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消費升級,能否帶動中國制造的升級? [打印本頁]

作者: 老鷹    時間: 2015-3-9 10:03
標題: 消費升級,能否帶動中國制造的升級?
消費升級對中國制造有威脅,拿我自己買過的幾個便當盒和悶燒壺來簡單說說。如果哪位大俠有興趣,可以計算一下成本和毛利,把幾個性價比做一個對比。假如都按照年銷售100萬個。

1、這是富光的悶燒壺,幾年前買的,750ml,價格60元。富光這個牌子在國產保溫杯領域好像還算不錯的。
缺點是有異味,不夠環保。保溫和密封性能還可以。還有一個小包,幫助保溫,方便攜帶。感覺廠家還是認真做事的。如果蓋子的密封圈或其它材料沒有異味,這個產品就可以。當然,外觀顯得不那么高級,品牌不夠響亮,高檔消費群體是不買的。但使用性能我認為是完全合格的。奇怪的是,我近期去逛的時候,發現這個產品好像沒有升級改進。不知道一個材料對成本有多大影響。
(, 下載次數: 179)
富光牌悶燒壺750ML,幾年前買的,60元

2、蘇泊爾的便當盒,1.5L,價格好像是120元,也是幾年前買的,車載時候用,去山里玩沒地方吃飯。最大缺點是那個黃色的塑料蓋,打開要吃的那一刻,一股異味沖上來影響食欲。沒有這個小密封蓋可能保溫性能就不行了。這個產品沒有其它問題。但這個問題足以致命。
(, 下載次數: 190)
蘇泊爾便當盒1.5L,幾年前買的,120元

3、350ml,德國制造,品牌alfi,從利快買的,這是一家專營進口(主要是德國貨)的品牌店。這個保溫飯盒(產品圖冊上這么叫,店員就叫悶燒壺)每一個價格人民幣590元,兩個就是1180元,雙十一的時候天貓也是這個價格。最近搞活動,買600送600,所以這2個壺是600元買的。

我感覺,這個級別的品牌,德國貨,外觀顯得高檔自不必說。倒入開水蓋上,幾個小時后打開也毫無異味。從性能上看,保溫性能一點也不出色,我倒入半杯開水測試,蓋子從外面摸很熱,顯然蓋子的絕熱性能不算很好。我不大相信德國人是為了省成本,或找不到更好的隔熱材料。大俠們分析一下原因,或者設計者認為不需要過于保溫,這個性能已經足夠了。

這個悶燒壺的密封性能極好,放入水后不管你怎么激烈搖晃,都沒有一點水從蓋子滲出。有一個壺被我換過一次,因為我測試密封性能沒有另一個好,激烈搖晃幾分鐘有微小水珠滲出。店員很痛快給我換了。我也質疑,德國貨也有質量不一致,后來店員檢查是蓋子內側的密封圈似乎有一點小位移。

猜測設計者的思路,密封性能確實很關鍵,因為直接關系到食物會不會腐敗。剛出鍋的食物其實里面不含有什么細菌的,之所以會腐敗,是因為暴露在空氣中,而空氣中有細菌。假如密封得很好,接觸空氣的量越小則腐敗的幾率就越低。

這個產品還有一點印象很好,擰緊或擰開蓋子的時候,手感極佳,沒有澀感。這是國內產品不大做得到的,也許這里面包含了工藝水平。日本的產品做得到,不過似乎德國這款更佳。這是產品檔次吧。另外,往壺里看不銹鋼材料,德國產品明顯用料高級,內壁光澤悅目,顯檔次。


(, 下載次數: 175)
德國產alfi牌悶燒壺350ML,近期買的,590元/個,搞買600送600活動,買2個共600元
(, 下載次數: 202)

------------------------------
我把自己作為城市中產的代表,回想自己的消費歷程,確實是一個逐步升級的過程。衣服我不大講究,一般國內或迪卡儂的,隨意買。但我的鞋子好些年沒買過國產的了。車是豐田的。一般家居用品是在宜家和無印良品買。也就是說,我消費的國貨越來越少。除非我刻意地去愛國貨,如果從品質或性價比來選,我可能就不買國貨。

大學剛畢業的時候還是國營商店,后來購買過地攤貨,批發市場也消費過,但慢慢地這些地方就不去了。

大家消費升級,中國制造連中國人都不買,那還怎么發展。你指望下一步賣到非洲,他們也沒錢啊。消費這個東西,趨勢變化也很快的,比產業轉型升級可容易多了。有時走在街邊,看著堆積如山的中國制造,什么2元店,10元店,還有喊全部9塊9,樣樣9塊9,有的皮鞋只有20元。。。。。。

現在去沃爾瑪看看,進口貨明顯增加,價格也不高,法國和智利的葡萄酒,西班牙和丹麥的餅干,價格都已經很普通了。


中國制造本來的優勢在于消費品領域,而非工業品領域。如果在消費品市場日漸墜落,工業品市場本來也沒什么地位,以后的日子怎么過呢?假如形成了中國人不買中國貨的風氣,中國制造何去何從啊!




作者: 2266998    時間: 2015-3-9 10:27
我周圍的家伙,過年都到倭國去買這類東西了,其實為什么去買,買的是一個安心,大致就這樣,另外,小鼻子東西現在很便宜,大家買內衣,買皮鞋,都很便宜,

說這個材料,我其實說過很多次了,我因為就對日本出口東西,就對材料的嚴格要求程度,中國起碼要20年以后才有這個概念,

小鼻子對不銹鋼部件,塑料部件都要求極為嚴格與苛刻,看似國內每年對日本出口大量東西,其實都是人家自己采購或者外資做的,國內自己能把產品賣到倭國,我覺得這個論壇起碼不會有的,也達不到那個要求,

不銹鋼板,過年的‘窄帶’,都是感應爐冶煉的,亂七八糟什么廢鋼都進爐子,

塑料件,以前分‘南料’,‘北料’,南料就是‘混合與回收料’,你那杯子有味道不足為奇,味道會一直有,永遠都不會消滅,因為那是材料原始的問題,

我常舉阿根廷的例子,中國人有個錯誤觀念,就是‘一代更比一代強’,其實那是完全錯誤的,

唐以后,我們就再也沒有強過,而世界上其它國家,最終‘脫穎而出的’,也就是少數幾個民族,近代300年的世界歷史,就只有‘盎格魯系’一個系統是興旺的,日耳曼的‘馮系’,小鼻子的‘大和系’,毛子的‘熊系’,都沒有最終興旺起來,其它就更別說了,
作者: 面包出爐    時間: 2015-3-9 10:59
國人的素質與收入水平兩極分化太嚴重,而這又決定了消費層次;同樣的是T恤,從5元到5000元的都有大把人消費,這種現象短期內我認為是無法消除的,至少50年內吧,所以低端貨總還是有市場的,不過市場會越來越小罷了。

作者: 一重科技    時間: 2015-3-9 11:16
中國制造,確實很多坑的地方,中產階級以上是可以買外國貨,但是像一般的工薪階層,國貨還是比較實際的…………
作者: 良生    時間: 2015-3-9 12:40
難道德國人一般吃涼食,所以對保溫性能不是很在乎?
保溫性能不好,主要材料的導熱系數,結構設計也會有影響。
作者: 張聾子    時間: 2015-3-9 12:53
鷹版常去大山里頭去玩嗎?
作者: 河豚會吹泡泡    時間: 2015-3-9 12:54
中國制造,剛才老板才過來說。我們平時用的工具,德國工具很貴但買得很好,國產的隨便丟,找不到就再買,反正便宜,用幾個月就不好用了。再看看國產車,這是便宜低端的代名詞。有多少個有錢的開著國產車出門的(到現在真沒有看過有開著15W以上的國產車)。現在基本上1000元東西都要歐美的,再差一點就是小日本了。國產除了手機可以用下,反正兩年后壞直接換。
作者: 吟嘯徐行    時間: 2015-3-9 14:43
本帖最后由 吟嘯徐行 于 2015-3-9 16:10 編輯

題目應該改成:制造業能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

20年前,南料一定把北料給打趴下的,而且是壓著打。20年后,南料再不改,還存在不都難說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作者: 一朵嬌粉嫩的花    時間: 2015-3-9 14:55
因為貿易的問題,高中低檔,中檔拿低檔冒充,給的低檔的錢,就越做越差

工廠是自己生產自己賣嗎?不是的,是終端銷售的問題,很多工廠一邊接著出口的訂單,一邊做著內銷的,你說他技術有多少問題嗎?我看不至于,是國內這些中間商的品質要求低,隨便搞搞就可以出貨啦,

就是這樣
作者: 耶穌愛子    時間: 2015-3-9 20:14
中國制造太大,太客易魚目混珠,上中層百姓買東西不放心,擔心花高價買到次品,如果細分到省,如中國北京制造,中國上海制造,中國黑龍江制造,中國浙江制造,則較容易改變“中國制造”的口碑,容易形成好中差,想買好點的,買上海制造,買便宜點的,買河北制造,百姓容易多些選擇,就不用買日本制造了,
作者: 夜雨詩意    時間: 2015-3-9 20:20
消費升級肯定會帶動一系列的產業升級的。日本的,德國的東西也不是生來就好,都有一個過程。不過時間是個問題,可能幾年,也可能幾十年
作者: 夜舞    時間: 2015-3-9 21:33
一切也是買地攤貨,后來上班了,就買品牌的了,不過目前還集中在國內的品牌貨,再下去,就像鷹大一樣,直接進口貨了,國貨未來的出路堪憂
作者: 小一克sheng    時間: 2015-3-9 22:27
     國產的好東西都出口去了,做差的產品賣在國內,而且還要繼續差下去。到了一定時候大家都不缺錢了就會國產升級了。
作者: negtive    時間: 2015-3-9 23:54
本帖最后由 negtive 于 2015-3-10 00:00 編輯

整體上肯定是會被升級的,近幾年敗家媳婦買了好多國產戶外用品,感覺除了材料技術含量差點意思,做工和設計還是提升明顯。但是我感覺微觀上,只靠假冒偽劣,走量跑單的這類企業,不積累技術和經驗,不搞新品研發,消亡的會比過去更快。一方面終端消費者會淘汰你,另一方面你供貨的企業也會因為相同的原因被這些少壯企業淘汰。這種情況可能會被國家政策延緩,但是因為各種消費方式創新,恐怕也只是時間問題。

我也說不好這種感覺。因為工業企業里做終端產品的企業應該比供應商少得多。供應商的淘汰形式,應該還是跟這些“組裝廠”的技術和設計更新還有降價有關系。消費者認可設計和做工,企業就升級;消費者覺得國產拿自己當大頭,企業就被慢慢邊緣化了。
作者: naixiyoung    時間: 2015-3-10 10:22
我覺得有幾點原因
1.外國制造東西好的觀念根深蒂固。
2.中國有能力制造好的東西(就像日本買的馬桶圈中國制造,國外買的包包中國制造),但是外商不允許他們在中國代工的貨在中國賣,有能力消費好東西的人只能買貼著進口標簽的中國制造。
3.好的商品奸商投機取巧,三五年賺的錢就夠一輩子花,才不管打工者生計和品牌效應。不知改變現狀要到何時。
作者: 秦淮柳    時間: 2015-3-10 10:29
一定可以的,其中應有不少機會
作者: 浩徐ljzy    時間: 2015-3-11 08:38
消費升級是需要全社會一起來實行的,但是只要中國老百姓還停留在貪便宜,能用就行的檔次上,中國產品想要跟國外產品一個品質是很有難度的,應為你做那個品質的東西,你會發現你很難賣出去,就像我先在所在的LED燈具行業,同款燈具,十多元到上百元都能做,但是市場只接受十多元的燈具,你做上百元的質量,不是說沒人買但量上不去公司也就倒閉了,市場上大家都做這樣的產品,你不做,你就會被淘汰,德國產品質量的優,可能來源于德國本土市場的產品的質量檔次決定了它做次一等的產品公司就無法生存,所以它必須提升自己的品質,而中國市場現在的大環境則完全不同,中國不是造不出好東西,而是市場上,老百姓的觀念,決定了企業不能造太好的東西
作者: 老鷹    時間: 2015-3-11 08:41
浩徐ljzy 發表于 2015-3-11 08:38
消費升級是需要全社會一起來實行的,但是只要中國老百姓還停留在貪便宜,能用就行的檔次上,中國產品想要跟 ...

做好東西賣不出去,是因為不相信你的東西好,或者說是因為沒有品牌。看來要從品牌做起。

作者: 浩徐ljzy    時間: 2015-3-12 16:38
老鷹 發表于 2015-3-11 08:41
做好東西賣不出去,是因為不相信你的東西好,或者說是因為沒有品牌。看來要從品牌做起。

當國內知名品牌都做次一等的產品內銷,鋪市場,搶份額,國內其他企業不跟風的話,如何存活?

作者: 逮貓的耗子    時間: 2015-3-12 16:51
制造業短期趨勢還是向下,調整的力度不小
作者: lngk    時間: 2015-3-16 09:17
如果能夠把握消費升級的機會就能一飛而上!
作者: wjiafu72    時間: 2015-3-30 09:44
感覺挺難,雖然說消費觀念升級了,但還遠未達到把健康放到第一位而不去考慮價格的程度。另外國內的市場做著做著就亂套了。為了錢就無底線了。而大多數人還是對價格很敏感的。
作者: 浦原喜助    時間: 2015-3-31 20:40
俺在德國M&F里面買的alfi保溫也一般 不過恰好符合我的需求 俺喜歡快點涼的
作者: SSSLLLBBB    時間: 2015-3-31 21:32
優勝劣汰,自然法則。雖然我們有愛國熱情,單總不能拿“三露”奶粉喂我們的下一代吧!該清醒了,別再糊弄自己了。也別再坑人了!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