“中”和“下”呢?
作者: Mr.奇跡、靜    時間: 2015-5-15 16:05
學習了
作者: 機械小卒    時間: 2015-5-15 16:40
謝謝分享 值得學習
作者: zenghuip    時間: 2015-5-16 11:21
不錯,收藏了
作者: ygang86    時間: 2015-5-16 19:46
這也太多了吧  這樣下去效率怎么辦
作者: 袞雪76    時間: 2015-5-16 23:26
能分享,不錯!
作者: 荷舞清風    時間: 2015-5-17 10:29
字體太小,看起來費勁喲。
作者: Pascal    時間: 2015-5-18 19:41
LZ,辛苦。8 q+ ^- T7 [  g! Z
你為什么不解釋下資料來自于哪里呢?7 q# V" {. E9 d2 o' v7 y7 D
- Q' L# c7 x; j' z) ?
清華吳宗澤先生的《機械設計禁忌500例》,第2版是800例,第3版是1000例。
# z" z. {& Y  p5 U) X$ s建議社友們找書來讀,收獲更大。
作者: Pascal    時間: 2015-5-18 19:48
http://www.ytsybjq.com/forum.php?mod ... FB%BC%C9&page=1& L9 |4 |4 w/ O
http://www.ytsybjq.com/forum.php?mod ... 8%BC%C6%BD%FB%BC%C9
作者: 嗯!    時間: 2015-5-20 07:43
實用,謝謝
作者: 啊楷jk    時間: 2015-5-21 01:13
學習
作者: 學習是無敵的    時間: 2023-7-13 08:20
不錯
作者: 作妖    時間: 2024-9-4 10:13
學習
作者: 阿木abc    時間: 2024-9-26 09:11
收藏了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